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物理教學教案:音調、響度和音色

2020-11-26 新東方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知道樂音的三要素.

  2.知道樂音的音調跟發聲體的振動頻率有關,響度跟發聲體的振幅和距發聲體的遠近有關,不同發聲體發出的樂音的音色不同.

  3.常識性了解頻率的概念及其單位

  4.常識性了解能引起人的聽覺的聲音的頻率範圍

  能力目標:

  1.過觀察教師演示實驗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分析概括能力

  2.通過學生參與實驗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

  情感目標:

  通過本課學習,使學生感受到:物理不但是一門實用學科,同時還是一門具有藝術性、很美的一門學科.

  教學建議

  教材分析

  教材首先從我們周圍的兩類聲音:一類是使人感到愉快的聲音——樂音;一類是使人感到煩躁的聲音——噪聲.教材以實驗為基礎,通過生活中有關實例的分析和概括,引入了樂音的三個基本要素——響度、音調和音色.

  由於音調跟頻率的關係,多數學生缺乏感性認識,教材安排了用硬紙片劃木梳和撥動橡皮筋的實驗,教材在出現頻率的概念和單位這一較深知識點的同時,又舉出一個有趣的人、狗、貓聽覺範圍對照的實例,以有利於學生對頻率的理解,同時又會引起學生的興趣.

  響度跟振幅的關係學生比較容易接受,給出其關係後,教材利用插圖介紹了一些減少聲音分散,增大響度的方法,使知識與實際聯繫起來.

  由於音色是三要素中較為複雜的概念,教材只是簡單指出了聲音有這個特徵,而未進一步探討.

  教法建議

  1)引入要激發學生的求知慾.

  新課引入沒有一定的模式,要根據教材、學校實驗設備、學生實際等條件,用不同的形式巧妙的引入,注意引起學生的興趣,激發求知慾望,跟該堂課要學習的內容緊密的聯繫起來.

  2)注重實驗,加強學生的感性認識.

  教學大綱對本節知識點的要求較低,而這節教材的知識點雖少,但感性東西較多,單純靠講是不行的,必須加進大量實驗,通過實驗使學生獲得感性認識,活躍課堂,增強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力.如可增加讓直尺振動發聲,演示振動快慢與音調的關係;在紙盆上放桌球,演示響度跟振幅的關係等.

  3)注意引導學生區別科學用語和日常用語的不同.

  4)本節課物理名詞較多,對於剛上物理不久的初二學生來說要完全理解是困難的,不要給學生提出過高的要求,課內教學也不要在這些名詞上多費唇舌,否則將適得其反,要把握住本課的教學目的.這些名詞在實際生活中和今後高中物理課的學習中,還可以進一步加深理解.

  教學設計示例

  重點和難點

  1、知道樂音的三要素.

  2、知道樂音的音調跟發聲體的振動頻率有關;響度跟發聲體的振幅和距發聲體的遠近有關;不同發聲體發出的樂音的音色不同.

  教法:學生參與實驗

  教具:

  錄音機、磁帶、旋轉齒輪裝置、木梳、硬紙片、硬塑料片、粗細不同的橡皮筋、由演奏同學準備樂器.

  教學過程:

  (一)新課引入

  [播放錄音]教師提前錄好一段賞心悅目的輕音樂和一段在繁忙路口來來往往的各種車輛的聲音,上課時用錄音機放出來,讓學生感受並做出判斷:

  使人感到愉快的聲音 → 樂音

  使人感到煩躁的聲音 → 噪音

  方法1:[播放錄音]用錄音機播放有高音部和低音部的合唱歌曲的磁帶.

  請同學分析低音部和高音部的不同?男聲和女聲的不同?演奏樂器有哪些?引入樂音的三要素.

  方法2:請班上會樂器演奏的同學表演.(應有兩種以上的樂器),引入樂音的三要素.

  (二) 新課教學

  一、 音調

  方法1:學生分組實驗探索總結

  [實驗1]用一張硬紙片,讓它在木梳齒上划過,一次快些,一次慢些.

  分析:誰是發聲體?撥動快慢對發聲體有何影響?聲音聽起來有什麼不同?

