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物理教學設計:長度的測量誤差

2020-11-28 河北新聞網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 知道長度的國際單位是米,其他單位有千米、分米、釐米、好米、微米、納米.各個單位間的換算關係.

  2. 知道測量長度的工具是刻度尺,能正確使用刻度尺測量長度.

  3. 能正確讀出測量結果,知道測量數值由準確值和估計值組成.

  4. 知道什麼是誤差,什麼是錯誤並區別誤差和錯誤.

  能力目標

  1. 培養觀察能力:對圖形和圖像觀察,了解通過視覺判斷的長度與實際測量不同;通過觀察刻度尺,認識刻度尺的量程、*小刻度、零刻線.

  2. 培養思維能力:通過單位換算,學會換算的一般方法.

  德育目標

  養成認真、細緻的好習慣,例如用多次測量取平均值的方法減小誤差.

  教材分析

  教材首先是通過讓學生觀察圖和估測1分鐘的時間,認識到人的感覺並非可靠的,從而引出了用測量工具進行實際測量的重要性.列舉了學生熟悉的測量工具,並指出長度測量是*基本的測量,刻度尺是*常用的測量工具,教材利用圖片幫助學生分析如何正確使用刻度尺測量長度,教材要求教學中注重觀察的環節.對於「長度的單位」提供了兩個日常生活中的情景,使學生聯繫生活形成一般長度的概念.在關於「誤差」的內容中,教材用通俗易懂的語言分析了誤差為什麼產生,和錯誤的區別以及減小的方法.

  教法建議

  關於測量部分,由於學生缺乏定量研究自然現象的經驗,對測量的重要性認識不足,所以應當引導學生觀察教材中的兩個例子,有條件的學校,還可以用其他的例子使學生認識到利用感覺器官做判斷的局限性,同時還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可以讓學生總結出「感覺並不總是可靠的,需要進行測量」的結論.教師可以在此基礎上,進一步聯繫實際,說明在生產和生活實踐中應用大量的測量、精確的測量等.

  關於長度的單位,應當著眼形成長度的具體觀念,所以在教學中展示圖片、圖像和一些關於長度的視頻資料,教學方法應當注意讓學生動起來,自己實踐.

  關於正確使用刻度尺,先觀察刻度尺的零點、量程、*小刻度,並告知其他的測量工具也有類似的問題,從而形成學生「不同事物的共同規律」的觀念.在此基礎上,用觀察法自己得到正確的用刻度尺測量長度的方法.教師可以在課堂教學中組織討論小組,其後,引導學生勤於思考著重理解,分析正確的和錯誤的測量方法的不同,而能深入理解什麼是正確的測量.

  關於正確記錄測量結果,結果要註明單位,應當在今後的學習中進一步鞏固,提示學生要重視這個問題就可以了.在正確讀數這個問題上,講清得到讀數的步驟,學生在此基礎上,用練習鞏固,形成學習習慣為宜,不宜讓學生弄清細節和原理.

  關於誤差的教學,講清誤差和錯誤的區別,並知道減小誤差的方法,關於多次測量取平均值的具體應用,在初三物理測量電阻中才會較高要求的應用.

  教學設計示例

  第一節 長度測量 誤差

  【課題】

  長度的測量 誤差

  【重點難點分析】

  知道長度的單位,對於長度的進率的指數表示是一個難點,但是不宜要求過高,以形成新的難點.能正確使用刻度尺並對使用的正確和錯誤能有正確的判斷.正確記錄測量結果,能在準確值的基礎上估測一位,誤差是難點,講解時不宜過深.

  【教學過程設計】

  1, 引入新課

  條件較好的學校可以組織學生觀察動畫或圖片,條件一般的學校可以觀察課本上的1-1和1-2,使學生得到結論感覺不總是可靠的,需要進行實際測量,從而引出測量在物理中的重要地位.

  說明在一些方面測量的決定作用,要注意聯繫實際:發射一顆人造衛星,衛星的運動是否正常,就需要不斷的各種各樣的測量,並且這種測量要求的精度很高.

  2, 新授課:測量和長度的單位

  長度測量是*基本的測量,測量要有標準,所以長度有單位,可以引申各個物理量都有單位.介紹長度的單位.

