-
國際最新研究:尼安德特人拇指更適應抓握帶柄工具
一個現代人展示的「力性抓握」,尼安德特人在抓握人造工具時可能就是以這種方式。(圖片來自Ameline Bardo)自然科研 供圖中新網北京11月27日電 (記者 孫自法)施普林格·自然旗下開放獲取學術期刊《科學報告》最新發表一篇考古學研究論文稱,尼安德特人拇指更適應抓握帶柄工具,也即尼安德特人的拇指更適應以當今人們拿錘子的方式來抓握工具。
-
國際最新研究:尼安德特人拇指更適應抓握帶柄工具
中新網北京11月27日電 (記者 孫自法)施普林格·自然旗下開放獲取學術期刊《科學報告》最新發表一篇考古學研究論文稱,尼安德特人拇指更適應抓握帶柄工具,也即尼安德特人的拇指更適應以當今人們拿錘子的方式來抓握工具。
-
尼安德特人滅絕可能與氣候變化無關
但據物理學家組織網近日報導,義大利博洛尼亞大學科學家通過分析義大利普利亞一些洞穴中的石筍樣本,對上一個冰期進行了詳細的古氣候重建,得出結論認為:尼安德特人可能並不是因為氣候變化而滅絕。相關研究發表在《自然生態學與進化》雜誌上。在大約4.5萬年前到4.2萬年前的普利亞穆爾奇喀斯特高原上,尼安德特人和智人至少共存了3000年。
-
抓握訓練會讓寶寶變成左撇子?抓握的意義和發展規律,了解後便知
抓握訓練會讓寶寶變成左撇子?抓握的意義和發展規律,家人們了解後便知。>寶寶的抓握能力屬於精細運動發展。日常養育中,家人們往往比較重視大運動的發展訓練,而忽視了精細運動的練習。事實上,寶寶精細運動的發展歷程比大運動更加漫長。從認識自己的手到熟練掌握筷子,寶寶可能需要至少三年的時間。手部的靈活運用與大腦關聯性極強,大腦發出「指令」,小手執行「指令」。
-
科普:一些尼安德特人可能與現代人類共存數千年
新華網東京9月25日電 一項最新考古研究結果顯示,尼安德特人存活的時間可能比原先認為的要長,其中一些成員可能與現代人類共同生存長達數千年之久。 尼安德特人是著名的原始人類,據認為從幾十萬年前就開始生活在歐洲大陸和亞洲一些地區,並於距今約3萬年前滅絕。
-
尼安德特人滅絕之謎:尼安德特人是怎麼滅絕的
據說這些人說話音域非常狹窄,造成這種現象的可能性有兩個,一種是遺傳突變的結果,另一種則可能顯示他們是尼安德特人後裔的跡象。這些特徵與我們知道的尼安德特人極為吻合。因此,那些士兵很可能槍殺了一個世界上難得一見的尼安德特人。 如果這些情況能被證實的話,那麼,尼安德特人可能沒有滅絕。實際情況也許是更有才能的智人取代了尼安德特人的地位,尼安德特人退居荒野,逐漸依靠原始的獸性的力量來維持生存。
-
研究揭示尼安德特人基因滲入的本質
小組合作,通過研究27,566個冰島人基因組揭示了尼安德特人基因滲入的本質。這一研究成果在線發表在2020年4月22日的《自然》上。 研究人員通過對來自27,566個冰島人的全階段全基因組序列中檢測到的1,440萬個假定古染色體片段的研究,檢測了尼安德特人基因滲入的影響;這些數據對應範圍為56,388–112,709獨特古染色體片段,覆蓋了可調用基因組的38.0–48.2%。
-
復活一個尼安德特人,會帶來什麼後果?科學:人類可能承受不了
沒有多少線索存留在這個世界上,不過現在人類擁有非常先進的技術,可以對尼安德特人進行研究和修復。,最終走向了滅亡,以目前科學家掌握的情報來看,尼安德特人在幾百年前和智人生活的距離是非常近的,兩種人是有可能存在交流的,但是本質上仍然有一些區別,所以整個進化的過程也不太一樣。
-
原始人類的恐龍級研究,尼安德特人溯源
大約十年前,人尼安德特人基因組草圖發布,也基於尼安德特人基因組草圖,研究結果發現,除非洲人之外的歐亞大陸現代人均有1%∼4%的尼安德特人基因成分貢獻。,可能是中國境內古老人類和歐洲尼安德特人的後代。通過利用幹細胞材料,研究人員構建了被稱為類器官的腦組織小塊。該組織最初屬於人類,但當中仍含有高達4%的尼安德特人DNA。這可能看起來不是很多,但當把每個個體的那一小部分結合起來最終就會得到一個更大比例的尼安德特人基因。大腦片段雖然是在培養皿中培養的,但它們所攜帶的DNA將來可能會對現實世界產生影響。
-
研究表明:早期人類長期與異種通婚,包括尼安德特人和丹尼索瓦人
最近的研究證實了早期人類的通婚,證明我們與尼安德特人和丹尼索瓦人最早的接觸是一種複雜得多的關係。 根據2010年出版的尼安德特人的基因組序列草案,比較尼安德特人與現代人類基因組序列顯示,發現「現代歐亞血統人群的基因組中約有2%的DNA起源於尼安德特人」。最明顯地表現在現代人的皮膚,頭髮和疾病中。眾所周知,尼安德特人在現代人類的DNA中留下了遺傳標記。
-
尼安德特人之所以滅絕,是因為怕「毒煙」?可能想多了
人類之所以能夠取代尼安德特人(歐洲古人類),是因為人類抵禦煙霧中有毒物質的能力更強?近日,荷蘭萊頓大學的科學家用新的基因研究結果駁斥了以上觀點。由於用火的痕跡很難保存,科學家們一直不清楚人類生火的技巧是如何演化的,也不知道尼安德特人是否在很久之前就已經掌握了這些技能。火也有負面影響——它會產生一些有毒煙霧。2016年,兩項針對現代人類與尼安德特人哪一方更耐受煙霧中有毒物質的研究,得出了互相矛盾的結論。
-
科學家稱:尼安德特人的滅絕,可能與一個痛疼基因突變有關
,數萬年前突然消失,留下一臉懵逼的古人類研究學家,一直到現在都沒研究清楚尼安德特人到底是怎麼滅絕的!尼安德特人最早於1856年在德國尼安德特河谷被發現,早期一直無法確定他們獨立人種還是智人的亞種,2010年的研究發現現代人基因中比如東亞和歐洲人都含有1.5-2.5%的尼安德特人基因!
