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音基礎之聲音的三要素

2021-01-19 SIVA藝術與設計實驗教學中心

通常我們使用物理的方法來探討聲音的本質與要素。在藝用領域的探討,主要依靠人聽覺器官所能感知的聲音。聲音是一種波。一個發聲物體振動後,由於它周圍的空氣分子的彈性和惰性,從而形成空氣微粒疏密相間的波動,這就是聲波。聲波從振動聲源出發,順序地從一個微粒傳到另一個微粒,以一定聲速向各方面傳播。氣體、液體、固體微粒都可以成為聲音傳播的媒介。聲音在空氣中傳播,音速c≈340m/s。聲音在真空中不能傳播。

由于振動的傳播,對於人聽覺器官發生的主觀感受,最終引起聲音的感覺。聲音具有三個基本特性,或者叫做三要素:頻率、強度、音質。反映在人耳主觀感覺到的就是音調、響度和音色。

 

一、頻率Frequency Hz(音調pitch、tone)

 

在聲學中,以頻率Hz來定義聲音振動的快慢。Hz意為次/ 每秒,1Hz即為一秒鐘完成1次周期振動。頻率越高音調越高,頻率越低音調越低。

人耳能聽到的頻率是有一定範圍的,人的聽覺器官能感知的聲音頻率範圍約為20Hz~20kHz的信號稱為音頻(Audio)信號。

頻率小於20Hz 一般稱為次聲波(subsonic)。

人發音器官發聲頻率約是80~3400Hz,但人說話的信號頻率約為300~3000Hz,即話音(speech)信號。高於20kHz的信號稱為超聲波(ultrasonic)。超聲波及次聲波一般不能引起人聽覺器官的感覺,但可藉助一些儀器設備進行觀察和測量。

人對聲音刺激頻率的主觀判斷與估量,稱之為音調(Pitch),單位:美(Mel)。

Frequency是物理量,而音調是人的感覺。

聽覺經驗,一般女生的聲音比男生高,較大物體振動的音調較低。


二、響度(loundness)


聲波振動的幅度大小決定響度(能量)。

聲波到達人耳的聲擾動振幅所產生的聽覺的大小,聲振動能量是物理特性,可用聲強(sound pressure)定義,單位:帕斯卡(Pa)。

實用上通常都以對數方式的聲壓級(sound pressure level)表示,單位:分貝(db)。

響度是主觀量,不能用任何儀器正確地測量。

聲音響度使用了以兩個聲強之比的對數為基礎的相對標度,單位:宋(sone)。

 

三、  音色音質


大部分樂器發出的聲波不是單純的正弦波,而是由基音和多組不同頻率的泛音複合而成的複合波。不同樂器發出同一音高(音調、頻率)的樂音,仍然可以分辨。

可以把音色描述為音的瞬時橫截面,即用諧音(泛音)的數目、強度、分布和相位來描述。

泛音的強度可使音色發生變化,音色的主觀特性比響度或音調的主觀特性複雜得多。

 

 


 

以下為四種不同樂器,以相同響度、相同頻率音調所發出的聲音波形,複合波的基音與各組泛音強度成分不同決定音色的不同。

 


撰文:潘    翀

圖片:潘    翀

編輯:曹景宇




 


 