  教學中要使學生建立長度單位大小的觀念,條件較好的學校可以用動畫(自然世界的尺度)、圖形、圖像來幫助學生想像一些長度的數值.在學生充分觀察的基礎上,聯繫實際讓學生充分動起來,在自己的身體上找出大約是1米、1分米、1釐米、1毫米的部位,看看誰的更準確.

  學生練習單位的換算和判斷數值的單位,以便鞏固所學到的知識. 3, 新授課: 用刻度尺測量長度

  測量長度的一般工具是刻度尺,觀察刻度尺,說出自己的刻度尺的零刻度線的位置、量程、*小刻度.再觀察一些圖形,說明這些刻度尺的零刻度線、量程和*小刻度.

  學生可以觀察圖形和圖像素材,或者觀察課本上的1-5、1-6、1-7圖,組織學生討論,並總結出使用刻度尺的正確方法:刻度尺的刻度線緊貼被測物體的應測部位,零刻度線磨損時,可以從其他刻線量起;觀察測量結果時,視線要與尺面垂直.同時,學生應當討論不按照正確方法使用時出現的問題.

  記錄結果時,要註明單位,並應當在讀出準確值後,再估計一位,教師利用板圖,讀出木塊的長度:準確值是2cm,再估計一位數值,約是0.2cm,所以木塊的長度是:2.2cm.

  在此基礎上,加上毫米線,此時刻度尺的*小刻度是mm,再讀出木塊的長度,對比這兩次的數值,可以看出測量相同的物體,用不同的精確度的刻度尺得到的結果是不同的.可以再出示一些問題,鞏固學生的正確讀數.教學中要注意養成學生的這些學習習慣.

  4, 新授課:誤差

  對於誤差的教學,僅僅把握三個問題:什麼是誤差,誤差是怎麼產生的;誤差和錯誤的區別;減小誤差的方法.這三個問題可以讓學生討論後得出.

  由於估讀的數值不同,不同的刻度尺有差異,一些環境等因素對測量工具的影響,造成了誤差,所以誤差是不能避免的,我們把測量值和真實值之間的差異叫誤差.而錯誤是測量上的方法錯誤,可以在測量中改正的,這是二者的區別.減小誤差的方法是選擇精密的測量儀器、多次測量取平均值.

