測量誤差如何界定?

2020-12-07 電子產品世界

  測量精度是儀器最重要的參數指標之一,大部分的儀器精度基本都是百分之一、千分之一、部分可以達到萬分之一,精度越高,代表測量的誤差越小,那麼誤差是如何界定出來的呢?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eepw.com.cn/article/201810/393414.htm

  一、誤差的基本概念及分析

  在系統測量中我們知道被測量的真實值稱為真值。在一定的時間和空間內,真值是一個客觀存在的數值。在測量過程中,即使選用精度最高的測量器具、測量儀器和儀表,並且沒有人為的失誤,要想測得真值也是不可能的。況且由於人類對客觀事物的認識的局限性、測量方法的不完善性以及測量工作中常有的各種失誤等,更會使測量結果與真實值之間存在差別,這種差別就叫做測量誤差。

圖 1 測量誤差

  二、測量誤差分類

  測量誤差按照其性質和特點,可分為系統誤差、偶然誤差(隨機誤差)和疏失誤差三類。

  系統誤差

  在相同的測量條件下,多次測量同一個量時,誤差的數值(大小和符號)均保持不變或按某種確定性的規律變化的誤差稱為系統誤差。系統誤差通常是由於測量器具、測量儀器和儀表本身的誤差產生的。此外,由於測量方法的不完善性和測試者測試習慣產生的誤差也稱為系統誤差。

  系統誤差的大小可以衡量測試數據與真值的偏離程度,即測量的準確度。系統誤差越小,測量的結果就越準確。

  偶然誤差

  在測試過程中,由於某些偶然因素而引起的誤差稱為偶然誤差,也叫做隨機誤差。比如:電磁場的微變、溫度的起伏、空氣擾動、大地的微震、測量人員的感官無規律的微小變化等。這些變化是人們無法掌控的,是無規律的,這導致測量結果不可能完全相同,如果相同也只能說明儀器靈敏度不夠。

  雖然偶然誤差是不能夠被人們消除的,但是偶然誤差是符合正態分布的。即測量誤差小的出現概率大,而誤差相對大的出現概率小,並且大小相等的正負誤差出現的概率也是相等的。

圖 2 偶然誤差的概率曲線

  疏失誤差

  由於測量者的疏忽過失而造成的誤差稱為疏失誤差。它產生的原因主要有兩點:其一是實驗者本身造成的;其二是由於測量條件造成的。

  在測試過程中,由於操作者的粗心或不正確操作,例如:讀數或記錄錯誤、操作方法不對、測量方法不合理等,這些測量值誤差太大,一半被稱為「壞值」,應該捨去。

  三中誤差比較

  這三種誤差的不同可以以打靶為例,圖3-a中的彈著點均勻在靶心,這說明沒有系統誤差,但分布分散說明偶然誤差較大。圖3-b中的彈著點偏於靶心,說明系統誤差較大。圖3-c中的彈著點密集於靶心,說明只有偶然誤差,沒有系統誤差。

圖 3 用打靶說明三種誤差

  三、測量誤差的表示方法和儀器精度的標定

  1)絕對誤差

  被測量的測得值X,與其真實值A之差,稱為X的絕對誤差。絕對誤差用表示,即。

  因為從測量角度講,真值是一個理想的概念,不可能真正獲得。因此A通常用準確測量值代替,即,此時通常就稱為絕對誤差。

  2)相對誤差

  絕對誤差只能表示某個測量值的近似程度。但是,兩個不同大小的測量值,當他們的絕對誤差相同時,準確程度並不同。例如:測量從北京到廣州的距離,誤差為1米,這是誤差就不大,可是如果測量從天安門廣場到人民大會堂的距離,誤差為1米,這時誤差就比較大了。為了更加符合習慣地衡量測量值的準確程度,便引入了相對誤差的概念。

  絕對誤差與被測量真值之比,稱為測量值的相對誤差。即。

  3)儀器誤差及準確度

  絕對誤差和相對誤差是從誤差的表示和測量的結果來反映某一測量值的誤差情況,但並不能用來評價測量儀表儀器的準確度。

  當儀表在規定的正常條件下工作時,其示值的絕對誤差與其量程之比稱為儀表的引入誤差,用表示,即,因為引用誤差以量程為比較對象,因此也稱為基準誤差。測量儀表在整個量程範圍內所出現的最大引用誤差,稱為儀表的容許誤差,即容許誤差為。儀器儀表的技術說明書中標明的誤差都是指的容許誤差。

  對於指針式儀表,設容許誤差的絕對值為,式中---儀表的準確度等級,它表明了儀表容許誤差絕對值的大小,也就是我們平時所說的精度。

  四、系統誤差的消除方式

  消除由測量儀器和儀表引入的誤差

  在測量過程中,要根據測量的準確度的要求選擇不同準確度等級的儀器、儀表;

  消除由於測量方法或理論分析所引起的誤差;

