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線度基礎知識(幾何公差)2020

2021-01-08 測量技術研究苑

單一實際要素所允許的變動全量,稱為形狀公差。

如下圖所示銷軸,該零件外圓柱面素線為單一要素,其理想形狀為一幾何直線。加工後所得實際素線稱為單一實際要素。如前所述,由於在加工過程中各種誤差因素的影響,實際素線不可能做成完全正確的幾何直線,往往產生不規則的彎曲形狀,如圖63b所示。為保證零件的使用功能要求,在銷軸的整個長度L上,其最大的彎曲程度不能超過一個規定值1,此規定值即為允許的變動全量。全量是指相對於整個長度而言的。

1.什麼是直線度?直線度公差有哪些不同形式的要求?

直線度是表示零件上的直線要素保持理想直線的狀態,即通常所說的平直程度。

直線度公差是實際線對理想直線所允許的最大變動量。

零件上的直線要素有多種多樣的形式,常見的有圓柱(錐)面及平面的素線、圓柱(錐)面的軸線、平面與平面相交的稜線以及平面上指定的直線(如標尺刻線)等。各種直線要素具有不同的結構特點和功能要求,因此,圖樣上應根據需要給出不同形式的直線度公差要求。

常見直線度公差要求有以下幾種形式:

(1)給定平面內

是指對圖樣上限定平面內的直線要素給出的直線度公差要求。如常見的圓柱(錐)面素線是指其軸剖面與圓柱(錐)表面的交線;平面素線是指視圖所示垂直剖面與被測平面的交線;平面上所指定的刻線是指該指定平面上的直線等。上述直線要素都是由給定平面(如軸剖面、垂直剖面等)所限定的,故其公差帶應是給定平面內間距等於公差值t的兩平行直線所限定的區域。

(2)給定方向上

是指圖樣上所限定方向上給出的直線度公差。此時,被測直線要素應為一空間要素,其直線度誤差可沿空間任意方向上變動。根據零件的功能要求,可控制其在一個或兩個相互垂直方向上的誤差變動範圍。

1)給定一個方向

是指圖樣上所限定的一個方向上給出直線度公差。該公差只要求控制被測直線要素在給定方向上的誤差變動量,而對其他方向不加控制,故其公差帶應是沿給定方向上間距等於公差值t的兩平行平面所限定的區域。

2)給定兩個垂直方向

是指圖樣上所限定的兩個相互垂直方向上,分別給出直線度公差。如同上述給定一個方向上直線度公差要求一樣,將兩個垂直方向分別進行控制。其公差帶為沿給定方向間距等於公差值t,的兩平行平面所限定的區域及沿與其垂直方向間距等於公差值t2的兩平行平面所限定的區域。被測要

素直線度誤差則由上述兩組公差帶分別進行控制。

(3)任意方向

是指被測直線要求沿空間任意方向給出相同的直線度公差要素。該公差要求被測要素通常是指軸線,因軸線為一空間要素,它可沿空間任意方向發生變動,從功能要求上講,任意方向上的誤差變動對其產生相同影響,故應對其給出任意方向的直線度公差要求。該直線度公差帶為直徑為公差值t的圓柱面所限定的區域。

2.怎樣正確標註直線度公差?

如上所述,零件上的直線要素,應根據其結構特點和功能要求不同,分別給出不同形式的直線度公差要求,以構成不同的公差帶(如兩平行直線、兩平行平面、圓柱面)。在圖樣上則應採用不同的標註方法表示出來。

(1)給定平面直線度公差要求

通常是對零件上各種素線的精度要求。如圖64a所示圓錐滾子軸承內圈,該零件外圓錐面為滾柱的運動支承面,為保持其均勻線接觸,以達到運動平穩,受力均勻的目的,圖中給出外圓錐面素線的直線度公差要求。標註時應將框格指引線箭頭垂直指向被測要素輪廓線或其延長線上(與尺寸線明顯分開)。該要求表示:被測要素圓柱面素線的直線度公差為0.005mm。公差帶如圖64b所示,即在軸剖面內,間距等於公差值0.005mm的兩平行直線所限定的區域。

