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握訓練會讓寶寶變成左撇子?抓握的意義和發展規律,了解後便知

2020-12-05 職場媽媽育兒路

文 / 職場媽媽育兒路

同事小綯家二寶一歲半了, 他發現女兒最近抓握物品愛使用左手,很擔心小女兒變成個「左撇子」。

小綯問我們:「為了促進寶寶的手部能力發展,一直很注重孩子的抓握訓練,會不會是訓練方式不當,導致小女兒出現了左撇子的情況?」

抓握訓練會讓寶寶變成左撇子?抓握的意義和發展規律,家人們了解後便知。

01抓握能力對寶寶的意義

①促進大腦發育,使寶寶更聰明

寶寶的抓握能力屬於精細運動發展。日常養育中,家人們往往比較重視大運動的發展訓練,而忽視了精細運動的練習。

事實上,寶寶精細運動的發展歷程比大運動更加漫長。從認識自己的手到熟練掌握筷子,寶寶可能需要至少三年的時間。

手部的靈活運用與大腦關聯性極強,大腦發出「指令」,小手執行「指令」。只有大運動、精細運動兩方面同等重視,協同發展,才能更好的促進大腦發育,開發智力。

②促進手眼協調,提高控制力

通過訓練抓握能力,寶寶的雙手和眼部的協調配合會越來越好。

一開始,寶寶可能無法準確的抓取擺在眼前的小玩具,但隨著手眼協調的不斷進步,思維越發靈活,判斷力、動作連貫性、身體的控制力也得到不斷提升。

③激發探索欲望,鍛鍊專注力

寶寶對世界的探索,始於發現,源於接觸。將感興趣的物品握在手中,從外形、觸感、結構一步步加深探索層次,讓寶寶感受探索的樂趣。

因此,抓握的嫻熟度越高,孩子對手中事物的觀察就越集中,以此帶動大腦快速思考,「這件玩具的裡面長什麼樣子?」「我要如何打開這個瓶子」等等。

對物品的理解能力不斷提升,專注力的養成也能幫助寶寶在今後的學業中更加輕鬆。

021歲前抓握能力的發展規律

1)1~3月齡

1~3個月是寶寶認識自己小手的時期,通過用眼睛觀察,放到嘴裡吸吮,把玩自己的手指等方式,滿足不斷發展的心理需求。

小貼士:對於以上行為,家人不用太過幹涉,這是寶寶成長的必經階段,注意保持寶寶雙手潔淨即可。家人們可以在寶寶的手上套個紅繩,吸引寶寶的關注。

2)4~8月齡

4月齡後,寶寶基本可以抓住體積稍大的物品,比如積木,但若想讓寶寶抓住綠豆這類細小的物件還得再多等上一段時間。

在這一時期,寶寶會萌發出第1顆牙齒,也開始添加輔食。但他們的手指尚未靈活到能穩穩的把握住勺子,不過把物品從一隻手換到另一隻手卻非常輕鬆。

小貼士:這一時期家人要時刻注意,防止寶寶誤吞、誤食。並把易碎、尖銳的物品放在寶寶觸碰不到的地方,給孩子提供一個安全的成長環境。

3)9~12月齡

這個階段,寶寶對手指的應用已經比較靈活,抓取物品很輕鬆,有些寶寶也會顯示出對左右手的偏好但在現在就判定寶寶是否有左撇子的傾向,還為時尚早。真正能確定的時間,至少要等到兩三歲之後。