  [實驗1]撥動張緊的細橡皮筋,再撥動張緊的粗橡皮筋.

  分析:粗細不同的橡皮筋振動快慢不同,音調不同.

  結論:音調跟發聲體振動快慢(頻率)有關係.

  方法2:學生參與演示實驗得出結論

  [演示]先介紹發聲齒輪,請同學上前觀察同一軸上的幾個發聲齒輪的齒數.並告訴全體同學每個齒輪的齒數不同.轉動齒輪,請同學注意聽用硬塑料片接觸不同齒數的齒輪時,聲音的高低有何不同?

  分析:硬塑料片的振動發聲;齒數多,振動快;齒數少,振動慢.

  結論:音調由發聲體振動的頻率決定.頻率越大,音調越高;頻率越小,音調越低.

  簡介人和動物的聽覺範圍,提高學生的興趣.

  二、 響度:

  1. 響度的概念:

  人耳感覺到的聲音的大小叫響度

  人耳感覺到的:不同的人,不同的位置感覺聲音大小不同.

  方法1:教師提問:人耳感覺到的聲音的大小主要與那些因素有關?你能否自己設計實驗進行說明?

  (除教師提供的實驗儀器:鼓、鼓錘和鑔之外,其它儀器一律不限,現場沒有的可用語言描述)

  控制時間在5分鐘左右,讓學生充分發言.

  歸納總結出結論:響度與聲源振動的幅度大小和距離聲源的遠近有關.

  方法2:由演示實驗和學生可操作實驗得出結論.

  [演示] 在紙盆上放桌球(或碎紙屑),調節音量觀察球(或碎紙屑)的跳動幅度.

  [實驗感受]:手摸喉部大聲說話和小聲說話時的不同.

  總結結論.

  2. 響度和音調的區別

  同學們在論述實驗結果與分析結果時,都使用了"聲音的高低"一詞,而沒有使用"聲音的大小",可見,同學們是知道聲音的高低和大小是有區別的.

  參考書37頁科學用語和日常用語的不同.

  三、 音色:

  小活動:請出幾位同學分別說一句話,其它同學閉上眼睛猜出發言的先後順序.

  由學生講述猜測的理由,教師給出音色的概念.

  (三) 總結、擴展

  由於大綱對本節知識點的要求不高,所以,對於一般的學生,教師只要使學生從實驗角度理解並記憶大綱所要求內容即可;而對於程度較高的學生,教師完全可以不局限於書本內容,可根據學生的實際程度自由拓展.

  板書設計

  探究活動

  1)某種樂器改變音調的方法

  【組織形式】個人或自由結組

  【活動目的】擴展知識,提高學生的人文素質

  【活動流程】

  制訂計劃;查閱和收集相關的材料;分析材料並得出一些結論;寫出論文;與其他組交流.

  【備註】

  1、網上查找的資料要有學習的過程記錄.

  2、和其他成員交流.

  2)了解某種樂器的製作過程

  【組織形式】個人或自由結組

  【活動目的】

  通過了解樂器的製作過程,加深對樂音三要素的理解,把所學知識與實際應用結合起來.

  【活動流程】

  制訂計劃;查閱和收集相關的材料;分析材料並得出一些結論;嘗試製作樂器;寫出論文;與其他組交流.

  【備註】

  1.網上查找的資料要有學習的過程記錄.

  2.嘗試製作樂器要有完整的過程記錄(不一定成功).

  3.和其他成員交流.

