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雄情懷與崇高之美

2021-01-10 中國軍網

英雄精神是中華民族的重要精神資源,是激勵我們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磅礡力量。對於一個有夢想有追求有尊嚴有擔當的民族而言,英雄是表徵民族內生力量的精神圖標,是展現民族基因傳承的文化符碼,在某種意義上可以說,一部英雄史就是一部民族的創世史、成長史與心靈史。

紅色文學經典作品的重要標志,以及與其他文學藝術經典在思想意蘊和美學風格的重要區別,在於其無與倫比的悲壯美與崇高美。用馬克思主義哲學基本觀點來審視和衡量,悲壯和崇高均源於人類的歷史活動和社會實踐。正是社會主體在歷史活動和社會實踐中獲得的壯烈情感和崇高思想,藉助文學作品表現和傳遞出來,就表現為文學藝術獨特的悲壯美和卓異的崇高美。包括抗日戰爭在內的我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巨大勝利和社會主義建設的輝煌成就,本身就充溢和蘊含著英雄氣質和崇高元素,中國現當代作家通過文學作品加以狀寫、描摹和呈現,以富有詩性文化特色的藝術表達,賦予作品以沁骨入髓、蕩魂攝魄的感染力、震撼力和驅動力,成為具有悲壯美和崇高美的紅色文學經典。

紅色文學經典塑造的英雄人物形象大都具有豪邁激昂的悲壯氣概和超拔高邁的崇高風範,其根本價值和主要意義在於將英雄情懷彰顯出來和傳承下去,砥礪和激發當下國人的思想境界和道德情感,使他們在認同和服膺英雄情懷的過程中成為一個審美有機體、道德同一體和價值共同體,在建設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中承付和擔當初心使命與歷史責任,為世界和平發展不斷貢獻中國智慧、中國力量和中國精神。

我國現當代紅色文學經典臻於歷史真實與藝術真實高度統一的美學境界,是以文學藝術形式出現的具有歷史真實性的現代英雄史詩,英雄情懷成為這些現代英雄史詩的歷史流脈和厚重底蘊。正是這些被稱為現代英雄史詩的紅色文學經典,讓英雄思想和英雄情懷彪炳和閃耀在中華民族心靈的歷史天空,洗禮人們靈魂、陶冶人們心智、升華人們精神、淬煉人們德操。

作為我國現當代文學的代表性作品,紅色文學經典以群雕性、史詩性的歷史敘事,展現了中華民族獨立解放的宏大過程和壯麗圖景,獨具慷慨沉鬱的悲壯美和勁健陽剛的崇高美,充溢著激蕩人心的英雄精神和昭耀後人的英雄情懷。歐陽山創作的《三家巷》,書寫了20世紀20年代第一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南粵大地革命者的勇毅果敢;梁斌創作的《紅旗譜》,點繪的是20世紀30年代冀中地區普通農民反抗壓迫的頑強鬥爭精神;楊沫創作的《青春之歌》,講述的是20世紀30年代北平知識分子和愛國學生抵抗日本侵略者的錚錚形象;劉知俠、劉流、李英儒和馮德英分別創作的《鐵道遊擊隊》《烈火金剛》《野火春風鬥古城》《苦菜花》,展現的是抗日戰爭時期我黨地下組織和敵後遊擊隊用信仰和忠誠鑄就的鋼鐵長城;吳強、曲波和杜鵬程分別創作的《紅日》《林海雪原》《保衛延安》,摹寫的是在摧枯拉朽的解放戰爭中人民解放軍驍勇善戰和勇克頑敵的雷霆之勢;羅廣斌和楊益言聯合創作的《紅巖》,敘寫的是20世紀40年代共產黨人面對國民黨兇殘瘋狂鎮壓所表現出的視死如歸與大義凜然。

這些不同時段不同題材的紅色文學經典,不僅以其重要精神價值和鮮明美學風格奠定了具有民族歷史發展特徵的現代英雄史詩,而且貫通著革命英雄主義這一恆定的思想主旨,充滿著穿越歷史時空、光耀當今時代的英雄情懷。英雄人物的塑造和英雄情懷的建構,歷經歷史長河的淘洗和漫長歲月的融匯鑄煉,其價值與意義往往超越時間的拘囿與空間的局限,構成了經典化歷史敘事和經典化藝術表達。

