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音「三要素」---響度,音高,音色

2021-01-15 hifi音響網

由於人耳聽覺系統非常複雜,迄今為止人類對它的生理結構和聽覺特性還不能從生理解剖角度完全解釋清楚。所以,對人耳聽覺特性的研究目前*於在心理聲學和語言聲學。人耳對不同強度、不同頻率聲音的聽覺範圍稱為聲域。在人耳的聲域範圍內,聲音聽覺心理的主觀感受主要有響度、音高、音色等特徵和掩蔽效應、高頻定位等特性。其中響度、音高、音色可以在主觀上用來描述具有振幅、頻率和相位三個物理量的任何複雜的聲音,故又稱為聲音「三要素」;而在多種音源場合,人耳掩蔽效應等特性更重要,它是心理聲學的基礎。下面簡單介紹一下以上問題。


  聲音響度

  響度,又稱聲強或音量,響度是感覺判斷的聲音強弱,即聲音響亮的程度,根據它可以把聲音排成由輕到響的序列。響度的大小取決於音強、音高、音色、音長等條件。響度描述的是聲音的響亮程度,表示人耳對聲音的主觀感受國家標準標誌,其計量單位是宋,定義1kHz,聲壓級為40dB純音的響度為1宋。

  大多數人對信號聲級突變3dB以下時是感覺不出來的,因此對音響系統常以3dB作為允許的頻率響應曲線變化範圍。

  人耳對聲音的感覺,不僅和聲壓有關,還和頻率有關。聲壓級相同,頻率不同的聲音,聽起來響亮程度也不同。如空壓機與電鋸,同是 100分貝聲壓級的噪聲.聽起來電鋸聲要響得多。按人耳對聲音的感覺特性,依據聲壓和頻率定出人對聲音的主觀音響感覺量,稱為響度級,單位為方。


  以頻率為1000赫茲的純音作為基準音,其他頻率的聲音聽起來與基準音一樣響,該聲音的響度級就等於基準音的聲壓級,即響度級與聲壓級是一個概念。例如,某噪聲的頻率為100赫茲,強度為50分貝,其響度與頻率為1000赫茲,強度為20分貝的聲音響度相同,則該噪聲的響度級為20方。人耳對於高頻噪聲是1000~5000赫茲的聲音敏感,對低頻聲音不敏感。例如,同是是40方的響度級,對1000赫茲聲音來說,聲壓級是40分貝;4000赫茲的聲音,聲壓級是37分貝;100赫茲的聲音,聲壓級52分貝;30赫茲的聲音,聲壓級是78分貝。也就是說,低頻的80分貝的聲音,聽起來和高頻的37分貝的聲音感覺是一樣的。但是聲壓級在80分貝以上時,各個頻率的聲壓級與響度級的數值就比較接近了,這表明當聲壓級較高時,人耳對各個頻率的聲音的感覺基本是一樣的。

  聲音音調

  音高也稱音調,表示人耳對聲音調子高低的主觀感受。客觀上音高大小主要取決於聲波基頻的高低,頻率高則音調高,反之則低,單位用赫茲(Hz)表示。主觀感覺的音高單位是「美」,通常定義響度為40方的1kHz純音的音高為1000美。赫茲與「美」同樣是表示音高的兩個不同概念而又有聯繫的單位。


  人耳對響度的感覺有一個從聞閾到痛閾的範圍。人耳對頻率的感覺同樣有一個從the lowest可聽頻率20Hz到the highest可聽頻率別20kHz的範圍。響度的測量是以1kHz純音為基準,同樣,音高的測量是以40dB聲強的純音為基準。實驗證明,音高與頻率之間的變化並非線性關係,除了頻率之外,音高還與聲音的響度及波形有關。音高的變化與兩個頻率相對變化的對數成正比。不管原來頻率多少,只要兩個40dB的純音頻率都增加1個倍頻程(即1倍),人耳感受到的音高變化則相同。在音樂聲學中,音高的連續變化稱為滑音,1個倍頻程相當於樂音提高了一個八度音階。根據人耳對音高的實際感受,人的語音頻率範圍可放寬到80Hz--12kHz,樂音較寬,效果音則更寬。

  聲音音色

  音色又稱音品,由聲音波形的諧波頻譜和包絡決定。聲音波形的基頻所產生的聽得*清楚的音稱為基音,各次諧波的微小振動所產生的聲音稱泛音。單一頻率的音稱為純音,具有諧波的音稱為複音。每個基音都有固有的頻率和不同響度的泛音,藉此可以區別其它具有相同響度和音調的聲音。聲音波形各次諧波的比例和隨時間的衰減大小決定了各種聲源的音色特徵,其包絡是每個周期波峰間的連線,包絡的陡緩影響聲音強度的瞬態特性。聲音的音色色彩紛呈,變化萬千,高保真(Hi—Fi)音響的目標就是要儘可能準確地傳輸、還原重建原始聲場的一切特徵,使人們其實地感受到諸如聲源定位感、空間包圍感、層次厚度感等各種臨場聽感的立體環繞聲效果。