相關焦點

  • 初中物理音調、響度和音色知識點一次說清楚,考試答題又快又正確
    有些同學對於音調、響度和音色的題目總是弄不清楚,還容易出錯,今天齊思源老師給同學們把這三者之前的區別和解題一次性講清楚,讓同學們考試的時候又快又準確的把題目完成。需要初中物理知識點總結以及對物理學習有疑惑的家長和同學可以加我並私信我,我會一一給予解答。
  • 如何區分音調、響度及音色
    一、音調定義:聲音的高低;決定因素:頻率。物理學中用每秒內振動的次數--頻率來描述物體振動的快慢。物體振動的快(即頻率高)則音調高,物體振動的慢(及頻率低)則音調低。音調高低由玻璃瓶和瓶內水的質量決定。兩者的質量之和越小,在相同的力度敲擊下振動的越快,音調越高。所以如圖所示,從左往右音調越來越低。第二種考法:用嘴向瓶內吹氣。音調高低由瓶內的空氣柱長度決定。在用相同的力度吹氣時,瓶內空氣柱越短,空氣柱振動的越快,音調越高。
  • 聲音「三要素」---響度,音高,音色
    所以,對人耳聽覺特性的研究目前*於在心理聲學和語言聲學。人耳對不同強度、不同頻率聲音的聽覺範圍稱為聲域。在人耳的聲域範圍內,聲音聽覺心理的主觀感受主要有響度、音高、音色等特徵和掩蔽效應、高頻定位等特性。其中響度、音高、音色可以在主觀上用來描述具有振幅、頻率和相位三個物理量的任何複雜的聲音,故又稱為聲音「三要素」;而在多種音源場合,人耳掩蔽效應等特性更重要,它是心理聲學的基礎。
  • 如何利用波形圖區分音調音色和響度-巧妙區分聲音的三大特點
    ##利用波形圖區分音調音色和響度概念了解音調是指聲音的高低,決定因素是頻率。物理學中用每秒內振動的次數--頻率來描述物體振動的快慢。物體振動的快(即頻率高)則音調高,物體振動的慢(及頻率低)則音調低。響度是指聲音的強弱,俗稱音量。決定因素是振幅(物體振動的幅度)。聲音是否響亮,除了和發聲體的響度有關外,還和人距離發聲體的遠近有關。音色是指聲音的品質特點,決定因素是發聲體的材料、結構等。關鍵詞是:辨聲識人,識別樂器,辨別物體質量的好壞等。
  • 初中物理說課稿:《我們怎樣區分聲音》
    一、說教材1、教材分析 本節課是學生在知道聲音的產生和傳播的基礎上,對聲現象進一步探索和研究的較為重要的一節課。通過本節課的學習,使學生了解樂音的三要素:音調、響度、音色;知道決定聲音的音調、響度、音色的因素是什麼?從而使學生對聲音有進一步的認識,也為今後的聲學研究對下基礎。
  • 初二物理知識點大匯總
    第一章:走進物理世界   1、物理學史研究光、熱、力、聲、電等形形色色物理現象的規律和物質結構的一門科學   2、觀察和實驗是獲取物理知識的重要來源   3、長度測量的工具是刻度尺,長度的國際基本單位是米,符號是m;常用單位還有千米(km)、分米(dm)、釐米(cm)、毫米(mm)、微米(μm)、納米(
  • 初二物理知識點:《聲現象》選擇測試題
    初二物理知識點:《聲現象》選擇測試題 2020-02-12 發布   9.在唱歌時,演員發出的每個音的音調不同,這是因為發音時聲帶振動的
  • 初二物理章節分類重點知識點總結
    第一章:走進物理世界   1、物理學史研究光、熱、力、聲、電等形形色色物理現象的規律和物質結構的一門科學   2、觀察和實驗是獲取物理知識的重要來源   3、長度測量的工具是刻度尺,長度的國際基本單位是米,符號是m;常用單位還有千米(km)、分米(dm)、釐米(cm)、毫米(mm)、微米(μm)、納米(
  • 初中物理-聲音三要素
    吳鬱欽,美通物理王牌名師,有著超過十年以上初三、高三物理把關教學經驗。善於幫助低分學生迅速在短時間內掌握物理學習竅門,快速提分。曾多次把30-50分左右的學生提升至90分左右的經歷。教學耐心細緻,所教班級中物理平均分高達92分。
  • 中考物理知識點:樂音與噪聲
    中考物理知識點:樂音與噪聲   1、聲音分為樂音和噪聲。樂音有三個特徵:音調、響度、音色。   2、頻率:物體每秒內振動的次數叫做頻率。單位是赫茲(Hz)。   3、音調表示聲音的高低。音調是由發聲體振動的頻率決定的。頻率高音調就高,聽起來尖細;頻率低音調就低,聽起來低沉。
