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
近日,湖州一位「左撇子」開了家另類專賣店,專賣左手剪刀、左撇子反走時表、左手滑鼠、左手吉他等左撇子產品,價格略貴,但銷售火爆。
現實生活中,當左撇子在飯桌上拿起筷子,初次見面的朋友多會發出驚呼:「你是左撇子呀?」語氣中帶著好奇和羨慕,據說,「左撇子更聰明」,這個說法有科學依據嗎?
【1】「左撇子」是俗稱,規範的稱謂應該是「左手便利者」,在中國古人看來,「左貴右賤」,左手是尊貴的手,不能幹粗活。而在英語裡,「左手」一詞有「笨拙」、「欠老練」的意思,中世紀的歐洲人一度認為左撇子是「殘疾人」。
中國史書對古代左撇子名人的相關記載非常少,宋朝畫家趙廣是其中的代表性人物。趙廣本來是李伯時家裡的書童,李伯時作畫的時候他侍奉左右,時間長了也就學會了畫畫,尤其是畫馬,幾乎和李伯時所作一模一樣。建炎年間,趙廣落在金兵手裡,金兵聽說他擅長畫畫,就讓他畫擄來的婦人,趙廣毅然拒絕。金兵持刀威脅,沒能得逞,就將他的右手拇指砍去,然後打發他離開——他們不知道,趙廣平時其實習慣用左手畫畫。戰亂平定以後,趙廣只畫觀音大士。
西方古人一直對左撇子感到好奇、疑惑,甚至恐懼,他們視左撇子為人群中的「異類」,是「和惡魔交往者」。人類天生具有排斥異己的傾向,並常受宗教或神話傳說的煽動,例如傳說「上帝使用右手,只有魔鬼善用左手」。在中世紀油畫裡,使用左手的人常被視作施行巫術的標誌;即便到了1920年代,左撇子還被認作是弱智的一個表現。
20世紀後,社會逐漸接受了這類只佔總人口10%比例的「異己」,越來越多的左撇子登上世界政治、體育、娛樂等領域的舞臺中央。美國二戰後的12位總統中,將近一半是左撇子;而在最近的5位總統中,除了小布希,其他4位都是左撇子,包括現任總統歐巴馬。
在藝術、科學、商業等領域,左撇子更是英才輩出,比如達•芬奇、畢卡索、貝多芬、巴赫、莫扎特、牛頓、愛因斯坦、居裡夫人、比爾•蓋茨、亨利•福特、卓別林……在娛樂明星中,瑪麗蓮•夢露、安吉麗娜•朱莉、王力宏、張栢芝、趙本山等也都是左撇子,他們都獲得了社會廣泛的認可。
【2】左撇子名人輩出,是否就意味著「左撇子比右撇子更聰明」?關於這個問題,科學界已經吵了幾十年,各種實驗研究層出不窮,但都難以得出明確的答案。
1933年,美國巴克內爾大學的心理學家對比了339名新生兒的智商和左右手力量,結果顯示,智商和左右手的力量大小、力量比例均毫無關係。也有很多人提出質疑,這麼專業的問題僅僅用智商這個單一標準來界定,是否太草率了?
1969年,美國加州理工學院的傑弗裡•利維將智商分為語言智商和視空間智商(可以衡量一個人對於空間和距離的認知能力),分別研究兩種智商與左右撇子的關係。他用韋克斯勒成人智力量表(又叫韋氏智力測驗)測量了25名加州理工學院理科研究生的智力,這25人中有10個人是左撇子,另外15人是右撇子。他發現,左撇子和右撇子的語言智商基本沒有什麼差別,但是左撇子的視空間智商平均只有117(右撇子為130),這是否說明,左撇子比右撇子更笨?
