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造石油」面面觀

2021-01-14 油服網資訊

說起石油,人們往往有著「珍貴」、「不可再生」的印象。的確,人們對石油的需求量巨大,但地球上的石油量卻是有限的,人們一邊通過大量的石油開採來保障供應,一邊也在努力尋找石油的替代品。

石油是一種天然的資源,主要成分是各種烷烴、環烷烴、芳香烴,被稱為「工業的血液」。根據「羅蒙諾索夫」假說的觀點,石油是上古時期江河湖海中的生物死亡後,歷經漫長的演化而形成,屬於生物沉積變油,這種珍貴的資源可以再生嗎?

其實,石油的成因雖然複雜,但成分並不複雜。研究人員發現,利用煤、油頁巖、油砂等可燃礦物或生物原料,經過加工可以得到一些以各種烴類為主要成分,並含有氧、氮、硫等非烴化合物的液體燃料,這種液體燃料與石油十分接近。


「人造石油」的概念由此而生。

油頁巖是一種高灰分的含可燃有機質的沉積巖,屬於非常規油氣資源。油頁巖經低溫乾餾,可以得到頁巖油,頁巖油的成分與原油十分相近,可以製成汽油和柴油,或作為燃料油。

頁巖油加工的方法與天然石油的煉製過程基本相同,包括精餾、熱裂化、石油焦化、加氫精制等過程。狹義的人造石油指的就是頁巖油,我國的遼寧撫順及廣東茂名都是重要的頁巖油生產基地。

煤制人造石油以煤炭為原料,通過化學加工過程生產油品、石油化工產品的方法,通常有煤直接液化和煤間接液化兩種技術路線。

其中:直接液化是將煤在高溫高壓條件下,通過催化加氫,直接液化合成液態烴類混合物。


間接液化是先把煤炭在高溫下與氧氣和水蒸氣反應,使煤炭全部氣化、轉化為合成氣(CO和H2的混合物),然後再在催化劑的作用下合成烴類化合物。

生物制人造石油的主要來源是植物,比如大豆、油菜、棉、棕櫚等常見油料作物,還包括一些野生油料植物、工程微藻等水生植物油脂、動物油脂、餐飲垃圾油等,提取後通過酯交換或熱化學工藝製成的可代替石化柴油的再生性柴油燃料。


生物石油資源的最明顯優勢在於沒有環境汙染問題。目前,我國的主要生物能源是玉米、木薯等。利用生物能源,可以減少對化石能源的依賴,同時達到淨化環境的目的。

由於石油資源有限,全世界範圍都在研究人造石油的可行性,並有不少國家已經投入巨資發展頁巖油等人造石油產業。但目前來看,頁巖油的產業還不夠成熟,其開採、加工成本較高,也容易對環境產生汙染,相比之下,原油開採的全套體系更為完善,成本也相對低廉。

你用過人造石油嗎?

在你看來,人造石油和天然石油有哪些異同?

你是否看好人造石油的前景呢?

