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國氫能發電遇挑戰:存在技術差距 研發投入不足

2021-01-09 中國經濟網

  韓國準備大力推動氫能發電,從而進一步推動以清潔能源取代化石燃料發電。在具體實施過程中,韓國將對用於發電、建築、交通等方面的氫能源產業給予創業支持,並強化生產力量,構建氫燃料電池產業生態圈,增設相關產業園,保障氫燃料電池供應。

  今年,韓國提出了「活用氫能源經濟路線圖」,旨在發展氫能源相關新興產業,確保技術優勢,同時推動環保事業發展。其中,氫能發電是重要組成部分。韓國準備大力推動氫能發電,從而進一步推動以清潔能源取代化石燃料發電。

  根據「活用氫能源經濟路線圖」,韓國的目標是用氫能取代煤炭、石油等化石燃料,並在氫能生產、儲存、運輸、使用等各環節創造出新產業和新的就業崗位,力求在2030年時,韓國氫燃料電池和氫燃料電池汽車的世界市場佔有率均達到世界第一的水平。到2040年時,將氫能發電設備的容量由現在的0.3GW擴增至8GW。在具體實施過程中,韓國將對用於發電、建築、交通等方面的氫能源產業給予創業支持,並強化生產力量,構建氫燃料電池產業生態圈,增設相關產業園,保障氫燃料電池供應。

  從目前取得的進展看,去年下半年以來,韓國在氫能發電上確實取得了一些進展,而且相關產業越做越大。韓國忠清北道道廳去年7月份曾發布消息稱,忠清北道鎮川郡將建設一個80MW的氫能發電廠——鎮川綠色能源發電廠,這在當時是世界上最大規模的氫能發電廠。該發電廠將分布在鎮川郡的兩個地方,合計佔地面積約3.7萬平方米,投資額達到5250億韓元。工廠建成後,發電量預計將佔鎮川郡電力需求的23%,忠清北道電力需求的2.9%,每年收入為1820億韓元。

  然而,5個月後,忠清北道又一次刷新了紀錄。去年12月份,忠清北道道廳再次發布消息稱,忠清北道的報恩郡將建設一個100MW的氫能發電廠——報恩燃料電池發電廠,將超過鎮川綠色能源發電廠,成為新的世界最大規模氫能發電廠。報恩燃料電池發電廠佔地面積3.3萬平方米,投資額共計6368億韓元。建成後,其發電量將佔報恩郡電力需求的100%,佔忠清北道需求的3.5%,每年收入為2122億韓元。

  不過,在韓國大力發展氫能發電的同時,產業發展仍然面臨著巨大挑戰。第一,韓國與歐美等發達國家相比,仍有技術差距。燃料電池是氫能發電廠的核心設備之一。目前,在韓國國內氫能發電市場上,浦項制鐵能源公司和鬥山集團佔據絕對主導地位。其中,鬥山集團採用的燃料電池是磷酸燃料電池(PAFC),即第一代燃料電池,其發電效率約為43%。浦項制鐵能源公司則採用熔融碳酸鹽燃料電池(MCFC),即第二代燃料電池,其發電效率約為50%。美國、日本的一些相關企業卻採用了熔融碳酸鹽燃料電池(SOFC),即第三代燃料電池,發電效率約為60%。韓國企業還需要繼續加大研發投入,追趕技術差距。第二,研發經費不足。根據韓國產業通商資源部發布的數據,韓國近5年在燃料電池方面投入的研發經費呈遞減趨勢。2015年至2018年的研發經費分別為282億韓元、281億韓元、253億韓元、224億韓元、215億韓元。第三,相關韓企面臨外企挑戰。《韓國經濟》報導認為,美國Bloom Energy等公司已經開始全面進軍韓國氫能發電市場。當前,韓國國內市場雖然暫時被浦項制鐵能源公司和鬥山集團兩家佔據,可一旦美國Bloom Energy公司拿下鎮川和報恩的項目,Bloom Energy公司將一舉成為韓國氫能發電市場佔有率第一的企業。除此之外,日本的三菱日立電力系統集團、富士電機也在進軍韓國市場。

  韓國國內有分析認為,今後韓國應大幅增加研發投入,同時還要積極推動韓國企業和外國企業的收購或合併,以此確保相關韓企取得技術優勢。(經濟日報駐首爾記者 白雲飛)

(責任編輯:劉朋)

