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人栽樹後人乘涼——統一了電現象、磁現象和光的麥克斯韋方程

2021-01-08 天文同好樂園

19世紀初,正當數學在代數、幾何和函數理論上經歷重大革命之際,物理學同樣也在經歷一場重大的革命。物理學發展到這個時候,牛頓的力學與引力理論已經形成了良好的體系。然而,僅依靠力學和引力理論並不能解釋所有困惑,在物理學中仍然存在著對大部分科學家來說完全神秘的三個課題——電現象、磁現象和光現象。在1800年時,沒有任何人覺得這三種現象之間會存在本質上的緊密聯繫,就連一點蛛絲馬跡也沒有。

先說光吧,從17世紀起人們就對光的本質爭論不休。牛頓當時認為,光是由極小的微粒組成;而羅伯特·胡克則堅持認為光是由波動構成。1801年,託馬斯·楊發現了光波的幹涉現象;1818年,奧古斯丁·菲涅爾首次提出光是一種橫波,並成功地用這個理論解釋了光的幹涉、衍射和折射這三種現象。此後一直到1830年左右,光的波動理論佔據了明顯的上風,人們由此開始尋找推測中的光的波動介質——以太,但任何努力都失敗了。

與此同時,關於電現象與磁現象方面的研究也在逐步加深。1799年,伏特發明了電池,物理學家第一次得到了穩定的電流用以實驗;1820年,漢斯·克裡斯蒂安·奧斯特在做實驗時,發現電流能使指南針偏轉,很明顯電與磁之間存在緊密的聯繫。有了這一線索,1831年,麥可·法拉第成功發現了電磁感應現象——磁可以感應電,而這其實正是奧斯特所發現現象的逆現象。到這時,人們依然不認為這一切與光有什麼必然的聯繫。

到了1865年,這一切突然發生了劇變,物理學家詹姆斯·克拉克·麥克斯韋找到了一個能把電、磁、光三者緊密聯繫起來的理論:磁場是由電流產生的、電場是由變化的磁場引發的,而光就是傳播中的電磁波。如果將光比作是振動中的磁場與電場相互交織的一塊紡織品,那麼磁場與電場就如同紡織品上的經線與緯線。麥克斯韋隨後寫出了看似簡簡單單地一套四個偏微分方程,後人稱之為「麥克斯韋方程」。

這裡要著重說明的是,正所謂「前人栽樹,後人乘涼」,麥克斯韋的大部分方程並非他自己首創,這些方程分別叫做「高斯定律」、「法拉第定律」和「安倍定律」。麥克斯韋的新貢獻是當考慮電流時加入了安倍定律的修正項。但很重要的一點是,麥克斯韋認識到這些方程可以放入同一個系統,並且,發現這些方程中唯一的物理常數光速c是一個不變的基本物理常數,這確實是麥克斯韋的最大功績。《物理世界》雜誌在2004年通過讀者投票評選,麥克斯韋方程被評為有史以來最偉大的公式,其中一個最重要的因素是,它為愛因斯坦發現相對論指明了道路。