-
科學家稱:尼安德特人的滅絕,可能與一個痛疼基因突變有關!
,但就這樣一個優秀人種,數萬年前突然消失,留下一臉懵逼的古人類研究學家,一直到現在都沒研究清楚尼安德特人到底是怎麼滅絕的!尼安德特人以及他們與人類的混血經歷尼安德特人最早於1856年在德國尼安德特河谷被發現,早期一直無法確定他們獨立人種還是智人的亞種,2010年的研究發現現代人基因中比如東亞和歐洲人都含有1.5-2.5%的尼安德特人基因!
-
50萬年前尼安德特人或幫助塑造現代人類語言
日益增多的研究表明我們最近的近親,尼安德特人,與我們之間的相似度遠超出我們之前的想像。荷蘭的研究人員辯論稱,我們與尼安德特人最後的共同祖先所掌握的語言和說話技術與現代人相差無幾。他們認為我們現代語言的起源比之前預想的要古老10倍。荷蘭馬克斯普朗克研究所的科學家對理解現代語言多樣性所蘊含的啟示意義非常感興趣。
-
一項研究比較了尼安德特人和現代人類的大腦頂葉
尼安德特人和智人的大腦。圖片:Pereira Pedro等現代人的大腦和腦殼具有獨特的球形形狀,包括頂突和小腦膨出。相比之下,尼安德特人儘管具有相似的顱內體積,但顯示出更多的拉長的顱骨內膜和較平坦的頂葉和小腦區域。
-
關於神秘的尼安德特人的十大傳說
誤解2:尼安德特人通過咕嚕聲和動物的聲音說話長期以來,人們認為尼安德特人缺乏必要的認知能力和發聲能力,只能發出一連串的呼嚕聲。然而,最近的研究顯示,尼安德特人很可能擁有一種與智人沒有什麼不同的複雜的說話方式和語言。
-
如果你的臉比普通人長,可能攜帶尼安德特人 DNA
之前研究表明,這些不同頭骨外形可能映射出現代人類和尼安德特人大腦區域之間的差異,以及揭示這些大腦區域是如何連接在一起的。研究報告合著作者、德國馬克斯普朗克進化人類學研究所古人類學家菲利普·貢茲(Philipp Gunz)說:「我們知道人類腦組織並不會形成化石,因此關於人類大腦生物學原理的研究仍是一個謎團。」
-
與尼安德特人相比,智人贏在了拇指上?因為它,人類才走到了今天
最近發表在《科學報告》上的一篇文章,作者研究了尼安德特人和智人在拇指上的差異,更加說明了雙手以及拇指在智人演化過程中的關鍵作用雖然尼安德特人和智人的雙手都已經相對靈巧,但是差異出現在了使用工具的手勢上。科學家利用3D掃描技術,將5位尼安德特人的骨骼與5位早期智人的骨骼進行對比,結果發現他們負責拇指運動的骨骼,尤其是拇指處由腕骨和掌骨形成的腕掌關節有著明顯不同,這也能夠反映出尼安德特人和智人分別是怎麼握住工具的。
-
基因突變讓尼安德特人「很怕疼」
作者:唐一塵尼安德特人生活艱難,這些冰河時代的狩獵者在歐亞大陸西部靠捕獵猛獁象、野牛和其他危險的動物勉強維持生計。除了生活不易,他們還可能有更強的痛感。近日發表在《當代生物學》上的一項研究發現,這些遠古人類的蛋白質NaV1.7的編碼基因有3個突變,該蛋白質會向脊髓和大腦傳遞疼痛感。
-
尼安德特人的基因為了人類貢獻了什麼?
史前人類大約在幾十萬年前就具備語言的能,在近3、4萬年的時間,智人掌握了更加高級的通用語言,至少群體組織的大規模圍獵不是一件困難的事情,雖然可能不是猛獁象之類的大型兇猛動物。這些事實無一不是在說明,3、4萬年前的智人已經是比較聰明的,可沒有任何的證據顯示此時的智人有了開創文明的智慧。但是發現的更多的事實證據,證明明在約3萬年前,智人似乎一下子衝破智慧的限制,進入到現代人類的層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