如圖65a所示工具機床身,該零件上端導軌表面為刀具移動的導向面,為保證其加工精度,要求該表面必須保持平直,為此圖中給出兩項直線度公差要求。標註時,各項要求應分別標註在相應的視圖處,且框格指引線箭頭應垂直指向被測表面輪廓線或其延長線上(與尺寸線明顯地分開)。該要求表示:沿導軌長向(左側視圖)直線度公差為0.1mm;沿導軌短向(右側視圖)直線度公差為0.05mm。公差帶如圖65b所示,即沿長向縱剖面內,間距等於公差值0.1mm的兩平行直線所限定的區域;沿短向橫剖面內,距離等於公差值0.05mm的兩平行直線所限定的區域。

(2)給定方向直線度公差要求

根據零件的結構特點和功能要求,有以下兩種要求形式。

1)給定一個方向直線度公差要求

通常用於兩平面相交稜線要素所給出的形狀精度要求。如圖66a所示刀口尺,其上端刃部是由兩平面相交產生的稜線,其功用是作為直線度誤差檢測基準,要求其在測量方向上具有很高的直線度精度,為此圖中給出沿其測量工作方向上的直線度公差要求。標註時,應在相應視圖(圖中左側長向)處標註公差框格,並將指引線沿被測方向指向被測輪廓線或其延長線上。該要求表示:在圖示方向上,刃部直線度公差為0.005mm。公差帶如圖66b所示,即在給定方向上,間距等於公差值0.005mm的兩平行平面所限定的區域。

2)給定相互垂直兩個方向的直線度公差要求

如圖67a所示三稜直尺稜邊直線,其功用是檢測直線度誤差的基準,為此應給出直線度公差要求,除沿其測量工作方向給出較高精度的直線度公差外,沿其垂直方向(圖示水平方向)的誤差也將給測量精度產生影響,故同時給出該方向上的直線度公差。標註時,應在視圖相應位置處,分別進行框格標註,並將指引線箭頭沿被測方向指向被測要素輪廓線或其延長線上。該要求表示:三稜直尺稜邊線沿垂直方向直線度公差為0.01mm;沿水平方向直線度公差為0.05mm。公差帶如圖67b所示,即在垂直方向上,間距等於公差值0.01mm兩平行平面所限定的區域;在水平方向上,間距等於公差值0.05mm兩平行平面所限定的區域。

(3)任意方向直線度公差要求

通常是對軸線的直線度誤差的控制要求,從其構造上講軸線為一空間要素,其沿任意方向上均可產生誤差,且其對零件工作性能的影響是相同的,為此應對其任意方向的誤差均規定相同的限制要求。如圖68a所示圓柱銷,該零件的功用是保持兩聯接件間正確的位置,故要求其軸線在任何方向均保持正直,為此圖中給出任意方向直線度公差要求。標註時,應在公差值前加注「Φ」(即表示圓柱形公差帶的直徑),同時指引線箭頭應與被測要素尺寸線對齊。該要求表示:圓柱銷軸線直線度公差在任意方向上均為Φ0.02mm。公差帶如圖68b所示,即直徑為公差值0.02mm的圓柱面所限定的區域。

4)共線要求

是指在同一軸線上的兩個或兩個以上圓柱(E)面的軸線,其公共軸線的直線度公差要求。如圖69a所示控制閥柱塞,該零件上Φ20mm和Φ中25mm兩圓柱面均與相應座孔嚴密配合,為保證工作時沿軸向移動靈活,且保持配合面間配合嚴密,故要求兩圓柱面的軸線必須保持在同一直線上(即共線),為此圖樣上給出兩軸線的公共公差帶的要求,即由同一個直線度公差帶,同時控制兩個或兩個以上圓柱(錐)面軸線的直線度誤差。標註時,應由同一框格引出多個指引線箭頭,分別指向各被測要素尺寸線,在公差值前加注「」,並在框格內公差值後面注出"CZ」字樣。圖69中要求表示Φ20mm和Φ中25mm圓柱面的公共軸線直線度公差為Φ0.02mm。公差帶如圖69b所示,即直徑為0.02mm,長度為所有被測軸線範圍內圓柱面所限定的區域。

應特別指出:上述共線要求的標註方法,與多個要素具有相同直線度公差要求的標註基本相同,其區別在於框格內公差值後面有無"CZ"字樣,但兩者的含意完全不同。如圖70a所示,要求Φ20mm和Φ中25mm圓柱面軸線的直線度公差值均為Φ0.02mm,而兩者之間沒有控制關係,其公差帶應在各自圓柱帶範圍內控制,如圖70b所示。兩個獨立的公差帶可能會出現不在一個方位狀況。

3.什麼是形狀誤差?評定形狀誤差的基本原則是什麼?

