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日報數字報-揮毫書寫時代精神 彰顯信仰崇高之美

2021-01-10 海南日報數字報
  一版延伸

  ■ 本報記者 陳蔚林 衛小林

  當前,我省各地各部門正在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和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習近平總書記在文藝工作座談會上的諄諄教誨一次又一次被廣大文藝工作者重溫、領會。

  此次「習近平用典——海南書法作品邀請展」就是以此為契機醞釀誕生的。我省65位書法名家,無論久負盛名還是嶄露頭角,都滿懷著對黨和國家、人民的熱愛,將激情傾注於一管羊毫、一方宣紙,筆酣墨飽地把習近平總書記在系列重要講話中引用的經典名句精心謄寫出來,以此引導全省幹部群眾重溫經典、反躬自省、奮勇向前。

  「中華民族歷史長河奔流不息,積澱著崇高的精神追求,創造出燦爛的民族文化。漢語言文字就是其獨特的標識。」省文聯作協黨組書記、省文聯主席孫蘇在觀展時說,習近平總書記在一系列重要講話、文章、訪談中經常引經據典,從諸子百家到唐詩宋詞,從孔夫子教義到毛澤東語錄……起到了生動傳神、畫龍點睛的作用,形成了十分鮮明的個人風格,「習總書記這樣引用經典名句,凸顯了傳統文化的當代價值,增強了全國人民的文化自信,傳遞給文藝工作者強大的力量和希冀。」

  儘管天降大雨,展廳裡仍熙熙攘攘地站滿了聞訊前來的幹部群眾。「但願蒼生俱飽暖,不辭辛苦出山林」「天下之患,最不可為者,名為治平無事,而其實有不測之憂。坐觀其變而不為之所,則恐至於不可救」……他們在書法作品前久久駐足,既欣賞經典名句又欣賞書法藝術,深感各美其美、美美與共。

  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林尤葵有作品在展覽中展出。他說,接到這一任務後躍躍欲試卻很謹慎對待,在反覆研讀所要表現的經典名句之外,還思考許久才決定選用魏碑楷書的形式來書寫,以表現經典名句的莊重典雅,「從展出作品來看,其他書法家也是深思熟慮之後拿出了最好狀態。」

  「這次展覽是一次很好的創新之舉。習總書記讓書寫在古籍裡的文字『活』了起來,海南書法家們則讓它們美了起來。」剛剛從小學語文教師崗位上退休的海口市民符義寶說,觀展後他更能直觀地感受到,習近平總書記通過引用古典詩文名句,談安危、論治亂、道時機、講大局、明根本、抓重點,展示了其豐厚的學識和修養,更體現了他對治理大國、敬民愛民的深切認識。

  展覽得到幹部群眾的普遍認可,中國書法家協會副主席、省書法家協會主席吳東民表示,在今後的藝術創作、藝術生活中,我省廣大書法家將以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為指引,遵循黨的文藝「二為」方向和「雙百」方針,堅持「愛國、為民、崇德、尚藝」的文藝界核心價值觀,努力創作出更多有筋骨、有道德、有溫度的精品力作,為弘揚中華傳統文化、加快建設美好新海南作出貢獻。

  (本報海口7月13日訊)

  

