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情節≠現實 防潛射核飛彈誤射措施

2020-11-22 新華網客戶端

    彈道飛彈核潛艇無疑是有核國家手中的一柄利劍。作為「三位一體」戰略核力量中最為神秘的海基力量,其活動空間廣闊,位置和狀態難以捉摸,從而擁有強大的威懾力。正是由於核潛艇自帶的神秘光環,也讓潛艇題材電影更為驚險曲折、扣人心弦,從《獵殺U-571》到《獵殺紅色十月號》,從《緊急下潛》到《狼之歌》,潛艇類電影一直深受廣大影迷尤其是軍迷的喜愛。

    在這些潛艇題材電影中,頗具代表性的要數1995年在美國上映的電影《紅潮風暴》。該片講述了冷戰時期,蘇聯叛變者控制了一個核彈基地,威脅要攻擊美國。美政府急令核潛艇準備反擊,就在這千鈞一髮之際,艇上通信系統發生故障,命令僅收到一半便失去聯繫,艇長和執行軍官就是否發射核彈展開一系列較量。

    在最近上映的法國電影《狼之歌》中,為阻止誤射核飛彈,甚至出現彈道飛彈核潛艇與己方攻擊型核潛艇展開大戰的一幕。

    圍繞這些影片中發射核彈的情節,我們不禁產生疑問:現實中,在深海的核潛艇上發射一枚核飛彈有哪些程序?是否有不安全的因素?失控發射一枚核彈的概率到底有多少?

    核戰爭不僅會給交戰國帶來毀滅性打擊,也會給全人類帶來災難。所以,負責任的核大國是不會輕易按動核按鈕的,更不會讓別人按動自家的核按鈕,嚴格而複雜的核武器激活和使用程序便是重要的「保險」。

    現代核潛艇的核飛彈發射流程一般採取「雙密鑰三級指揮制度」。以目前俄羅斯的核武器發射程序為例,俄羅斯總統、國防部長、總參謀長3人各攜帶1個核密碼手提箱,3道密碼組合才能啟動核彈頭。當需要核潛艇發射核飛彈時,地下指揮中心會將核密碼箱組合編制的啟動發射密碼通過電臺特定頻率發送給潛艇,但此時核飛彈還無法發射。核潛艇接收到密碼後,艇長和副艇長需要將自己在出海前就各自得到的原始啟動密碼與接收密碼進行比對,確認無誤後,兩人使用各自的鑰匙同時解鎖飛彈發射程序。這些操作雖然都在電腦上完成,但花費時間超過15分鐘,其中任何一個環節發生錯誤,飛彈都不會發射出去。

    英美海軍實行「四人制」核武器安全控制制度。即由艇長、兩名執行軍官和1名飛彈發射軍官共同完成「核控制命令」,核實並執行發射任務。在核按鈕反應速度上,美國更快些。希拉蕊在2016年總統大選中曾洩露,從總統下令到核武器的實際發射,只需4分鐘。

    當然也有些奇葩的核武器發射程序,如英國的「末日指令」,即潛艇在深海巡航期間始終保持靜默,每天上浮釋放天線,接收倫敦廣播電臺的播音,若連續14天未收到廣播便可認為英國已經毀滅,即可展開核報復。這樣的奇葩指令是由於潛艇特殊通信機製造成的,普通功率的信號在水中難以傳播,只有大功率超短波才能穿透海水,聯繫到正在深海巡航的核潛艇。而一旦核戰爭爆發,這些本國的超短波電臺也就不復存在,才有了核潛艇自行報復的安排。

    和很多人想像的不同,核潛艇並非在大洋中漫無目的地航行,而是有其固定的巡邏航線及預設發射陣地。作為一國戰略核打擊的中堅力量之一,核潛艇航線和發射陣地海域的數據和情況等均屬國家核心機密,甚至連潛艇官兵都不知道。比如飛彈所要摧毀的目標及地區,這些數據諸元早已被鎖定在發射密鑰和發射程序中,艇員只能照程序操作,無法對數據進行更改。

    可見,對於防止誤射核飛彈,引發核大戰和核災難,各核大國都採取了一系列措施,以多道程序保證安全,電影的情節只可能發生在電影中。(樊懷乾)