編輯:高平;  文字整理:史倩 ;   內容來源:百度  圖片來源:網絡

相關焦點

  • 石油真的可以人造?
    石油在社會中的重要地位使其被大量開採,而廣為流傳的觀點認為石油為不可再生資源,因此為避免陷入資源短缺的困境,人們急需尋找石油的替代品。 於是,在許多材料都能通過人造產生的時代,人們自然而然的希望能通過人造方式產生石油。然而,石油真的可以人造嗎?在回答這個問題前,我們要先了解一下石油的成分,以及石油是怎麼形成的。
  • 人造石油,這事兒真的靠譜?
    這就提出了生產「人造石油」來替代原始石油的問題。目前,主要的人造石油技術主要有三方面:油頁巖制人造石油、煤制人造石油和生物制人造石油。 通常狹義上的人造石油就是指頁巖油。頁巖油加工的方法與天然石油的煉製過程基本相同,包括精餾、熱裂化、石油焦化、加氫精制等過程。從頁巖油製取輕質油品,是目前人造石油製取合格液體燃料的方法中成本最低的一種。不過目前對於頁巖油氣的開採,還面臨著供水和水汙染等多種難題。
  • 期海拾貝——天然原油與人造石油小知識
    目前,主要的人造石油技術主要有三方面:油頁巖制人造石油、煤制人造石油和生物制人造石油。通常狹義上的人造石油就是指頁巖油。頁巖油加工的方法與天然石油的煉製過程基本相同,包括精餾、熱裂化、石油焦化、加氫精制等過程。從頁巖油製取輕質油品,是目前人造石油製取合格液體燃料的方法中成本最低的一種。不過目前對於頁巖油氣的開採,還面臨著供水和水汙染等多種難題。
  • 【有故事的老照片】中國最早的人造石油工廠
    作為中國最早的人造石油工廠,撫順石油一廠被譽為中國煉油工業的搖籃。
  • 中國大力開展「人造太陽」工程,石油枯竭後,可惠及全人類
    」工程,其在科技領域的地位等同於第一顆爆炸的原子彈,該成果自問世以來就備受關注,以至於美日兩國媒體連呼中國科技實力藏得太深,人造太陽計劃在2020年正式投入運營,未來等全球石油枯竭後,太陽清潔能源可惠及全人類。
  • 海水變石油?中國「人造太陽」讓各國眼紅不已,將不可能變成可能
    「人造太陽」在世界上轟動一時,實際上,這項技術是我國首次實現1億攝氏度運行,是太陽核心溫度的6倍。「人造太陽」的名字叫做:全超導託卡馬克大科學裝置。,而且有著「黑色黃金」的美稱,因為我們國內人口的數量非常大,所以對石油的需求量也是非常大,而且石油資源對我國的市場供應也是嚴重不足。
  • 海水變石油?中國「人造太陽」讓各國眼紅,將不可能變為可能
    隨著人類社會的快速發展,全球對石油的需求也越來越大,尤其是在工業化時代出現之後,石油已經是各種軍用設備的重要燃料,而且在人們的日常生活中時有也是無處不在。石油作為一種不可再生資源,到底還能開採多久?石油作為一種化石燃料,是遠古時代的植物和動物經過地殼的擠壓和加熱以後形成的,在幾百萬年的時間尺度內不可能再生。按照目前的開採速度,石油還可以用43年。
  • 熱點前瞻:雲計算+人造太陽+5G概念+石油板塊
    相關個股:夢網集團、神州數碼、浪潮信息、數據港、華勝天成;熱點二:人造太陽邏輯概述:中國自主設計的核聚變實驗裝置、被稱為「人造太陽」的東方超環日前取得重大突破,在1億度超高溫度下運行了近10秒。如果能較長時間維持1億度的高溫,那人類距離解決核聚變商業化應用真的就不遠了。
  • 力戒形式主義官僚主義 《形式主義官僚主義面面觀》出版
    《形式主義官僚主義面面觀》於2019年4月由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出版問世。顧保國表示,《形式主義官僚主義面面觀》一書旨在引導黨員幹部學風文風會風,改進工作作風,在大是大非面前敢於擔當、敢于堅持原則,深入實際、深入基層、深入群眾,堅決抵制腐敗行為,保持優良的工作作風和精神狀態,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真正把心思用幹事創業上。
  • 中國「人造石油」取得重大突破?多國尋求合作,美震驚:這不可能
    ,所以現在石油資源就變的尤為珍貴和稀少。所以為了預防資源匱乏,如今許多國家都在想方設法的尋找新的資源,可以替代石油,我國也不例外。這不就在近日,就有消息稱,我國在這個「人造石油」技術上取得了突破,吸引了許多國家前來合作。中國的發展速度眾所周知,我國這幾年發展迅速,尤其是在工業方面和經濟方面,真的是突飛猛進。