硝煙戰火和沙場徵塵孕育的紅色文學經典,之所以能夠持續主導我國當代社會文化的發展走勢,之所以能夠長期深刻影響當代國人精神世界和文化心理的結構圖式,之所以沒有隨著時代發展而成為被封存的歷史,與其張揚和表徵的感染強烈、傳播深遠的英雄情懷密不可分。從這個意義上,紅色文學經典成為我國紅色文化的鮮明存在形態,成為當代紅色文化價值體系的集中投射,成為中華民族優秀文化特有的文化標識。

英雄情懷是一種氣質、一種操守、一種風骨,是一個民族最為珍視和敬重的寶貴精神財富。任何一個崇德趨善、奮發向上的民族,都應該對英雄情懷始終保持深刻銘記、深沉認同和深摯追求,讓英雄情懷深深熔鑄、不竭流淌在民族血脈之中。作為中華民族獨立解放真實歷史記憶和生動藝術呈現的紅色文學經典,其精神價值不僅僅是以革命浪漫主義為主導,呈現文學向度的審美意義,傳遞一種非常獨特的藝術魅力,而且在更深層面上還呈具刻畫民族表情、塑造民族氣宇、展現民族精神圖景、傳承民族血性基因和英雄情懷的文化意義。

無論是《林海雪原》中豪氣勃發、英武神勇的楊子榮,還是《烈火金剛》中機智果敢、智勇雙全的肖飛;無論是《紅旗譜》中豪爽仗義、疾惡如仇的朱老忠,還是《鐵道遊擊隊》中有膽有識、俠肝義膽的劉洪;無論是《保衛延安》中運籌帷幄、橫刀立馬的彭德懷,還是《紅日》中從容沉著、指揮若定的沈振新;無論是《紅巖》中初心如磐、剛烈堅貞的江姐,還是《苦菜花》中善良溫情、義薄雲天的仁義嫂,紅色文學經典中的諸多英雄形象不僅「表現出多方面的人性與民族性」「成為有生氣的個別主體」,而且還承載著歷史發展的合理要求與人民大眾的美好期許,營造出既有特定歷史內涵又有豐富英雄情愫的藝術世界。

英雄情懷既是民族傳統文化的核心命題,也是我國文學創作的傳統母題。自20世紀40年代到70年代的30年時間裡,我國紅色文學經典基本完成了從孕育、成長到興盛的經典化過程,特別是20世紀50年代後期出現的一批具有一定思想高度、歷史厚度與審美純度的長篇小說,有機吸納和集中展現了我國紅色文化的價值元素和美學質素,無論其生成界域還是其適用範疇,經歷了從現實生活到小說文本、從單體作品文學性到整個創作生態文化性、從表象藝術結構到深層社會文化心理的巨大轉變,為營構和夯實英雄主義情懷營造了濃烈的人文氛圍。

簡而言之,彼時紅色文學經典律動著為時代英雄感而動之、謳而歌之、褒而揚之的情感旋律,充溢著雄奇瑰麗、悲壯激昂、撼天動地的精神意象,透射出我國傳統文學藝術文以載道、文以言志、文以詠懷的思想燭照力和藝術穿透力。紅色文學經典雖然是在特定歷史時段和特殊歷史空間中生產和發展的,但其文本敘事絕非沒有歷史依據、沒有藝術邏輯、沒有主流意識的存在,而是對歷史事件、歷史人物、歷史動力、歷史結果的藝術再現,讀者只有通過細微解讀和精準把握紅色文學經典的基本內涵與藝術特質,才能更加深刻地認識英雄情懷根植於民族優秀傳統文化,更加充分地認知英雄情懷蘊藉著民族氣節,弘發著民族風貌,自覺揚厲和積極踐行英雄情懷。

充分展現共赴國難的英雄情感、不畏強暴的英雄氣節、攻堅克難的英雄風範,牢固樹立為民族而戰、為祖國而戰、為尊嚴而戰的英雄氣概,面對危殆時勇當先鋒,面對重任時甘於奉獻,面對挑釁時敢於拔劍,面對險境時挺身擔當,唯其如此,才能真正把英雄情懷轉化為在危機中育新機、於變局中開新局的實際行動,才能努力把英雄情懷轉化為防範和化解各種危機與挑戰的強大精神動能。展現英雄情懷,弘揚崇高之美,也應該成為新時代軍旅文學創作的藝術追求和價值導向。

