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SA相關人士:月球水冰開採10年內或成現實

2021-01-20 鮮果健康

圖片來源:NASA

據美國太空網近日報導,科學家、工程師和採礦技術專家目前已開始繪製藍圖,規劃勘探和開採月球極地水冰所需的硬體和任務。

他們之所以對「月亮女神」上冰冷的水冰產生濃厚興趣,原因很簡單:月球水冰可以轉化成氧、液態水和火箭燃料。開採據悉儲量非常豐富的水冰資源能幫助「拓荒者」在月球上生存與繁榮發展,同時也能讓企業家賺得盆滿缽滿。相關人士認為,月球水冰開採將於10年內成為現實。

月球水冰開採將於10年內開始

在最近於科羅拉多礦業學院舉行的空間資源圓桌會議上,與會專家濟濟一堂,討論了月球採礦的可行性、相關技術以及可能面臨的問題和挑戰。

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詹森航天中心現場資源利用系統研發領導小組負責人傑拉德·桑德斯稱,所有與會人士對政府和商業開發月球的可能性表現出莫大的興趣。自2004年以來,他還是第一次有這樣的感受。2004年正值NASA「太空探索願景」計劃的初期,該計劃希望在2020年之前執行一次載人探月任務。而且,與會者認為,月球商業開發的可能性和可行性大幅提高。

科羅拉多礦業學院空間資源中心主任安吉爾·阿布扎德-瑪德瑞德說:「除了空間機構、私人公司、創業公司和學術界各界多元化以及國際化的參與之外,今年的空間資源圓桌會議的一個亮點是美國地質調查局(USGS)的出席,他們在會議上提供了許多富有洞察力和有價值的見解。USGS也涉足太空資源領域,他們帶來了幾個世紀積累下來的陸地地質經驗來評估月球、火星和小行星資源的價值。」

中佛羅裡達大學佛羅裡達太空研究所的行星科學家菲利普·梅茨格說:「我們距離在月球上採礦越來越近。許多國家都希望在月球表面做科學研究。依靠現場資源支持,月球科研會變得更高效,我認為這種利益的融合使我們很可能會在10年內看到月球採礦。」

梅茨格說:「表徵和量化資源所需的時間加上開發和部署技術的時間,大約需要10年。」

目前最大的不確定性是月球水冰的形式,它的形式決定了開採方式。

梅茨格說:「我們不知道它主要是『髒雪』,還是礫石大小的純冰混合於乾燥的風土或其他物體中,我們需要儘可能快地派遣漫遊車逡巡並在月球上鑽探以解答這個問題。」他建議,漫遊車的行動應該與更廣泛的探索活動,比如試圖弄清楚水冰的位置、濃度以及其在月球表面的變化情況等同時進行。

密蘇裡科技大學地質工程副教授萊斯利·格特斯奇說:「以獲取礦業資源為目的的月球探索能讓為了科研目的的探月任務受益,反之亦然。科學界和資源界這兩大群體將繼續努力,確定能實現共贏的最佳數據收集方式。」

熱開採法效率高成本低

科羅拉多礦業學院研究員亨特·威廉士說:「我們正處於航天商業新時代的轉折點,私營企業、NASA和國際合作者正在聯手實現將人類送入太陽系其他星球的夢想。現在,推動科學研究、獲利或促進國際合作的時機從未像現在這樣激動人心。」

在圓桌會議上,威廉士以及礦業學院的克裡斯·德雷耶和喬治·索爾斯詳細介紹了發現月球水資源分布程度的低成本任務,以及新開發的提取技術「熱採礦」,其可將月球水冰轉化成火箭燃料。

熱採礦利用高效率的能源——直射陽光。這項技術的擁躉們解釋稱,具體來說,就是在月球隕坑附近的永久光照區部署多個萬向反射鏡,通過反射陽光來照射周圍陰暗的隕坑,藉此可在一年中利用高達99%的陽光。而且,將直接太陽能轉移到超冷隕坑中,可以提供可變加熱,使管理人員能夠控制生產率。

