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媒稱德國總理默克爾成世界最有權勢女人(圖)

2021-01-15 中國新聞網

  

德國總理安格拉•默克爾已悄然成為世界上最有權勢的女人(來源:美國《外交政策》雜誌)

  原題:美《外交政策》雜誌:誰是世界上最有權勢的女人?

  美國《外交政策》雜誌近日發表了題為《誰是世界上最有權勢的女人?》一文,講述了作者與德國總理默克爾親身接觸的感受,為讀者勾勒出一個用理工科思維方式治理國家、處理歐元危機的女性政治家。她嚴謹、理性,不輕易做出結論,卻也並非保守。同時,作者也指出默克爾堅持「歐洲統一貨幣」的不合時宜,她強硬的另一面可能阻礙歐元危機的解決。全文編譯如下:

  她不是億萬富翁,不是社交名流,也不是暢銷書作家。她自己也承認,年輕時的她真的有點笨手笨腳。但在過去8年中,德國總理安格拉•默克爾已悄然成為世界上最有權勢的女人。

  2005年的春日的一天,在柏林郊外鄉村的一棵樹下,我和當時的默克爾夫人坐在野餐桌前,共度了一個半小時。那時,默克爾是德國基督教民主聯盟(CDU)的主席,該黨正在展開反對社會民主黨總理施洛德的活動。她在幾周前給我電話,邀請我與其他一些外交政策專家一起討論德國、歐洲和世界的關係。那時的我是柏林阿斯彭研究所的所長。

  我不僅接觸過身為政治家的默克爾,而且接觸過身為科學家的她,有機會親身感受她的思維方式。我想她的學科背景很大程度上告訴了我們她處理問題的方式。也許,最終,我多麼希望她能解決歐元危機。

  默克爾是一個專業的物理學家。你從她身上能觀察到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她不是一個保守派。她是一個既細心又耐心的資料收集者。她崇尚盡職的調查,希望在得出結論前了解到事情的全貌。這在政治和公共政策領域是非常少見的,因為我們都不可避免的帶有自己的一些偏見和先入為主的觀念。可以肯定的是,罕有政客作者的博士論文題目會是這樣:《伴隨簡單鍵斷裂的分解反應機制的審查和在量子化學和統計學基礎上的數率常數計算》。順便說一下,默克爾的丈夫是個量子化學家、教授,和默克爾一樣,他也生長於東德。

  很明顯,默克爾參加那次的小型湖邊研討會為的是收集信息。她是經驗主義的,也是審慎的,似乎要把每條分析和每個政策建議都放到顯微鏡下考量。

  我在其他場合也見證了默克爾同樣的思維方式。我曾經以中間人身份,促成了默克爾和本雅明•內塔尼亞胡(時任以色列總理)在柏林的一場對話。默克爾對巴以和談進程、對隔離牆、加沙、埃及或者是伊朗怎麼看?在90分鐘的對話裡,你幾乎摸不清默克爾的看法。她只是在不斷的向她的客人發問,以收集各種資料。

  默克爾這種科學的思維方式,我認為有巨大的優勢。但現在有了阻礙。

  歐元區正在分崩離析。經濟學最終還是趕上了政治學。很快,問題就變成了一道簡單的算術題。看看CEP違約指數,這是德國弗萊堡歐洲政策研究中心用來衡量「信用度」的一個有趣的工具。那些財政紀律嚴格、有償還能力的國家和那些深陷債務危機的國家之間的差距越來越大。除非事情發生戲劇性的改變,不然你無法讓所有歐洲國家使用統一貨幣。

  CEP主席盧德•基爾肯(Lüder Gerken)這樣總結這個問題:「我們給希臘他們需要的錢,告訴他們要改革。他們不改革,我們就給更多的錢。儘管希臘人不厭倦德國人的捐助,但卻對德國人指手畫腳告訴他們怎麼做極其厭惡。」默克爾最後一次的雅典之行期間,幾十萬抗議者手持類似「德國領導人好似希特勒,聲討新第四帝國」字樣的標語。

  由於自身的原因,法國也變得越來越暴躁。隨著經濟自由落體式的下滑,法國人對總統奧朗德感到厭煩,他的支持率驟然下跌——在上任不到一年的時間裡跌落到30%。這是創記錄的。同樣,法國人也受夠了德國人「緊縮是美德」的告誡。看看日益緊張的法德關係,再看看法國和其他歐洲國家正不斷上漲的民粹主義情緒。