相關焦點

  • 人民日報人民論壇 :用心呵護自然之美
    「我們要堅持綠色發展,致力構建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的美麗家園」「為子孫後代留下碧水藍天的美麗世界是我們義不容辭的責任」。習近平主席在第二十三屆聖彼得堡國際經濟論壇全會上的致辭,洋溢著熱愛自然的情懷,傳遞著綠色發展的理念,讓世人深刻省思人與自然的關系。人生天地間,我們應當珍視賴以生存的空氣、水源、土壤,善待草木山川、鳥獸蟲魚,與自然和諧共處。
  • 崇高之美
    認識崇高是彰顯崇高之美的基礎 認識是行動的先導。不認識崇高就難以彰顯崇高之美。 說起崇高,似乎高不可攀、遙不可及,近乎「高大上」;竟在一段時間有人把崇高當成調侃甚至譏諷的對象。實乃謬誤。
  • 激蕩心靈的崇高之美
    ■唐德亮長徵是人類歷史上一束不滅的精神火炬,謳歌她的詩文不計其數,龔學敏創作的長詩作品《長徵》(四川文藝出版社)當是其中的優秀之作。長詩《長徵》的成功與感人,首先在於書中洋溢著的那種崇高精神之美。
  • 中國電影應與新時代同頻共振 展現新時代崇高之美
    其次,我們應著力塑造一大批彰顯新時代精神的改革創新英雄形象。英雄是時代的楷模,是民族的脊梁,是國家的希望。而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中國人民正在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攻堅克難,砥礪前行,如此波瀾壯闊的偉大實踐為英雄成長提供了肥沃土壤。
  • 青平︰涓滴之力匯成磅礡偉力,2021年要更加了不起
    賀詞語言樸實,娓娓道來,字裡行間充滿著濃烈的家國情懷,湧動著催人奮進的磅礡力量。激發涓滴之力,每個人都了不起。在過去的一年裡,我們的國家和人民都經歷了重重磨礪,每個人的生活都不容易。面對重重壓力,英雄的中國人民並未退縮與屈服,而是選擇了勇敢面對。
  • 恐怖電影具有一種類似崇高的美
    恐怖電影具有一種類似崇高的美,德國哲學家康德對美的思考認為,客體的形式一旦超出了主體所能控制的範圍,那麼主體就會感受到強烈的震撼和壓抑,隨之主體會發揮主觀能動性形成更為強大的防禦力和抵抗力,以此來對抗客體所造成的壓力,當主體的防禦力和抵抗力戰勝超越了客體的壓力,那就會引起主體內心的愉快,這就是崇高之美
  • 海南日報數字報-揮毫書寫時代精神 彰顯信仰崇高之美
    「中華民族歷史長河奔流不息,積澱著崇高的精神追求,創造出燦爛的民族文化。漢語言文字就是其獨特的標識。」「但願蒼生俱飽暖,不辭辛苦出山林」「天下之患,最不可為者,名為治平無事,而其實有不測之憂。坐觀其變而不為之所,則恐至於不可救」……他們在書法作品前久久駐足,既欣賞經典名句又欣賞書法藝術,深感各美其美、美美與共。  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林尤葵有作品在展覽中展出。
  • 冥王星待解之謎:表面存在"流逸"?與卡戎是雙子星?
    原標題:冥王星待解之謎:表面存在"流逸"?與卡戎是雙子星?   據科技日報   冥王星有多少未解之謎?   在關於冥王星的諸多謎題中,首當其沖是這顆處於太陽系邊緣地帶的矮行星上面到底有什麼呢?   冥王星的體積很小,加之距離遙遠,即使在哈勃望遠鏡的鏡頭中,它也只是一個模糊的斑點。而且冥衛一卡戎的身影總是相伴它左右,很難將兩者的光影分辨開來。
  • 美國工程師臨終前"揭秘":18個外星人與美合作
    美國工程師臨終前曝光外星人照片 自稱曾與外星人交談(網頁截圖) 據美國《紐約每日新聞》10月28日報道他聲稱與自己保持對話的這些「天外來客」已經有230多歲了,並表示有美國公民在不明飛行物UFO上每天工作24小時不休息。布希曼的這些言論都是他生前在接受航空設計師帕特森(Mark Q. Patterson)採訪時所說的。在布希曼死後,帕特森於今年10月將採訪視頻上傳到了YouTube網站。 採訪中,布希曼稱自己擔任洛克希德·馬丁公司「臭鼬工廠」、德州儀器和休斯航空的高級工程師。
