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統誤差和偶然誤差的區別

2021-02-12 高中畢業選拔在線

系統誤差和偶然誤差的區別是:系統誤差不可避免(但可通過平衡摩擦力等方法減小),而偶然誤差可通過多次測量的避免。系統誤差是指:實驗時不可避免的誤差。偶然誤差是指:實驗操作失誤等人為的,可避免的誤差。

1系統誤差

系統誤差,是指一種非隨機性誤差。如違反隨機原則的偏向性誤差,在抽樣中由登記記錄造成的誤差等。它使總體特徵值在樣本中變得過高或過低。

避免方法

(1)交換法:在測量中將某些條件,如被測物的位置相互交換,使產生系統誤差的原因對測量結果起相反作用,從而達到抵消系統誤差的目的。

(2)替代法:替代法要求進行兩次測量,第一次對被測量進行測量,達到平衡後,在不改變測量條件情況下,立即用一個已知標準值替代被測量,如果測量裝置還能達到平衡,則被測量就等於已知標準值。如果不能達到平衡,修整使之平衡,這時可得到被測量與標準值的差值,即:被測量=標準值 差值。

(3)補償法:補償法要求進行兩次測量,改變測量中某些條件,使兩次測量結果中,得到誤差值大小相等、符號相反,取這兩次測量的算術平均值作為測量結果,從而抵消系統誤差。

(4)對稱測量法:即在對被測量進行測量的前後,對稱地分別對同一已知量進行測量,將對已知量兩次測得的平均值與被測量的測得值進行比較,便可得到消除線性系統誤差的測量結果。

(5)半周期偶數測量法:對於周期性的系統誤差,可以採用半周期偶數觀察法,即每經過半個周期進行偶數次觀察的方法來消除。

(6)組合測量法:由於按複雜規律變化的系統誤差,不易分析,採用組合測量法可使系統誤差以儘可能多的方式出現在測得值中,從而將系統誤差變為隨機誤差處理。

2隨機誤差

隨機誤差也稱為偶然誤差和不定誤差,是由於在測定過程中一系列有關因素微小的隨機波動而形成的具有相互抵償性的誤差。其產生的原因是分析過程中種種不穩定隨機因素的影響,如室溫、相對溼度和氣壓等環境條件的不穩定,分析人員操作的微小差異以及儀器的不穩定等。

