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能夠代替石油的生物能源出現,微藻造油真的能媲美石油嗎?

2021-01-13 三豐探索

石油大家應該都不陌生,現在全球範圍內,它的儲存量可以說是越來越少了,當然由於爭奪這個,現在很多國家也是引發了一些戰爭摩擦之類的,可以說誰能夠真正的控制的石油,那麼誰就會成為這個世界的主宰,因此強大的國家都會去主動的控制石油,甚至是發動戰爭之類的,可以說這個石油對於我們的生活以及未來的國家發展是非常重要的,而咱們國家也是清楚的意識到了石油的重要性,不過卻並沒有通過戰爭來獲取石油。

咱們國家卻走向了另外的一個方向,那就是通過研究其他的一些替代品,希望能夠替代原有的石油,而且已經取得了重大的成果,此次研究學者所發現的這種生物能源,確實是能夠在將來大規模的替代石油,而且它所產生的這種原油可以說在很多方面應用比較廣泛,在未來可以直接提煉出汽油柴油之類的。

這種植物其實就是微藻,可能很多人認為這都是無稽之談,一種普通的植物怎麼可能會有石油的出現呢?科學家現在已經開始使用這樣的方式來進行提煉,主要是因它是能夠吸收二氧化碳,然後在陽光的作用下,將吸入的這種物質中的碳元素轉化成為脂類,而正是由於它的這個特殊的有機物,才能夠產生跟石油差不多的原油。

據悉,在未來使用這種生物能源來替代石油的想法,對於整個地球的發展都是非常有前景的,而且用這樣的方式,它的產出面積比較大,含油脂量其實非常的高,另外並不需要佔用耕地之類的。再有就是其消耗的水資源也是比較小的,所以,優勢非常的明顯,因此想要解決未來的能源問題,這個方式是首選。

微藻大家應該都是有所耳聞,以前,它是自然界中非常普通的一種生物體,很多人都不會去過多的關注它,可是現在因為它有了這項特別的功能,越來越多的人去研究這種東西,而且科學家推算,如果進入比較成熟階段,那麼這些鹽鹼地就能夠培養種植微藻,通過這樣的方式來獲得的原油,甚至可能滿足全國一半的需求,這聽起來確實是讓人興奮的一個答案。

當然,雖然現在已經提出了這樣的一個替代石油的方案,但並不是說現在就能夠規模化的生產,因為還是有很多的問題需要去解決,需要去攻克的。

想要讓這種微藻的生物能源實現一個產業化,大規模的產出,那麼其面臨的挑戰,首先就是它的推廣成本,因為想要推廣進入市場,實現真正的規模可能它的成本要比石油更高一些。現在來說,它的成本達到了3000美元一噸,這樣的成本要比柴油的成本高出十倍左右,所以如果按照這個成本的話,其實是沒有什麼實質性的經濟效益,所以必須要想辦法降低它的成本,才能夠進入市場使用,才能夠獲得人們的青睞。

那另外還有就是關於技術方面的問題,因為想要生產這種生物能源其實是需要包含很多不同方面的流程,像是微藻細胞的培養,還有採收,再有就是油脂的提取以及加工等不同的方面,這些都是需要大量的技術支持的,還有就是培養的設備研發和製造等,總之想要讓微藻規模化的提供能源,那麼這些方面一定是需要攻克解決,然後才能夠獲得突破性的發展。

還有一個方面那就是效率問題,想要讓它規模化,那麼必須要提高它的效率,小規模實驗室得到的結果,遠遠達不到這個效率,如果在室外的話可能會效果還會更差一些,所以離理想中的規模化產出,其差距比較大。

不過現在這種研究已經開始,慢慢的從實驗室走了出來,開始進入生產階段。美國早在上個世紀70年代就已經開始了這項研究,不過最終90年代末就終止,主要是因為經費以及成本比較高且無法降低,所以不得不被迫終止。而現在國際上其實有很多的石油公司也是開始這方面的研究,希望能夠不斷的推動這項研究,使其商業化,提高它的價值。

當然咱們國家現在對這項研究也是寄予了厚望,所以不斷的進行新的研究,攻克一個又一個的難題,而且國內也有很多類似的企業開始這項研究,相信在未來肯定能攻克這些難題實現規模化的生產。