相關焦點

  • 崇高之美
    古羅馬美學家朗吉弩斯說:「崇高就是偉大心靈的回聲。」當代美學家王朝聞說,崇高就是時代精神和先進生產力的體現。這就是崇高,這就是美輪美奐之崇高。 走進崇高是彰顯崇高之美的保障 認識崇高,未必擁有;如何擁有,必須走進;走進崇高,才能擁有崇高。如何走進呢?為什麼是走進崇高呢? 在理論界,對弘揚崇高精神,有「崇尚崇高」、「走向崇高」、「走近崇高」、「重建崇高」等之說。自然各有各的道理。但我們還是認定「走進崇高」。
  • 中國電影應與新時代同頻共振 展現新時代崇高之美
    新時代呼喚新影像,新影像助力新時代。習近平總書記在看望參加全國政協十三屆二次會議的文藝界社科界委員時的講話為文藝創作指明了方向。為了肩負起「為時代畫像、為時代立傳、為時代明德」這一重要使命,中國電影人應努力把握新時代脈搏,不斷調試創作視野的焦距,傾情創作出彰顯著新時代精神的扛鼎之作。
  • 崇高信仰,挺起共產黨人的精神脊梁
    中國共產黨在不同歷史時期之所以能把握髮展方向,確立發展目標,制定正確的路線方針政策,關鍵在於對馬克思主義的信仰信仰能激發人的潛能,調動人的主體性、創造性、自覺性,凝聚推動歷史前進的力量信仰是人類特有的精神活動和最高層次的精神追求,也是支配人的行為的精神力量。
  • 電影《紅盾先鋒》:用信仰之美譜寫時代華章(圖)
    影片上映後,得到了全國各地黨員幹部的一致好評,他們紛紛表示,當以李仁民為榜樣,有信仰、有情懷、有擔當,堅守信仰,清白做人。主人公平凡的事跡讓大家得到感召,使大家在黨的十九大精神的指引下,向著民族復興的偉大目標繼續邁進。  「不忘初心,牢記使命」。電影《紅盾先鋒》通過一個普通的基層共產黨員的事跡,彰顯了主人公在新時代背景下樸素的信仰之美。
  • 彰顯信仰之美凝聚中國力量
    展現彭德懷的豐功偉績和崇高精神  劉源(電視劇《彭德懷元帥》總顧問、全國人大財政經濟委員會副主任委員)  拍攝這部電視劇並不容易。彭德懷元帥是一個在中國現代史上赫赫有名、對中國革命事業作出過突出貢獻的偉大人物,他的豐功偉績早已被載入史冊,他給中國歷史帶來的巨大變遷也為今天的人們所熟知。
  • 海南日報數字報-抹不去的時代印痕
    文\海南日報記者 杜穎  5月13日至15日,來自全國各地的知青代表將雲集海南博鰲,參加「中國知青文化博鰲高峰論壇」。論壇圍繞知青和知青文化,將一個特定年代的特殊事件重新梳理和解讀。1700多萬人的龐大知青群體,到海南插隊的就有30萬人之多。
  • ...用實幹書寫擔當——科技日報社組織學習觀看《榜樣3》專題節目
    科技日報社各黨支部以「自主觀看+集中交流」的方式組織全體黨員幹部進行了學習觀看。在支部學習討論會上,信仰、擔當、榜樣、忠誠……成為大家提到最多的熱詞。報社編委會領導也以普通黨員的身份參加了支部學習交流。  一、初心源於信仰。
  • 海南日報數字報-謝華安
    近50年來,謝華安多次赴海南從事水稻育種工作。他領銜研製的「汕優63」,從1986年起,連續16年創下了雜交水稻推廣速度、年種植面積、累計種植面積、增產稻穀總量四個全國之最。  回放  「我年輕時經常吃了上頓缺下頓,現在好了,水稻等農作物穩產高產,中國人不會餓肚子了!」今年8月,謝華安接受海南日報記者採訪時說。
  • 海南日報數字報-最美的天使 真正的英雄
    新冠肺炎疫情暴發以後,海南省委、省政府堅決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疫情防控工作的系列重要講話和指示批示精神,落實黨中央的安排部署,在做好省內疫情防控工作的同時,舉全省之力向湖北派出7批醫療隊,並捐助醫療和生活物資支援湖北武漢、荊州抗擊疫情,在「全國一盤棋」的抗疫大局中,體現海南擔當,彰顯大愛情懷。
  • 海南日報數字報-海棠樹還在結子
    文昌就是龜頭所在,而樂東則是尾閭一端,二者皆為海南人文興盛的地方。這在堪輿學上可能有些說法,但我不懂得玄空的知識。其實,樂東作為地名,沿用的時間不到百年。自唐代以來,此地基本上屬于振州、崖州的範疇。除了千裡長沙,萬裡石塘,它就是海南最荒遠的邊緣。海南古稱瓊崖,北為瓊州,南為崖州,樂東是崖州文化積澱最為深厚的區域。格調蒼涼的崖州民歌,就是從這裡隨處可見的酸梅樹下唱出來的。
  • 海南日報數字報-大山藏萬物之靈
    ■ 海南日報全媒體中心記者 劉麥  中國人喜山,也喜歡靠山而居,因為大山藏萬物之靈
  • 海南日報數字報-海南道德天空星光閃爍