小貼士:寶寶用兩指捏取物品的熟練度還在繼續完善,自主進食就是一種很好的訓練方式,過不了多久,他們就可以熟練的使用勺子,也不要阻止寶寶使用手指來抓取食物吃。

03結語

由此可見,想要熟練的運用雙手,寶寶需要走一個漫長的過程。家人應予以的重視,提供適當的引導,才能利於全面發展。

況且,「左撇子」其實也沒多大壞處,家人的任務是讓寶寶熟練的使用左、右兩隻手,促進智力開發,而非強迫孩子必須使用右手。

今日話題:各位家人,你們家寶寶是多大會用勺子吃飯的?精細運動發展如何?歡迎在評論區留言分享。

我是職場媽媽育兒路,一位學習型的90後職場媽媽,關注寶寶的健康成長,期待與您分享更多的孕育小知識。

相關焦點

  • 機器人是怎麼知道如何抓握杯子的?
    不過 Affordance 所最為人知的定義應該是在他幾年後出版的書 [2] 中的定義:Afford 是在字典中存在的一個詞,但 Affordance 不是。Affordance 是我個人創造出來的一個詞。Affordance 指代環境為動物 / 人類提供的一種功能。我想用這個詞來表達環境和動物 / 人類的互補性。
  • 自定參數實現精確抓握,「漢尼斯」仿生
    ,且有分別適用於 「左撇子」 和 「右撇子」 的款式,男女皆可使用,重量為 450 克左右。即使在靜止狀態下,漢尼斯的手指也能自然彎曲和定位,特別是拇指能在三個位置上,進行各種不同的抓握方式,如用於拾取小物件的精細抓握,用於抓取薄物的橫向抓握,以及抓取重物類的動力抓握。
  • 研究顯示尼安德特人可能掌握精細抓握
    一個現代人展示的「力性抓握」,尼安德特人在抓握人造工具時可能就是以這種方式。這樣抓握時,需用拇指的指向力將工具握在手指和手掌間。拿錘子時需用拇指的指向力將物體握在手指和手掌之間,這種「擠壓式」的方式叫做力性抓握(power grip),但研究結果顯示,尼安德特人可能也掌握了精細抓握(precision grip),即將物體握在指尖和拇指尖當中,這對他們而言比力性抓握更難。
  • 0-3歲了解寶寶大腦發育規律,結合3大方向培養高智商寶寶
    傑西·勒羅伊·科內拉:《新生兒大腦皮層的發育》一書中寫到:你的孩子在生命中的最初三年處於怎樣的環境,實際上將決定其腦的構造,他所經歷的事物越有意義、越具有連貫性和趣味性,他的腦也就塑造得越精妙。寶寶出生後,大腦就開始飛速發展,出生後的頭三年是寶寶大腦發育的一個高峰期。
  • 國際最新研究:尼安德特人拇指更適應抓握帶柄工具
    論文作者指,拿錘子時需用拇指的指向力將物體握在手指和手掌之間,這種「擠壓式」的方式叫做力性抓握,但研究結果顯示,尼安德特人可能也掌握了精細抓握,即將物體握在指尖和拇指尖當中,這對他們而言比力性抓握更難。
  • 國際最新研究:尼安德特人拇指更適應抓握帶柄工具
    中新網北京11月27日電 (記者 孫自法)施普林格·自然旗下開放獲取學術期刊《科學報告》最新發表一篇考古學研究論文稱,尼安德特人拇指更適應抓握帶柄工具,也即尼安德特人的拇指更適應以當今人們拿錘子的方式來抓握工具。
  • 左腦開發訓練有用嗎 寶寶訓練左腦的方法
    適當合理科學的訓練還是有用的,左腦是理性腦,左腦發達的人社交能力比較好,善於分析各種因果關係,而且方向感極強,平時多訓練左腦能讓左腦更熟能生巧,經常多用右手,特別是一些手指動作就能很好的訓練左腦。
  • 科學家研發逼真假肢 完成抓握動作不到1秒
    研發人員稱,一隻能像正常手一樣抓握和移動的假肢可以使上肢截肢者恢復90%以上的功能。一個由整形外科醫生、工業設計師和病人組成的團隊與來自義大利技術研究所的科學家們一起研究這隻名為Hannes的人造手。它被設計成類似於人的手和手腕,柔軟並且能夠動態地適應佩戴者想要抓住的物體的形狀。據研發人員介紹,「它和人手非常相似,是直接和病人一起研發的,具有實用價值。」一項涉及截肢者的試點試驗發現,經過不到一周的訓練,志願者們可以自主地使用Hannes進行日常生活相關的活動。據研發團隊介紹,它可以全天佩戴,並且可以根據不同的上肢損傷進行調節。
  • 科學家研發逼真假肢 完成抓握動作不到1秒
    研發人員稱,一隻能像正常手一樣抓握和移動的假肢可以使上肢截肢者恢復90%以上的功能。一個由整形外科醫生、工業設計師和病人組成的團隊與來自義大利技術研究所的科學家們一起研究這隻名為Hannes的人造手。它被設計成類似於人的手和手腕,柔軟並且能夠動態地適應佩戴者想要抓住的物體的形狀。據研發人員介紹,「它和人手非常相似,是直接和病人一起研發的,具有實用價值。」一項涉及截肢者的試點試驗發現,經過不到一周的訓練,志願者們可以自主地使用Hannes進行日常生活相關的活動。據研發團隊介紹,它可以全天佩戴,並且可以根據不同的上肢損傷進行調節。
