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一樵---測量富士山的小歷史:江戶商人學者伊能忠敬與德國博物學家菲利普.馮.西博德

2021-02-20 臺灣人文與學術
測量富士山的小歷史:江戶商人學者伊能忠敬與德國博物學家菲利普.馮.西博德


臺灣大學歷史博士 王一樵

 

千裡之行,始於足下。一位畢生步行全日本測繪全國高山原野的科學家,腳下行走四千萬步的商人,卻也是開展江戶時代科學思想的開拓者。江戸時代的伊能忠敬(1745-1818)在當時開始採用了西洋技術進行了國土測量的初始工作,他不只曾經在1803年測量過富士山的高度,也步行到了日本的最南端進行地理測繪。伊能先生對於富士山的測量結果非常精準,即到了大正十五年(1926)參謀本部的再度測量,得到的科學數據也和他原始的測量數據所差不多,倆者的技術原理也相當類,應用了「三角測量法」。伊能的一生中,前半生一直在經營商業,從事酒品與醬油釀造,以及金融借貸的業務。事業成功,發家致富的人生到了五十歲卻有了本質的轉變,伊能的後半生轉向了科學研究。他離開商業買賣,來到江戶讀書隱居研求學問,展開了他的讀書生活。此後,伊能從寬政十二年(1800)到文化十三年(1816)之間,總共用了十七年的時間走遍全日本,一步一腳印的完成相關測量數據。前前後後,伊能付出了二十年的光陰,終於繪製出《大日本沿海輿地全圖》,使得江戶時代的人們得以了解自己國家的真實樣貌。透過這一位商人科學家的故事,讓人感動之餘,也深深覺得有心自學的研究者無論條件如何,只要不放棄,依然可以有所成就。

繪圖:王一樵

 

時間上稍稍晚於伊能忠敬,還有一位德國博物學者菲利普.法蘭茲.馮.西博德(Philipp Franz Balthasar von Siebold,1796-1866)曾來到幕府時代的日本,進行各式各樣的田野考察與地理測量。據說當時菲利普說著一口怪腔怪調的荷蘭語,明顯與其他荷蘭商人不同。然而鎖國政策下只有荷蘭人得到特許可以進入日本。菲利普無法見容於當時的法律規定,為了取信幕府官員,他只好說自己是出身荷蘭山區,所以口音不同。幕府官員對於荷蘭的具體情況並不明了,所以地勢平坦低漥的荷蘭怎麼會有山區住民一事,自然也就無法深究了。也因為菲利普的情急生智,所以才有了日後歐洲地區日本學研究的開創。

 

文政12年(1829)的9月25日,當時在荷蘭商館擔任醫師的菲利普卻被幕府官員查出非法持有幕府禁止攜出的日本地圖,而被判處驅逐出境,並禁止再度渡航入境。菲利普也曾在1826年運用了「六分儀」科學方法對富士山進行測量工作,並記錄下極為精確的科學數據。只要不放棄,堅持下去,雖然外在條件不合適,有著各種各樣外力的幹擾與阻礙,菲利普依然逐一克服,並且完了他的理想。