  【板書設計】

  探究活動

  【課題】查閱關於長度的一些單位

  【活動的組織】以小組為單位

  【教師指導】

  1、提供關於長度的一些學史資料

  2、不同國家中關於長度的不同單位

  3、長度的國際單位制中,單位的換算關係

  【評價】

  1、資料來源的豐富程度

  2、內容的祥實程度

  3、資料本身的豐富程度

相關焦點

  • 【物理試講】長度的單位和測量
    【情感態度價值觀】通過親自動手,提高學習物理的興趣和理論聯繫實際的素養。二、教學重難點【重點】單位及其換算,多次測量求平均值從而減少誤差的方法。【難點】多次測量求平均值從而減少誤差的方法。三、教學方法講授法、小組討論法、演示法。四、教學過程環節一:導入新課通過播放鄭人買履的視頻,引導學生思考長度的意義以及如何具體獲得長度的數值,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引入本節課教學。
  • 八年級物理《長度和時間的測量》專題訓練,準初二生快收藏!
    上一期給大家推送了八年級物理第一章《機械運動》的重點知識及經典例題解析,八年級物理《機械運動》重點知識+典例解析,轉給準初二生!今天將繼續推送八年級物理《長度和時間的測量》專項訓練,給大傢伙練練手,準初二生先收藏了。這套專題共分三塊內容,第一部分是知識點的梳理,重在把握重要知識點,第二部分是基礎達標題,鞏固基礎,第三部分是能力提升題。
  • 初二物理教學設計:光的反射
    讓學生清楚的看到反射光線與入射光線的關係,對學生總結光的反射定律很重要.雖然誤差不可避免,但由於要得到定量的角度關係,這個實驗的準確度非常重要,做好這個實驗能為學生總結反射定律奠定有利的基礎.  教學設計示例  教學重點: 正確確定入射角、反射角;理解光的反射定律  教學難點:引導學生通過實驗探索反射現象的規律  教具:畫有角度的可摺疊的白色硬紙板、一面鏡子、兩個光源、一張白紙、大頭針(或牙籤)、鉛筆、直尺  教學過程  一、引入新課  問題引入  為什麼我們既能看到發光的物體又能看到不發光的物體
  • 幾張GIF動圖帶你預習「初二上冊」物理重難點,不要錯過!
    大師給大家帶來了初二物理上冊的gif動圖,讓大家更形象生動的記住知識點,準初二快來啦!更多初中、高中學習知識,請關注我哦,每天都更新!第1章 機械運動1.長度的測量長度的測量2.誤差視覺的誤差3.速度運動的形式4.勻速直線運動小車在平直公路上勻速行駛5.平均速度平均速度的計算6.運動的相對性運動的相對性第2章 聲現象1.聲音的產生及傳播
  • 初中物理——1.1 長度、時間及其測量
    01學習目標(1) 會使用適當的工具測量時間和長度(2) 知道測量有誤差,誤差和錯誤有區別2、用刻度尺測量物體長度。學習難點:1、長度的間接測量方法。2、誤差和錯誤的區別。三、誤差任何實驗測量結果不可能是絕對準確的,由於受所用的儀器和測量方法的限制,如在測量長度實驗中,有的同學讀刻度尺示數可能估計得偏大一些,而有的同學估計的可能小一些,而一個物體它的真實長度總是一定的,這個真實的長度叫做真實值
  • 初二物理下冊經典題:大氣壓強特輯
    (從吸盤受力的角度分析說明)12.本題視頻解析見騰訊課堂免費課程《初二物理下冊力學經典400題》-19-大氣壓的測量(2)用如圖所示裝置粗略測量大氣壓的值.把吸盤用力壓在玻璃上排出吸盤內的空氣,吸盤壓在玻璃上的面積為4×10-4m2,輕輕向掛在吸盤下的小桶內加沙子,吸盤剛好脫落時,測出吸盤、小桶和沙子的總質量為
  • 初二物理知識點大匯總
    第一章:走進物理世界   1、物理學史研究光、熱、力、聲、電等形形色色物理現象的規律和物質結構的一門科學   2、觀察和實驗是獲取物理知識的重要來源   3、長度測量的工具是刻度尺,長度的國際基本單位是米,符號是m;常用單位還有千米(km)、分米(dm)、釐米(cm)、毫米(mm)、微米(μm)、納米(
  • 初二物理下冊重難點專題複習:設計實驗測大氣壓
    例2 本題選自騰訊課堂付費課程《初中物理力學專題突破》-04液體、氣體、流體壓強-氣體壓強經典習題分析小明設計了用吸盤測量大氣壓值的實驗,請幫助小明做好以下工作.④用刻度尺測量_____________(寫出相關物理量及其符號);⑤大氣壓強表達式為:p=________(用上面填寫的符號表示).
  • 初中物理:機械運動—長度和時間的測量「人教版同步」
    所以,要作出準確的判斷,得到精確的數據,必須用測量儀器來測量。在本節課的學習中,我們需要特別注意以下幾點:首先要知道國際單位制中長度和時間的單位及其換算;其次會選用適當的工具測量長度和時間,也是本節課的重難點;最後要知道測量有誤差及減小誤差的方法。
  • 初二物理章節分類重點知識點總結
    第一章:走進物理世界   1、物理學史研究光、熱、力、聲、電等形形色色物理現象的規律和物質結構的一門科學   2、觀察和實驗是獲取物理知識的重要來源   3、長度測量的工具是刻度尺,長度的國際基本單位是米,符號是m;常用單位還有千米(km)、分米(dm)、釐米(cm)、毫米(mm)、微米(μm)、納米(