相關焦點

  • 測量不確定度誤差的區別
    它不是具體的真誤差,它只是以參數形式定量表示了無法修正的那部分誤差範圍。它來源於偶然效應和系統效應的不完善修正,是用於表徵合理賦予的被測量值的分散性參數。不確定度按其獲得方法分為A、B兩類評定分量。A類評定分量是通過觀測列統計分析作出的不確定度評定,B類評定分量是依據經驗或其他信息進行估計,並假定存在近似的「標準偏差」所表徵的不確定度分量。
  • 試說明系統誤差和隨機誤差在定義上的區別.
    答:測量誤差包括系統測量誤差和隨機測量誤差兩類不同性質的誤差。
  • 淺談測量不確定度與誤差的區別
    測量不確定度和誤差是計量學中研究的基本命題,也是計量測試人員經常運用的重要概念之一。它直接關係著測量結果的可靠程度和量值傳遞的準確一致。然而很多人由於概念不清,很容易將二者混淆或誤用,本文結合學習《測量不確定度評定與表示》的體會,著重談談二者之間的不同之處。
  • 測量誤差與誤差分類
    在測量中由於系統不完善,測量人員操作不當,測量中客觀條件的變化等種種原因,都會使得測量值和被測量的真實值不符,即存在測量誤差。由於真值難以得到,故在實踐應用中都用實際值來代替真實值。2、引用誤差引用誤差為絕對誤差與所用儀表的量程之比,也以百分數表示,即:引用誤差=測量的絕對誤差÷(測量儀表的上限值-測量儀表的下限值)×100% 儀表誤差的分類 按測量誤差的性質和特點,通常把測量誤差分為系統誤差、隨機誤差、粗大誤差三類。
  • 測量誤差如何界定?
    圖 1 測量誤差  二、測量誤差分類  測量誤差按照其性質和特點,可分為系統誤差、偶然誤差  系統誤差  在相同的測量條件下,多次測量同一個量時,誤差的數值(大小和符號)均保持不變或按某種確定性的規律變化的誤差稱為系統誤差。系統誤差通常是由於測量器具、測量儀器和儀表本身的誤差產生的。此外,由於測量方法的不完善性和測試者測試習慣產生的誤差也稱為系統誤差。  系統誤差的大小可以衡量測試數據與真值的偏離程度,即測量的準確度。
  • 誤差基本知識及中誤差計算公式(很有用哦)
    測量誤差按其對測量結果影響的性質,可分為:  一.系統誤差(system error)  1.定義:在相同觀測條件下,對某量進行一系列觀測,如誤差出現符號和大小均相同或按一定的規律變化,這種誤差稱為系統誤差。
  • 測量誤差和測量不確定度的重要區別!
    由於過去的「誤差」一詞使用上的混亂,因此準確地區分誤差和不確定度的概率是十分重要的。測量誤差和測量不確定度的主要區別是什麼呢?
  • 測量誤差和測量不確定度的10點區別
    測量誤差和測量不確定度有10點區別 1、定義
  • 示波器的使用誤差分析
    討論又可以從以下幾方面來考慮:首先是實驗方法上,是不是存在缺陷,使得結果必然存在一個誤差,比如設計電路不夠合理,使輸出幅值不夠,或者相位超前或滯後;另外從實驗過程看,由於讀取數據、記錄數據等,可能造成的人為的或偶然誤差;還有就是示波器的本身可能存在一些跟蹤信號能力不夠精確,導致存在系統誤差等。
  • 誤差及其表示方法
    系統誤差(systermatic error )——可定誤差(determinate error)(1)方法誤差:擬定的分析方法本身不十分完善所造成;如:反應不能定量完成;有副反應發生;滴定終點與化學計量點不一致;幹擾組分存在等。
  • 減小系統誤差的方法
    (2)在測量條件改變時,例如隨時間、溫度、頻率等條件改變時,測量結果按某一確定的規律變化,可能是線性地或非線性地增長或減小,就可以發現測量結果中存在可變的系統誤差。2.減小系統誤差的方法有哪些?答:(1)採用修正的方法。
  • 誤差分析與計算
    點誤差與準確度:表示測定值與真實值接近的程度(絕對誤差E、相對誤差Er、真值)偏差與精密度:表示各次分析結果相互接近的程度(平均值、絕對偏差、平均偏差、相對平均偏差、標準偏差、相對標椎偏差、極差)誤差分類由某種固定原因產生。
  • 高中物理實驗誤差和有效數字問題學習和例解分析
    2.要求認識誤差問題在實驗中的重要性,了解誤差的概念,知道系統誤差和偶然誤差;知道用多次測量求平均值的方法減少偶然誤差;能在某些實驗中分析誤差的主要來源;不要求計算誤差.3.要求知道有效數字的概念,會用有效數字表達直接測量的結果.間接測量的有效數字運算不做要求.1.帶有一位不可靠數字的近似數字叫做有效數字.
  • 詳解誤差的衡量精度指標
    在測量工作中,為了檢測觀測結果的精度,以便確定其是否符合要求,需要建立衡量精度的統一標準,測量常用的衡量精度指標得有:中誤差、相對誤差和極限誤差。小編接下來就為大家講解一下幾種衡量精度的指標。一、中誤差:在相同觀測條件下的一組真誤差平方平均值的平方根。
  • 測量誤差怎麼怎麼一回事?
    誤差的產生 誤差分為隨機誤差與系統誤差 誤差可表示為:誤差=測量結果-真值=隨機誤差+系統誤差 因此任意一個誤差均可分解為系統誤差和隨機誤差的代數和 系統誤差:由於測量工具(或測量儀器)
  • 測量誤差與測量不確定度的主要區別
    本期內容主要從定義、分類、可操作性、表述方法、合成方法、結果修正、結果說明、自由度和置信概率九個方面說明測量誤差與測量不確定度的主要區別。測量誤差與測量不確定度的主要區別:一、定義:測量誤差:表示測量結果對真值的偏離,是一個確定的數值,在數軸上是一個點。
  • 進口直讀光譜儀如何避免誤差
    根據誤差的性質及產生原因, 誤差可分為下面幾種:一、進口直讀光譜儀系統誤差的來源1、標樣和試樣中的含量和化學組成不完全相同時,可能引起基體線和分析線的強度改變,從而引入誤差。2、標樣和試樣的物理性能不完全相同時,激發的特徵譜線會有差別從而產生系統誤差。3、澆注狀態的鋼樣與經過退火、淬火、回火、熱軋、鍛壓狀態的鋼樣金屬組織結構不相同時,測出的數據會有所差別。4、未知元素譜線的重疊幹擾。如熔煉過程中加入脫氧劑、除硫磷劑時,混入未知合金元素而引入系統誤差。
  • 「高中物理」實驗誤差及種類
    請回答下列問題(1)步驟④可以減小對下落時間t測量的( )[選填「偶然」或「系統」]誤差.通過改進儀器和謹慎操作,可以減小誤差,但任何測量都不能完全消滅誤差。一、偶然誤差和系統誤差1、人讀儀表時,眼的位置可能一次稍向左偏、一次稍向右偏,電錶指針由於軸上的摩擦,停下來的位置可能一次偏大、一次偏小。
  • GPS系統誤差的主要來源
    利用GPS進行定位時,會受到各種各樣因素的影響,從而造成定位誤差。GPS系統的主要誤差來源可分為三類:與GPS衛星有關的誤差;與信號傳播有關的誤差;與接收設備有關的誤差。星曆誤差是GPS 測量誤差的重要來源.    (2)衛星鐘差    衛星鐘差是指GPS衛星上原子鐘的鐘面時與GPS標準時間的差別。為了保證時鐘的精度,GPS衛星均採用高精度的原子鐘,但它們與GPS標準時之間的偏差和漂移和漂移總量仍在1ms~0.1ms以內,由此引起的等效的定位誤差將達到300km~30km。這是系統誤差,必須加於修正。
  • RTK外業測量的主要誤差來源和消減方法
    RTK外業測量是通過地面接收設備接收衛星傳送的信息來確定地面點的三維坐標,測量結果的誤差主要來源於GPS衛星,衛星信號的傳播和地面接收設備,按誤差性質可分為系統誤差和偶然誤差。而系統誤差無論從誤差的大小還是對定位結果的危害性來講都比偶然誤差要大的多,然而系統誤差有一定的規律性,可採取一定的措施加以消除。  下面對 GNSS外業測量中常見的幾種系統誤差進行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