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個文科女生,我對於「宇宙開端在何處」、「宇宙的終點在哪裡」這些問題也十分感興趣。
但是,翻開滿眼都是密密麻麻公式和數字的硬教材對我來說,簡直像是天書,完全沒有讀下去的欲望。
難道對我們這種普通文科女來說,了解宇宙終極奧義,只有「找一個擅長科普的理科男朋友」這一條出路了嗎?
當然不是,在這裡,就向姐妹們強烈安利了解宇宙學的幾種方法,讓你輕鬆又有效率地學習物理知識。
一、課外讀物
在這裡,向大家隆重推薦兩本書,一本叫《時間簡史》,一本叫《果核中的宇宙》。這兩本書都出自本世紀最偉大的物理學家霍金之手,所以知識的準確度和權威性就不需要懷疑了。
霍金是一位專門研究黑洞的物理學家,他患有肌肉萎縮症,所以只能坐在輪椅上,通過眼球轉動與人們交流。
就是在這種情況下,霍金仍然取得了很多巨大的學術成就:他證明了廣義相對論的奇性定理和黑洞面積定理,還提出了黑洞蒸發理論和無邊界的霍金宇宙模型。
看著這一堆專業術語,是不是一臉懵?不用擔心,霍金最神奇的地方在於,他不僅自己能明白這些複雜的物理問題,他還能把普通人也給講明白。
《時間簡史》就是一本很好的科普讀物,在這本書中,霍金向我們揭示了他眼中的宇宙,時間的盡頭在哪?未來世界又將如何毀滅?他都會用最淺顯的語言為你講解。
猶記得,當年讀到黑洞章節時,霍金為了說明黑洞的引力有多麼巨大,舉了這樣一個例子。
「當太空人不慎掉入黑洞,他的頭瞬間收到巨大的拉力,而腳卻依然在外面,所以在那一秒,他像一根義大利麵條一樣被撕扯開。」
書中像這樣生動的例子還有很多,我就不劇透了,大家可以自己去探索。
霍金為何要寫這兩本書?他在《時間簡史》末尾這樣說道:「我認為,當一個新的物理現象得以發現,它的普遍原理不應該只被物理學家知曉。老師、司機、外賣員,所有的普通人也應該有所了解,並投入到激烈的討論中,這才是人類精神,只有這樣,我們的世界才能進步。」
不得不說,在科普方面,美國做得比中國強太多。全民參與到科學的學習研究中,如此大的推動力,難怪成就如此巨大。
二,紀錄片
如果覺得插圖版的圖書還是過於枯燥,那只能拿出我的終極制勝法寶給你了,那就是紀錄片。
有一部紀錄片不得不看,這部紀錄片也和霍金有關,叫《與霍金一起了解宇宙》。
這部紀錄片的製作耗時三年,期間曾經經歷過多次修改,修改人正是霍金。他做事精益求精,力求每個細節的完美,發誓做出一部既能科普知識,又能娛樂大眾的精品。
在書中,霍金為我們娓娓道來,宇宙從何而來?地球上的生命是怎樣誕生的?到底存不存在外星人?
枯燥的數據和專業的術語轉化為生動有趣的小故事,讓零基礎的你在霍金幽默的語言中看到不一樣的世界。
印象最深刻的是,霍金講述到時光旅行的方法時,是這樣說的:「如果我們想踏上未來之旅,那麼速度必須快。當我們的建造出速度接近光速的列車,車內的速度就會放慢。」
按照霍金的想像,如果在赤道建造一道列車軌道,有一輛接近光速的列車在軌道上運轉。可以買票踏上這輛列車,但是上車之前要想好,因為這輛車行駛一年,地球的時光就前進一百年。
所以當你下車,你已經來到未來世界,當年的親人朋友早已不在——這是一張通向未來的單行票。
看完這個片段,我完全被霍金華麗的想像震驚了,原來時光旅行真的可以實現,這不僅僅是科幻小說家的幻想。
看這樣高質量的紀錄片,遠比看一些腦殘狗血的電視劇要過癮,不經意間讓你過上品質更高的生活,讓你的思想水平提高好幾個lev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