相關焦點

  • 聲音的「三要素」是什麼?
    聲音的特性可由三個要素來描述,即響度、音調和音色。音樂的三要素是旋律,節奏,和聲。當用不同力量敲擊某個音叉時,音叉發出的聲波幅度不同,這意味著聲音的響度不同。給出了兩個聲音波形,其幅度一大一小,幅度大的波形其聲音響度大,幅度小的波形其聲音響度小。另外,人們對響度的感覺還和聲波的頻率有關,同樣強度的聲波,如果其頻率不同,人耳感覺到的響度也不同。
  • 中考考點——聲音的三要素
    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聲音的三要素聲音的三要素:響度、音調、音色(1)定義:響度是指聲音的大小.(2)決定因素:a.響度是由發聲體振動的振幅決定的,發聲體振動的振幅越快 ,發出聲音的響度就越大.b.響度還與距離發聲體的遠近、聲音的分散程度有關,距離發聲體越遠、聲音越分散,聲音的響度就越低 .(3)波形圖
  • 2018中考物理:必考內容之——聲音的三要素
    中考物理中,聲音的三要素屬於每年必考內容,通常以選擇題和填空題的形式出現。   聲音的三要素是——音調、響度、音色。   可以從以下四點來掌握聲音的特性。   聲音三要素   一、定義:   音調:聲音的高低   響度:聲音的強弱   音色:聲音的品質   二、影響因素:   音調:取決於發聲體的頻率。頻率高則音調高。   響度:1.取決於發聲體的振幅。振幅越大,響度越大。2.還與人距離發聲體的距離有關。
  • 聲音「三要素」---響度,音高,音色
    人耳對不同強度、不同頻率聲音的聽覺範圍稱為聲域。在人耳的聲域範圍內,聲音聽覺心理的主觀感受主要有響度、音高、音色等特徵和掩蔽效應、高頻定位等特性。其中響度、音高、音色可以在主觀上用來描述具有振幅、頻率和相位三個物理量的任何複雜的聲音,故又稱為聲音「三要素」;而在多種音源場合,人耳掩蔽效應等特性更重要,它是心理聲學的基礎。下面簡單介紹一下以上問題。
  • 玩懂聲音三要素
    1、人耳的構造與作用   (1)外耳:包括耳廓、外耳道、耳垂;    作用:接受聲波,傳遞與感覺聲音的振動.   (2)中耳:包括鼓膜、聽小骨,     作用:傳播聲音.  (3)內耳:包括耳蝸、三條半規管,     作用:感受聲音信息;重要的平衡器.
  • 初中物理-聲音三要素
    聲音三要素包括,音調、響度和音色。我們如何根據波形圖來判斷三者的區別呢?首先,我們來回顧一下音調的基本概念,在物理學中,把聲音的高低叫做音調。而聲音的高低和頻率有關。頻率指的是聲源振動次數和所用時間的比值,頻率越高,音調越高,頻率越低,聲調越低。波形的疏密則體現了振動的頻率,波形越密,表示振動頻率越高,音調也越高,反之亦然。我們可以看下面的圖一。在相同的時間內,不難發現,上圖中波比下圖的波稀疏,由此可知上圖聲音的頻率小於下圖,則可以判斷上圖音調低。
  • 聲音的三要素:音調的實例分析
    聲音的三要素是音調、音色和響度,音調的高低與哪些因素相關呢?實例一:同學們自製一件小樂器,在幾個相同的玻璃瓶中裝有不同的高度的水,用同樣大小的力敲擊玻璃瓶會發出不同的聲音。那麼哪一個音調高呢?實例三:拆開口琴發現在氣孔邊上分布著長短、厚薄不一樣的一拍銅片。分析:吹口琴時在氣流的衝擊下銅片發聲振動,那麼音調的高低就會大致判斷了。
  • 告訴你聲音三要素是什麼
    對於響度的心理感受,一般用單位宋(Sone)來度量,並定義lkHz、40dB的純音的響度為1宋。響度的相對量稱為響度級,它表示的是某響度與基準響度比值的對數值,單位為口方(phon),即當人耳感到某聲音與1kHz單一頻率的純音同樣響時,該聲音聲壓級的分貝數即為其響度級。可見,無論在客觀和主觀上,這 兩個單位的概念是完全不同的,除1kHz純音外,聲壓級的值一般不等於響度級的值,使用中要注意。
  • 每日素材——聲音的三要素
    音調即聲音頻率的高低。【單位】赫茲,符號為Hz。【影響】音調由物體振動的快慢決定。物體振動的頻率越大,音調就越高;頻率越小,音調就越低。【體現】聲音的高低。【超聲波與次聲波】人耳能聽到的聲音頻率是20Hz—20000Hz①超聲波:高於20000Hz的聲音。特點:方向性好,穿透能力強,易於獲得較集中的聲能,在水中傳播距離遠。應用:可用於測距、測速、清洗、焊接、碎石、殺菌消毒等。
  • 音樂科普:聲音的高低、長短、強弱和音色。音的四要素的真正含義
    大家好,今天給大家分享的是構成音樂的主要邏輯-音的高低、長短、強弱和音色四個要素。最早接觸聲音的四個要素這一概念,是在我們的音樂基礎理論教材當中,那麼今天校長給大家簡單描述這一概念同時,結合我們的實際應用,解析一下音的四個要素的真正含義和與音樂的關聯。我們都知道,聲音是振動而產生的,那麼音的四個要素,都與振動有直接關係。
