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特稿
海南的樹、海南的石、海南的山、海南的水、海南的文化……讀他的盆景,枝葉之間,閃爍著海南靈動的美
盆景大師劉傳剛
本報記者 範南虹
他,拘來海南天地之美,山川之勝,風物之韻於方寸間,用盆景詮釋海南。他是劉傳剛,中國盆景藝術大師、BCI國際盆栽大師、海南省盆景協會會長。
7月27日下午,初識劉傳剛位於海南花卉大世界的錦園,只見林木蔥籠、奇山葳蕤、風雨相破、水復澹澹,一片美不勝收。不過,這神似大自然的美景,皆源自盆中,那是劉傳剛的盆景藝術之美。
慧心得識海南之美
劉傳剛成名就很早,還在20多歲的時候,他拜師我國著名的盆景藝術大師賀淦蓀教授,賀教授就誇劉傳剛在盆景藝術方面大有可為。
果然,年紀輕輕的劉傳剛,憑著一盆盆造型獨特的盆景屢獲國內國際大獎而出名,被業界戲稱為「盆景獲獎專業戶。」
劉傳剛不僅兩次獲得「中國盆景藝術大師」稱號,還被國際盆栽賞石協會授予「國際盆栽大師」的稱號,列其入國際專家名錄。
「海南大美真吾師。」劉傳剛說,是海南獨特的美,成就了他。
1992年,在湖北鹹寧林業部門工作的劉傳剛,因公前來海南考察。踏上海南島,他立即被這個熱帶島嶼吸引了:遍地蔥蘢的綠色,蓬勃向上地生長,這裡不僅植物豐富多樣,而且石材也很多樣,尤其是火山石,很適宜製作盆景。
海南熱帶雨林的美,更讓劉傳剛震撼,那些樹木高大、古老、蒼勁有力,這是一個「萬物競自由」的世界,是難得的盆景表現的題材。
在海南考察的7天裡,劉傳剛驚喜急切的腳步把海南轉了個遍。
「雨林裡的植物,相互競爭,相互攀附,為了爭奪陽光,拼命向上生長,它鼓勵人們要有奮發向上的精神;海南的大海、沙灘,一望無垠,坦蕩磊落,具有很強的包容性,它喻意著一種寬廣的胸懷;雨季的颱風,摧枯拉朽,萬物向它低頭,有一種勢不可擋的雄奇之美……」在劉傳剛眼裡,海南的一切都是美的。
「人生只若初相見」,他把對海南初相識的驚豔永刻於心。性急且果斷的劉傳剛決定留在海南,他要師法海南大自然,用熱愛的盆景藝術表現海南大美,創造出不一樣的盆景,形成自己獨有的風格,成為一代盆景大師。
回到鹹寧後,劉傳剛把自己新買的摩託車變賣了7500元,辭職來到海南。在上個世紀90年代初期,這一決定不僅需要勇氣,也需要智慧去放棄。
匠心巧釋海南之美
「當初他來海南,是先斬後奏的。他在海南把一切安排妥當後, (下轉A2版)
(上接A1版)才告訴我他已經辭職了。」 採訪中,劉傳剛夫人王四英告訴記者,為了追尋、詮釋海南之美,劉傳剛斷了退路,放棄了一切,工作、職位、房子、家電……,直奔海南而來。
但是,20年過去,站在劉傳剛製作的《弄潮》、《天涯新雨》、《天涯勁風》、《鹿回頭》、《獨木成林》、《南國雨林》等一系列獲獎的盆景前,即使不了解劉傳剛內心的人也會釋然他當年的選擇。
美,讓人身心愉悅。但,追求美卻是一種痛苦的過程。
初到海南,謀身立命最為緊要。劉傳剛在海口白水塘建了個園藝基地,王四英就在門口開個小店賣礦泉水,一天僅有七八元的收入。
劉傳剛則不分晝夜,遍尋海南山山水水,一是為了更加深入體會海南之美的神韻,二是尋找適合製作盆景的海南材料,他要用海南原生態的盆景材料,詮釋海南之美。
「踏遍青山人未老」。幾年功夫下來,劉傳剛不僅熟悉了海南植物的秉性,其創作的欲望和靈感也被激發出來,有如井噴,博蘭、香蘭、海南黃花梨、榕樹、九裡香、三角梅等海南鄉土植物,都成為他製作盆景的首選材料;雨林、大海、沙灘、黎苗風情、島嶼風光、神話傳說等海南的風物人情,都成為他要表達、詮釋的對象。
全國一等獎作品《鹿回頭》,就是根據海南黎族傳說製作的。一株形似坡鹿的古樹,站在懸崖邊回首探望,樹身上生長的枝葉,既像鹿角,又像少女頭上被風吹揚起的秀髮;國際金獎作品《天涯勁風》靈感則來源於海南的颱風,三株生長在岸邊的古樹,枝葉被大風颳得凌亂,但樹幹則傲然挺立,它不僅生動再現了颱風襲擊海南的情景,也表現了海南人民千百年來戰勝自然災害的頑強不屈的精神。