相關焦點

  • 微藻生產生物柴油規模化,或成現實
    石化油說認為石油是由地殼內本身的碳生成,與生物無關,這也是我們從小受到的普遍的教育觀點。而生物沉積變油學說則認為石油是古代海洋或湖泊中的生物死去後,屍骸沉積在海底。海洋中含有很多鹽分,所以生物脂肪和蛋白質不能馬上降解,在強大壓力下,脂肪和蛋白質被逐漸液化,變成石油。這一觀點可能大多數人都不知曉。 隨著人類科技的進步,人類對石油的需求越來越多。
  • 石油「分解者」問世,未來石油洩漏難題有望解決,網友:真的嗎?
    石油「分解者」將問世,未來石油洩漏難題有望解決,網友:真的嗎?隨著全球對能源的使用,很多的國家都是在尋求新的能源進行發展,其實在我們發展這些多年的過程中,我們對於石油的使用是最多的,同樣我們在發展的過程裡面對於石油的運輸基本上是從陸地和海洋上進行運輸,但是在開採的過程裡面。
  • 石油真的可以人造?
    石油不僅是重要的能源,也是工業中的重要化工原料。
  • 「能源小知識」綠色石油是什麼?
    【能源人都在看,點擊右上角加'關注'】綠色石油就是植物石油。就是綠色的石油唄。綠色石油。你知道綠色石油是什麼嗎?也許有小夥伴會這樣答:就是綠色的石油唄。我知道石油還有紅色、黑色、金黃色和透明的咧。如果我們討論的是普通石油的顏色,那這樣地回答是沒有錯噠~但今天的主角——綠色石油,它可不是普通的石油。因為此「綠色」非彼「綠色」,此「石油」亦非彼「石油」。說到「綠色」,大家最先會聯想到什麼事物?樹木?小草?總之一定會有植物啦!對,聰明的小夥伴們沒有猜錯,「綠色石油」就是一些可以作為石油替代品的植物的名號。下面就給大家介紹介紹「綠色石油」成員代表。
  • 「人造石油」面面觀
    的確,人們對石油的需求量巨大,但地球上的石油量卻是有限的,人們一邊通過大量的石油開採來保障供應,一邊也在努力尋找石油的替代品。石油是一種天然的資源,主要成分是各種烷烴、環烷烴、芳香烴,被稱為「工業的血液」。根據「羅蒙諾索夫」假說的觀點,石油是上古時期江河湖海中的生物死亡後,歷經漫長的演化而形成,屬於生物沉積變油,這種珍貴的資源可以再生嗎?
  • 燃料酒精和甲醇是否可以成為未來能源、植物也能生產石油嗎
    大家好,歡迎關注我的百家號過價值人生,今天給大家介紹的是燃料酒精和甲醇是否可以成為未來能源、植物也能生產石油嗎。「綠色油田」是不是人類的夢想「綠色油田」是人們對燃料酒精的讚譽之詞,這是因為這種燃料來源於綠色植物。各種草類、木片、秸稈、糧食、甘蔗、水果以及其他許多含纖維素的原料,都可提取酒精(乙醇)。
  • 人造石油,這事兒真的靠譜?
    大部分人認為石油是古代海洋或湖泊中的生物經過漫長的演化形成,屬於生物沉積變油,不可再生。不過也有人認為石油是由地殼內本身的碳生成,與生物無關,可再生。在尋找石油的可替代能源的過程中,人們發現利用煤、油頁巖及油砂等可燃礦物或者生物原料,經過加工得到的一類主要成分為各種烴類,並含有氧、氮、硫等非烴化合物的液體燃料。
  • 海洋大學建成生物能源實驗平臺 目標:從微藻中提煉柴油
    這是從浦東一家奶牛場汙水裡採集來的綠藻,上海海洋大學水產與生命學院周志剛教授帶領團隊把它們放在露天的微藻生物能源實驗平臺上進行培育,目標只有一個:發現油脂含量高的微藻種類,為將來製備生物柴油尋找最有效的生物質能。   從室內光下搬到自然光下,上海海洋大學科研團隊把微藻生物能源向規模化研究推進了一步。
  • 石油真的會被全部使用完嗎?為什麼石油這些年反而越開採越多?
    雖然如今有許多能源都逐漸出現了替代品,比如清潔能源、可再生能源等等,但是無論什麼樣的資源都大不如前了。石油在許多能源中的地位是無可撼動的,但是隨著人類科技的不斷發展,石油的需求也越來越大,或許真的會有一天石油會徹底的枯竭,但是也有人認為石油不會枯竭,那麼石油到底會不會被人類全部使用完呢?
  • 石油到底是如何形成的?它真的不可再生嗎?可能很多人猜錯了
    石油蠟主要包括石蠟、地蠟、石油脂這麼幾類。瀝青就是我們通常用來修路用的那種瀝青。石油焦主要成分是焦炭。石油溶劑和化工產品指的是乙烯、丙烯、乙炔、苯、甲苯、二甲苯等烴類小分子有機物和炭黑、氫氣等產品。可能有人會說了,以上這些石油副產品平時我們也不用,石油跟我們的日常生活沒多大關係。真的如此嗎?
  • 石油枯竭喊了那麼多年,為什麼石油非但沒減少,反而越來越多?