相關焦點

  • 美國要在關島空射火箭,與空射彈道飛彈有什麼區別?
    那麼,如今美國公司計劃在關島空射的運載火箭和當年的戰略飛彈有什麼區別呢?有真正的空射戰略核飛彈嗎? 來歷不凡的空射彈道飛彈 彈道飛彈是目前人類掌握的射程最遠、載荷最大的精確打擊武器,在1980~1988年的兩伊戰爭中,曾經爆發過著名的"飛彈襲城戰"。
  • 朝鮮北極星3潛射飛彈試射成功!外形竟與美軍現役洲際核飛彈相似
    10月3日上午,朝中社發布消息稱,朝鮮國防科學院10月2日在朝鮮東海元山灣水域成功進行了「北極星-3」新型潛射彈道飛彈試射。從消息所配圖片來看,此次試射和北極星2的陸地機動載具試射不一樣,是一次真正的水下發射。
  • 臺媒質疑:雄三飛彈真的是「誤射」?
    評論直言,3個「沒有」加上3個「有」──蔡英文,雄三飛彈真的是軍紀渙散下、系性失靈的誤射嗎?  評論摘編如下:  海軍金江艦雄三飛彈事件發生至今,越來越多的事證讓人難以相信這件事只是單純的「誤射」。高雄地檢署檢察官日昨登上金江艦進行搜索、搜證,卻發現關鍵的「戰情室」居然沒有監視器,因此案發當時的過程究竟是怎麼一回事,完全沒有實際紀錄。這真是太不可思議了。
  • 世界最強核飛彈:俄羅斯最新核武器一枚足以摧毀一個國家
    據俄羅斯衛星通訊社10月31日報導,俄副防長尤裡·鮑裡索夫在接受《軍工信使報》採訪時稱,俄將於今年年底進行RS-28「薩爾馬特」新型液體燃料洲際飛彈的首次彈射試驗。在此之前,俄羅斯戰略火箭部隊謝爾蓋·卡拉卡耶夫上將曾公開表示,俄羅斯計劃於2019至2020年將「薩爾馬特」洲際飛彈投入服役。
  • 5個經典電影情節,實際上是違反科學的
    雖然說許多電影情節來源於生活,但是這些情節卻又是不真實的,許多並不了解真實情況的觀眾,往往就會被電影劇情所誤導,在生活中做出危險的行為,最後危害到我們的生命。今天牙牙就給大家講述一下冷知識!5個經典電影情節,實際上是違反科學的,在生活中,大多數的人都被這5個電影情節誤導過。
  • 地磁倒轉:電影情節還是現實災難?
    人們不禁擔憂,電影中的情節會在現實中發生嗎?  薛炳森表示,地磁倒轉的影響並沒有那麼恐怖,更不可能給人類帶來災難,而且有人類歷史記錄以來,還沒有發生過地磁倒轉的事件。近7000年來,地磁場方向僅有小幅度的偏轉,百年來也只記錄到了地磁北極的微小偏移和強度的減弱,但地磁場變化的時間尺度很大,上述變化屬於長期趨勢或是正常波動還有待觀察。
  • 紅外對射探測器安裝方法_紅外對射探測器接線圖
    紅外對射探測器安裝方法   紅外對射探測器分兩種,一種是支柱式安裝,支柱式安裝又劃分為圓形和方形,早期比較流行的是圓形截面支柱,但現在情況恰好相反,目前在工程界廣泛流行方形支柱,主要是紅外對射探測器安裝在方形支柱上沒有轉動、不易移動。
  • 世界上「威力最大」核飛彈,具備了攻擊能力與防禦能力!
    而在眾多武器之中,飛彈一直是很多國家的重點項目,因為飛彈的攻擊力極強,是很多國家的重要武器項目,最近全球威力最大的核飛彈亮相,美國飛彈被擠下第一名的寶座,對比中國也還存在一定差距。在全世界飛彈研製也有著不同的種類,比如說洲際彈道飛彈,潛射彈道飛彈等,其中洲際飛彈最近更受關注。
  • 這些電影情節太扯淡了,15個超扯淡的電影情節,你看過嗎?(下)
    為了創造精彩的瞬間,電影製片人被迫在他的電影中美化現實,產生了許多牢牢紮根於觀眾心中的不科學畫面。而這15個超扯淡的電影情節,現實中它們是不可能實現的。8通過演出等做了不易察覺的運動逃,電影是最安全的方法是通過通風系統這是主要人物在建築物的周圍,移動的方式,者為對象,荒唐可笑是的,現實就是這樣,任何嘗試的人都是愚蠢的首先,通風系統是成年人的體重和體型設計的,事實上不可能脫離「風路」其次,他成功也不能逃,噪音也讓這個人是他人的,迅速的發現奇蹟在哪裡,哪裡爬9用液氮冷凍人電影在電影中殺惡人的好方法是投給液氮
  • 臺灣雄三飛彈誤射後4分鐘才報 防務部門:攝影機時差
    中國臺灣網7月5日訊 據臺灣《中國時報》報導,臺灣防務部門4日首度到「立法院「說明雄三飛彈誤射事件表示,雄三飛彈於7月1日8時12分發射,臺海軍256戰隊在8時16分向聯合作戰中心回報;由於海軍在誤射後4分鐘才回報,且與軍方公開宣稱的時間8時15分不同,引發朝野「立委」撻伐。
  • 后羿射日用的箭是不是就是類似現代的核飛彈
    相傳后羿用的神弓神箭射掉了九個太陽,隨著現代飛彈核武器的發展,你說后羿當年是不是用的當時外星人的高科技技術,發射了幾個核飛彈把當時入侵地球的其他外星人的雷射武器給幹掉了,當時的先民根本看不懂,所以把這場戰爭想像成了神話故事,後來后羿在這場戰爭中犧牲了,他的外星老婆嫦娥無奈自己一個人駕駛著飛船飛走了
  • 防雷引下線防接觸電壓和防跨步電壓的措施
    在雷電流流經引下線過程中,引下線在微秒之內電位會瞬間升高數萬伏至數十萬伏,所以在引下線附近為了保護人身安全必須採取防接觸電壓和跨步電壓的措施,否則會危及附近居民的人身及財產安全,甚至造成嚴重的人身傷亡事故。因此,對建築物引下線防接觸電壓和跨步電壓的措施進行研討有著重要的意義。
  • 《流浪地球》:原著裡虐心的情節,電影沒敢拍
    這個春節電影市場的最大贏家,不出意外應該就是靠口碑逆襲的黑馬《流浪地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