  另外,表徵聲音的其它物理特性還有:音值,又稱音長,是由振動持續時間的長短決定的。持續的時間長,音則長;反之則短。從以上主觀描述聲音的三個主要特徵看,人耳的聽覺特性並非完全線性。聲音傳到人的耳內經處理後,除了基音外,還會產生各種諧音及它們的和音和差音,並不是所有這些成分都能被感覺。人耳對聲音具有接收、選擇、分析、判斷響度、音高和音品的功能,例如,人耳對高頻聲音信號只能感受到對聲音定位有決定性影響的時域波形的包絡(特別是變化快的包絡在內耳的延時),而感覺不出單個周期的波形和判斷不出頻率非常接近的高頻信號的方向;以及對聲音幅度解析度低,對相位失真不敏感等。這些涉及心理聲學和生理聲學方面的複雜問題。

聲音「三要素」---響度,音高,音色

http://www.zghifi.com/thread-184447-1-1.html

(出處: HIFI音響)


相關焦點

  • 聲音基礎之聲音的三要素
    通常我們使用物理的方法來探討聲音的本質與要素。在藝用領域的探討,主要依靠人聽覺器官所能感知的聲音。聲音是一種波。
  • 告訴你聲音三要素是什麼
    響度級較小時,高、低頻聲音靈敏度降低較明顯,而低頻段比高頻段靈敏度降低更加劇烈,一般應特別重視加強低頻音量。通常 200Hz--3kHz語音聲壓級以60dB—70dB為宜,頻率範圍較寬的音樂聲壓以80dB—90dB最佳。 2.音高 音高也稱音調,表示人耳對聲音調子高低的主觀感受。
  • 聲音的「三要素」是什麼?
    聲音的特性可由三個要素來描述,即響度、音調和音色。音樂的三要素是旋律,節奏,和聲。當用不同力量敲擊某個音叉時,音叉發出的聲波幅度不同,這意味著聲音的響度不同。給出了兩個聲音波形,其幅度一大一小,幅度大的波形其聲音響度大,幅度小的波形其聲音響度小。另外,人們對響度的感覺還和聲波的頻率有關,同樣強度的聲波,如果其頻率不同,人耳感覺到的響度也不同。
  • 鋼琴演奏的四要素
    所有的聲音都是由基本要素構成,基本要素一共有四個,音高(頻率)、響度(聲強)、時值、音色,聲音是人耳對振動體發出能量的感知,當人們聽到某個聲音,同時就會感知到其音高、響度、時值以及音色,並對其產生一定的判斷。
  • 中考考點——聲音的三要素
    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聲音的三要素聲音的三要素:響度、音調、音色(1)定義:響度是指聲音的大小.(2)決定因素:a.響度是由發聲體振動的振幅決定的,發聲體振動的振幅越快 ,發出聲音的響度就越大.b.響度還與距離發聲體的遠近、聲音的分散程度有關,距離發聲體越遠、聲音越分散,聲音的響度就越低 .
  • 初二物理教學教案:音調、響度和音色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知道樂音的三要素.   2.知道樂音的音調跟發聲體的振動頻率有關,響度跟發聲體的振幅和距發聲體的遠近有關,不同發聲體發出的樂音的音色不同.   教學建議   教材分析   教材首先從我們周圍的兩類聲音:一類是使人感到愉快的聲音——樂音;一類是使人感到煩躁的聲音——噪聲.教材以實驗為基礎,通過生活中有關實例的分析和概括,引入了樂音的三個基本要素——響度、音調和音色.
  • 玩懂聲音三要素
    1、人耳的構造與作用   (1)外耳:包括耳廓、外耳道、耳垂;    作用:接受聲波,傳遞與感覺聲音的振動.   (2)中耳:包括鼓膜、聽小骨,     作用:傳播聲音.  (3)內耳:包括耳蝸、三條半規管,     作用:感受聲音信息;重要的平衡器.
  • 2018中考物理:必考內容之——聲音的三要素
    中考物理中,聲音的三要素屬於每年必考內容,通常以選擇題和填空題的形式出現。   聲音的三要素是——音調、響度、音色。   可以從以下四點來掌握聲音的特性。   聲音三要素   一、定義:   音調:聲音的高低   響度:聲音的強弱   音色:聲音的品質   二、影響因素:   音調:取決於發聲體的頻率。頻率高則音調高。   響度:1.取決於發聲體的振幅。振幅越大,響度越大。2.還與人距離發聲體的距離有關。
  • 如何利用波形圖區分音調音色和響度-巧妙區分聲音的三大特點
    響度是指聲音的強弱,俗稱音量。決定因素是振幅(物體振動的幅度)。聲音是否響亮,除了和發聲體的響度有關外,還和人距離發聲體的遠近有關。音色是指聲音的品質特點,決定因素是發聲體的材料、結構等。關鍵詞是:辨聲識人,識別樂器,辨別物體質量的好壞等。