被測實際要素相對其理想要素的變動量,稱為形狀誤差。該理想要素相對實際要素的位置應符合最小條件。

根據標準中規定的形狀公差特徵項目,相對應的規定有直線度誤差、平面度誤差、圓度誤差、圓柱度誤差、線輪廓度誤差和面輪廓度誤差六項形狀誤差。

評定形狀誤差時,應首先確定被測實際要素與理想要素之間的相對位置。兩者相對位置不同,相比較時所反映的變動量也不相同。為此標準中規定:評定形狀誤差的基本原則是理想要素的位置應符合最小條件。

所謂最小條件是指被測實際要素對其理想要素最大偏離量為最小時的狀態。如圖232所示,在評定平面內一實際線的直線度誤差時,若將理想直線AB放在實際要素之外任一位置處(圖232a),將實際要素與該理想直線進行比較時,各不同位置處的偏離量h1,h2..hn,均不相同,其中有一最大偏離值h,即表示在該相對位置上的最大偏離量,但它並不是該實際線的直線度誤差。

因為理想直線可以放在實際線材料之外A1Bl,A2B2,A3B3等不同的位置(圖232b),在各個不同位置處,均可找出其相應的最大偏離量,分別為f1、f2、f3。其中必然有一個最大偏離量為最小的位置,如圖232b所示f1<f2<f3,則A1B1,即為符合最小條件的位置。該位置上被測實際要素相對其理想要素的最大偏離量,即為該實際線的直線度誤差。

最小條件是評定形狀誤差的基本原則,但在生產中若要完全符合最小條件來評定形狀誤差非常困難,為此標準中規定:在滿足零件功能要求的前提下,允許採用近似方法來評定形狀誤差。

4.什麼是最小區域?怎樣判別最小區域?

用與相應的公差帶相一致的幾何形狀,將被測實際要素緊緊包容,使其寬度或直徑為最小,該包容區域稱為最小包容區域,簡稱最小區域。如圖233a所示,表示在給定平面內被測實際線直線度誤差的最小包容區域。它是由兩條平行線包容實際線,且使其寬度廣為最小。該兩平行線之間所包容的區域,即為該實際線的最小區域。又如圖233b所示,表示在任意方向上被測實際軸線直線度誤差的最小包容區域。它是由一圓柱面包容實際軸線,且使直徑Φf為最小。此圓柱面所包容的區域,即為該實際軸線的最小區域。

最小區域是按最小條件的要求,表示形狀誤差的一種方法。

最小區域的寬度或直徑,則為符合最小條件的形狀誤差值。

應當指出:最小區域與前述幾何公差公差帶是兩個不同概念,公差帶是圖樣上給定的用以控制被測要素變動的範圍,其寬度或直徑是給定值;而最小區域則由被測要素的實際狀態確定,為一變化值。最小區域的寬度或直徑即為被測實際要素的誤差值。它可直接與圖樣上給定的公差值比較,以判別該零件是否合格。

被測要素的實際形狀多種多樣,生產中根據測量所得被測要素的實際形狀,確定其最小區域的方法,稱為最小區域判別準則。根據形狀公差項目特點和實際要素特徵,可遵循以下準則進行判別。

(1)直線度誤差最小區域判別法 凡符合下列條件之一者,表示被測實際要素已為最小區域所包容。

1)在給定平面內,由兩平行直線包容被測實際要素時,成高低相間三點接觸,稱為相間準則。兩平行線分別過被測實際線的兩個最低點和一個最高點,且最高點位於兩最低點之間(圖234a);或兩平行線分別過被測實際線的兩個最高點和一個最低點,且最低點位於兩最高點之間(圖234b),該兩平行線即為其最小區域。