  在測量前沒有充分考慮,但在測量中參與作用的一些因素所導致的誤差,經常是由於理論分析不充分或者時由於採用了近似公式所引起的。這些情況應設法避免。

  消除由測量人員所引起的誤差

  由實驗者的反應速度和固有習慣等生理特點所引起的誤差屬於人為誤差。如記錄一個信號時,觀測者有超前或滯後的傾向,而且傾向因人而異,這必然導致誤差,所以這些因素在測量時必須要考慮。

  五、總結

  綜上所述,完全準確無誤的測量在實際測試中是不存在的。無論是儀器的系統誤差、偶然誤差,還是疏失誤差,都是無法完全避免的。但是我們可以利用科學的方法來儘可能的減小誤差,使測量數據更接近於真值,這也是ZLG致遠電子所致力的目標。

  PA8000認證級功率分析儀,擁有1ms數據更新率,5MHz的帶寬,2MS/s的採樣率,精度高達0.01%,能幫助工程師準確捕捉異常信號,是新能源領域高可靠性的測量儀器。

相關焦點

  • 測量誤差與誤差分類
    即用比測量儀表更精確的標準儀表的測量值來代替真值,則測量的絕對誤差可表示為:絕對誤差=測量值-實際值。儀表測量誤差還可以用相對誤差和引用誤差來表示。 1、相對誤差相對誤差為絕對誤差與實際值之比,常用百分數表示,即:相對誤差=(測量值-實際值)÷實際值×100%。
  • 形位誤差測量的誤差分析
    一、引言 作為形位誤差的主要測量手段,國內外現有的圓度儀以及在圓度儀基礎上開發的形位誤差測量儀器(如形狀誤差測量儀、形狀測量系統等)比傳統的測量儀器和測量方法能得到更準確的形位誤差測量結果。然而在這些儀器的使用中,由於存在調整不當或不恰當地擴大其使用範圍的情況,從而可能產生較大的測量誤差。
  • 電流表原理和如何避免測量誤差(一)
    電流表是測量電流流動的儀器,以安培為單位。一般有兩種主要的電流表結構:分流式和反饋式。通常情況下,該誤差項由電流表除以被測電路的電阻表徵。分流式電流表的輸入端壓降通常在幾百毫伏數量級。
  • 【GPS測量】GPS測量誤差來源分析
    與接收機有關的誤差包括接收機鍾誤差、接收機安置誤差、天線相位中心位置誤差以及幾何圖形強度誤差等。1、接收機鍾誤差GPS接收機內時標一般採用石英晶體振蕩器,其穩定度約為0.000001。若採用恆溫晶體振蕩器,其穩定度可達到0.000000001.假設接收機鍾與衛星鐘間的同步差為1μm,則由此引起的等效距離誤差約為300m。
  • 測量誤差和測量不確定度的重要區別!
    隨機誤差表示測量結果與無限多次測量結果的平均值(也稱為總體均值)之差,而系統誤差則是無限多次測量結果的平均值與真值之差,因此它們都是對應於無限多次測量的理想概念。由於實際上只能進行有限次測量,因此只能用有限次測量的平均值,即樣本均值作為無限多次測量結果平均值的估計值。也就是說,在實際工作中我們只能得到隨機誤差和系統誤差的估計值。
  • 計量和測量設備以及測量誤差
    這裡說的量是指可測量的通稱。作為一個量,必須既可定性區別,又能定量確定。所謂定性區別即是可以通過比較得出相比較事物的程度、大小、輕重、冷熱等,定量確定就是能明確給出確定的值。如質量、時間、長度、溫度、電流、光強等。它們除了能定性地比較外,都可以定量確定。二、量值量值就是數值和計量單位的乘積。是量的表示形式。如何定量地表示一個量的大小程度呢?
  • 電子儀器的測量誤差
    電子儀器的測量誤差一般測量儀器的準確度常用容許誤差來表示,它是根據技術條件的要求,規定某一類儀器的誤差不應超過的最大範圍,又稱極限誤差。一般技術手冊上所標明的都是指容許誤差。容許誤差的表示方法常用相對誤差,也有用相對誤差與絕對誤差相結合的形式來表示。
  • 一種用於測量ADC轉換誤差率的測試方法
    使用內部BIST的一大好處,是它將誤差源界定在ADC內核本身,排除了專屬於數字數據傳輸輸出的接收位錯誤引起的誤差。一旦明確誤差閾值,便可執行涉及ADC、鏈路以及FPGA或ASIC的完整系統測量,以便確定全分量CER。
  • 水準測量誤差分析及控制方法
    水準測量是根據幾何原理,使用水準儀、水準尺和尺墊作為工具,利用水平視線來測定兩點間高差。水準測量實施過程中,需要幾個人合作才能完成,誤差允許範圍內的精度由於儀器和人為的影響而不容易控制,而且易出現隱蔽性錯誤,如果不能及早發現,基礎資料是錯誤的,從而水準點高程不正確,直接影響路線縱斷面設計和施工。因此,有必要分析水準測量的誤差,找出控制糾正的方法,避免錯誤的出現。
  • 心理學知識點:心理測量的誤差
    一、測量誤差   指在測量過程中,那些與測量目的無關的因素所導致的測量結果不準確或不一致的測量效應。可分隨機誤差和系統誤差。   隨機誤差:指那些與測量目的無關的偶然因素引起的誤差。既影響測驗的一致性、準確性。   系統誤差:引起的一種恆定而有規律的效應。