  • 中考物理知識點:特性
    中考物理知識點:特性   一音調:   ⑴定義:聲音的高低叫音調。   ⑵決定音調高低的因素:   ①實驗:把鋼尺伸出桌面不同的長度,用相同大小的力撥動,聽聲音。   伸出的越短,音調越高。   ③音調的高低由發聲體的頻率決定:頻率越大,音調越高。   ⑶超聲波:頻率高20000Hz(人聽不到)。次聲波:頻率低20Hz(人聽不到)。   二響度:   ⑴定義:聲音的強弱叫響度。   ⑵決定響度高低的因素:   ①實驗:把鋼尺伸出桌面相同的長度,用不同大小的力撥動,聽聲音。
  • 中考物理知識點:聲音的特性考點
    中考物理知識點:聲音的特性考點   關於聲現象,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人耳聽不到蝴蝶翅膀振動的聲音,是因為蝴蝶翅膀振動的幅度太小   B.詩句「不敢高聲語,恐驚天上人」的「高」指聲音的響度大   C.用聲波能粉碎人體內的「小石頭」,說明聲波具有能量
  • 2018中考物理:必考內容之——聲音的三要素
    中考物理中,聲音的三要素屬於每年必考內容,通常以選擇題和填空題的形式出現。   聲音的三要素是——音調、響度、音色。   可以從以下四點來掌握聲音的特性。   聲音三要素   一、定義:   音調:聲音的高低   響度:聲音的強弱   音色:聲音的品質   二、影響因素:   音調:取決於發聲體的頻率。頻率高則音調高。   響度:1.取決於發聲體的振幅。振幅越大,響度越大。2.還與人距離發聲體的距離有關。
  • 2021年初中七年級物理知識點:聲音的特性
    中考網整理了關於2021年初中七年級物理知識點:聲音的特性,希望對同學們有所幫助,僅供參考。   聲音的特性:   音調、響度、音色   1、音調:聲音的高低叫音調,與發聲體振動的頻率有關,頻率越高,音調越高(頻率:物體在每秒內振動的次數,表示物體振動的快慢,單位是赫茲,振動物體越大音調越低;)   2、響度:聲音的強弱叫響度;與發聲體的振幅、距離聲源的距離有關,物體振幅越大,響度越大;聽者距發聲者越遠響度越小;
  • 2021年初中八年級物理知識點:聲音的三個特性
    中考網整理了關於2021年初中八年級物理知識點:聲音的三個特性,希望對同學們有所幫助,僅供參考。   聲音的特性   1. 聲音的三個特性:音調、響度、音色。   2. 音調:聲音的高低叫音調。   l 頻率:物體在1s內振動的次數叫頻率。頻率的符號為f,單位為Hz。
  • 初中物理學習丨初二物理針對訓練——聲和光
    物理作為一門研究物質結構、物質相互作用和運動規律的自然科學,具有很強的邏輯性,同時,它和生活息息相關,又具有一定的趣味性。而「聲」和「光」在我們整個初中物理當中主要常出現在選擇和填空題目中,雖然在中考中佔比例分數比較小,但是考點會比較細緻,需要大家對每個知識點有一個透徹的了解。
  • 中考物理知識點:怎樣區別聲音的三大特徵
    中考物理知識點:怎樣區別聲音的三大特徵   1。音調、響度和音色是聲音的三大特徵,是解決許多現象的基礎,並且在學習過程中容易混淆,可參考下表:   2。由上表可知,音調、響度與音色取決於不同的條件,它們之間沒有聯繫。要正確理解題目中「高」「低」「大」「小」等字眼的含義,從而區別音調與響度;音色主要用來區別不同樂器、不同人的發聲,即有「鑑定」「鑑別」作用。
  • 2019中考物理樂音和噪聲
    · 初中物理 樂音和噪聲 知識點 「規則振動叫樂音,無規振動生噪聲」指出了樂音、噪音的區別; 「強弱要注意,樂音也能變噪聲」樂音、噪聲的相對性; 「聲音大小叫響度,響度大小看振幅。距離太遠響度小,減少分散增大聲。 聲音高低叫音調,頻率高低調不同。長松粗低短緊高,發聲物體要分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