2)在給定方向上,由兩平行平面包容被測實際線時,沿主方向(長度方向)上成高、低相間三點接觸,如圖235所示。

為了判別方便,可將被測實際線投影到輔助平面上。輔助平面由測量方向決定,與包容面相垂直。將被測實際線投影到輔助平面上,然後在輔助平面內用兩平行線包容被測實際線的投影,使兩者之間成高低相間的三點接觸,該兩平行平面間包容區即為其最小區域。同樣它也可分為高-低-高(圖235a)和低-高-低(圖235b)兩種形式.

3)任意方向上的直線度誤差,其最小區域的形狀為一圓柱面。判別圓柱形最小區域比較複雜,因為被測實際線是在空間任意方向上變動,被測實際線與包容面之間可能產生多種接觸形式。判別時只能根據某些具有特徵的接觸形式來確定其最小區域。生產中最常用的是三點接觸形式,如圖236所示,即包容圓柱面與被測實際軸線至少有三個點接觸,三個接觸點又必須在圓柱面的同一軸剖面上相間分布,從圖中可以看出1、3兩點沿軸線方向的投影重合在一起,即1與3兩點在同一素線上,該圓柱面即為被測實際軸線的最小區域。

除上述三點接觸式外,任意方向上直線度誤差最小區域判別,還有四點接觸式、五點接觸式等多種判別形式。

5.直線度誤差檢測方法分為哪幾類?

直線度誤差是通過檢測確定的。首先應通過測量器具按規定的測量方法,由實際直線提取有限數目的點形成測得直線。然後用測得直線代替實際直線,通過誤差判別法求得其誤差值。

在測量過程中,獲得測量值的參考線,稱為測量基線,如直尺的測量面、自準直儀的光軸等。

直線度誤差檢測方法按測量原理、測量器具等分為以下幾類。

1)直接檢測方法。通過測量可直接獲得測得直線各點坐標值或直接評定直線度誤差值的測量方法,如間隙法、指示器法、光軸法等。

2)間接檢測方法。通過測量不能直接獲得測得直線各點坐標值,需經過數據處理獲得各點坐標值的測量方法,如水平儀法、自準直儀法、表橋法等。

3)組合檢測方法。通過兩次測量,利用誤差分離技術,消除測量基線本身直線度誤差,從而提高測量精度的測量方法,如反向消差法、移位消差法、多測頭消差法等。

4)直線度量規檢測法。用直線度量規判斷被測零件是否超越實效邊界的檢測方法。

6.直線度誤差有哪些直接檢測方法?

直線度誤差直接檢測方法有以下幾種。

(1)間隙法

將被測直線和測量基線間形成的光隙與標準光隙相比較,直接評定直線度誤差值的方法。

檢測方法如圖241所示,將樣板直尺2與被測零件1直接接觸,並置於光源4和觀察者之間的適當位置。調整樣板直尺與零件接觸處位置,使最大光隙儘可能最小。與標準光隙(圖223)相比較,估讀出所求直線度誤差。測量時,測量基準通常用樣板直尺(刀口尺)、平尺類量具體現。應在相同條件下觀察標準光隙和被測零件光隙。

該方法適用於磨削或研磨加工的小平面及短圓柱(錐)面素線的直線度誤差測量,且應同時測量被測表面上若干條素線,取其中最大值作為該零件的直線度誤差。

此方法用於低精度被測零件直線度誤差測量時,可用量塊或塞尺測量被測直線與測量基線之間的間隙,直接測得直線度誤差值。

(2)指示器法

用帶指示器(百分表等)的測量裝置,測出被測直線相對測量基線的偏離量,進而評定直線度誤差值的方法。

此類檢測方法通常採用平板或精密導軌等體現測量基線。

1)給定平面的直線度誤差測量。如圖242所示,檢測一圓柱面素線的直線度誤差。測量時,將被測零件2置於平板4的V形架3上,調整指示器1使其與被測零件上端素線相接觸。調整V形架的高度,將被測直線的兩端點連線與測量基線大致調平行。沿被測直線移動指示器,按適當的間距確定若干個測點,用指示器測得各測點的讀數並做記錄。

