樹欲靜而風不止,瑞幸咖啡上演「逼宮」大戲!然事有蹊蹺,疑點重重。
一封「罷免信」和一封「反罷免信」,將本已經逐漸淡出大眾視野的瑞幸咖啡再次拉回前臺。
當瑞幸造假風波塵埃落定、被踢出美證券交易市場、相關責任人被依法追責、一幫造假案的始作俑者紛紛引咎退位後,伴隨著大眾嗤之以鼻的評說,瑞幸咖啡這個品牌一夜之間從雲端墜入泥潭。
被打回原形的瑞幸咖啡,僥倖得以苟延殘喘,曾經誓言要取代星巴克的豪言壯語,如今卻成了天方夜譚,但是對於瑞幸的操盤手們來說一定不甘心就此止步。
兩方人馬不留情面,相互「攻訐」,打人打臉、罵人揭短,圍繞瑞幸的「權利核心」他們拼盡全力的「爭奪與捍衛」著,雙方也都拿出了背水一戰的決心。
然而爭鬥越是激烈就似乎越是加速向外界傳遞他們「共同」凝聚的「心聲」,那便是:瑞幸並非一文不值的爛番薯,而是依然擁有巨大價值潛力的香餑餑。
而在網絡中出現的那份「罷免」郭謹一的聯名信中,就把瑞幸的「好」體現的淋漓盡致。
奪權還是洗白 亦或兩者兼得?
1月6日晚間,瑞幸7位副總裁聯合所有分公司經理和核心業務總監聯名籤署的名為「關於罷免郭謹一瑞幸咖啡董事會主席和CEO的請求信」,在網絡中曝光。
信中表述:「由於現任董事長和CEO郭謹一的無德無能,公司已經到了存亡的邊緣;為維護廣大員工、消費者和投資人的利益,我們鄭重請求董事會和大股東立即罷免郭謹一的董事長和CEO職務,並儘快任命新的公司高級管理層。」
信中還列舉了現任董事長兼CEO郭謹一的兩大「罪狀」:
其一,在供應鏈方面,郭謹一為達到中飽私囊的目的,清洗和控制採購體系人員,破壞供應鏈原有獨立的審核內控機制,此外他還通過一家名為「北京克瑞斯通供應鏈管理」的公司為自己套現牟利,甚至存在貪腐現象。
其二,郭謹一在管理方面剷除異己、黨同伐異,這導致公司大量優秀人才正在流失。如不及時改正,今年春節前後將會形成公司大量人才的流失潮。
更為重點的是信中下面這一段:
郭謹一擔任CEO以來,瑞幸產品原材料品質越來越差,但採購價格卻越來越高。他把原有的大品牌供應商逐步換成他個人更容易獲利的、品質差的二三線品牌,從原有的廠商直採逐步替換為代理商採購;同時通過產品的更替大肆提高採購成本。
以輕食品類為例,目前的提樣、測試不進行公開竟價和比選,對接人員也大部分沒有食品行業工作經驗,由負責人一人把持,指定供應商。公司之前選用的是百麥、中糧、鑫國等為星巴克、麥當勞等供應輕食的一線供貨商,而現在這些供貨商已經被邊緣化了。取而代之的是廣州順大、山東魯海、廣州六合、上海芙純這些沒有大型連鎖供貨經驗、規模產能和品質均不能達到瑞幸標準的供貨商。
相信大部分人讀完這封信,可能瞬間會有一種「冤枉」了瑞幸的感覺。按信中描述,以前的瑞幸不管是生產、加工、用料採購遵循的都是高標準、嚴要求,並且還列舉了一大把行業超一線巨頭供應商。
這個彎轉的有點大,這封罷免信中用了大量的文字,把瑞幸結結實實的誇了一頓,似乎在極力的用瑞幸的「貨真價實」來抹掉當初財務造假的汙點,像極了為瑞幸洗白白!
照如此說法,原先瑞幸造假那班人馬反倒成了「功臣」?
「罷免信」與「反罷免信」似乎有點默契?
然而作為被要求「罷免」的郭謹一一方,當然不會束以待斃,在同一天,針對「罷免信」開出了一封「反罷免信」,且直指幕後「黑手」是前瑞幸董事長陸正耀和前CEO錢治亞。
而且這封「反罷免信」最後一段還寫到:公司將向外界公布供應商名單。
如沒有十足的把握,郭謹一怎麼敢公開供應商名單,這兩封信一唱一和,除了攻擊對方以外,都統一步調的大讚瑞幸咖啡,難不成這才是事件的真相和重點?
看來瑞幸咖啡的故事要接著講下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