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音的特性》說課稿
各位老師,大家好。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聲音的特性》,根據新課標理念,我將以教什麼、怎麼教、為什麼這麼教為思路,從教材分析、學情分析、教學目標、教學過程等幾個方面加以說明。
一、說教材
(過渡句:教材分析是上好一堂課的前提條件,在正式內容開始之前,我先談一談對教材的理解)
《聲音的特性》選自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級上冊第一章第2節,主要講授聲音的三個特性——音調、響度、音色。聲現象是學生剛接觸物理並逐步參與系統學習和研究的第一步,因此保護好學生的好奇心和嚴謹認真的求學態度尤為重要。在了解了聲音的產生、傳播原理之後,對身邊出現的聲音現象感到驚異的同時,適時提出聲音的特性以幫助學生建立概念至關重要。本節是聲現象中的重點小節,也是一節難點。這對於學生從整體上把握和理解聲音,認識噪聲、聽不見的聲音進而把握聲現象,培養觀察、比較、歸納、總結問題的能力也有重要意義,並能激發起學生學習物理的熱情,產生學習物理的持久動力。
二、說學情
(過渡句:學生是學習的主人,學生已有的知識結構和認知水平是教師授課的依據與出發點)
我所面對的是初中八年級的學生,他們的抽象能力雖然已經有所發展,對於生活中的聲現象有了一定的了解,同時上節課已經學習了聲音的產生與傳播,但還不善於總結歸納。所以本節課在教學過程中要把握學生這一特點,並保持學生對物理的好奇心,所以在教學過程中一是要儘量通過小實驗把聲現象轉化為可觀察的現象,二是要注重對學生的啟發,尊重學生的想法,適時反饋。
三、說教學目標
(過渡句:基於以上對教材和學情的分析,結合新課標的教學理念,我確定了如下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目標】
知道音調、響度、音色的概念,明確它們的影響因素,了解超聲波和次聲波在生活中的應用。
【過程與方法目標】
通過鋼尺振動實驗、桌球音叉實驗,發現音調與響度的決定因素,進一步了解物理學研究問題的方法。
【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
激發學習物理的興趣,體現「從生活到物理,從物理到社會」的學習意義,養成良好的思維習慣和敢於質疑、敢於創新的科學態度。
四、說教學重、難點
(過渡句:本著新課程標準,在吃透教材的基礎上,我確定了以下的教學重點和難點)
【重點】
音調、響度、音色的概念及它們的決定因素。
【難點】
探究音調、響度和音色的影響因素的過程。
五、說教學方法
(過渡句:為了突破重點,解決難點,順利達成教學目標,並結合教材和學生特點)主要採用以下幾種方法:講授法、實驗探究法、小組討論法、練習題法。
六、說教學過程
(過渡句:教學過程是一堂課的核心,基於以上教學目標和重難點的確定,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我把教學過程分為以下五個教學環節)
環節一:新課導入
在新課導入環節,我採取的是情境導入的方式,在課堂上開展一個小型音樂會,播放出不同的音樂,教師對樂音下一個定義,並提出問題:同樣是樂音它們有什麼區別?學生交流討論後得出:聲音有大小、高低之分,不同樂器發聲不同。教師明確學生的討論結果後繼續提出問題:聲音的高低指的是什麼,為什麼聲音會有高低之分?讓學生在疑惑中帶著問題進入今天的課程——《聲音的特性》
【設計意圖:我之所以採用這種情境導入的方式,是想通過播放音樂的形式快速集中學生注意力,並介紹樂音的概念。同時通過學生的回答,大體感知聲音的特性,為下面的新課教學打下基礎。在提問中讓學生感到不能用生活經驗解決,從而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便於接下來的課堂展開】
環節二:新課講授
(過渡句:接下來是新課講授環節,也是教學過程的核心。)