根據記錄讀數形成測得直線,按誤差評定方法進行數據處理,求出該條素直Hi值。

按上述方法測量若干條素線,取其中最大值作為該被測零件的直線度誤差值。

2)對任意方向的軸線直線度誤差測量。如圖243所示,用一個指示器測量軸線直線度誤差(橫截面法)。測量方法是:將被測零件3安裝在平行於平板4且具有精密分度裝置1的兩同軸頂尖之間。確定橫向測量截面數及各截面上等分測量點數。轉動被測零件,在各橫向截面上對等分測量點逐一進行測量,並記錄各點的示值。

將各截面上各點的示值繪製在極坐標圖上,如圖244所示。

按最小區域法或最小二乘法確定各截面中心坐標值。由各截面測得的實際中心構成測得中心線。按誤差評定方法進行數據處理,求出軸線的直線度誤差值。

(3)幹涉法

利用光波幹涉原理,根據幹涉條紋的形狀或幹涉帶條數,來評定誤差值的一種檢測方法。

檢測方法如圖246所示,將平晶工作面與被測面接觸,在單色光下平晶上顯示出明暗相間的幹涉條紋,根據幹涉條紋的形狀和數量,可判別出被測面的直線度誤差近似值f'

(4)光軸法

以幾何光軸作為測量基線,測出被測直線相對該基線的偏離量,進而評定直線度誤差值的方法。

檢測方法如圖247所示,檢測零件上各同軸孔軸線的共線(直線度)誤差。測量時,先將被測直線的兩端點連線與光軸測量基線大致調平行。沿被測直線移動瞄準靶2,同時記錄各點示值。由各點示值得到測得直線,按誤差評定方法進行數據處理,

求出直線度誤差值。

該方法適用於大、中型平面的素線和孔、軸的軸線直線度誤差測量。

(5)鋼絲法

以張緊的優質鋼絲作為測量基線,測出被測直線相對測量基線的偏離量,進而評定直線度誤差的方法。

檢測方法如圖248所示,測量工具機導軌的直線度誤差。先將直徑為0.1~0.16mm的鋼絲2的一端固定在主軸上,另一端通過滑輪3用重錘4將其拉緊,然後將測量顯微鏡1固定在刀架上。測量時,先調整鋼絲,使其兩端點連線與被測導軌大致平行。沿被測直線移動顯示裝置,同時記錄各點示值。

