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藝術深刻地影響和改變了世界各地人們的生活方式、審美方式、思想方式。」
——電影人貝拉·巴拉茲
年初,受到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國內的電影業被「無情地」按下了暫停鍵長達178天。在這漫長的6個月時間裡,有那麼一群熱愛電影的人,正在用一種別樣的方式延續、維繫著這份對於電影的精神寄託。
新年剛過,入職藝術電影版權公司【和觀映像】不過數日的Vivian,在疫情的阻力之下,成為了一名滯留的北漂青年。熱愛電影的她不能像往常一樣在電影院裡過生日,索性創新地把這種儀式感轉移到了線上,與被疫情困在不同地方的朋友們玩起了時間軸的遊戲,舉辦了一場「午後電影院」線上觀影活動。
《海蓮娜》「雲觀影」觀眾招募海報
反響熱烈,再加上公司的支持,立春那天,「午後電影院」正式升級成為「和觀雲影院」,從好友間的私人活動,變成了一個具有品牌性質的影迷活動。和觀映像也是疫情期間國內首個發起「雲觀影」的機構。
2020年2月20日,雨果獎獲得者郝景芳發起的科幻廠牌【摺疊宇宙】也加入了「和觀雲影院」項目,與和觀映像首度合作放映了科幻電影《第九區》。摺疊宇宙科幻元素的加入,為這個「雲觀影」活動注入了一股全新的血液,也令整個活動在內容細節方面變得更加有趣。用摺疊宇宙主編Yujia的話來說,雙方的合作帶來了「1+1遠大於2」的效果。
以下是「和觀雲影院」策展人Vivian,及摺疊宇宙主編Yujia的口述:
「言之有物」
【和觀雲影院】策展人Vivian:「雲觀影「的特色是專業嘉賓的映後交流,還有影迷社群的觀影陪伴。我們模擬線下觀影的儀式感,進行線上選座,發放想像零食和電子票根,利用網際網路的優勢,邀請天南海北的影迷聚集在同一個虛擬空間中,在不打擾其他影迷的情況下進行即時交流。
憑藉這些優勢,和觀雲影院承辦了第十屆北京國際電影節雲影院特別放映活動,以微信快閃群為載體,突破地理位置的限制,邀請全國影迷共賞線上新片,提問電影學者和藝術家,解答全部疑問。
「雲觀影」從地域和時間軸上都利用了網際網路屬性,拓寬了看電影的方式。和市場上其它同類型平臺相比,有這種「藝術基因」或者「真正影迷風格」的「雲觀影」,是和觀雲影院一個很大的特色,也是網際網路交互節奏特別好的一種線上觀影形式。
【坎城夏夜 解暑人生】「雲觀影」活動紀念票根
【摺疊宇宙】主編Yujia:我們不會盲目地追求營銷成果,也不會只以流量作為評價活動質量的依據,我們更多地想要去追求大家的體驗感和參與度,讓網際網路社群活動中不同參與目的、不同興趣愛好的人都願意參與進來。有一些人不怯場、願意在一個新建的活動群裡說話,這一類人會成為我們群裡的該場觀影活動的KOC。但還有一些人是屬於現場他可能更想看看別人在說什麼,所以在我們的觀影群裡,即便不說話,他也看得很高興。摺疊宇宙x和觀雲影院的科幻觀影群平均退出率在1%-2%。我們也做過一些隨機的回訪,一些看似安靜沒發言過的網友實際上都很喜歡「爬樓」看,就是因為群裡言之有物。
比如我們在科幻單元會提前去準備一些素材——萬字左右的國內外電影分析,晦澀的學術的的分析我們會先進行消化和「降維處理」,在雲觀影活動中,由我們的科幻IP形象「外星人阿塵」輸出大家都能看懂、文字非常有意思的那種電影趣味內容,我們會在群裡有一種現場交互的「知識分享討論」,也會吸引不同科幻細分領域的資深愛好者,比如《異形》系列的深度粉絲,《衛斯理》系列的深度粉絲。有一些網友就算今天沒空參與,他第二天在社群裡看看大家聊了什麼,會有一種收穫感和社群歸屬感。