英國劍橋大學遺傳系的教授J.B.吉布森認為,利維的研究樣本量太小,只有25個人,而且都是同一個學校的理科研究生,來源單一,不靠譜。吉布森測試了145位科學家,其中13名左撇子的平均視空間智商是120.4,而剩下的132位右撇子的智商是120.7,差別很小,不支持「右撇子更聰明」的觀點。
不過到了2010年,澳大利亞、英國和紐西蘭3國的科學家通過大腦研究和整合生物學網絡資料庫,獲得了895個樣本,研究發現,左撇子和右撇子的一般認知能力沒有很大的不同,但那些「不專一的右手使用者」的一般認知能力比專一的左撇子和右撇子都要強一些。換句話說,左手右手都會用的人更聰明。
【3】據統計,左撇子在人群中所佔的比例基本維持在10%左右,科學家們一直困惑左撇子緣何如此稀少,而關於左撇子的成因,科學家們也一直沒有找到答案,說它是「世紀難題」,一點也不為過。
來自遺傳學的研究表明,大約有25%的偏手性是由遺傳導致的,一種叫做LRRTM1的基因,可能與左撇子的形成有關,攜帶這種基因的人,左撇子的比例更高。幾年前,丹麥奧爾胡斯大學的研究者將目光聚焦在準媽媽隆起的小腹上,他們發現,產婦年齡偏大或嬰兒體重偏低時,出現左撇子的概率更高。此外,準媽媽懷孕期間若一直承受較大的壓力,如抑鬱症,生育左撇子寶寶的機會也更大。後天環境也會影響左撇子的出現,部分右手長期無法活動或使用的人,很可能出現左手優勢,這是一種補償機制。
美國西北大學研究者在英國皇家學會《交界》期刊上提出的新觀點,讓人眼前一亮,文章稱:左撇子之所以稀少,完全是人類進化中平衡合作與競爭導致的。換句話說,在一個愈發趨向合作的社會裡,人群的用手習慣越趨向一致。對一個有效率的社群而言,最重要的或許正是合作,這便導致用手習慣的相同。一群人圍攏著桌子進餐,一位左撇子的用筷習慣肯定會與別人「打架」。
更靠譜的觀點來自於考古學界。至少在20萬年前,史前人類已經開始出現「右利手」傾向。研究者通過舊石器時代遺址中的石片來分析人類早期的用手習慣,結果發現,當時的人類大多已習慣用左手承託石頭,沿順時針轉動石頭,右手持握石錘打擊石頭,剝落的石片的背面右側面會留下自然的礫石面;慣用左手者,則在左側面出現。此外,來自巖洞壁畫的分析也表明,右手印的數量是左手印的兩倍多,這也被視為右手佔優勢的一個證據。
【4】幾乎每個左撇子都有一些血淚史:從小被父母糾正用右手吃飯,被逼著用右手寫字……家長、老師說,這全是「為了你好」。我們到底該不該迫使左撇子換手?
一位小時候習慣用左手的被訪者描述:「我小時候習慣用左手做事,但只要一用左手就被我媽打,漸漸地我學會了用右手,現在我左右手都能用。只不過,我現在分不清哪邊是左哪邊是右,思維容易混亂。」
研究發現,強迫左撇子孩子換手的做法並不可取,甚至可以說是對孩子大腦「不流血的侵犯」。左撇子這一特徵已經寫入大腦,形成了「左利手」優勢,強迫更改無疑打亂了早已建立的大腦半球優勢,可能導致孩子心理與生理混亂或扭曲。有時,強制性糾正會造成其語言中樞功能紊亂,出現口吃、神經緊張、情緒不安、注意力不集中等現象。
看過電影《國王的演講》的人都對英國國王喬治六世的口吃印象深刻。他之所以口吃,被認為與父親強行糾正其左撇子大有關係。現實中這樣的案例同樣存在,美術學院大學生劉力(化名)是一名左撇子,但從小被媽媽強行糾正,現在他雖然已經習慣了用右手寫字、用右手畫畫,但卻落下了口吃的毛病。
歐美的左撇子比中國等東方國家多,很重要的原因是,東西方文化傳統不同。東方文化注重「求同」、中庸,極力去除與他人不同的特質。西方文化注重存異,孩子與父母是平等的。一位美國兒童若喜歡用左手抓握東西,父母多會選擇尊重;一位中國兒童如果有同樣的舉動,很可能受到父母的制止甚至強迫更改。
美國哈佛大學醫學院的試驗顯示,強迫左撇子孩子更改習慣的成功率並不高,僅為5%,而給另95%的孩子帶來的心理陰影卻可能貫穿其一生。
總之,引導勝過強迫,人們沒有必要過分苛責左撇子與其他人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