感謝王一樵老師授權轉載大作。

相關焦點

  • 中科大量子測量研究取得重要進展
    記者11月20日從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獲悉,該校郭光燦院士團隊日前在量子測量研究中取得重要進展。該團隊李傳鋒、項國勇研究組與德國、義大利、瑞士理論物理學者合作,在光子系統中首次實驗使用糾纏集體測量,將量子比特熱力學系統中投影測量反作用降至最小。相關成果於11月16日發表在《物理評論快報》上。
  • VOYOU 3D列印眼鏡 客制一副專屬自己的德國工藝
    而除了在商業範疇中的應用之外,隨著3D列印技術的普及與進步,這股3D列印的風潮也吹進了民間當中,其中還有關注的民眾為了打造出腦海中奔騰的idea而購入屬於自己的3D印表機。如今,來自德國的VOYOU眼鏡則是連結商業行為與個人化的兩個端點,結合了3D列印技術和客制化的需求,讓每個人都能享受到屬於自己的德國工藝。
  • 生物能信息醫學
    生物能信息醫學,研究生物體上能量變化的信息,用科學儀器診斷疾病,並探測人體信息和健康之間關係的醫學,即為生物能量醫學,或是信息醫學,也稱為氣醫學。在臺灣,這方面的科學研究主要由 醫師崔玖 及 物理學者 陳國鎮 等人進行,目前已有成果與證據。
  • 伊澳蛇屬(Pseudechis)簡明介紹
    棕伊澳蛇是可怕的捕食者,它們能捕食一切的小型動物,其菜單中也包括體型較幼的同類和其他劇毒蛇,成年後的棕伊澳蛇甚至能夠抵擋住眼斑巨蜥的進攻,除了澳洲地區的熱帶森林,其他的任何生境都能找到這種蛇的存在,它們也會潛入郊區追殺嚙齒動物,雖然這種蛇可以晝夜不息的活動,但在澳洲炎熱的月份內,它們會自然轉入傍晚和清晨活動
  • 中央研究院亞太區域研究專題中心海洋史研究-- 2018「海洋亞洲的中心與邊緣:帝國、港市、離島」國際學術研討會
    週四、五)地 點:中央研究院民族所第一會議室主辦單位:中央研究院 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中心亞太區域研究專題中心 海洋史研究線上報名網址:https://www.rchss.sinica.edu.tw/conf/201811151116/ 報名日期:2018年10月15日(一)至10月31日(週三),一律採線上報名,歡迎相關領域之學生、學者報名參加
  • 小鼠動物試驗表明精子能在無卵子情況下發育成熟
    原標題:精子能在無卵子情況下發育成熟   科技日報北京9月13日電 (記者張夢然)英國《自然·通訊》雜志13日發表了一項生物學重要發現:注入到人工誘導(改造後失效)的孤雌單倍體胚胎細胞的小鼠精子,也能產生健康的後代。這一結果意味著,精子能在沒有卵子的情況下能發育成熟。
  • 與卡戎是雙子星?
    與卡戎是雙子星?直到1988年,卡戎與冥王星交食讓科學家有機會測量兩者單獨的亮度和光譜。光譜測定結果顯示,冥王星的表面主要含有水、氮、甲烷和一氧化碳。美國宇航局的哈勃空間望遠鏡的後續觀測發現,某種特殊的有機化合物是冥王星表面呈微紅色的原因。   「新視野」號的使命之一,是進一步確認冥王星表面的物質構成。它近日傳回的最新圖像顯示,冥王星的表面存在明暗不一的區域。
  • 英雄情懷與崇高之美
    對於一個有夢想有追求有尊嚴有擔當的民族而言,英雄是表徵民族內生力量的精神圖標,是展現民族基因傳承的文化符碼,在某種意義上可以說,一部英雄史就是一部民族的創世史、成長史與心靈史。紅色文學經典作品的重要標志,以及與其他文學藝術經典在思想意蘊和美學風格的重要區別,在於其無與倫比的悲壯美與崇高美。用馬克思主義哲學基本觀點來審視和衡量,悲壯和崇高均源於人類的歷史活動和社會實踐。
  • 【研究】莊蕙芷丨理想與現實:唐代墓室壁畫中的天象圖研究
    考 古發現成果經常與文獻記載有很大的出入:不僅在禮儀制度、葬俗上經常難以比對,有時 就連墓葬中看似具有科學意義的文物,也可能與當時的科學發展相左。        中國天文學有著悠久的歷史,早在五千多年前新石器時代的河南仰韶文化遺址中,即 可見到太陽紋、北鬥七星等天文圖像。1歷史長河中,中國天文學發展出一套自己的圖像 系統,並與王權、宗教等因素結合,呈現出獨特且多元化的天學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