    海南的青山綠水,藍天白雲,讓天南地北的遊人難忘。「海南好人」的心靈之美及種種善舉,更讓人溫暖與感動。  2013年,有太多熟悉的名字深深地叩擊著我們的心靈:陳起賢、王金花、崔昌華、蘇金蘭……他們甘於奉獻、燃燒自我的至上師德,他們愛崗敬業、默默耕耘的職業操守,他們敬老孝親、血脈情深的至美真情,似繁星閃爍,再次震撼著人們的心靈,感動了瓊州大地。
  • 海南日報數字報-文昌 椰鄉美韻冠瓊州
    84歲村民陳阿婆談起村莊變化,眯上眼睛笑著說:「美哩!」  可不是嗎?這個原本偏僻的小漁村,如今不僅交通便利,濱海旅遊公路從村口蜿蜒而過,途徑東郊、龍樓、昌灑、翁田、馮坡、錦山等鎮,連接起清瀾大橋和鋪前大橋。美麗鄉村建設更加快了村莊發展步伐,古樸的村莊散發出獨特的藝術氣息,村中的木船、椰雕吸引遊客駐足,特色民宿讓遊客可以住下來盡享慢生活。
  • 《解放軍報》兩會報導:彰顯時代精神 突出強軍思想
    原標題:彰顯時代精神 突出強軍思想 今年的全國兩會,《解放軍報》的報導始終堅持世界眼光、中國立場、軍隊角度,持續發力、突出特色,緊密聚焦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領導推進實現中國夢強軍夢的歷史成就,聚焦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的風貌風採,聚焦大會關於審議通過憲法修正案、深化政府機構改革等重大議題
  • 海南日報數字報-風吹浪打漁歌歡
    「哩哩美」漁歌在臨高地區傳唱了上千年, 它萌芽於遠古時代,形成於南宋的紹興年間, 其發源地是臨高縣沿海漁村。往來穿梭的漁民又把漁歌帶到海南各地, 外地的漁民移居臨高沿海後, 所帶來的各地漁歌曲調也不斷為「哩哩美」所吸收, 年復一年,「哩哩美」變成了如今優美動聽的漁歌。「哩呀哩哩美, 哩呀哩哩美雷愛,雷愛」,這個曲調任何一個臨高人張口就能唱得出來。
  • 信仰信念信心:推進改革開放的強大精神力量
    信仰、信念、信心體現的不僅是一個人的價值與追求,還彰顯一個地區、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精神與朝氣。對馬克思主義的信仰,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信念,對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信心,是黨領導人民推動中華民族、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和中國人民的生活實現偉大飛躍的精神支柱和力量源泉。信仰信念信心是推動中華民族實現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的力量源泉。
  • 不忘初心 彰顯時代精神
    這種和平發展精神,把初心和使命作為激勵中國共產黨人不斷前進的根本動力,在當代中國改革實踐中,進一步把馬克思主義的普遍原理與中國實際相結合,實現認識和實踐、改造客觀世界與改造主觀世界的互促共進,彰顯了新時代條件下「知行合一」的改革創新精神。
  • 海南日報數字報-「溼地明星」紫水雞
    文\海南日報記者 周曉夢 實習生 王靚婷  編者按  紫水雞,一種罕見的水鳥,由於過去遭到大量捕食,一度被誤以為已然滅絕,而未被列為國家一級保護對象。
  • 英雄情懷與崇高之美
    正是社會主體在歷史活動和社會實踐中獲得的壯烈情感和崇高思想,藉助文學作品表現和傳遞出來,就表現為文學藝術獨特的悲壯美和卓異的崇高美。包括抗日戰爭在內的我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巨大勝利和社會主義建設的輝煌成就,本身就充溢和蘊含著英雄氣質和崇高元素,中國現當代作家通過文學作品加以狀寫、描摹和呈現,以富有詩性文化特色的藝術表達,賦予作品以沁骨入髓、蕩魂攝魄的感染力、震撼力和驅動力,成為具有悲壯美和崇高美的紅色文學經典。
  • 海南日報數字報刊
    周末特稿  海南的樹、海南的石、海南的山、海南的水、海南的文化……讀他的盆景,枝葉之間,閃爍著海南靈動的美  盆景大師劉傳剛  本報記者 範南虹  他,拘來海南天地之美,山川之勝,風物之韻於方寸間,用盆景詮釋海南。他是劉傳剛,中國盆景藝術大師、BCI國際盆栽大師、海南省盆景協會會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