相關焦點

  • 韓國氫能經濟,一場生死未卜的政府「賭局」
    另一方面深圳更鼓勵全社會研發、激發企業自主創新,從而培育更多優質企業和前沿產業。單從全社會研發投入資金這一指標來看,2017年深圳投入超過900億元,2018年深圳投入首次超過1000億元,其全社會研發投入佔GDP比重繼續保持全國領先。  2019年,深圳財政科技專項資金更是增長近一倍,30%以上投向基礎研究和應用基礎研究。
  • 日本制定氫能發電戰略 將在2030年投入商用
    人民網東京12月26日電(許永新)據時事通信社報導,26日,日本政府召開有關氫能與可再生能源的閣僚會議,制定了為實現氫能社會的「氫能基本戰略」,其主要內容是爭取在2030年左右將氫能發電投入商用,並制定目標要在將來把氫能的發電成本降低到與液化天然氣火力發電相同的水平。
  • 2020年中國氫能城市競爭力30強排行榜
    四、氫能源的儲存及運輸(一)氫能的儲存(二)氫能的運輸第二節 氫能的應用一、氫能源的主要應用領域二、氫能的實際應用情況分析三、氫能源在無人機上的應用四、未來氫能的社會應用第三節 氫能源的利用與製備技術一、氫能利用的主要技術(一)HCNG
  • 美國能源部擬斥資1億美元建立國家氫能實驗室研發聯盟
    氫能首席觀察按:2020年以來,從發布燃料電池重卡技術路線圖,到斥資近2億美元支持產業鏈重點技術研發和商業化,美國能源部在推動氫能及燃料電池產業方面顯著提速。 氫能和燃料電池技術有潛力實現多個部門的脫碳、靈活性、能源安全和經濟增長。
  • 美太陽能研發轉向聚光發電技術
    原標題:美太陽能研發轉向聚光發電技術 據《麻省理工技術評論》雜誌報導,美國能源部近日宣布投資6200萬美元,加大太陽能產業另一項重大技術——聚光太陽能發電的研發,以攻克太陽能電網穩定性、修復性以及電能儲存等關鍵難題。
  • 氫能產業化發展現狀及前景分析
    我國電解水制氫技術已相對成熟,年制氫能力為9億m3。利用風電、光伏等波動電及富餘水電制氫能將不能存儲的電能轉化為氫能存儲起來並應用,既有利用提高風、光、水等發電設備的利用率,又可為氫能應用提供零碳氫源。我國利用棄水、棄風和棄光電量制氫潛力巨大,但制氫成本太高(見表1)。  表1 利用棄水、棄風和棄光制氫潛力及成本
  • 新研氫能齊志剛的國補新政建言
    「發展氫燃料電池產業不能讓老實人吃虧,『以獎代補』新政對電堆和系統的要求,需要完善技術指標在細節上的缺失。「新研氫能首席技術官齊志剛博士在高工年會現場說道。
  • CAIPC2020 | 國際高峰論壇:氫能和燃料電池技術發展現狀研討
    今天我們針對整個氫能產業,今天的話有幸我們請到了深耕多年的嘉賓來跟我們共同探討中國氫能產業發展情況是怎樣的,智慧財產權保護會給相關標準帶來什麼影響,還有氫能發展優勢在哪裡,又面臨哪些挑戰。這是我們在能力建設方面的投入還有計劃,截止到目前我們公司已經投入了15.7億元,未來3年還要持續投資30億元,成為國內氫能行業的領軍企業。5年致力於成為全球氫能產品供應商。
  • 忘掉氫燃料電池車,氫能發電才是王道
    否則,為什麼歐盟要投資4700億歐元用於電解氫和使用氫能的基礎設施建設,並且作為其「綠色協議」的一部分?為什麼中國、日本和韓國會在氫能上巨額押注? 加氫站市場追捧氫能的原因很簡單。不管是在燃料電池中使用還是燃燒產生熱量,它唯一的排放物質就是水。因此,無論用在哪裡,只要氫能替代化石燃料,都有助於減緩全球變暖。
  • 曹仁賢:未來的氫能發電站
    曹仁賢:未來的氫能發電站 發布時間: 2020-08-25 16:13:41   來源:中國電力網  作者:        隨著燃料電池技術的迅速發展,氫的應用場景越來越廣泛,氫能將成為21世紀除了電能以外最重要的二次能源。
  • 再生能源制氫、氫能存儲和發電……在能源領域氫能可以這麼用
