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在古裝戲上經常會見到這樣的橋段:太醫凝神聚氣,為娘娘把脈。然後突然下跪大呼:「恭喜娘娘,賀喜娘娘,您這是喜脈啊!」。看到這裡,電視機前的觀眾都會意:娘娘懷孕了。可是既然這麼方便準確,為什麼我們到了現代卻不再使用了呢?難道把脈看喜脈都是電視劇騙人的? 古代太醫給懷孕的女性把脈,診出喜脈的原理是什麼?看完漲知識了!
首先,很多電視劇裡都會看到太醫給妃子把脈,然後幾秒鐘之後激動的說「恭喜,您有喜了~」當然,電視劇裡有一定的誇張成分,但是中醫能把出喜脈的確是有一定的科學根據的。只是目前來說,並沒有一個非常系統化的中醫,女性懷孕之後,身體的激素水平,血液的循環以及其他方面都會發生相應的變化,很多時候身體的變化會顯現在外面。比如脈搏跳動的快慢,氣色的改變,生理狀態的改變等等。太醫再結合詢問其他的健康問題判斷有沒有懷孕。一般女性在懷孕三個月後把脈比較準確,太醫將右手的食指,中指,還有無名指依次放女性左手的手腕上。如果三個手指都能清晰地感受到很滑利的脈象,那麼就說明已經懷孕了。有時候也會出現誤診的情況,因為不只是只有懷孕才會出現滑脈。古人通過不斷的觀察、積累,把這些細微的變化記錄下來,然後在碰到這樣的脈象,結合對患者的觀察、詢問等,綜合判斷出是否懷孕,或者是其他的健康問題。這在「閱病無數」太醫裡,他們對一些重要的妃子的生活觀察以及健康的記錄都會很細,可以參考的信息更多,診斷的準確性會很高。太醫們就是根據對患者的生活觀測、走路神態、氣色、身體反應等,結合脈診進行判斷。
古代醫書上所謂的喜脈就是滑脈,懷孕的脈象摸上去跳動得很歡快,且有力流利,如珠子在盤上滾動一樣。聽起來似乎很簡單,但是真正做起來並不容易。其實,古時候醫生判斷女子懷孕並不僅僅靠把脈就下定論,他們會「望、聞、問、切」,綜合多個因素,最後得出結論。而且這種把脈不是一朝一夕就能煉成的,需要大量的經驗和實踐,所以現代並不使用,普通人就別自己在家嘗試了。除此之外,中醫認為,左右手的「寸關尺」所代表的意義是不同的,左手「寸關尺」代表「心肝腎」,右手的「寸關尺」代表「肺脾腎(命門)」,所以中醫把脈要兩隻手都把。理解了這些,我們就可以開始學習分析脈象啦!中醫將脈分為二、三十種,普通人沒必要都了解,這裡只介紹幾種常見的脈象:浮沉、力度、粗細、快慢、停跳。中醫是怎麼把脈的?把脈是中醫最重要的診斷方法,是「望聞問切」中的切,即用手指放在被診斷者的手腕上,通過對動脈搏動的顯現部位、速率、強度、節律和形態,來判斷被診斷者的身體狀況。把脈時間,最好是早晨,還沒吃飯,還沒運動,並且在安靜的環境進行,脈象能更好反映身體的狀況,有利於診斷。
喜脈往往是在妊娠三個月後才比較明顯。把右手的食指,中指,無名指順序放在左手的手腕上,如果懷孕了,無名指,中指和食指三個指頭都能清晰的把刀很滑利的脈象。當然,滑脈不僅僅只在例假和妊娠期間出現,當體內有食積、痰溼、溼熱等病理表現時候也會出現。不過,對於現代懷孕的診斷手段就非常多了,尿檢(早孕試紙)、血檢、B超等等,可以先用簡單的方式初步檢測,然後再用較為準確的方式來最終確定。而傳統醫學的脈診此時完全可以作為早期初步檢測的手段之一,配合B超來最終確認。以上是我今天介紹的全部內容,歡迎點讚轉發在評論區留下您的看法,歡迎點讚轉發,在評論區留下您的看法!感謝大家閱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