  • 最高禮遇致敬英雄 凝聚磅礡奮進力量
    原標題:最高禮遇致敬英雄 凝聚磅礡奮進力量   一場驚心動魄的抗疫大戰,一場艱苦卓絕的防汛大考,我們付出巨大努力,取得了抗疫與抗洪鬥爭的重大成果!   今天,全省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和防汛救災表彰大會隆重召開。
  • 「反崇高」的李誕,機靈地抖了抖包袱
    讓我們來看看李誕在辯論中的原話,他說:比《蒙娜麗莎》更美的,就是正在「燃燒」的《蒙娜麗莎》;比神秘的微笑更神秘的,就是「燒沒了」的微笑。說實話,不懷疑李誕在脫口秀領域的才華,但從這樣的辯論語言中,更多的只是刺激觀眾情緒的「笑點」。辯題之所以成為辯題,是因為選擇意義的嚴肅,選擇後果的舉足輕重。而「段子式辯論」選擇一個觀點以後,就把相反觀點當成任意調侃的對象。
  • 原創越劇現代戲《生命之光》上演 戲裡戲外「苦克難關」
    原標題:戲裡戲外「苦克難關」 11月2日,作為「2020年杭州市新劇(節)目匯演」劇目之一,原創越劇現代戲《生命之光》在杭州東坡大劇院上演。 該劇由杭州市文聯、中共富陽區委宣傳部聯合指導,杭州富陽越劇藝術傳習院(杭州越劇三團)創排。
  • 數學的解法之美、結論之美、繪圖之美、體驗之美
    數學之美是指從數學裡得出的美學。有數學家從數學中得到美的愉悅,形容數學是一種藝術形式,或是一種創造力活動,就如音樂和詩歌。伯特蘭·羅素以下列文字形容他心中的數學之美:"數學,正確看待時,不僅具有真理,還具有至高的美-一種冷而嚴峻的美,一種屹立不搖的美,如雕塑一般,一種不為我們軟弱天性所動搖的美。
  • 世上有神聖崇高的職業,但沒有完全神聖崇高的人
    也許,小學、中學時代的我,也有點如霖兒一樣,看起來是很乖巧、文靜的,加上可能天性使然,從小寫作文寫得比較得心應手,很得歷屆語文老師的寵愛,而學校傳統的習慣是,班級裡語文老師做班主任的居多,一蔭以蔽之,自然而然多多少少也得到了其他科目老師的青睞。
  • 愛的力量與耐力——赤鹿
    赤鹿自尊,力量,攜夢者威嚴之秘傲然站立滿溢尊貴赤鹿不屈原住民認為赤鹿能夠在敵人之中引發混亂。赤鹿知道如何混進周遭的環境,使自己不被看到。她是高傲、尊貴的動物,具有極大的耐力,能跑很長的距離。她具有敏銳的感官,能夠運用自身的力量與耐受力脫離險境。
  • 愛國是一個人最崇高的情感
    「希望在大瘟疫肆虐的時刻,我能用殘缺的身體燃燒出的微弱之光,療愈世間的傷痛!」日前,「人民英雄」張定宇在母校華中科技大學2020級本科生開學典禮上的新學期寄語,不僅感動許多莘莘學子,也讓人們再次感受到那個步履蹣跚但堅定有力的身影,激起的強大愛國力量。一個人最崇高的情感是愛國。今年,對於國人來說考驗多多:抗擊新冠肺炎疫情、抗洪搶險救災,還有來自外部的各種困擾壓力。
  • 熒熒之光的崇高
    男人自古行的山路,遇上險惡拔出刀刃幹戈一番,自有天地撐腰;女人自古行的水路,路經之地蜿蜒曲折幽暗艱險,只能彷徨於無地。漫漫歲月長河,悠悠朝代更替,「宛轉蛾眉馬前死」竟落下個「紅顏禍水」的汙名!我們是有根的一群,入黨誓詞就是我們的力量之源,黨旗飄揚就是我們追尋的方向。為國為民的信念讓我們清醒感知共和國成立、新中國崛起、改革開放的時空坐標,情系祖國,心向著黨,我們攜手走過難忘的九十年。日子在交織著淚水和歡笑中匆匆流逝,日子也在交織著擔憂和希望中匆匆走來。無論這日子曾經多麼地不平常,走進尋常百姓家,它就變成了「不拿群眾一針一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