後來各類影視平臺找到【和觀雲影院x摺疊宇宙】尋求雲觀影合作,也包括電影的APP,主要也是因為我們在內容運作上的專業度和觀眾體驗上的舒適感,像我們合作比較多的有歡喜首映和優酷,不同的平臺有各自不同的屬性,也有不一樣的觀眾體驗,所以它還是一個基於內容的運營。我們希望摺疊宇宙的調性和價值取向可以通過有趣的內容和活動傳遞給大家,在眼下比較粗糲的大文娛市場裡,開闢出一個謙遜溫和、獨立思考性的場域。這當然是因為底層的商業邏輯,目標是打造品牌,但是在商業中,我們也相信文化本身有益於個體、有益於社會的軟性力量。
《星際探索》「雲觀影」票根
「雲影院」其實完全具備收費能力,但我們在這幾個月做的都是免費的。不管是和觀雲影院還是摺疊宇宙,品牌的調性和定位其實是比較追求「智性」的,並不是說我們對受眾做了篩選,而是說我們都在鼓勵敏銳的感受力、優秀的思辨能力和打破邊界看待問題的思維。
「不怕試錯」
和觀:最初我們的考慮是疫情期間有這麼大把時間沉下心來,需要一種可以引發思考的電影類型來激發討論。我們覺得文藝電影非常適合做映後活動,我們相當於是把電影節的常規模式搬到了線上,在映後會請電影主創、相關的影評人或者文化參贊這樣的嘉賓,來深入解析這部影片,能夠讓大家更加沒有隔膜地去看異質文化,了解不常見的敘事方式,所以線上討論這個形式比較適用於藝術電影這種值得挖掘、啟迪思考的影片。
摺疊:而像科幻類的影片,它跟其他類型的電影比,需要掌握的知識有時會比較多,加上科幻在中國地區的歷史比較短、大眾接觸到的科幻影視、科幻小說,其實是科幻整個類型裡非常有限的一小部分,因此很多人會對這種類型心有「芥蒂」,有時會認為這個類型的電影太過「高端燒腦」,要麼就覺得太過喜劇或者是打鬥,或者也覺得是「直男才愛看」,總之會有很多的「偏見」,通過這樣的線上社群,我們對內容精耕細作地運營,來幫大家慢慢打破這些偏見,看到人類想像力在「科幻」這個門類裡大放異彩。
如果挑了一部電影「冷」到沒有人看得完,或者說這個電影不適合在電腦上看,或者它的節奏太慢了,這些都是我們在選片之前會顧及的,我們試圖在文藝和思考的光譜上去找一個合適的度。比如《瓦爾登湖》這本書,基本上打開這本書的人99%沒看完,可是這也不阻礙他們買這本書。有的電影雖然很內省但是很好看,像李安的《少年派的奇幻漂流》這種有哲學深度的電影——雅俗共賞是文化作品最高級的一種狀態。所以我們其實是在追求藝術性和智性的同時,非常謹慎地不要讓活動門檻變太高,也會避免讓內容太晦澀。
小眾日本科幻片《團地》「雲觀影」活動虛擬電影票
在確定放映某一部影片之前,它的豆瓣評分我們會參考,另外這個片子本身我們自己會看過一遍,也會去考慮這個片子視覺性營銷的點,以及網友在看了以後,TA的收穫感一般是來自於哪裡,用戶畫像大概是什麼樣的,其實我們是會有一個預判的。
因為成本比較低,我們不怕試錯,基本上電影放完之後,80%跟我們預判一樣,但有時候也會有一些意外的驚喜。
和觀:比如之前我們看過一部很文藝的電影《黑暗宇宙》,它是鬼才導演祖拉斯基的遺作,其實非常晦澀難懂,而且高度抽象。但同時它鏡頭語言十分緊湊,鏡頭調度很有戲劇性,所以它「誤打誤撞」地能夠像短視頻一樣一直維持著大家的注意力,結果這部文藝片就莫名其妙地成為當時歡喜首映點播最厲害的影片。播放前我們會做足充分的準備,讓大家去理解這位鬼才導演背後的一些意圖,哪怕大家看得雲裡霧裡也會覺得一起雲裡霧裡特別有意思。我記得那一場的互動還挺熱烈,大家都看不懂以後,反倒有種闡釋的空間,腦洞大開地說出自己的理解,我覺得這也是我們希望能達到的,就是不要對於沒有看過的影片或者晦澀的影片抱有恐懼。
