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
封面新聞記者 柳青 粟裕
從春節等到夏末,青年導演李斌終於等到了新片《十三獵殺》上映。
上月,國家電影局下發《關於在疫情防控常態化條件下有序推進電影院恢復開放的通知》後,北京的電影院於7月24日恢復營業。《十三獵殺》成為影院復工後,首批上映的影片之一。
受疫情影響,這部本該在春節檔上映的影片,推遲至8月初才與觀眾見面。李斌導演說,「因為疫情,電影首映式取消了,但我想不影響大家對電影的支持和熱愛,去電影院看一看,會有不一樣的體驗。」
8月5日,李斌在北京一家影院接受封面新聞專訪。此時的北京街頭,人們依舊戴著口罩,它提醒著——疫情還沒有過去。
《十三獵殺》導演李斌受訪者供圖
經歷了暫停、等待與重啟的半年,李斌以電影人的由微見著,切身感受到疫情特殊時期,人民的凝聚、勇氣和戰鬥力。「『抗疫』的諸多細節,都讓我深深感動。」而談及執導的新作,他直言,「《十三獵殺》是一部有血性的電影,希望大家來一起感受這種保衛家園、不怕犧牲、自力更生的中國精神。」
經歷了半年的等待
2020年夏末,北京的電影院終於迎來久違的觀眾。作為首批上映的影片之一,《十三獵殺》在北京獲得了不錯的口碑。一位觀眾談及觀後感,用到了「頑強」、「無畏」、「熱血沸騰」等多個「硬詞」。
據製作方介紹,《十三獵殺》根據軍事小說作家驃騎的同名作品改編,是一部戰爭加獵殺主題的電影。影片以抗戰為背景,潛伏戰士高浪在叢林中與敵軍小分隊狹路相逢,背水一戰,最終殺出重圍。
導演李斌介紹,影片九成以上場景在浙江省溫州市文成縣取景,影片拍攝歷時75天,「全部是『原始森林』拍攝,條件極其艱苦。」從飛躍瀑布、沼澤潛殺,到叢林陷阱,《十三獵殺》動作元素極具創意。李斌介紹,前期大量實景拍攝給後期製作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先後換了三家製作公司,直到2018年10月才全部完成。」
「我們的『龍標號』(電影公映許可證)在2019年還是比較靠前的。」李斌說,因此發行方將公映時間定在了2020年春節檔期,「過程非常艱辛,投資人、主創人員以及我的親朋好友,大家都一直很期待這部片子。」
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將2020年春節檔「撤檔」,原本計劃在春節期間上映的《唐人街探案3》《囧媽》《奪冠》《緊急救援》《姜子牙》《熊出沒·狂野大陸》《急先鋒》等影片先後宣布擇日再映。
經過長達半年的等待,直到7月末,李斌才得知《十三獵殺》可以登上大銀幕的消息,「確切知道的時候真的是特別晚,7月26日左右我才知道定檔到8月2日,所以好多事情都來不及。」他向記者「打趣」,「本來答應了很多朋友,首映禮來走紅毯,但是因為疫情原因也取消了,給大家說抱歉。」
聽到電影院復工「有點懵」
「我記得好像是在5月份的時候,說(電影院)要開了,大家很激動,但很快就闢謠了。突然到了7月份,看到朋友圈說(電影院)終於開業了。」站在自己作品海報前,李斌談起半年的等待,「有點心酸,還有點懵。因為停的時間太長了,電影離我們遠去了嗎?心裡不停在問,那些熱愛電影的觀眾,是不是馬上就掉頭回來了,跟我們去享受電影院觀影的樂趣?」
李斌是入行十幾年的電影人,2015年,由他編劇和導演的電影《我的奶奶是天使》曾獲得海南(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電影節最佳影片獎。此外,他還曾參與指導百集情景電視劇《家有兒女》。
2020年,疫情給高速發展的中國電影行業按下「暫停鍵」。「誰也沒想到疫情會有那麼長時間。剛開始我覺得二、三月份應該差不多,我們還有一些籌備的項目、劇本在做,後來到了四、五月份,朋友圈特別的安靜。」如何適應被「暫停」?他向記者回憶,「我反而安靜下來,自己看電影、看書,讓自己慢下來了。」
仍然相信大銀幕的魅力
7月16日,國家電影局下發《關於在疫情防控常態化條件下有序推進電影院恢復開放的通知》,明確低風險地區在電影院各項防控措施有效落實到位的前提下,可於7月20日有序恢復開放營業。北京的電影院則在7月24日恢復營業。《十三獵殺》成為電影院復工後,首批上映的影片之一。
李斌介紹,《十三獵殺》在院線的排片「不算高」,「但我們的上座率不錯。在疫情期間,我的電影有那麼多人去看,我覺得是對我們團隊的一種肯定。」
從2020年春節檔開始,疫情改變了很多電影的製作和發行計劃,也有相當一部分觀眾轉向線上觀影。作為電影創作者,如何看待行業的變化?
李斌表示,「線上確實發揮了獨特的魅力。5G時代,這是趨勢。以後的電影在創作時多了一個選擇。」與此同時,畢業於北京電影學院的他仍對大銀幕保持著一份「純真」,「在一個特定的環境下,拿出來兩個小時,去感受電影人物的世界。出來之後,你發現做了一場夢,這就是電影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