    都說石油是不可再生能源,如果不加以節約使用的話,用不了多久就會枯竭。然而實際上呢,現如今的石油非但沒有枯竭,反而越來越多,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呢?石油會枯竭嗎?在上個世紀50年代時,著名的地質學家馬裡恩·金·哈伯特日提出了石油將會在未來枯竭,並且他根據當時的情況以及預測,畫了一個鐘形曲線圖,在這張圖中,石油產量將會在1970年左右達到高峰,之後會越來越少,直到枯竭。最開始,他的理論並沒有引起人們的注意,但後來,地球上可供開採的石油真的變少了許多,於是人們將石油會枯竭開始大肆宣揚,深入民心。
  • 地球上的石油還有多少?還能用50年的傳聞是真的嗎?
    其實從八十年代起就開始忽悠的石油快用完了,忽悠了40每年還在說可以用50年,就像一個騙局,或者說提價的騙局,但事實上這跟石油的成因有關係,如果是生物有機質成因,那麼它真的會用完的,畢竟地質史上積累的碳是有限的,但如果是無機成因,那問題就不一樣了,儘管它也是有限,但在人類的角度上來看,是一定意義上的無限!
  • 石油到底是怎麼形成的?真的是生物轉化的?有那麼多的生物嗎?
    工業用的氦氣主要來自於天然氣,通過比對氦3和氦4的比例不就可以知道這些氦氣到底是來自原始大氣還是來自放射性衰變嗎?進而推測出石油的成因。就像通過水的含量推測氧氣的積累過程一樣?看到微生物和石油都含有機物,石油就是微生物變的。 原來科學好簡單。 鴨和鵝相似,鴨是鵝變的。 老虎和貓相似,老虎是貓變的。 狼和狗相似,狼是狗變的。 草中含碳,煤是草變的。 人體含有機物,石油、天然氣是古人變的。 科學是嚴謹的, 誰又能證明第一棵樹誕生的時候,土裡沒有煤? 誰又能證明,生物沒誕生時,海底沒有石油?
  • 地球上還有多少石油?還能供人類用多少年?150年是真的嗎?
    感覺它們就像是海洋水一樣,源源不斷,只要去挖掘去開採,總會發現它們的身影,在資源的分類當中,將事由分為不可再生資源,這也就意味著在這些石油用完之後,地球上就再也沒有這一物質了。畢竟對於石油資源是如何形成的?又是在何時出現的人類都無法解釋。
  • 石油究竟是怎麼形成的?地球上還剩下多少石油?快用光了嗎?
    ,所以人類對於石油的感情是複雜的,一方面不希望過於依賴石油,除了會危害自然生態環境之外,還擔心石油開採殆盡之後,找到其它的資源用以代替石油。另一方面,人類也希望石油可以永遠的出現在工業發展中。 那麼,既然短時間內,人類是離不開石油的,不妨考慮一下如何才能新生石油,畢竟石油的成分時烷烴、芳香烴等混合物,並不算是很難見的,但令科學家感到意外的是,人為竟然合成不了石油,也就意味著石油是地球的原生力量孕育出來的,或許在人類文明科技大幅度提升前,人類都不可能找到石油的形成原理。
  • 石油枯竭是騙局嗎?為什麼每年開採這麼多石油,石油還沒用完?
    能源危機,溫室效應,海平面上升、全球變暖等問題是如今人類繞不開的問題。在這麼多的環境問題中,有一個問題一直備受爭議,這個問題就是:石油枯竭。在坊間,一種流傳著一些說法,大意就是石油大概會在未來的多少年內用完,或者多少年後石油會枯竭。隨著時間的流逝,還出現了許多不同的時間版本。那石油真的會枯竭嗎?「石油枯竭」到底是不是偽命題?
  • 石油枯竭是騙局嗎?為什麼每年開採這麼多石油,石油還沒用完?
    能源危機,溫室效應,海平面上升、全球變暖等問題是如今人類繞不開的問題。在這麼多的環境問題中,有一個問題一直備受爭議,這個問題就是:石油枯竭。在坊間,一種流傳著一些說法,大意就是石油大概會在未來的多少年內用完,或者多少年後石油會枯竭。隨著時間的流逝,還出現了許多不同的時間版本。那石油真的會枯竭嗎?
  • 科學分析石油是怎麼形成的?地球上的石油還剩多少?
    第二石油並非遠古生物形成,,畢竟目前人類消耗石油的速度真的太快了,目前全球每年的消耗相當於110億噸來自化石燃料的石油,原油石油的儲量也正在以每年超過4十億噸的速度消失,那麼目前的石油還剩多少,又能使用多久呢?
  • 微藻不起眼 固碳立大功
    中國環境報記者 張可興  世界著名的《經濟學人》雜誌曾撰文表示,儘管能源公司對「碳捕捉和封存」技術有著很高的期望,但有兩個問題尚未解決:一是價格昂貴;二是沒有人知道這項技術是不是真的那麼管用。或者說,深埋的二氧化碳會不會洩漏。
  • 微藻:單細胞植物的大學問
    中科院水生生物研究所(以下簡稱水生所)研究員、國家開發投資公司微藻生物科技中心主任、「千人計劃」專家胡強主要從事藻類生物學、生物技術與生物能源的研究。他告訴《中國科學報》記者:「微藻經過加工處理,可以生產出食品、保健品、飼料等很多產品,提取的藻油就像煤和石油一樣,是重要的能源原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