首先通過視頻播放男高音和男低音,先引導學生發現兩種聲音的異同點,再介紹音調的概念,進一步提出問題:是什麼因素影響聲音的音調高低?之後引導學生結合生活經驗對這些因素進行猜想,這樣還可以鍛鍊學生的思考能力。
之後是實驗環節,在這個環節我會演示三個小實驗:
實驗一:用鋼尺放於桌子一端,改變鋼尺伸出桌面的長度,用力撥動鋼尺,鋼尺振動,並保證每次鋼尺振動的幅度相同。多次實驗,學生觀察鋼尺的振動情況並仔細聽鋼尺的發聲情況。
實驗二:撕一張紙,比較快撕、慢撕發出聲音高低的不同。
實驗三:用硬紙片划動木梳,改變划動的速度,比較木梳發聲有何不同。
實驗結束後以小組為單位引導學生思考討論這三個現象,並由小組代表進行回答討論結果。在學生回答後我會及時點撥,並總結出音調的高低與發聲體振動快慢有關,振動越快,音調越高,振動越慢,音調越低的結論。
【設計意圖:通過這樣的三個易於操作的小實驗,能讓學生直觀地感受出音調和振動快慢的關係,突破了本節課的教學難點。同時學生通過猜想和實驗過程,增強了分析概括能力,易於學生養成良好的思維習慣】
接著我會引入頻率的概念,先講解頻率的單位及物理意義,在講解過程中通過「為什麼人能聽過到蜜蜂飛行時「嗡嗡」的聲音,卻不能聽到蝴蝶飛行的聲音?」的問題帶領學生進入超聲波和次聲波的學習,然後通過PPT展示生活中超聲波和次聲波的應用,讓學生感受到物理和生活的聯繫,激發對物理學習的興趣。
在講解完音調之後接下來回會進入響度的講解,在講解響度這一特性時我將採用與講解音調相同的方式,通過實驗,進而總結響度的影響因素。在這一環節設置的實驗為:
實驗:用不同的力敲打音叉,使音叉發出大小不同的聲音,在通過觀察懸掛著的與音叉接觸的桌球的振動,得出響度大小和振幅的關係。
通過這一實驗,和學生共同總結出振幅越大,響度越大的結論。
學完響度之後我會帶領學生進入音色的學習,通過提問:是否響度和音調相同就可以確定某一聲音?提問之後給予學生一定的思考時間。再播放用二胡和小提琴演奏的音樂《二泉映月》,讓學生加以判斷,進而得出音色的概念和音色與發聲體自身的材料和結構有關的結論。
【設計意圖:之所以這麼設計是為了讓學生在學習聲音的三特性過程中通過常見的實驗,得出準確的結論,增強學生對物理實驗的重要性的認識,同時也能突出本節課的重點,解決本節課的難點】
環節三:鞏固提高
(過渡句:在新知識講授完後,為了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我會通過習題的形式進入鞏固環節)
列舉出幾個聲現象的例子,讓學生判斷是屬於聲音的哪一個特性。如:聽聲識人屬於聲音的音色等。
【設計意圖:這個環節的目的在於檢驗學生是否掌握本節課的知識點,並且通過這個題目也能將本節課知識與生活中的實際問題相結合,真正做到學以致用】
環節四:小結作業
在小結時,我會讓學生來總結本節課的知識點,這樣能加深對本節課知識的掌握和系統化理解。
在作業環節,我會給學生布置這樣一個任務:回去收集生活中的聲現象,並用聲音的特性與之相對應做出解釋。
【設計意圖:通過這一環節可以加強學生對知識的總結和梳理,通過作業的形式學生能在課下及時加深對知識的鞏固,通過收集類作業也可以發散學生思維】
以上是《聲音的特性》說課稿,更多教師招聘面試備考資料,請查看教師招聘面試備考頻道。
中公講師解析
中公教師題庫上線啦!點此進入題庫,海量題,隨心刷!
掃描二維碼關注「qgjsks」微信·回復「教育理論」下載兩學各章節練習題
回復「時政熱點」查看時事政治熱點匯總
回復「我要過面試」獲取試講教案(含音頻)+答辯+結構化解題思路
註:本文章用於訪問者個人學習、研究或欣賞,版權為「中公教師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或摘編。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並註明"來源:中公教師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本文來自中公教師網未經允許 禁止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