海南雨林之美,也啟發了劉傳剛,開創出一個新的盆景門類———「雨林盆景」。它模仿雨林裡萬物生長的特點,植物枝葉全都直線向上生長。全國銀獎作品《南國雨林》,像一片密集的雨林,氣勢浩蕩奔放。
盆景是空間的藝術,它將自然之美拘於方寸小盆內。而劉傳剛獲得國際金獎的《弄潮》卻沒有盆,放置在一塊形似海南地圖的石板上,盆景無盆,美不再拘於方寸,延伸到了盆外,也把人的目光引到了盆外,給人無限遐想。
盆景還是時間的藝術,《弄潮》成形於1995年,後又經過17年的反覆修剪、整枝、塑形,越來越完美。據劉傳剛介紹,他的很多盆景,都是經過數年,甚至十多二十年的精心打磨,才臻於至美,在國內國際各種盆景展覽引起轟動反響。
盆景要「傳自然之神,傳作者之神。」聽劉傳剛講述《弄潮》的過程,不僅看到了海南建省改革開放以來的時代大潮,也像看到了他自己闖蕩藝海的故事。
對自己得意弟子的作品,賀淦蓀這樣評價:「自然清新,神韻天成,飛揚流暢,雄渾壯麗」。
熱心傳揚海南之美
藝術已有大成。劉傳剛並未止步。
他要把海南的盆景藝術,把海南之美向世界傳揚。
劉傳剛給記者講了一個故事。
盆景起源於中國,但它傳到日本後,卻由日本推向世界。2001年,劉傳剛到美國西雅圖參加國際盆景展覽活動,各國都派出代表上臺現場表演盆景製作藝術,但主辦方卻不允許中國代表上臺。劉傳剛很氣憤,他不甘心盆景起源地的中國代表被外國人小看,更希望讓海南的盆景藝術藉此走向世界大舞臺。
劉傳剛自告奮勇要求表演,並表示不收出場費,如果盆景製作壞了,賠償主辦方的材料費。獲得允許上臺後,劉傳剛在觀眾詫異的目光中挑選了其他代表都不要的材料,開始裝盆、造形、綁紮、修剪,他每完成一步,臺下的觀眾就發出一陣驚呼,當一盆造形獨特優美的風動勢盆景完成後,臺下的觀眾起身給他鼓掌,掌聲長達一分鐘之久。隨後,觀眾紛紛上臺和他一起,在他製作的盆景前拍照留影,還向他索要籤名。他現場製作的盆景拍出了全場最高價:18600美元。
「第二天,主辦方就給我舉辦了專場表演,每小時付費3000美元。」劉傳剛笑說,毛遂自薦,他大賺了一筆。這以後,劉傳剛先後參加了10多次國際盆景擂臺賽,場場完勝,他和他的海南盆景在國際上打出了名聲。
「材料豐富,題材多樣。海南盆景,應發展成一個大產業。」劉傳剛說,選美大賽是海南新興的「美麗黃金」產業,盆景也一樣。比如博蘭,它是一種灌木,但長不高大,可它枝幹看上去虯勁古老,恍若經歷了成百上千年的歲月,而且它葉片細小繁密,枝條柔韌,容易綁紮造形,用博蘭製作的盆景,表現力特別強。
劉傳剛獲得國際金獎的作品《弄潮》,就是用博蘭為材料製作的。三株看上去很古老的博蘭種植在一塊石板上,石板邊緣撒上大理石碎屑,像環繞海南島四周那潔白的沙灘。挺拔的博蘭,就像是大海上追波逐浪的弄潮兒。
因此,劉傳剛製作的盆景,材料都是自己種植培育的。這就避免了到山裡挖掘古樹樁頭製作盆景帶來的環境破壞。在劉傳剛的帶動下,博蘭盆景已漸具產業規模,博蘭也成為全國盆景製作的主打材料。
20年裡,劉傳剛不僅精心鑽研盆景藝術,還傾力打造海南盆景產業。身為海南省盆景協會會長,2003年,鳳凰花城拆遷後,劉傳剛在眾多會員的推選下,在南渡江邊選了一塊地,重新創辦了海南花卉大世界。
「海南花卉大世界是一個大平臺,不僅展示、銷售海南的盆景藝術,還展示海南的民風民俗和地方文化。」劉傳剛告訴記者,海南花卉大世界規劃了10個景點,有8大功能,省內有規模的盆景花卉園藝企業,基本上都集中在這裡。
看來,劉傳剛還在「傳美」,因為,他要把海南盆景打造成一個了不起的產業,把海南之美向世界傳揚。 (本報海口7月28日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