  • 寶寶餐具學問大,這些勺子都用對了嗎?
    精細動作在嬰幼兒發展上,越來越受到重視,通常認為孩子手的發展會大大影響孩子的大腦發育。手抓放東西的能力,手部力量控制能力、手眼協調能力、雙手協調能力等等,這些精細動作發展的好的孩子,大腦的發育也比較好。 說到手指精細運動,就會很自然的想到用勺子吃飯這個最常使用的動作。
  • 0-3歲寶寶,若出現這12個表現,家長要警惕,可能是發育遲緩
    0-3歲是一個寶寶發育的關鍵時期,其實寶寶從出生開始,每個月齡都會有一個重點發育的關鍵點,聽見聲音、聞到氣味、辨別色彩、抬頭、翻身、爬行、抓握,大動作及精細動作發展, 大腦發育都在按月齡逐步進行,性格習慣養成,自我意識養成,智商情商發展,都取決於這一敏感時期的引導,粑粑麻麻們一定要抓住這個黃金髮育點,用科學的方法對寶寶進行有效引導,才能讓寶寶健康茁壯成長。
  • 婆婆不讓寶寶吃零食怎麼辦?
    zui大的分歧大概就是給不給寶寶吃零食!  添加零食對寶寶有什麼好處?  有助於寶寶感知覺和認知行為能力的發展  可以鍛鍊咀嚼能力 促進口腔fa育  訓練手握能力 提升手腦協調性  寶寶零食怎麼選?  營養成分  成分表越短越好,注意是否添加礦物質和維生素。過敏寶寶要避開過敏源。  溶解度  寶寶咀嚼能力有限,入口易溶好吞咽  形狀大小  形狀大小適中,方便寶寶手指抓握。
  • 新生寶寶的原始反射動作
    由於新生寶寶中樞神經系統尚不發達,所以手掌、手臂、腿部、口腔在遇到外界刺激時,會自動做出許多無意識的反射動作,等到神經系統成熟,反射動作即被意識控制的行為所取代。1)尋乳反射:用手指輕微碰觸新生兒的嘴角或臉頰,他的頭就會轉向受刺激的那一邊,並伸出舌頭想要吸吮;或抱在母親懷中時,會自動尋找母親的乳頭。
  • 0-12個月寶寶視力發育情況,寶媽快了解
    寧靜的寶寶剛出生不久,是個愛笑的寶寶,無論誰哄他或抱他,他都會大方的展現笑容,有時即使睡著了,也會露出微笑的表情,家人們都覺得寧靜的寶寶太可愛了。寧靜將寶寶微笑時的照片發到了朋友圈,並配文字:「寶寶才出生幾天,就會與我互動,真是太乖巧了。」
  • 0-1歲寶寶玩具如何選擇?0-1歲寶寶玩具大推薦
    Nac Nac這款布質玩具,採用毛巾布料,柔軟舒適,即使寶寶咬、舔同樣安心,容易清洗且快幹不易變形,可愛的動物造型設計,在寶寶的手上或者腳上套上,悅耳的 鈴聲會使寶寶覺得好奇,慢慢地建立起因果之間的聯繫。還可以讓寶寶學習抓握,訓練小寶寶的手部肌肉,陪伴寶寶快樂成長。
  • 0~6歲寶寶玩具購買攻略 哪些玩具最適合寶寶玩(全文)
    1)搖響玩具(撥浪鼓、花鈴棒等) :搖動撥浪鼓,讓寶寶尋找聲源聽覺能力;讓寶寶抓握撥浪鼓,認知因果關係 2)音樂玩具:讓寶寶傾聽聲音聽覺能力,愉悅寶寶情緒 3)活動玩具:吸引寶寶的視線,追隨玩具的活動視覺能力 4)鏡子:讓寶寶照鏡子,觀察自己自我意識 5)懸掛玩具:懸掛在床頭,能吸引寶寶的視線,
  • 左撇子更加聰明嗎?要不要訓練孩子成為左撇子?
    其實,科學家早就研究過,慣用左手和慣用右手的人,在智商水平總體上是差不多的。但是,因為左手用得多,右半腦就得到更多的鍛鍊,孩子在音樂、繪畫、數學等方面,會更厲害。……有研究發現,在畫家群體中,左撇子畫家相比右手畫家,畫作似乎更有靈性,更有立體感和獨特性。
  • 大齡女青年和心情不好的女人容易生出左撇子?
    20世紀後,社會逐漸接受了這類只佔總人口10%比例的「異己」,越來越多的左撇子登上世界政治、體育、娛樂等領域的舞臺中央。美國二戰後的12位總統中,將近一半是左撇子;而在最近的5位總統中,除了小布希,其他4位都是左撇子,包括現任總統歐巴馬。
  • 寶寶神經發育的9個標誌,總不出現的快上醫院!
    還在媽媽肚子裡時,我就會出現吸吮反射,當我含住自己的小手時,會不由自主地開始吮吸,別以為我在玩,我這是在為以後能順利喝到奶做準備,等到在媽媽肚子裡的第36周時,我終於完全get到了此項技能。出生後,護士阿姨把我抱給媽媽後,媽媽的咪咪一塞進我嘴裡,我就自動開始吸neinei喝啦!
  • 塗鴉對於寶寶來說,有哪些好處或作用呢?
    1.豐富感覺運動塗鴉繪畫可以促進寶寶的肢體動覺,對於粗細動作發展及工具操作都有良好的體驗機會!並可以從拿筆畫到紙張而產生的線條過程之中,習得因果關係的回饋,更誘發嘗試塗鴉。2.提供觸覺刺激和操作性活動類似,通過塗鴉可以提供寶寶多樣化的觸覺刺激!有豐富的觸覺體驗,能夠為生活自理的能力及未來的書寫能力打下良好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