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朋友〗點擊上面藍色字關注「機械產品檢驗」
常見公差定義的圖解—尺寸誤差、表面形狀誤差
和相對位置誤差
誤差在檢驗工作中是常見的、不可避免的存在著,有些概念必須清楚,否則會造成產品檢驗結果的誤判。
今天介紹「常見公差定義的圖解」—機械產品的幾何誤差分類:尺寸誤差(工件實際尺寸與圖紙規定尺寸的偏差)、表面形狀誤差和相對位置誤差;表面形狀誤差包括:微觀(表面粗糙度)、中間(波度)和宏觀(形狀誤差)三種;形狀誤差和相對位置誤差統稱為幾何誤差(過去人們常說的形位公差)。
常見公差定義的圖解
1、線性尺寸公差
線性尺寸公差僅控制提取要素的局部尺寸,不控制提取圓柱面的奇數稜圓度誤差以及由於提取導出要素形狀誤差引起的提取要素的形狀誤差(如提取中心線直線度誤差引起的提取圓柱面的素線直線度誤差或提取中心面平面度誤差引起的兩對應提取平面的平面度誤差)。
形狀誤差應由單獨標註的形狀公差、一般幾何公差或包容要求、最大實體要求、最小實體要求控制。
示例:圖1a),為一外圓柱面,僅標註了直徑公差。此標註說明其提取圓柱面的局部直徑必須位於149. 96 mm—150 mm之間。線性尺寸公差(0. 04 mm)不控制提取圓柱面的奇數稜圓度誤差以及提取中心線直線度誤差引起的提取圓柱面的素線直線度誤差,如圖圖1b)所示。
a) b)
圖1 外圓柱面尺寸公差
2、角度公差
以角度單位標註的角度公差只控制提取組成要素(提取線或提取表自素線)的總方向,不控制提取要素的形狀誤差。
總方向是指接觸線的方向,接觸線是與提取組成要素相接觸的最大距離為最小的理想直線,提取要素的形狀誤差應由單獨標註的形狀公差或一般形狀公差控制
如例圖2所示,A、B兩要素之間注有45°±2°的角度公差。此標註說明A、B兩提取組成要素分別按最小條件確定其擬合組成要素(接觸線),該兩擬合組成要素間的夾角應在規定的兩極限角度(47°—43°)之間,角度公差不控制兩提取組成要素形狀誤差(見圖3)。
圖2 兩要素之間的角度公差 圖3 角度公差不控制兩提取組成要素形狀誤差
3、幾何公差
不論注有公差要求的提取要素的局部尺寸如何,提取要素均應位於給定的幾何公差帶之內,並且其幾何誤差允許達到最大值。
示例:圖4為一注有直徑公差、素線直線度公差和圓度公差的外圓柱尺寸要素,此標註說明其提取圓柱面的局部尺寸應在上極限尺寸與下極限尺寸之間,其形狀誤差應在給定的相應形狀公差之內。
圖4 注有直徑公差、素線直線度公差和圓度公差的外圓柱尺寸要素
不論提取圓柱面的局部尺寸如何,其形狀誤差(素線直線度誤差和圓度誤差包括橫截面奇數稜圓誤差)均允許達到給定的最大值,見圖5。
圖5 素線直線度誤差和圓度誤差包括橫截面奇數稜圓誤差允許達到給定的最大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