威廉士指出,熱開採法是一種效率高、可擴展並且具有可持續性的月球極地水冰開採方式。相關設備重量輕、活動部件少,是傳統開採方式的一項可行性替代技術。

應組建國際聯盟聯合採礦

儘管月球採礦這一理想很美好,但如果想讓其成為現實,不僅要克服一系列技術和經濟層面的挑戰,同時還要解決法律方面的問題。

梅茨格表示:「採得的資源歸誰所有?我們又如何阻止一個國家利用這些資源,在太空獲得極大的軍事優勢?」

他提出,解決這些問題的最佳途徑就是組建一個國際聯盟。一旦聯盟組建完成,聯合採礦業務便可迅速啟動。

梅茨格說,這種方法有利於科學,也有利於經濟發展和地球的可持續發展,「使文明不再依賴於一個地球來提供它所需要的一切。開採月球資源既面臨很大風險,同時也是一個巨大機遇。我們的最佳做法就是在開採前做好一切準備,防患於未然。」

(科技日報北京7月22日電)

相關焦點

  • 月球殖民不是夢!月球水冰開採計劃開始成形啦
    科學家、工程師和採礦技術專家開始繪製藍圖,規劃勘探和開採月球極地水冰所需的硬體和任務。他們為何對月球水冰產生濃厚興趣?原因很簡單:月球水冰可以轉化成氧、液態水和火箭燃料。開採水冰能夠幫助拓荒者在月球上生存並建造繁榮的殖民地,同時也能讓企業家賺得缽盈盆滿。
  • 月球殖民不是夢!月球水冰開採計劃開始成型啦
    科學家、工程師和太空探索的倡導者將月球水冰視為一個寶貴的經濟資源。但在開採月球水冰資源前,他們需要獲取更多相關數據,進一步了解水冰分布、濃度、數量、深度、巖土力學性質以及設計和研發開採-處理系統所需的其它數據。科羅拉多礦業學院太空資源中心主任安格爾阿布德-馬德裡德表示:「很多航天機構、企業、創業公司和學術界參加了這一年的太空資源圓桌會議,彰顯會議的多元化和國際性。
  • 美科學家首次發現月球兩極存在水冰
    「月船1號」是印度首個月球探測器,發射重量1.3噸,造價約8300萬美元,2008年10月22日發射升空,原計劃繞月運行兩年。2009年8月29日,印度地面站與「月船1號」失去聯繫。2016年7月至10月,美國航天局捕捉到一個失聯繞月探測器的蹤影。經分析就是「月船1號」,仍在約200公裡高的月球軌道上繞行。
  • 研究發現月球兩極有水冰,未來可以移居月球了嗎?
    ▲圖源/NASA━━━━━首次直接證明月球有水冰  水冰是由水或融水在低溫下固結而成的冰  「不論是月球還是火星,更現實的計劃是建立長期有人值守的科學考察基地,開發它的資源。」楊宇光說。  ━━━━━釋疑2 如何開採和利用水冰?
  • 如何在月球上開採火箭燃料?
    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估計,月球上可能有 6 億噸冰可供開採,還有人估計,這個數字可能是 10 億噸。換句話說,如果我們能有效開採月球資源,月球就會成為前往火星和其他星球途中一個節省成本的星際加油站。去年 8 月,印度以失敗告終的月球車計劃本想繪製出月球南極的水冰分布圖。美國當然也有與月球水資源相關的計劃。5 月 15 日,NASA 宣布了《阿爾忒彌斯協議》,這是一項在月球上開採資源的法律草案,以 2024 年 NASA 讓太空人重返月球表面的阿爾忒彌斯計劃命名,協議涉及的問題包括緊急援助和技術標準的互操作性,表明美國先於其他國家對月球的開採條款做出了規定。
  • 月球極地有水冰