  • 利用「聲音三要素」也能調出好聲音,音響師們看好了!
    噪聲的存在會使人們對目標聲音的聽力下降,即產生所謂的「掩蔽現象」,它不僅取決於噪聲的聲壓大小,而且與它的頻率成份和頻譜分布密切相關。簡單地說,主要有以下幾個特點:  ①低頻聲,特別是在響度相當大時,會對高頻聲產生較明顯的掩蔽作用。  ②高頻聲對低頻聲只產生很小的掩蔽作用。
  • 初中物理說課稿:《我們怎樣區分聲音》
    一、說教材1、教材分析 本節課是學生在知道聲音的產生和傳播的基礎上,對聲現象進一步探索和研究的較為重要的一節課。通過本節課的學習,使學生了解樂音的三要素:音調、響度、音色;知道決定聲音的音調、響度、音色的因素是什麼?從而使學生對聲音有進一步的認識,也為今後的聲學研究對下基礎。
  • 三年級第21課《大自然的聲音》預習,感受大自然聲音的美妙
    呢喃:小聲說話,輕聲細語洶湧澎湃:洪水猛烈上湧的樣子二.學習課文這篇課文主要給我們介紹了大自然中風的聲音,水的聲音,動物的聲音,展現了大自然的魅力,表達了作者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分析1.第1自然段是本文的中心句,剩下的三個自然段都在圍繞第1自然段來寫。2.第2自然段具體寫大自然中風的聲音。第四句的4個「不一樣」寫出了風聲的神奇和富於變化。當微風拂過,當狂風吹起,風的聲音又不一樣,它真是一個音樂家啊!
  • 三年級語文上冊《大自然的聲音》,大自然中有哪些美妙的聲音呢
    這篇課文以清新活潑的筆調介紹了大自然中美妙的聲音——風聲、水聲和動物的叫聲,表達了作者對大自然的讚美之情。7、淙淙:形容流水的聲音。8、潺潺:形容溪水、泉水等流動的聲音。10、洶湧澎湃:形容水勢很大,波浪互相撞擊,發出巨響,也比喻聲勢浩大。
  • 星之聲播音配音學校:感受聲音魅力,讓聲音更具價值
    年,《聲臨其境》節目首季的播出,很多人第一次直觀感受到了來自聲音的魅力,一時間,關於聲音的討論穿梭在大街小巷,觀眾、聽者數不勝數。對於想要進入播音專業的學生來說,除了基礎的知識和技能學習,還要進行新聞、表演等相關行業的了解和實踐,進行視野擴展,這是自己練習所不能完成的。要在較短的學習時間內對單個技能深度教學,並在播音或配音上強化訓練,這對每個人來說都多了一層考驗。所以,優質的播音課程必不可少。如何挑選一個合適靠譜的線上播音配音課程呢?
  • 每周乾貨丨看見你的聲音——聲音傳感器
    百度百科——聲音傳感器的作用相當於一個話筒(麥克風)。它用來接收聲波,顯示聲音的振動圖象。但不能對噪聲的強度進行測量。聲音傳感器能顯示聲音強度大小,也能研究聲音的波形;恩,聽著還蠻實用的,秉著好奇寶寶的天性就特別想知道它的工作原理 聲音傳感器內置一個對聲音敏感的電容式駐極體話筒。
  • 三年級上冊語文《大自然的聲音》知識梳理
    一、文本分析《大自然的聲音》全篇運用人格化的寫法,以及大量的具有畫面感的語句,文章先總寫大自然有許多美妙的聲音,然後分別從風、水和動物三個方面詳細地描寫了大自然美妙的聲音。文章結構為總分結構,可這樣段落劃分:第一部分(1):總寫大自然有許多美妙的聲音。第二部分(2-4):分別從風、水和動物三個方面詳細地描寫了大自然美妙的聲音。
  • 聲音/音樂與生命
    聲音是什麼?音樂是什麼?生命是什麼?它們三者之間有什麼聯繫?聲音是一種物質能量。它是由物質機械運動產生的波動能量。機械運動是自然界最普遍、最簡單的運動。其運動方式最常見的是往復位移,或者理解成:物質狀態呈前後波動、或上下波動。無論是哪種理解,波動就會形成能量。這種機械運動的能量可以在固體、液體、氣體中傳播。
  • 《聲音的特性》說課稿
    四、說教學重、難點(過渡句:本著新課程標準,在吃透教材的基礎上,我確定了以下的教學重點和難點)【重點】音調、響度、音色的概念及它們的決定因素。【難點】探究音調、響度和音色的影響因素的過程。學生交流討論後得出:聲音有大小、高低之分,不同樂器發聲不同。教師明確學生的討論結果後繼續提出問題:聲音的高低指的是什麼,為什麼聲音會有高低之分?讓學生在疑惑中帶著問題進入今天的課程——《聲音的特性》【設計意圖:我之所以採用這種情境導入的方式,是想通過播放音樂的形式快速集中學生注意力,並介紹樂音的概念。同時通過學生的回答,大體感知聲音的特性,為下面的新課教學打下基礎。
  • 生活中有趣的物理現象之聲音和光學篇
    聞其聲不見其人2.聞其聲,知其人——因為聲音有三要素:音色、音調、響度。不同的發聲體由於其材料、結構不同,則發出聲音的音色也不同。例如鋼琴、小提琴和人發出的聲音不一樣,每一個人發出的聲音也不一樣。因此,可以把音色理解為聲音的特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