我們之前放映過一部和觀引進的德國影片叫《一千種方式形容雨》,聚焦蟄居族的故事,男孩一直鎖著門,他的家人想通過各種方式去讓這男孩打開這扇門。電影整個的畫面比較清冷,但是影迷看得很投入,因為經過多次的雲影院活動,他們相信我們的選片,相信這個話題可以帶來一些有趣的討論。放映後,我們用搜集的背景資料引導大家思考,再匯總大家未解決的問題,反饋給這部電影的導演,請導演錄製視頻解答,我們翻譯字幕後再推送給影迷,整個過程不到三日,相當於一個有時差的映後。
通過「雲影院」的模式,我們可以迂迴地讓影迷和導演之間建立聯繫。有些外國導演也會很好奇,中國影迷對於他的這樣一部很小眾的電影是什麼反應,我們就收集了幾十條影迷反饋,翻譯成英文給導演,導演會覺得還蠻有成就感的。我們之前曾經為一個匈牙利新生代導演索菲婭·澤拉吉的處女作《一天》做過雲觀影映後交流,她提及自己在疫情期間創作遇到了阻礙,希望中國影迷的回饋讓她感到暖心。
【坎城夏夜 解暑人生】「雲觀影」活動紀念票根
「疊加效應」
和觀: 和觀映像是一家外語文藝電影引進的版權公司,「雲影院」的形式可以幫助我們為小眾文藝影片找到觀眾,對於公司的主營業務來說也比較有幫助。
摺疊: 基本上和觀映像剛剛開始做「雲影院」的時候,我們就想要不一起玩一玩,因為大家團隊其實都挺小的,如果基因特別搭的話,效果就會特別好,1+1肯定是大於2的效果。對於摺疊宇宙來說,我們其實還處於一個比較試驗性的狀態,我們主要其實想知道大眾跟科幻之間的關聯,就是我們不想做那些必須要掌握很高深的物理知識、科學知識才能懂的那一類科幻,我們可能會從非常大眾化的角度去切入,軟性地把科幻的邊界拓寬一點。因為其實科幻的領域是很寬的,而且並不是大家想像中的,跟這種文藝的東西是完全南轅北轍的,它本身就是連續的一個光譜,大量的科幻故事的選題,它歸根結底走向的還是個哲學問題:我們因何成為人,什麼構成了人,什麼是我,和許多藝術電影探討的內容是一樣,我們定義下的科幻並不是一個數理化至上、只推崇技術理性的狹小科幻。
和觀: 用戶沉澱也是一件特別神奇的事情,因為和觀映像吸引來的一般是女性觀眾,喜愛的電影是情感細膩的劇情片。但是偶爾看一次摺疊宇宙阿塵寫的東西覺得很有意思,就慢慢會成為摺疊宇宙的粉絲,而摺疊宇宙的某些所謂的「直男科幻」粉絲,偶然看了一些文藝片,也會覺得打開一個新世界的話題,就慢慢地進入了我們這個觀影群體。我們除了想打破各種不同國家之間的界限,讓大家都能感受不同文化的影片,也想在性彆氣質上更融合一些,人群畫像更完整一點。
摺疊宇宙 科幻IP 阿塵,科幻雲觀影主持人
摺疊: 我們做「雲觀影」的核心就是內容運營的調性把控,「雲觀影」的形式其實是很好複製的,它本身也沒有門檻,但很難複製的是做內容運營時的「手感」:一次次跟網友微小的互動,以及如何看待他們的提問和對群裡話題的引導,而這每一次網際網路社群運營的選擇背後,是【摺疊宇宙】相信的價值觀——打破固有的知識邊界——這個是很難複製的。