由各點示值得到測得直線,按誤差評定方法進行數據處理,求出直線度誤差值。

該方法適用於測量較大零件水平方向的直線度誤差。

相關焦點

  • 幾何公差基礎知識培訓-公差原則
    公差原則是正確處理尺寸公差與幾何公差之間關係的規定。設計時根據功能要求,合理地選用公差原則。
  • 位置度基礎知識(幾何公差)2020
    RationalDMIS 7.1 位置度評價2020RationalDMIS 7.1位置度評價之參考組合類型位置度經驗分享 ——位置度最大實體計算方式(圖文+視頻)RationalDMIS幾何公差之基準的定義和3-2-1原則三基面體系以3個互相垂直的平面構成 1個基準體系——三基面體系。在三基面體系裡,基準平面按功能要求有順序之分,最主要的為第一基準平面,依次為第二和第三基準平面。如圖中孔中心線位置度的要求,由三個平面A、B、C建立起三基面體系。
  • 位置度基礎知識(幾何公差) 2020
    RationalDMIS 7.1 位置度評價2020RationalDMIS 7.1位置度評價之參考組合類型
  • 尺寸公差與幾何的差別
    「幾何公差」的特點,是不僅定義尺寸,還會定義形狀、位置的容許誤差。尺寸公差與幾何公差的區別設計圖紙的標註方法,大致可分為「尺寸公差」與「幾何公差」這兩類。尺寸公差管控的是各部分的長度。而幾何公差管控的則是形狀、平行度、傾斜度、位置、跳動等。尺寸公差圖紙幾何公差圖紙
  • 圓跳動基礎知識(幾何公差)2020
    如下圖所示,給出右側圓柱外圓表面對基準軸線A圓跳動公差。檢測時,將被測零件1的基準圓柱面放到V形塊3上,以V形面模擬基準軸線,並沿軸向用支承定位。將指示器2移至測量面上(即最大示值位置處),然後使被測零件在V形槽內旋轉一周,指示器上最大與最小示值之差,即為該單個測量平面上的徑向圓跳動誤差。
  • 全跳動度——幾何公差系列簡介
    類型:徑向全跳動、軸向全跳動評定方法:定位最小區域法特徵:①有基準,基準要素建立基準軸線;②圓跳動應用在圓柱面是一個複合控制,可控制圓度、同心度、同軸度、圓柱度和直線度等;③圓跳動應用在端面,可控制平面度和垂直度;④不可應用修飾符圈M和圈L。
  • 精密深孔直線度測量技術分享
    直線度測量是幾何量計量領域裡一個最基本的項目,它是平面度、平行度、同軸度等幾何測量的基礎,是與尺寸精度、圓度和表面粗糙度同稱為影響產品質量的四大要素,在生產實踐中受到高度重視,出現了很多種直線度的測量方法和裝置。
  • 常見公差定義的圖解—尺寸誤差、表面形狀誤差和相對位置誤差
    今天介紹「常見公差定義的圖解」—機械產品的幾何誤差分類:尺寸誤差(工件實際尺寸與圖紙規定尺寸的偏差)、表面形狀誤差和相對位置誤差;表面形狀誤差包括:微觀(表面粗糙度)、中間(波度)和宏觀(形狀誤差)三種;形狀誤差和相對位置誤差統稱為幾何誤差(過去人們常說的形位公差)。
  • 做人要有原則,做檢測也要有原則,幾何誤差檢測都有哪些原則呢?
    )測得被測要素各點的坐標值後,經數據處理就可獲得幾何誤差。測量跳動的原則跳動公差是按檢測方法定義的,所以測量跳動的原則主要用於圖樣上標註了圓跳動或全跳動時誤差的測量。徑向跳動度測量控制實效邊界原則按最大實體要求(或同時採用最大實體要求及可逆要求)給出幾何公差時,意味著給出了一個理想邊界——最大實體實效邊界,要求被測實體不得超越該邊界。判斷被測實體是否超越最大實體實效邊界的有效方法是用綜合量規檢驗。
  • 什麼是直線度 直線度測量方法有哪幾種 你更傾向於哪種
    本文主要介紹了什麼是直線度與直線度測量的幾種方法。1、什麼是直線度直線度屬於形狀公差中的一種。形狀公差是指單一提取(實際)要素形狀的允許變動量。直線度公差指單一實際直線允許的變動全量。用於控制平面或空間直線的形狀誤差,其公差帶根據不同的情況有幾種不同的形式。直線度誤差是指實際直線對理想直線的變化量,反映了被測直線的不直程度;直線度誤差可分為給定平面內的直線的誤差、給定方向的直線度誤差和任意方向內的直線度誤差。
  • 直線度測量是什麼?直線度測量儀的在線檢測
    直線度測量是幾何量計量領域裡一個非常基本的項目,它是平面度、平行度、同軸度等幾何測量的基礎,是與尺寸精度、圓度和表面粗糙度同稱為影響產品質量的四大要素,在生產實踐中受到高度重視,對直線度的檢測更是重中之重。