  • 測量誤差與測量不確定度的主要區別
    測量誤差與測量不確定度的主要區別:一、定義:測量誤差:表示測量結果對真值的偏離,是一個確定的數值,在數軸上是一個點。由於真值未知,而是用約定真值代替,所以只能得到測量誤差的估計值。在相同條件下進行測量時,合理賦予被測量的任何值,都具有相同的不確定度,即不確定度與測量方法有關,而與具體測得值的大小無關。測量誤差和測量不確定度都是用來描述測量結果的。測量誤差是描述測量結果對真值的偏離,而不確定度則是描述被測量之值的分散性,兩者在數值上並沒有確定的關係。
  • 初二物理教學設計:長度的測量誤差
    知道測量長度的工具是刻度尺,能正確使用刻度尺測量長度.  3. 能正確讀出測量結果,知道測量數值由準確值和估計值組成.  4. 知道什麼是誤差,什麼是錯誤並區別誤差和錯誤.  能力目標  1. 培養觀察能力:對圖形和圖像觀察,了解通過視覺判斷的長度與實際測量不同;通過觀察刻度尺,認識刻度尺的量程、*小刻度、零刻線.  2.
  • 測量誤差怎麼怎麼一回事?
    本身固有誤差、測量原理或測量方法本身理論的缺陷、實驗操作及實驗人員本身心理生理條件的制約而帶來的測量誤差稱為系統誤差。 系統誤差的特點是在相同測量條件下、重複測量所得測量結果總是偏大或偏小,且誤差數值一定或按一定規律變化.減小系統誤差的方法通常可以改變測量工具或測量方法,還可以對測量結果考慮修正值。
  • 測量不確定度誤差的區別
    誤差多數情況下是指測量誤差,它的傳統定義是測量結果與被測量真值之差。通常可分為兩類:系統誤差和偶然誤差。誤差是客觀存在的,它應該是一個確定的值,但由於在絕大多數情況下,真值是不知道的,所以真誤差也無法準確知道。我們只是在特定的條件下尋求最佳的真值近似值,並稱之為約定真值。
  • 測量不確定度與誤差分析
    表徵合理地賦予被測量值的分散性,與測量結果相聯繫的參數,稱為測量不確定度,它是對測量結果質量的定量表徵;誤差多數情況下指測量誤差,它的傳統定義是測量結果與被測量真值之差。由於被測量的真值往往不能確定,而實際工作中使用約定真值,從而所得到的誤差往往是個近似值。
  • 電子變壓器測量誤差和測量不確定度的描述
    一、不確定度以前人們一直使用「測量誤差」來評定測量結果的質量高低,由於電子變壓器的測量誤差是一個理想化的概念,實際中難以準確定量確定,加之在某些情況下系統誤差與隨機誤差的界限不是十分清楚,使得同一被測的量在相同條件下的測量結果因評定方法的不同而不同,從而引起測量數據處理方法和測量結果的表達不統一,影響了對測量結果的統一認識。
  • 測量誤差和測量不確定度的10點區別
    >誤差:表明測量結果偏離參考量值,是一個確定的值不確定度:表明被測量之值的分散性,是一個區間 2、分類誤差:按出現於測量結果中的規律分為隨機誤差和系統誤差不確定度:按是否用統計學方法求得,分為A類評定和B類評定,在評定時一般不區分其性質。
  • 溫度變化對零件測量誤差的影響
    摘 要:本文以高壓電氣產品零件屏蔽罩為例,從理論和實際兩方面計算、分析、論證了溫度變化對線膨脹係數大的金屬零件的測量誤差影響程度,及溫度變化和零件測量誤差兩者的關係,從而對檢查員在實際檢查中採取有效措施避免溫度變化對測量結果的影響,保證測量結果正確性起到指導作用;另外可對設計人員在產品設計時根據產品安裝環境對線膨脹係數大的金屬零件尺寸公差做相應調整,保證產品可靠安全運行提供參考依據
  • 淺談數位化寬帶測向系統中的相位差測量及誤差
    針對上述問題,本系列論文提出了數位化寬帶測向系統的整體解決方案,重點討論數位化相位差測量及誤差分析、概率解模糊算法和在測向精度和工作頻率範圍約束下如何進行天線陣列基線設計三個問題。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eepw.com.cn/article/201612/333635.htm  本文是系列論文的第一篇,給出了數位化寬帶測向系統模型,討論了數位化相位差測量方法,推導了數位化相位測量的數位化方法誤差函數和由通道噪聲引起的信號相位誤差分布密度函數。
  • 工業熱電偶測量誤差原因及解決方法
    工業熱電偶是溫度測量儀表中常用的測溫元件,它直接測量溫度,並把溫度信號轉換成熱電動勢信號,通過電氣儀表(二次儀表)轉換顯示成被測介質的溫度。工業熱電偶在測量中,會出現哪些誤差?如何解決?下面淺談 工業熱電偶 測量誤差原因及解決方法,盡供用戶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