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信息爆炸的時代,屏幕已經成為了我們生活一部分的同時,伴隨的問題也隨之而來。根據數據顯示,2012年中國5歲以上總人口中,近視人口約4.5億,其中小學階段近視率就已高達46%。如果無有效的政策幹預,到2020年,中國5歲以上人口的近視患病率將增長到51%左右,患病人口將達7億。這都是由於我們長期接觸屏幕導致。
藍光是導致眼疲勞的元兇之一
我們平時每天接觸的屏幕散發出的藍光可以說就是導致眼疲勞的元兇之一,國內外對藍光危害已經有了比較可靠的數據支持。2013年-2014年,中國標準化研究院視覺健康實驗室進行了LED藍光對人眼視覺疲勞影響的研究,近600人次的人眼視覺生理實驗結果顯示,屏蔽15%的藍光比不屏蔽藍光的被試者的視覺疲勞度低了近21%。
·屏幕藍光從何而來?
目前我們接觸最多的顯示設備基本上都是液晶LCD屏幕,而LCD需要背光源的支持,背光源是由眾多LED燈珠組成。通常意義上,我們所理解的液晶發光原理是LED發出的白光照射在液晶模組之上,分散出RGB三原色,從而展現出豐富多彩的顏色。這些似乎都和我們說的有害藍光沒有什麼關係,但是大家有所不知,有害藍光就來自於LED燈珠。
LED燈珠產生的白色背光源並不是它本身就是白色
LED燈珠產生的白色背光源並不是它本身就是白色,而是通過高能量藍光來激發白色螢光。目前的LED燈珠都會使用藍光打在螢光粉上產生黃光,黃光被藍光激發出來後,它們一起從LED裡面照射出來,所以我們會看到白光,其實這只是藍與黃兩種顏色混合在一起的複合光而已,而有害藍光就是從這裡面來的。
·藍光到底是什麼?
我們都知道自然界的光由各種不同顏色的光譜組成,然而不同的波長在視覺上呈現出的是不同的顏色,比如波長在600~700納米的光,我們看到的是紅光,500~600納米的光,我們看到的是黃色的光,而藍光波長是在400~500納米之間的光。
藍光波長相對較短
物理學研究表明,波長越短,能量也就越高,穿透力也就更強。藍光的波長相對較短,所以人們非常關注藍光對於人眼的危害。目前我們正在向著「萬物皆顯示」的時代邁進,生活當中已經處處離不開屏幕,電視、手機、平板等成為了我們每天必須要使用的電子產品。而這些以LED為發光源的屏幕,其光源的峰值光譜都是這種短波藍光,看的時間越長,對人眼的傷害也就越大。
·藍光具體會帶來哪些危害?
有害的短波藍光具有極高的能量,過量接觸甚至會損傷視覺細胞,而且這種損傷是不可逆反的。藍光對眼睛的傷害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首先是過量的藍光會引起視網膜色素上皮細胞的猥瑣甚至是死亡,損壞眼睛結構。
藍光對眼睛會帶來諸多危害
其次會導致近視眼的加深或出現復視,引發視疲勞。同時過量藍光會抑制褪黑色素的分泌,從而影響人們的睡眠質量。如果人們睡眠不足,眼睛的疲勞程度也會加劇,還會對身體產生各種各樣的問題,這也算是藍光的間接影響。
·消除藍光的幾種方法
第一種方法也是我們常見同時也是比較簡單的方法,也就是「調節色溫」。我們發現不管是手機、電視還是其它顯示設備中都帶有護眼模式,其原理是控制屏幕中的藍光量。這項功能在一定程度上能夠減少藍光,但是我們會發現屏幕會產生嚴重偏色,亮度以及對比度也會降低,文字和圖片的清晰度也是大打折扣,看時間長了同樣會對眼睛造成傷害。
通過調節色溫來降低藍光
第二種方法是在屏幕表面貼膜,比如目前手機會配備「防藍光膜」,實際達到的效果和調節色溫基本一致。同時藍光膜的質量也是參差不齊,一些甚至根本達不到防藍光的效果。還有一種是使用「偏光板」的方法,這種方法和貼膜類似,不同的是它是在背光板與玻璃之間,通過加入偏光板與彩色濾片來過濾掉有害藍光,不過同樣會帶來亮度和色彩上的不足。
手機防藍光貼膜
最後一種方法是目前最先進同時也是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從「LED光源」上入手,利用晶片優化算法,將發光燈珠的光譜進行了平穩,將藍光光譜從450nm移到460nm,從而有效的減少了藍光的產生,這就從根源上扼制住了藍光,對有害藍光的消除能夠達到80%,這種防藍光技術也讓該領域邁上了一個新的臺階。
通過晶片優化算法做到光學防藍光
目前這項技術是由國內網際網路電視廠商酷開與美國加州大學光電元件暨材料實驗室聯合開發,在有效防藍光的同時也一改護眼模式會造成畫面偏色的弊端。同時,由於對有害藍光的阻隔率達到了80%,也能夠讓每天對著屏幕的用戶少受到一些藍光輻射的傷害,從而減少近視的發生概率。在近視患病率如此高發的時代裡,從根本上防藍光是一件極具意義的事情。
光學防藍光不偏色
至於在售產品方面,酷開已經有3款防藍光教育電視都經過了德國「TUV認證」。這家總部位於德國科隆的第三方檢測機構,在國際上知名度最高,通過該機構的認知意味著產品安全可靠,符合歐洲市場準入標準。中關村在線還對其中一款酷開防藍光電視做出過詳盡評測,感興趣的讀者可以點擊《》。網際網路"小鋼炮"!酷開55英寸A3電視首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