  • 神講解,幾何公差還可以這樣學習!
    幾何公差分類各公差間邏輯關係視頻一共4個,感興趣的讀者可以在「金粉商城(jsjgzzs)」公眾號中回復「幾何公差」即可觀看該視頻,以上視頻講解的內容來自圖書《精通幾何公差》。8  1. 5  幾何公差的發展歷史和現狀 11      1. 5. 1  位置度與位置尺寸的應用11      1. 5. 2  幾何公差的發展史 14      1. 5. 3  ISO1101與 ASMEY14. 5 的區別 14      1. 5. 4  線性尺寸公差與幾何公差的區別14      1. 5. 5  第三代公差的猜想 15
  • 機加、模具行業(設計師)必備、尺寸形位公差圖解
    一個始終致力於原創且堅持模具行業的衝壓模具設計師,你的關注將是我創作的無限動力整個模具行業,不管是塑膠模具還是五金模具,或者再往大的方向上講,整個機械行業都必須要掌握這個基礎知識點「形位公差」。那什麼是形位公差呢?所有加工的零件都會存在加工誤差,設計中必須給定尺寸公差範圍來抵消加工誤差。加工過程中由幾何特徵的點、線、面所構成的零件。
  • 什麼時候用到幾何公差GD&T/GPS?為什麼要用幾何公差GD&T/GPS?
    GD&T(幾何公差和尺寸公差)是美標的專業術語, 在ISO或者國標中稱為GPS(幾何產品規範),1949年第一次寫進標準到現在已經有相近70年的歷史,在我國各機械製造行業的採用近幾年才剛剛開始。我們常見到企業圖紙有兩種情況:1. 零件圖紙全部用尺寸表達,設計工程師用密密麻麻的縱橫尺寸表達所有的特徵。
  • 常用的尺寸測量儀器之直線度測量儀
    直線度屬於形狀公差中的一種。形狀公差是指單一提取(實際)要素形狀的允許變動量。直線度公差指單一實際直線允許的變動全量。用於控制平面或空間直線的形狀誤差,其公差帶根據不同的情況有幾種不同的形式。直線度誤差是指實際直線對理想直線的變化量,反映了被測直線的不直程度;直線度誤差可分為給定平面內的直線的誤差、給定方向的直線度誤差和任意方向內的直線度誤差。直線度測量儀可檢測直線度誤差,下面介紹一下直線度測量儀,它是由3臺測徑儀組成的設備。
  • 面輪廓度——幾何公差系列簡介
    應用:1.1無基準的面輪廓度公差面輪廓度不標註基準時,主要控制各種形狀的零件表面的形狀誤差。(1)標註樣式表示指定曲面的面輪廓度公差,標註樣式如下圖所示。(2)幾何公差解析具體描述及示意圖見下方圖和表。
  • 同軸度——幾何公差系列簡介
    評定方法:定位最小區域法特徵:①必須有基準;②控制零件中心線相對於基準軸的同軸誤差;③可以控制方向;④同軸度公差和基準永遠是RFS,公差要用o符號。應用:2.1同軸度應用與檢測公差帶是以基準軸為中心的圓柱,被控要素推導出的中心線必須在圓柱公差帶內。設定同軸度之前,考慮採用位置度或跳動度。
  • 乾貨分享:實現直線度測量的三種方法
    直線度公差指單一實際直線允許的變動全量。用於控制平面或空間直線的形狀誤差,其公差帶根據不同的情況有幾種不同的形式。直線度的測量自動測量能給工作人員提供準確的信息,保證軋材符合標準。1、光電法測量光電法測量是以三臺測徑儀為基礎進行檢測的,可以用於測量運動中的線、棒、管的外輪廓的直線度。
  • 線輪廓度——幾何公差系列簡介
    評定方法:最小區域法(無基準)、定位最小區域法(有基準)特徵:①可以帶基準或不帶基準;②控制各種形狀的零件表面線束的形狀誤差、方向誤差;③公差帶的形狀與理論輪廓的形狀一致,若無特殊規定默認相對於理論輪廓等邊分布;④由線輪廓度構建的每個線素公差帶均是二維的,且公差帶垂直於每個線要素的真實輪廓。
  • 如何正確快速確定機械加工公差-降低加工成本
    作者:函陹公差包括:尺寸公差、形狀公差、位置公差和表面粗糙度;一、尺寸公差在滿足使用要求的前提下,應儘可能選擇較低的公差等級,以降低加工成本。並考慮以下因素:◆同一要素給出的形狀公差應小於位置公差值;◆圓柱形零件的形狀公差值(軸線的直線度除外)應小於其尺寸公差值;如同一平面上,平面度公差值應小於該平面對基準的平行度公差值。◆平行度公差值應小於其相應的距離公差值。◆表面粗糙度與形狀公差的大概的比例關係:通常,表面粗糙度的Ra值可取為形狀公差值的(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