    我們已經知道除地球以外,土衛二、木衛二、穀神星,甚至冥王星,都有極大的可能存在地下液態海洋或冰。那麼我們的好鄰居,月球呢?事實上,關於月球上有無水冰的爭論一直沒有停過,天文學家根據不同的探測器得出過不同的甚至是矛盾的結論。如今,關於月球上有沒有水冰的疑問或許有了定論。8月20日,一組科學家在《美國國家科學院學報》上發表論文,聲稱在月球極區發現了表面冰層的確鑿證據。
  • 月球上發現的水,日本科學家:或來自於地球
    科學家希望找到月球有水的證據,原因很簡單:月球水冰可以轉化成氧、液態水和火箭燃料。據悉開採儲量非常豐富的水冰資源能幫助「拓荒者」在月球上生存與繁榮發展,同時也能讓企業家賺得盆滿缽滿。相關人士認為,月球水冰開採將於10年內成為現實。
  • 美國宇航局(NASA)鼓勵私人開採月球資源,再賣給他們
    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周四宣布,將向開採月球資源的公司支付費用,並宣布將向這些公司購買巖石、泥土和其他月球材料。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正尋求鼓勵私人開採月球資源。NASA局長吉姆·布裡登斯汀在一篇聲明發布的博客文章中寫道,該計劃不會違反1967年的一項條約,該條約主張天體和太空不受國家主張的所有權。這項計劃的目標是那些計劃派遣機器人開採月球資源的公司,這是NASA制定布裡登斯汀所說的太空「行為規範」目標的一部分,並允許私人在月球上採礦,以幫助維持未來的太空人任務。
  • ...NASA首次在陽光照射的月球表面發現水,含水量為撒哈拉的百分之一
    NASA首次在陽光照射的月球表面發現水,含水量為撒哈拉的百分之一  olivia chan • 2020-10-27 19:56:04 來源:前瞻網 E3289G0
  • 未來將探訪月球兩極!那裡的水冰有多重要?
    研究人員對凍結在月球隕石坑中的水冰很感興趣,但他們也擔心,人類的探測器如此頻繁的造訪可能會汙染水冰。圖1:NASA月球表面鑽探極地探險車(VIPER)的藝術渲染圖,它配有1米長的鑽頭來開採月球表面以下的冰出於各種原因,月球上的水冰對科學家們來說很重要。
  • NASA科學家證實月球上有水
    對於想要探索月球的人類來說,水是一種非常珍貴的資源。它不僅能供太空人飲用,還能夠裂解成氫氣和氧氣,這兩種氣體對於火箭燃料製備和人類呼吸有著很大意義。如果月球存在大量可使用的水,我們就不再需要在探月時花費大量的金錢和空間從地球運輸水資源。早在2009年,NASA就利用印度「月船1號」探測器攜帶的「月球礦物繪圖儀」(Moon Mineralogy Mapper,簡稱M3)對月球隕石坑進行成像。當時,M3意外在克拉維斯環形山檢測到了3微米紅外波段的信號,符合這一條件的,一種可能性是水,另一種則是羥基。
  • 到月球開採礦產為何甚囂塵上?
    但川普4月份籤署的命令卻認為,1979年制定的《月球條約》,只有18個國家籤署,美國既沒有籤署也沒有批准的這個條約。川普的命令辯稱,1967年,美國和其他108個國家籤署的包括月球和其他星體在內的《外層空間條約》與《月球公約》有不同之處,太空資源開發利用權,包括月球資源的商業性開發利用權的不確定性,打擊了商業機構參與的積極性。
  • 冰冷如(月球)冰:保護月球極地免受汙染
    該機構的目標還包括在本世紀末之前在那裡建立可持續的勘探,該項目可能包括在月球南極的沙克爾頓隕石坑附近建立一個大本營。這種雄心勃勃的勘探努力可能至少部分依賴於從極地隕石坑開採的水冰。上個月,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發布了一項臨時指令,名為「前往地球月球的機器人和載人任務的行星保護分類」。該文件明確了NASA履行1967年生效的聯合國《外層空間條約》規定的避免有害汙染的義務。新的指令專門針對與打算著陸、軌道、飛越或以其他方式遇到地球最近的天體鄰居的太空飛行器相關的陸地生物汙染的控制。
