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地球各大洲中,南極大陸是最高大、最冷酷、最純潔、最美麗、最神秘莫測、最桀驁的。
南極洲平均海拔2350米,是地球上最高的大陸,是擁有青藏高原的亞歐大陸的平均高度的2.5倍。地球上最低的地方也在南極。南極大陸上的本特萊冰下槽谷,在海平面以下2500多米,比北冰洋的平均深度還要深兩倍多呢!這是在巨大冰蓋的重壓之下,大陸地殼向下彎曲的緣故。
南極大陸的冰蓋也是地球奇觀之一,是幾千萬年以前形成的。它不僅儲存了地球上95%以上的永久性冰川和72%以上的淡水資源,而且還像一部無字天書,記載著許多極其寶貴的科學信息。例如,在其中不同層面上的大小氣泡裡,保存著幾百萬年乃至一千多萬年以前的古空氣。
南極也是風最大的大陸。南極的大風特別可怕,令人望而生畏,不僅可以把人捲入高空,而且能輕而易舉地掀翻巨大的飛機,將其機翼折斷,所以南極又稱為「風極」。
除此之外,南極還有三大奇觀。
怕熱不怕冷的細菌
南極自然條件嚴酷,不僅對較大生物的生存是一種嚴峻的挑戰,而且對像細菌這樣微小生命的生存和繁衍也是一樣。但是,南極確實有細菌,不僅在氣候條件相對較好的沿海地區,而且即使在氣溫低達攝氏零下六七十度的冰天雪地,在沒有任何有機物質的內陸中,每半升雪中仍能找到一個細菌。
科學家們認為,南極大陸的孤立狀態,比那裡的惡劣氣候更加有效地抑制了細菌的傳播,因而南極大陸的細菌密度比其他大陸要小得多。但是,通過大氣對流、海洋環流以及生物遷徙等途徑,有些細菌仍然傳播到了南極大陸。而沿岸地區的一些細菌,則是由人類帶過去的。
有人曾經擔心外來的細菌一旦適應了那裡的氣候,就會大量地繁殖起來,從而給那裡的生物造成威脅。然而有趣的是,人們發現南極的細菌雖然耐得了嚴寒,但卻受不了高溫,而且即使在通常的溫度裡,也很難生存下去。當溫度上升到十幾攝氏度時,它們就會死去。
最耐寒的植物是地衣
南極地區缺少溫暖,缺少水分,缺少肥料,缺少土壤,也就是說,幾乎缺少植物生長所必需的一切,唯一不缺少陽光。雖然有半年暗無天日的極夜,但也有半年連續照射的極晝。
半年極晝當中,雖然陽光斜射,光線比較弱,但也足以與低緯度地區的陽光相比,至少是可以滿足植物生長的。因為即使是吸收陽光效率最高的綠色植物,也只能用去照射到它上面的陽光的 5%。在這樣奇特的條件之下,南極地區生長得最成功的植物也是最原始的植物,如藻類、地衣和苔蘚之類。地衣是南極最為重要的植物,也是地球上最耐寒的植物。
最大的昆蟲是蚊子
南極大陸上最大的昆蟲是一種只有1.2釐米長的沒有翅膀的蚊子,這聽起來似乎有點滑稽。
世界上的動物,共有100多萬種,其中有90%是昆蟲。但是,在南極圈以南的整個地區,包括海洋生物在內,其動物的品種總共也不到70種,其中生活在南極大陸上的昆蟲,總共只有44種,與這樣一個廣大的地區相比,其品種之少實在有點不可思議。
南極昆蟲品種雖少,但每種的數量卻多得驚人,主要是扁蝨、小蟲和瞞類,其中最大的昆蟲是蚊子。這些昆蟲雖然微不足道,但卻都有著非凡的耐寒能力,一年之中有三百多天都是處於冬眠狀態,且身體處在冰凍之中,只有兩個月的時間可以解凍。但一旦甦醒,它們便開始了緊張的社交活動,以便繁衍生息,世代相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