相關焦點

  • 光、電、磁,科技的發展離不開它們,它們之間的關係錯綜複雜
    毫無疑問,光的存在要早於人類很多,人類對於世界的感知很大部分來自於光。對於光的產生,完全來自於人們的想像,《聖經》上上說,光來自於上帝的力量,中國古代傳說,光來自於盤古的開天闢地。在光產生之前,世界是一片混沌。人們最初認為人可以看到周圍事物是因為眼睛可以發光,眼光觸摸到了物體。
  • 楊振寧的理論是麥克斯韋方程的推廣,他是量子力學裡的麥克斯韋
    但是,磁現象作為一種天然的物理存在,因為看不見也摸不著,讓科學家們在很長一段時間裡無從下手。連牛頓這樣的大科學家也不知道磁是怎麼產生的。哈雷(命名了一顆哈雷彗星的人)認為地球上有許多不同的殼,一個殼在另外一個殼裡面轉,於是就產生了磁性。
  • 麥克斯韋方程進化史
    不過,對於這些方程是否問世於1864年的12月,目前尚存爭議,當時麥克斯韋向倫敦英國皇家學會提交了自己的電磁統一理論,並於次年即1865年發表了一篇完整的報告。此項工作為物理學、無線電通訊和電氣工程學隨後出現的所有偉大成就提供了基礎。
  • 麥克斯韋統一了電磁學,為何名氣不如牛頓和愛因斯坦?
    在物理學界,作為經典電動力學的創始人,統計物理學的奠基人之一,可以說麥克斯韋的成就是無與倫比的。偉大的科學家有很多,比如牛頓統一了經典物理學,愛因斯坦是統一了空間和時間、能量和質量,還有很多的科學家在此就不一一列舉了。
  • 麥克斯韋統一了電和磁,為何一直排在牛頓和愛因斯坦之後?
    提到偉大的物理學家,除了牛頓和愛因斯坦之外還有不得不提的一位,那就是麥克斯韋。在物理學家的排名中,麥克斯韋一直穩居第三的位置。他是電磁學理論的集大成者,他給出的麥克斯韋方程組將電、磁、光統一了起來。麥克斯韋方程組是物理學史上最偉大、最輝煌燦爛的成就之一,足以和牛頓的引力理論、愛因斯坦的相對論相提並論。另外,麥克斯韋還在統計物理領域有重大的、開創性的研究。
  • 法拉第和麥克斯韋誰更偉大?不用方程,通俗講解電磁波理論
    將這個原理運用到電學和磁學上,就充分說明了電和磁絕非是孤立的一些現象,恰恰相反,電場和磁場複雜交織,構成了我們現在所知的電磁場,這就為19世紀中葉詹姆斯·克拉克·麥克斯韋提出完整的電磁場方程及電磁波理論打下了堅實的基礎。麥克斯韋總結了法拉第的發現以及所有當時已知的電學和磁學現象,最終形成了4個電磁場方程式。
  • 麥克斯韋明明統一了電磁學,為什麼看起來卻低了牛頓、愛因斯坦一檔?
    說白了就是用一套理論解釋所有的物理學現象。這個夢想不僅牛頓有,愛因斯坦也有,而且兩人晚年都為此付出了許多的努力,但都沒有任何結果。 不過,從這個方面,我們也能了解到,就像古代帝王喜歡統一,理論物理學家也喜歡統一。而凡是能僅憑一人之力或者說單打獨鬥,就完成部分統一的理論物理學家都可以躋身到理論物理學史上第一梯隊的行列當中。
  • 【趣味物理】憑什麼認為光是電磁波?麥克斯韋說:因為我算出來的呀
    很有趣的是,這四個現象沒有一個是麥克斯韋自己發現的,都是別人已經研究過的成果。不過麥克斯韋卻很神奇的把四個公式結合在了一起,然後通過自己紮實的數學能力做出了重大的發現。更神奇的是,最開始的時候,所有人包括麥克斯韋自己本身都認為自己所研究的是電和磁,最後沒想到它能揭開光線的本質。大家如果非常好奇麥克斯韋方程到底長什麼樣子的話,下面的圖上有這四個方程。
  • 路漫漫其修遠兮——麥克斯韋方程進化史
    不過,對於這些方程是否問世於1864年的12月,目前尚存爭議,當時麥克斯韋向倫敦英國皇家學會提交了自己的電磁統一理論,並於次年即1865年發表了一篇完整的報告。此項工作為物理學、無線電通訊和電氣工程學隨後出現的所有偉大成就提供了基礎。但展示和運用之間還存在很大的差距。
  • 麥克斯韋方程組150年:公式也可以很美
    1865年,麥克斯韋發表了一組方程來描述所有的電磁現象,方程組亦被命名為電磁方程組。名字聽起來有些奇幻,但電磁現象確與我們的日常生活息息相關:光使我們看見了周邊世界,電視與收音機娛樂了我們的生活,wifi與行動電話信號讓我們彼此相連,而它們都是電磁波。應用電磁方程組的物理技術領域實在太多,我們無法一一列舉。
  • 第二次實現物理學大統一的麥克斯韋