  • 月球尋水 從「月海」到水冰
    原標題:月球尋水 從「月海」到水冰 一直以來,人們都在致力於尋找月球上水存在的證據。近年來,隨著探測設備和數據分析水平的提高,月球尋水的收穫頗豐。日前,科學家首次直接觀察到月球表面存在水冰的確切證據,這一發現讓人們對於如何更好地利用月球資源以及建立月球基地產生了更多期待。
  • 科學家發現月表存在水冰證據 水從哪兒來仍需探索
    月球上真的有水嗎?如果有水又是從哪來的呢?科技日報記者就此採訪了相關專家。  本報記者 操秀英  月球存在水冰設想已提出30餘年  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研究員鄭永春告訴科技日報記者,月球上有沒有水,如果有水,又是以什麼方式存在的?一直以來,這些問題在學術界爭論不休。
  • 月球水突破!天文學家在月球南極的環形山中發現了「年輕的冰」
    天文學家在月球南極發現了年輕的冰源,這意味著月球上有了新的水源。月球上的水是在南極附近發現的,那裡的深撞擊坑被永久的黑暗籠罩著。直到最近,天文學家們還認為,這些水是數十億年前富含水的彗星和火山活動留下的。然而,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收集到的衛星數據顯示,在較小的隕石坑中有更年輕的冰沉積物。
  • 太空探礦者競相開採月球資源 未來,月球旅行有望成現實
    最近,一些由國外勢力投資的公司正計劃開採外太空礦(其中,包括貴金屬和其他未發掘的資源)。據估計,僅在月球上,就存在著價值數千萬億美元的資源。  這不僅是一項雄心勃勃的計劃,也是一項令人絕望的計劃。無論結局如何,事情已經在進行中了。目前該商業公司外太空探礦火箭已經完成建設。為此,美國聯邦航空管理局已經為一些公司提供了發射的全部準備。
  • 俄專家:在月球開採水,是人類深入太空的必要環節!
    俄羅斯空間政策研究所所長伊萬·莫伊謝耶夫向衛星通訊社表示,在月球開採水資源並建成燃料工廠的意義重大,與人類首次進入太空和首次登月相當。共同社9月28日援引日本宇宙航空研究開發機構的消息報導稱,日本計劃於2035年前後在月球表面建成燃料工廠,用從月球冰沉積物提取的水製造氫燃料,以求實現大範圍月球探測的目標
  • 驚鴻一瞥 浮生若夢——月球水冰探測歷程
    月球存在水冰的設想最早由美國科學家Watson K等在1961年提出:由於月球極區的太陽入射角很小,一些撞擊坑底部可能處於太陽照射不到的永久陰影區,表層和次表層溫度常年維持在40K左右(目標-233°C)。原始月球脫氣作用產生的水、彗星撞擊月錶帶來的水,在如此低溫條件下逃逸進入太空的概率很小,很可能以水冰的形式被長期保存下來,因此推測月球兩極撞擊坑底部可能存在大量水冰。
  • NASA發現:月球上有大量的水,能喝嗎?
    與此同時,另一群科學家計算出,冷阱(冷到足以使水凍結數十億年的區域)比此前認為的要豐富得多。這些發現發表在《自然天文學》雜誌上,為未來的月球任務提供了巨大的推動力。報導指出,科學家曾懷疑,月球南北兩極的隕石坑中隱藏著大量的冰凍水,這些隕石坑從未被太陽照射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