    6月24日上午,記者從山東省政府新聞辦召開的新聞發布會上了解到,近期,山東將從可再生能源制氫、氫能存儲兩方面著手,推進氫能在能源領域的推廣應用。截至5月底,全省光伏發電裝機容量1685.5萬千瓦,居全國首位;風電裝機容量1379.6萬千瓦,居全國第四位。在可再生能源制氫方面,山東省已具備先行先試的良好條件和發展潛力。
  • 氫能源行業深度報告:「氫能時代」大幕拉開
    韓國氫能發展目標是氫能產業與傳統製造業結合促進經濟增長  韓國政府發展氫能的目標是通過發展氫經濟減少對石油進口的依賴,同時將氫技 術與汽車、航運和石油化工等傳統製造業聯繫起來,為鋼鐵生產、石油化工和機械工 程等傳統行業帶來新的投資和就業機會,形成新的經濟增長點。
  • 市場丨100000億氫能時代大幕拉開
    韓國氫能發展目標是氫能產業與傳統製造業結合促進經濟增長 韓國政府發展氫能的目標是通過發展氫經濟減少對石油進口的依賴,同時將氫技 術與汽車、航運和石油化工等傳統製造業聯繫起來,為鋼鐵生產、石油化工和機械工 程等傳統行業帶來新的投資和就業機會,形成新的經濟增長點。
  • 中國海洋能發電技術總體接近國際先進水平,在裝機功率等方面仍有一定差距
    但海洋能開發利用存在開發難度較大、能量密度不高、穩定性較差、分布不均勻等難題,海洋能技術研發還面臨著諸多風險和不確定性。20世紀六七十年代,中國先後建設了100多座小型潮汐電站,在多種因素影響下,目前在運行的只有浙江江廈潮汐試驗電站和浙江海山電站(正在實施改造)。
  • 廣東:未來五年重點發展海上風電、先進核能、氫能等八大工程
    不過,「風能、太陽能發電裝機規模明顯低於蘇浙魯等省份,天然氣開發利用水平還有待提高,地熱能、海洋能、天然氣水合物等資源豐富的新能源尚處於示範、試採階段,開發成本較高。」「電網建設不能滿足大規模新能源發電發展需求,粵東西北部分地市及縣區天然氣管網不完善。」該文件提出,廣東目前新能源產業結構仍面臨挑戰,包括:一是國際貿易壁壘增多、技術封鎖加劇。
  • 「冷聚變」技術的實現是氫能時代來臨的關鍵
    這顯然不是氫能或燃料電池車(下文稱FCV)第一次走入我們的視線。21世紀初美國總統布希和歐盟委員會主席普羅迪曾聯合開展對氫能的研究,但在10年後也無功而返,美國投入的7.2億美元的研究基金很大一部分後來被美國能源部部長朱棣文改用於對車用動力電池的研究,不得不說是一種向理性的回歸。
  • 氫能發展戰略研討會解構氫產業發展燃料電池汽車發展路徑越探越明
    大力發展氫能成為了戰略選項、現實選項。7月24日,以「解構氫產業,謀劃氫未來」為主題的氫能發展戰略研討會在中國石化集團公司召開,與會人員圍繞氫能技術、氫能經濟、氫能產業鏈等重大技術產業問題進行研討,更好地謀劃氫能產業未來發展。
  • 武漢打造世界級氫能城市 力爭2025年產值破千億元
    湖北日報訊(全媒記者唐曉安吳純新通訊員周明德張敏 圖/全媒記者陳勇)1月19日,武漢市氫能產業發展規劃建議方案出爐,對未來氫能產業發展方向,列出時間表、路線圖。  規劃建議方案顯示,3年內,將以武漢開發區為核心,打造「氫能汽車之都」,在研發層面實現制儲氫、膜電極、電堆等核心技術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 安泰環境:科改尖兵 工業過濾龍頭 加速氫能業務布局
    近日,安泰科技與現代汽車、河鋼工業技術籤訂戰略合作協議,三方將借力國家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約定在氫燃料重卡應用推廣領域推進商業合作與技術創新,安泰科技將主要負責氫氣儲運及加氫的相關技術,並負責加氫站的建設。
  • 中國航天科技集團 成立首個氫能工程技術研發中心
    原標題:中國航天科技集團 成立首個氫能工程技術研發中心   6日,我國首個軍民融合氫能工程技術研發中心在中國航天科技集團組建成立,中心以推動航天氫能技術軍民融合發展,推動氫能利用領域高端技術裝備研發和工程應用為目標,為我國綠色清潔氫能綜合開發利用注入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