    詹姆斯·克拉克·麥克斯韋英國的天才物理學家、數學家,被稱為牛頓到愛因斯坦這一階段最偉大的理論物理學家,他出生於法拉第提出電磁感應定律之年,病逝於愛因斯坦出生年份,是繼牛頓把天上地下運動規律統一起來後,把光、電統一起來的第二次大綜合,因此好多人認為他應該跟牛頓起名。
  • 天才物理學家麥克斯韋
    自然界的「力」——熱、電、光、磁以及化學作用正在被逐漸歸結為一系列流體的粒子間的瞬時吸引或排斥。人們已經知道磁和靜電遵守類似引力定律的平方反比定律。在19世紀以前的40年中,出現了一種反對這種觀點的動向,這種觀點讚成「力的相關」。1820年,奧斯特發現的電磁現象馬上成了這種新趨勢的第一個證明和極為有力的推動力,但當時的人又對此捉摸不定和感到困惑。
  • 麥克斯韋方程組:史上最偉大的公式,沒有之一,都了解一下
    庫侖發現了磁力和電力一樣遵守平方反比律,卻並沒有進一步推測兩者的內在聯繫。和當時大多數數學物理學家一樣,他相信物理中的「能量、熱、電、光、磁」甚至化學中所有的力都可描述成像萬有引力般的超距作用力,而力的強度取決於距離。只要再努力找到幾條力學定律,那整個物理理論就能完整了!
  • 牛頓和愛因斯坦相提並論,為什麼統一電磁學的麥克斯韋卻低一檔?
    但他們之間都缺乏一個粘合劑,將現象從原理角度來闡述的理論,牛頓的三大定律和萬有引力定律成了聯繫這些現象的一個紐帶,並且成為從牛頓之後的力學和天文學的基礎,也是現代工程學的基礎。當然還有後來揭示物質來源的質能方程,質能等價,很多朋友以為這只能解釋原子彈和氫彈的能量來源,但素不知質能等價方程和廣義相對論結合,能為我們解釋宇宙的前世今生!愛因斯坦就幹了這件事!
  • 地球磁場—人類賴以生存的必須環境—第七章 電與磁
    在科學歷史上,電與磁是分別發現和研究的。後來,電與磁之間的聯繫被發現,如奧斯特(H.C.Oersted)發現的電流磁效應和安培發現的電流與電流之間相互作用的規律。再後來,法拉第提出了電磁感應定律,這樣電與磁就逐步連成一體了。電與磁現象是不可分割的,簡單地說,就是電生磁、磁生電。
  • 麥克斯韋方程租,跨時代的電磁學
    1847年進入愛丁堡大學學習數學和物理,畢業於劍橋大學。他成年時期的大部分時光是在大學裡當教授,最後是在劍橋大學任教。1873年出版的《論電和磁》,也被尊為繼牛頓《自然哲學的數學原理》之後的一部最重要的物理學經典。麥克斯韋被普遍認為是對物理學最有影響力的物理學家之一。沒有電磁學就沒有現代電工學,也就不可能有現代文明。
  • 個人理解的麥克斯韋電磁場方程之美
    圖一 麥克斯韋麥克斯韋微分形式的電磁場方程:總之,斯託克斯公式將穿過整個曲面的向量和一個線積分聯繫了起來,從而使得電磁感應現象得到了完美的解釋。麥克斯韋的電場旋度公式會使得我們聯想到很多自然現象:水的漩渦
  • 當代物理界的「痛點」:引力與電磁力的統一
    ,奧斯特發現了通電導線外可以導致小磁針的旋轉,之後若干年法拉第出色的科學直覺使得他認為電與磁似乎存在某種微妙的關係,法拉第最出色的能力就是動手做實驗,經過一次無意的行為,法拉第終於發現了磁鐵在穿過通電線圈後可以點亮燈泡的現象而提出了電磁感應現象。
  • 麥克斯韋是電磁學的集大成者,為啥感覺比牛頓、愛因斯坦低一檔?
    又為什麼,麥克斯韋並不如牛頓、愛因斯坦為人所知? 理論物理學家的夢想 我們來先來解決第一個問題。其實,從古至今,理論物理學家都有一個夢想,這個夢想就是提出大一統理論。那為什麼是大一統理論呢?說白了就是用一套理論解釋所有的物理學現象。這個夢想不僅牛頓有,愛因斯坦也有,而且兩人晚年都為此付出了許多的努力,但都沒有任何結果。
  • 愛因斯坦能和牛頓相提並論嗎?為何麥克斯韋統一了電磁學卻不可以
    對於一牛二愛三麥這句話,許多人會認為,牛頓與愛因斯坦的位置應該進行互換,應該是一愛二牛三麥克斯韋。為此,還有人專門進行了一項研究調查,根據人們心目中對他們的影響進行投票,最終的結果表示,排在第一名到第十名的物理學家分別是:愛因斯坦,牛頓,麥克斯韋,玻爾,海森伯,伽利略,費曼,狄拉克,薛丁格,盧瑟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