這方面和觀雲影院和摺疊宇宙是高度合拍的,其實我們主打的就是以平常心去看待這些所謂的高深,然後我們也相信其實只要你願意分配出小小的一部分休閒時時間去看一些你知道也許不知道的東西,然後拓寬你對自己或者對這個世界的了解,這樣子從哲學層面上來講,你自己生命的維度也被打開了,這種快樂是我們覺得真正的快樂收穫感,而不是一種消耗感,不是一種淺層娛樂,或者只是滿足一時焦慮的這種淺短情緒上的感受。我們在追求一些精神上的東西,這是我們的定位,基因比較清晰,同時以很大的寬容度去包容人性層面的豐富點,這個還蠻重要的。
「精神的後花園」
和觀:7月5日至11日,由和觀雲影院聯合法國大使館、優酷、淘票票合作推出的「坎城夏夜 解暑人生」線上影展圓滿舉辦,這也是國內影院正式復工前,「和觀雲影院」的一個巔峰,但這並不意味著結束。
當時,我們組織了一場7天的觀影,其中有4場在「雲影院」展映。除了主群外,我們還有10餘個分群,頂峰時有19個群,當時運營的壓力是非常大的。另外還有3場是直播的形式,我們把規格提升到了演播節目的規格,雖然說是一個直播間,但是我們邀請的嘉賓都是國內知名的製片人,或者電影的影評老師,請他們在現場來聊一聊這部影片,甚至還連線巴黎坎城的中國影評人,對於電影的視聽語言進行非常細的剖析。
後來8月26日至9月16日,和觀雲影院與北影節合作,開啟了「秋光畫屏,映像拾年」的五場雲影院放映,都是線上首映的新片。這回我們採取了500人VIP小廳的模式,主打內容的精耕細作,維護一個限量觀影的小型社群,製造一種線上搶座的氣氛,邀請不同領域的專業嘉賓,從非虛構寫作者、畫家到樂手,推動影迷之間的深入討論。
【坎城夏夜 解暑人生】「雲觀影」活動紀念票根
摺疊:我們其實是比較被動的,首先我們真正的「敵人」,其實不是那些同樣做「雲觀影」的人,我們真正的挑戰源自於人的注意力很快就會被其它的事情分散掉,比如,你如果要開學、要考研、要上班、要帶孩子等等,你可能就沒有那麼多的時間來參與我們的觀影活動。
我們觀察市場之後,會發現「雲活動」在最近的這一兩個月,已經基本不太有了。在疫情結束全方位復工後,我們可能會做的比較「輕」,就相當於成為了我們社群體驗和品牌價值輸出的一種日常活動,把它做成一些老影迷的社群歸屬感的活動,讓大家持續的有這樣一個線上的活動可以參與。
比如說我們的放映時間在之後可能會傾向於選擇周三或者周四晚上,因為這是一周的中點,我們提供一個虛擬的空間,讓大家可以相聚一下,不需要出門就能獲得一些娛樂,也收穫一些新的知識。
和觀:我們希望通過做的更「重」的方式,把「雲影院」的形式延續下來,例如之前提及的「坎城夏夜,解暑人生」與「秋光畫屏,映像拾年」。
我們希望除了做活動以外,還可以成為一個線上宣發的渠道,例如電影《春潮》就是在「雲影院」進行了楊荔鈉導演的主創交流。對於文藝影片,即便在宣發上沒有特別高的預算,我們也能通過網絡找到精準的人群,而我們六十餘場文藝放映積累的觀眾,也是影片的目標受眾,所以未來可能還會繼續嘗試文藝電影的線上宣發。
疫情之後,我們還是希望能持續給大家提供一個陪伴,提供一個「精神的後花園」,並不是說要佔領大家精神世界中最重要的區域,而是給與大家休閒的空間,同時注入新鮮視角的精神養分,給大家提供一種認同感、連接感,以及社群的歸屬感。
紀錄片「雲觀影」《準備登月》活動海報
福布斯生活系列活動
涵蓋沙龍、晚宴、論壇、展覽、品鑑會等形式
暢談健康、消費、居住、出行、科技等前沿趨勢
致力於打造生活愛好者與創新者的跨界交流平臺
見證中國新消費時代的美好生活
- END -
文章版權歸福布斯中國所有,未經允許不得轉載。如需轉載,可在後臺回復「轉載」自動獲取具體方式。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