  • 基於單片機改造邁氏幹涉儀自動測量微小長度
    在一般實驗環境下進行了多次實驗,將實驗結果與標準值進行比較得出,改造後的儀器測量微小長度速度快,誤差小,精確度高。關鍵詞:單片機;步進電機;麥可遜幹涉儀;微小長度測量;薄膜厚度測量0 引言 薄膜厚度是薄膜性能參數的重要指標,如何準確、快速、方便地測量膜厚在實驗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 初二物理期末試題!有答案!有沒有白學就看你能得多少分了!
    每一位中學生朋友都肯定想在這次期末考試中取得好成績,今天給大家一份非常好的初二物理期末試題,最後兩頁是答案,這份試卷你能得多少分呢?這份物理試卷內容非常全面的概括了初二物理上冊內容的知識點,主要包括運動學、聲學、光學、質量和密度。在做這份試卷之前,我們還是先來複習一下這些內容中的重要知識點。
  • 計量和測量設備以及測量誤差
    §1 量和計量單位的基本概念一、 量量是物理量的簡稱。量是指現象、物體或物質可定性區別和定量確定的一種屬性。人們在認識自然和改造自然的過程中,會遇到各種現象,如發熱、發光、發聲等;凡是可以定量描述的物理現象都是物理量。另外,要描述各類物質、物體,也提出了一個重要的概念,這就是量。這裡說的量是指可測量的通稱。
  • 初二物理教學教案:音調、響度和音色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知道樂音的三要素.   2.知道樂音的音調跟發聲體的振動頻率有關,響度跟發聲體的振幅和距發聲體的遠近有關,不同發聲體發出的樂音的音色不同.   3.常識性了解頻率的概念及其單位   4.常識性了解能引起人的聽覺的聲音的頻率範圍   能力目標:   1.過觀察教師演示實驗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分析概括能力   2.通過學生參與實驗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   情感目標:   通過本課學習,使學生感受到:物理不但是一門實用學科,同時還是一門具有藝術性
  • 中考物理知識點:長度、時間的測量
    中考物理知識點:長度、時間的測量   ⑴單位:國際單位是米(m),比米大的單位有千米(km),比米小的單位有分米(dm)、釐米(cm)、毫米(mm)、微米(μm)、納米(nm)。   單位換算:1km=10^3m 1dm=10^-1m 1cm=10^-2m 1mm=10^-3m   1μm=10^-6m 1nm=10^-9m   常見物體的長度:①課桌的高度:0.8M②一層樓的高度3M   ③手指甲的厚度:1mm④一張紙的厚度:70~100μm   ⑵測量工具:基本工具是刻度尺。
  • 【初中物理】物理入門學習方法分享,初二的孩子有福啦!
    對於新初二的同學來說,物理是一門新增的學科,從入門到衝擊優秀基本要翻過三座大山:第一座為「聲光熱」,第二座為「力學」,第三座為「電學」。其中初二上學期的第一座大山只是入門,其實並不難爬,在這部分內容的學習過程中同學們主要以感性思維為主,很多時候需要的是在感性思維的基礎上略加理性的分析即可掌握這部分知識的大體精髓,但是如果不能快速入門就有可能在一開始就被別人甩在後面。下面就為大家總結幾條學習物理過程中快速入門的方法,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 初二物理同步視頻:能量的概念、單位與種類-王尚老師講初中物理八年級
    王尚老師初二物理同步視頻第十一章《功和機械能》第3節《動能和勢能》本文包括如下2段視頻:視頻1:能量的概念
  • 高中物理實驗誤差和有效數字問題學習和例解分析
    (3)減小方法:改善實驗原理;提高實驗儀器的測量精確度;設計更精巧的實驗方法.2.偶然誤差產生的原因及特點(1)來源:偶然誤差是由於各種偶然因素對實驗者和實驗儀器的影響而產生的.例如,用刻度尺多次測量長度時估讀值的差異;電源電壓的波動引起的測量值微小變化.
  • 水準測量誤差分析及控制方法
    水準測量是根據幾何原理,使用水準儀、水準尺和尺墊作為工具,利用水平視線來測定兩點間高差。水準測量實施過程中,需要幾個人合作才能完成,誤差允許範圍內的精度由於儀器和人為的影響而不容易控制,而且易出現隱蔽性錯誤,如果不能及早發現,基礎資料是錯誤的,從而水準點高程不正確,直接影響路線縱斷面設計和施工。因此,有必要分析水準測量的誤差,找出控制糾正的方法,避免錯誤的出現。
  • 物理實驗中物理量的放大方法
    使學生能更好的對中學物理實驗方法的認識和掌握,直接影響著學生的實驗設計能力和實驗創新能力,放大方法可以在實驗者實驗的過程中減小實驗誤差,提高測量精確度,使被測量的所測量結果跟真實值更吻合,保證實驗結果的說服力;初中科學中有一類只發生細微變化的實驗,教學時常採用的方法是:藉助於細管中有色液注的移動或者連通器細管中有色液面的高度差,實現「小中見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