  • 海水可以變石油?我國「人造太陽」獲突破,引世界各國尋求合作
    眾所周知,世界各國的發展都離不開能源的支持,但由於近年來世界各國的發展速度不斷加快,對於各類資源的開採不斷增加,導致地球上的資源儲量越發稀少,尤其是被稱之為「工業血液」的石油資源,更是有了「瀕臨枯竭」的危機。
  • 輕鬆快樂學統計——新書推介:《漫畫統計學》&《民生統計面面觀》
    輕鬆快樂學統計——新書推介:《漫畫統計學》&《民生統計面面觀》 2015年9月,第六屆「中國統計開放日」即將舉辦,10月,第二個「世界統計日」也將在全球舉行。在兩個重要統計節日舉辦之際,我們精心編輯了《漫畫統計學》和《民生統計面面觀》兩本書,以此作為對統計日的獻禮,也是向公眾深入淺出介紹統計的又一次嘗試。 著名學者韋爾斯(H.G.Wells)曾預言:「統計思維總有一天會像讀與寫一樣,成為一個有效率公民的必備能力。」這句話在當今社會中已經得到驗證。
  • 抗戰時,一杯一杯熬出人造石油 | 尋找新中國科學奠基人
    往後近30年的時間,張大煜始終胸懷「急國之所急」的誓言,為國家經濟發展和國防研究傾注了無數心力。縱使命運跌宕、心潮起落,但他對催化科學、表面化學與工程化學的追求始終鍥而不捨。張大煜走在工業救國的道路上,雖滿懷熱血,卻跌跌撞撞、一波三折。直到1949年4月,他告別了顛沛流離的生活,出任大連大學化工系主任兼大連大學科學研究所(中科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前身,以下簡稱大連所)副所長。在那裡,他終於見到了「心之所向」。新中國成立之初,百廢待興。
  • 人造纖維是什麼材料 人造纖維的分類及特點
    人造纖維是什麼材料 人造纖維的分類及特點 2019-04-25 15:50:28 來源:全球紡織網 人造纖維是什麼材料?
  • 人造生命
    今年7月8日,英國紐卡斯爾大學的納耶尼亞教授發表論文,宣布成功地將人胚胎幹細胞誘導為「人造精子」。一個多月後,美國生物學家克雷格.文特爾宣布,如果不出差池,「人造生命」年底就將誕生。  人類對於生命起源、生命的秘密始終充滿好奇。繼克隆之後,「人造生命」已經成為人類最關注的話題。而與克隆不同的是,「人造生命」採用的是合成生物學的方法。
  • 深度| 環保行業產業鏈梳理 各細分行業面面觀
    深度 | 環保行業產業鏈梳理 各細分行業面面觀北極星大氣網訊:環保行業概覽。環保行業是指在國民經濟結構中,以防治環境汙染、改善生態環境、保護自然資源為目的而進行的技術產品開發、商業流通、資源利用、信息服務、工程承包等活動的總稱。
  • 乾貨丨人造絲、人造纖維的特點及分類
    每天五分鐘,進步一點點人造絲是一種絲質的人造纖維,由纖維素
  • 從學術到實踐:AI落地面面觀(文末有禮)
    將於10月22-24日在北京(主會場)舉行的CNCC,特設「從學術到實踐:AI落地面面觀」 技術分論壇,邀請業界知名學者及企業技術負責人深入探討如何利用開放的人工智慧和機器學習技術驅動企業的智慧化轉型,展示機器學習技術從實驗室走向行業實踐的全過程。
  • 人造太陽會招惹外星人?先看看中國科技實力再說
    而這次中國進行人造太陽放電試驗,又再次被一些媒體炒作,說中國人造太陽超高溫度,產生大量的紅外線輻射宇宙,容易招來外星人的關注。太陽是我們太陽系的核心,太陽的地位對整個銀河系來講,都是不可撼動的,而能夠採用人造太陽這樣一個高大上的名稱,這個裝置絕非一般。
  • 走近「人造太陽」|有太陽,為什麼還要人造「太陽」?
    「EAST是中國自主研發的,世界上第一個全超導磁體、非圓截面託卡馬克實驗裝置,它擁有類似太陽的運行機制,因此又有『人造太陽』之稱。」中科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副院長、等離子體物理研究所所長宋雲濤說。有太陽,為什麼還要造「人造太陽」?科研人員介紹,因為煤、石油、天然氣未來有枯竭的危險,還存在一定的環境汙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