  不可避免的事實是:1)如果德國無止盡的救助那些不願意或者沒能力使公共財政步入正軌的歐洲國家,歐元區將沒辦法齊心協力應對危機。2)如果法國經濟長期患病,巴黎和柏林之間的信心不斷惡化,歐洲將不可能擁有穩定繁榮的未來。

  來自歐洲大陸最新的壞消息是賽普勒斯銀行體系的崩潰。這又是一場危機,是個特例,也是個先例。西班牙時代將來臨:又一個「獨一無二」的例子。

  我們需要什麼?不是那些保守議員們的幻想。「歐洲一體化」以某種形式存在著,是因為大多數歐洲人希望如此。我們需要靈活、務實和為「多速度的歐洲」制定一個清晰、有序的規劃。現在的歐洲需要一派全新的景象:希臘和其他可能的國家退出歐元區,以避免歐元區蒙受嚴重的金融和政治損失。俗話說,長痛不如短痛。

  歐洲現在需要的是德國——這個最大、最健康的經濟體的想像力和領導力。但默克爾(幾乎可以肯定在今年9月的大選中再次當選)的另一面可能會使歐洲的救援變得艱難。

  和她的良師益友赫爾穆特•科爾、柏林政治機構中的其他所有人一樣,默克爾從始至終堅持這樣的觀點:使用單一貨幣的歐洲合眾國是德國和其他歐洲國家和平、繁榮的唯一保證。柏林的精英們認為,除此以外的任何道路都將導致民族主義、毀滅性的競爭和戰爭。這是一個頑固的教條。事實上,歐盟現行的貨幣政策,本意是讓歐洲人更團結,但現在的效果卻背道而馳。在希臘、賽普勒斯、義大利和西班牙,德國已經成為每個人「最愛的惡棍」,默克爾被抗議者妖魔化成「金融法西斯主義者」。

  回到我和默克爾的野餐會,我佩服她處理問題的科學方法。但是,默克爾也是個政治動物。她也有政治上極為硬朗的一面。她「得到」了權力。在她前方有令人生畏的任務和微妙的平衡表演。如果她失敗了,歐洲的分裂將擴大,德國的民眾將走上街頭。但目前,我還沒看到這樣的事情發生:默克爾也得到了「歷史」。(記者 徐倩)