  • 初中物理-聲音三要素
    聲音三要素包括,音調、響度和音色首先,我們來回顧一下音調的基本概念,在物理學中,把聲音的高低叫做音調。而聲音的高低和頻率有關。頻率指的是聲源振動次數和所用時間的比值,頻率越高,音調越高,頻率越低,聲調越低。波形的疏密則體現了振動的頻率,波形越密,表示振動頻率越高,音調也越高,反之亦然。我們可以看下面的圖一。在相同的時間內,不難發現,上圖中波比下圖的波稀疏,由此可知上圖聲音的頻率小於下圖,則可以判斷上圖音調低。
  • 如何區分音調、響度及音色
    一、音調定義:聲音的高低;決定因素:頻率。物理學中用每秒內振動的次數--頻率來描述物體振動的快慢。物體振動的快(即頻率高)則音調高,物體振動的慢(及頻率低)則音調低。二、響度定義:聲音的強弱,俗稱音量。決定因素:振幅(物體振動的幅度)。聲音是否響亮,除了和發聲體的響度有關外,還和人距離發聲體的遠近有關。
  • 聲音的三要素:音調的實例分析
    聲音的三要素是音調、音色和響度,音調的高低與哪些因素相關呢?實例一:同學們自製一件小樂器,在幾個相同的玻璃瓶中裝有不同的高度的水,用同樣大小的力敲擊玻璃瓶會發出不同的聲音。那麼哪一個音調高呢?實例三:拆開口琴發現在氣孔邊上分布著長短、厚薄不一樣的一拍銅片。分析:吹口琴時在氣流的衝擊下銅片發聲振動,那麼音調的高低就會大致判斷了。
  • 初中物理音調、響度和音色知識點一次說清楚,考試答題又快又正確
    書中的定義:聲音的高低叫音調。決定音調高低的因素是發聲體振動的頻率。即頻率高音調就高,頻率低音調也低。聲音的強弱叫做響度(就是你聽到聲音的大小)。影響響度的因素有:(1)振幅的大小。(2)聽者距離發聲體的遠近。距離越遠,聲音越分散,聽到的聲音就越弱。振幅和頻率沒有關係。記住,頻率高低決定音調高低,振幅大小決定響度大小。
  • 2018初中物理聲學知識點:樂音的三要素
    下面是《2018初中物理聲學知識點:樂音的三要素》,僅供參考!   樂音的三要素是:①音調(是指聲音的高低,它是由發聲體振動的頻率決定的,頻率越大,音調越高)。②響度(是指聲音的大小,它跟發聲體振動的幅度有關,還跟距發聲體的遠近有關,距發聲體越近,響度越大)。③音色(指不同發聲體聲音特色,不同發聲體在音調和響度相同的情況下,音色是不同的。)它也叫音品。
  • 2021年初中八年級物理知識點:樂音的三要素
    中考網整理了關於2021年初中八年級物理知識點:樂音的三要素,希望對同學們有所幫助,僅供參考。   樂音的三要素是:①音調(是指聲音的高低,它是由發聲體振動的頻率決定的,頻率越大,音調越高)。②響度(是指聲音的大小,它跟發聲體振動的幅度有關,還跟距發聲體的遠近有關,距發聲體越近,響度越大)。
  • 初中物理說課稿:《我們怎樣區分聲音》
    一、說教材1、教材分析 本節課是學生在知道聲音的產生和傳播的基礎上,對聲現象進一步探索和研究的較為重要的一節課。通過本節課的學習,使學生了解樂音的三要素:音調、響度、音色;知道決定聲音的音調、響度、音色的因素是什麼?從而使學生對聲音有進一步的認識,也為今後的聲學研究對下基礎。
  • 響度與響度處理經驗談(中)響度、動態,與處理手法
    持續時間和混響 一個聲音的持續時間,往往是Decay、Sustain和Release這三個時間值來決定的在所有這些現象中,每一種情況都是可以被恰當利用來控制響度的。比如說,UI的聲音,在日系遊戲裡、尤其典型的事PS3、PS4的系統聲音,那些聲音非常小聲,但是你可以清晰聽到。為啥?
  • 音樂科普:聲音的高低、長短、強弱和音色。音的四要素的真正含義
    大家好,今天給大家分享的是構成音樂的主要邏輯-音的高低、長短、強弱和音色四個要素。最早接觸聲音的四個要素這一概念,是在我們的音樂基礎理論教材當中,那麼今天校長給大家簡單描述這一概念同時,結合我們的實際應用,解析一下音的四個要素的真正含義和與音樂的關聯。我們都知道,聲音是振動而產生的,那麼音的四個要素,都與振動有直接關係。
  • 2021年初中八年級物理知識點:聲音的三個特性
    中考網整理了關於2021年初中八年級物理知識點:聲音的三個特性,希望對同學們有所幫助,僅供參考。   聲音的特性   1. 聲音的三個特性:音調、響度、音色。   2. 音調:聲音的高低叫音調。   l 頻率:物體在1s內振動的次數叫頻率。頻率的符號為f,單位為H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