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職場媽媽育兒路
同事小綯家二寶一歲半了, 他發現女兒最近抓握物品愛使用左手,很擔心小女兒變成個「左撇子」。
小綯問我們:「為了促進寶寶的手部能力發展,一直很注重孩子的抓握訓練,會不會是訓練方式不當,導致小女兒出現了左撇子的情況?」
抓握訓練會讓寶寶變成左撇子?抓握的意義和發展規律,家人們了解後便知。
01抓握能力對寶寶的意義
①促進大腦發育,使寶寶更聰明
寶寶的抓握能力屬於精細運動發展。日常養育中,家人們往往比較重視大運動的發展訓練,而忽視了精細運動的練習。
事實上,寶寶精細運動的發展歷程比大運動更加漫長。從認識自己的手到熟練掌握筷子,寶寶可能需要至少三年的時間。
手部的靈活運用與大腦關聯性極強,大腦發出「指令」,小手執行「指令」。只有大運動、精細運動兩方面同等重視,協同發展,才能更好的促進大腦發育,開發智力。
②促進手眼協調,提高控制力
通過訓練抓握能力,寶寶的雙手和眼部的協調配合會越來越好。
一開始,寶寶可能無法準確的抓取擺在眼前的小玩具,但隨著手眼協調的不斷進步,思維越發靈活,判斷力、動作連貫性、身體的控制力也得到不斷提升。
③激發探索欲望,鍛鍊專注力
寶寶對世界的探索,始於發現,源於接觸。將感興趣的物品握在手中,從外形、觸感、結構一步步加深探索層次,讓寶寶感受探索的樂趣。
因此,抓握的嫻熟度越高,孩子對手中事物的觀察就越集中,以此帶動大腦快速思考,「這件玩具的裡面長什麼樣子?」「我要如何打開這個瓶子」等等。
對物品的理解能力不斷提升,專注力的養成也能幫助寶寶在今後的學業中更加輕鬆。
021歲前抓握能力的發展規律
1)1~3月齡
1~3個月是寶寶認識自己小手的時期,通過用眼睛觀察,放到嘴裡吸吮,把玩自己的手指等方式,滿足不斷發展的心理需求。
小貼士:對於以上行為,家人不用太過幹涉,這是寶寶成長的必經階段,注意保持寶寶雙手潔淨即可。家人們可以在寶寶的手上套個紅繩,吸引寶寶的關注。
2)4~8月齡
4月齡後,寶寶基本可以抓住體積稍大的物品,比如積木,但若想讓寶寶抓住綠豆這類細小的物件還得再多等上一段時間。
在這一時期,寶寶會萌發出第1顆牙齒,也開始添加輔食。但他們的手指尚未靈活到能穩穩的把握住勺子,不過把物品從一隻手換到另一隻手卻非常輕鬆。
小貼士:這一時期家人要時刻注意,防止寶寶誤吞、誤食。並把易碎、尖銳的物品放在寶寶觸碰不到的地方,給孩子提供一個安全的成長環境。
3)9~12月齡
這個階段,寶寶對手指的應用已經比較靈活,抓取物品很輕鬆,有些寶寶也會顯示出對左右手的偏好,但在現在就判定寶寶是否有左撇子的傾向,還為時尚早。真正能確定的時間,至少要等到兩三歲之後。
小貼士:寶寶用兩指捏取物品的熟練度還在繼續完善,自主進食就是一種很好的訓練方式,過不了多久,他們就可以熟練的使用勺子,也不要阻止寶寶使用手指來抓取食物吃。
03結語
由此可見,想要熟練的運用雙手,寶寶需要走一個漫長的過程。家人應予以的重視,提供適當的引導,才能利於全面發展。
況且,「左撇子」其實也沒多大壞處,家人的任務是讓寶寶熟練的使用左、右兩隻手,促進智力開發,而非強迫孩子必須使用右手。
今日話題:各位家人,你們家寶寶是多大會用勺子吃飯的?精細運動發展如何?歡迎在評論區留言分享。
我是職場媽媽育兒路,一位學習型的90後職場媽媽,關注寶寶的健康成長,期待與您分享更多的孕育小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