相關焦點

  • 藝術家巧制潘通色卡 默克爾與薩科齊成背景(圖)
    默克爾多彩的西服默克爾與薩科奇的貼面禮布呂尼的手包【環球網報導  實習記者 趙朔葦】作為勢均力敵的兩大歐盟超級強國,法德註定逃不過被互相比較的命運:德國人嚴謹、法國人浪漫:德國欲坐歐盟頭把交椅,而法國人也不甘示弱。
  • 德國國歌也要「中性化」?默克爾回覆說:沒必要
    但類似動議在德國遭遇了挫敗。在媒體披露的一封內部信件中,德國家庭部機會平等委員 Kristin Rose-Mhring 提議跟隨加拿大和奧地利的腳步,讓國歌不再指向特定性別。她特別提到,國歌中帶有男性化色彩的「祖國」(Fatherland)一詞最好改成更中性的形式,同樣,「兄弟般地」(brotherly)最好改成「勇敢地」。
  • 默克爾:物理學博士到大國元首
    事發突然,服務員手忙腳亂地幫她取食物,默克爾說不必,可推脫中一塊麵包掉在了地上。還沒等旁人反應,她就躬身撿起麵包放入自己的碟中,入座後吃得津津有味。中國人很奇怪,作為歐洲老大的領導人,全世界最有權勢的女性,居然低調得這麼自然,像鄰居家的大嬸。
  • 美專家:中歐協議折射默克爾「中國觀」
    來源:參考消息網美國《外交政策》雙月刊網站12月31日發表了題為《默克爾對中國和世界的真實看法》的文章,作者為德國馬歇爾基金會研究員諾亞·巴爾金,文章認為,默克爾將德國視為美中對抗升級的調停力量。她力促今年在投資協議、氣候變化和其他領域與北京重新接觸,試圖表明與中國領導層對話仍是有意義的。在她看來,試圖孤立和遏制中國只會導致災難。全文摘編如下:歐洲與北京的年終投資協議是了解德國總理外交政策世界觀的一扇清晰窗口。對於多年來一直關注默克爾及其對華政策的人來說,急於與北京達成協議並不令人意外。
  • 誰是默克爾接班人?德衛生部長施潘有意競選總理
    德衛生部長有意接班默克爾  德國衛生部長延斯·施潘考慮在今年秋天聯邦議院選舉中代表基督教民主聯盟角逐總理一職,接替無意連任的現總理安格拉·默克爾。  德國《圖片報》8日以基民盟人士為消息源報導,自新冠疫情暴發以來,施潘成為焦點人物,過去幾周已與多名有影響力的基民盟人士討論個人今後仕途。  一名基民盟州協會主席向《圖片報》披露,施潘「非常公開地」表達了參選想法。另一名基民盟州議會領導人說,施潘「清楚地告訴我,倘若他3月份的民意支持率比(北萊茵-威斯伐倫州長阿明·)拉舍特高很多,他有可能競選總理」。
  • 德國勞動部亮綠燈!德甲重啟只等總理默克爾周四點頭
    體壇周報全媒體記者 黃思雋德甲是歐洲五大聯賽當中最後一個因新冠疫情而宣布停擺的聯賽,同時也很有可能成為五大聯賽中最早複賽的一個。據Sportbuzzer周二報導,德國聯邦勞動部認為從健康和安全角度來考慮,德甲(以及德乙)的空場複賽方案可行。
  • 默克爾:碳定價是德國實現氣候目標的最有效途徑
    新華社柏林7月19日電(記者張毅榮)德國總理默克爾19日表示,碳定價是德國實現2030年氣候目標的最有效途徑,相關政策同時還需要考慮社會平衡。  默克爾是當天在柏林舉行的年度夏季記者會上作出上述表態的。
  • 默克爾:二婚嫁博士導師,同居12年才結婚,丈夫卻不許學生議論
    安格拉·默克爾,被稱為全世界最有權勢的女人,2015年,他打敗了歐巴馬和普京在內的諸多領導人,以其獨具特色的領導風格成為了時代周刊的年度人物。時代周刊給予她的小標題則是「自由世界的總理」。在《福布斯》公布的全球最具影響力的女性排行榜中,默克爾曾經九次蟬聯榜首。默克爾還被《外交政治》雜誌評選為「過去10年中全球十大思想者」之一。
  • 李克強總理與默克爾的「老友記」都有哪些精彩劇情,8張漫畫看回放
    李克強總理與默克爾的「老友記」都有哪些精彩劇情,8張漫畫看回放 原標題:   5月31日至6月1日,應老朋友默克爾總理之請,李克強總理再次訪問德國,並進行中德年度總理會晤。
  • 手刃恩師、假意親美、反水一擊,揭秘默克爾的多面人生
    大有我的好閨蜜,一轉眼就和我最討厭的人成了閨蜜的感覺。川建國就像一個氣急敗壞的小孩,對此一點辦法也沒有,只能頻頻拿制裁撒嬌。 確實,默克爾和普京冰釋前嫌後,感情似乎比以前更好了,這是為什麼? 大概率是因為歐盟饞俄羅斯的天然氣。
  • 德專家:「默克爾一代」少了歷史負罪感 多了負責感
