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一風
「瓦斯就像是一隻等待時機的猛虎,它『蟄伏』在地層深處,一旦濃度超標或遇到明火,就會裹挾著成百上千噸的煤炭,瞬間噴湧而出,令人無路可逃。」2月2日上午,筆者在河南煤化集團鶴煤八礦採訪時,抽放隊隊長劉三朝對瓦斯的危害性作了形象的比喻。
劉三朝已經與瓦斯打了4年交道,從擔任抽放隊隊長那天起,他就帶領抽放隊一班人馬踏上了了解瓦斯、治理瓦斯的艱辛之路。
瓦斯與地質構造有什麼聯繫,怎樣治理瓦斯最有效?簡要說來,這些問題是瓦斯治理工作的重頭戲。「我們在不具備開採保護層條件的情況下,堅持『巖巷先行,抽採跟進,預抽達標,安全掘採』,逐步形成了『抽採跟著巖巷走,掘採跟著抽採走,預抽達標才掘採』的瓦斯治理格局,解決了煤巷掘進消突和工作面採前預抽技術難題。」劉三朝說,實施這些措施的根本目的就是要把煤層瓦斯抽乾淨,以絕後患。
在該礦3203工作面的瓦斯鑽場,抽放隊技術員小李正在施工現場圖板上標出鑽孔的設計參數,並利用半圓儀標出鑽孔方位,然後按照鑽孔設計傾角進行打鑽施工。他告訴筆者,鑽孔質量的好壞是決定瓦斯抽採率高低的前提,每次打鑽前,他們都嚴格按照標準施工,絕不允許少打鑽孔或打淺孔。
「鑽孔封是瓦斯抽放工作中最為關鍵的環節,封孔質量的好壞直接影響抽放效果。為此,我們礦自購了多種新型封孔材料,在封孔工藝改進方面進行了3次創新,都取得了顯著效果。」劉三朝接著說,「去年,我們礦3203抽底巷和3103煤巷被集團公司評為『抽放示範區』,抽放隊自行研製的氣水霧分離器,以成本低、易操作、故障少等優點,得以在集團公司各礦井單位推廣使用。」
有了好的消突措施,還得在提高抽採率上下工夫。為此,抽放隊採用了各種新奇的辦法。比如,他們把鑽頭進行升級,直徑由原來的74毫米升級為現在的120毫米,將抽放封空管由原來的封8米提高到現在的封25米以上,並將封孔改為注孔,以此提高抽放的瓦斯濃度,有效提高瓦斯抽取量。此外,他們還嘗試把水或者二氧化碳以適當的方法「灌」進煤層,從而實現把瓦斯「擠」出來的目的。
瓦斯有可怕的一面,但也有為人類造福的一面。它的另一個名字叫做「煤層氣」,其熱值與天然氣相當,可以用於發電,是一種高效潔淨能源,開發利用前景十分廣闊。如何讓瓦斯發揮它的好作用,該礦瓦斯發電站可是派上了大用場。2011年,該礦抽取瓦斯900.5萬立方米,瓦斯抽放率達到54.4%,取得了顯著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面對瓦斯這隻猛虎,該礦廣大員工迎難而上,想辦法、定措施,使瓦斯治理工作走在了鶴煤集團各礦井的前列。然而,對於劉三朝和他的瓦斯抽放隊來說,他們與煤礦瓦斯的鬥爭還遠遠沒有結束,治理瓦斯並讓這一寶貴的能源造福於民的「大戲」才剛剛上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