    【環球時報報導 記者青 木 丁雨晴】「默克爾必須走人!」美國《紐約時報》近日的一篇文章以「處於邊緣的德國」為題稱,德國目前的移民狀況正讓這個國家進入未知領域。文章發出警告:德國必須拋棄通過無憂無慮的人道主義來補償舊日罪孽的美好夢想,德國已站在了懸崖邊。自德國大量接收中東難民以來,默克爾——世界上最有權勢的女人之一,就承受著各種壓力。
  • 德國前總理給出答案:歐盟必須與中國加強合作
    自二戰結束之後,美國就成了歐洲最親密的盟友,但歐洲並不想一直在美國的影子下發展,於是振興歐洲的口號喊出,歐盟就此誕生。隨著應該脫歐之後,歐盟的老大哥實際上已經成為了德國。德國雖然還是美國最親密的盟友,但是就目前種種跡象透露,默克爾在淡化與美國的關係。國際上德國不再無理由的附和美國,默克爾也常常在國際上反對川普蠻橫的行為。之前美伊關係極度惡化,美國想讓他的盟友都恢復制裁伊朗,美國要求德國出兵,德國也是斷然拒絕。
  • 美媒稱中企收購歐洲尖端技術公司引擔憂:德國最緊張
    參考消息網9月20日報導 美媒稱,近年來,隨著中國在海外掀起投資熱潮,越來越多擁有尖端技術的歐洲企業成了它的目標。據美國《紐約時報》網站9月18日報導,德國高科技公司愛思強在其股價萎靡不振之際,一個中國投資者同意買下公司。
  • 美媒:2016是亂象之年 西方國家民粹主義迅速崛起
    參考消息網12月29日報導 美媒稱,有些年份格外重要。它們會讓人想起世界上的相移,也就是帶來嶄新政治文化秩序的趨向。美國《基督教科學箴言報》12月25日文章,不妨想想1968年和那年的青年騷亂大爆發、1989年和東西方壁壘倒塌、2001年和伊斯蘭恐怖主義興起。
  • 默克爾坐在椅子上做演講,有人猜測:可能患了「直立性震顫」
    【環球時報綜合報導】「總理,生日快樂!」7月17日是德國總理默克爾65歲生日,當天,許多媒體向她表示祝福,並對她給予了很高的評價。有媒體表示,默克爾為德國做出了貢獻,但她的難民政策讓許多德國人不滿。德國《世界報》17日報導稱,默克爾是改變德國歷史的人物。即使在生日當天,她仍堅守在工作崗位上。
  • 德國稱俄反對派人士昏迷是被下毒,要求俄澄清
    據美聯社報導,德國政府2日稱,對從俄羅斯反對派領袖阿列克謝·納瓦利內身上採集的樣本進行的檢測顯示,其體內存在蘇聯時期研製的神經毒劑「諾維喬克」。納瓦利內被認為是俄羅斯總統普京最激烈的批評者之一。後來,他被轉移到德國柏林的夏裡特醫院,那裡的醫生在上周表示,納瓦利內有中毒的跡象。當地時間星期三(9月2日),德國總理默克爾的發言人斯特芬·塞伯特在一份聲明中稱,德國一家軍方實驗室的檢測發現,送檢的樣本中「含有『諾維喬克』神經毒劑殘留的不容置疑的證據」。塞伯特稱,德國政府將把檢測結果告知歐盟和北約的合作夥伴,並將根據俄羅斯方面的反應與夥伴們進行磋商。
  • 美歐聯手發難,稱俄反對派領袖遭化武襲擊,俄:該毒劑僅美在生產
    據俄新社本月3號發布的報導稱,德國總理默克爾在柏林的新聞發布會上正式宣布,針對俄羅斯反對派成員的化學武器襲擊確有其事。根據德國研究人員的分析報告,遭到襲擊的俄羅斯反對派成員納瓦利內,體內存在著軍用級別的「諾維喬克」神經毒劑殘留物。
  • 環球深觀察丨一則噩耗席捲德國,默克爾情緒罕見失控,近乎落淚
    默克爾動情呼籲在這次疫情當中,德國也面臨著巨大的風險。據有關數據顯示,德國的確診病例已經高達128.7萬,而因為新冠疫情導致的死亡人數已經高達2.1萬。目前德國正處在第2波疫情的衝擊當中,當前面臨的疫情形勢不容樂觀。
  • 德國科學家獲諾貝爾物理學獎 默克爾表示祝賀
    德國科學家賴因哈德·根策爾與美國科學家安德裡亞·格茲因發現銀河系中心的超大質量緻密天體而獲獎。德國總理默克爾當天通過其發言人對根策爾獲獎表示祝賀。賴因哈德·根策爾(Reinhard Genzel)1952年生於德國黑森州巴特洪堡,現為德國馬克斯·普朗克地外物理研究所所長。
  • 這些權勢人物在看什麼中國書?
    那麼,有哪些外國政要愛讀「中國書」,他們都讀什麼「中國書」?美國:總統「中國書單」有真有假「歐巴馬也是他的書迷!」德國《明鏡》周刊12月18日稱,中國作家劉慈欣的科幻小說《三體》為近幾年最精彩的中國翻譯書籍之一。德媒所言不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