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魚因為它們,下巴底下的兩根類似山羊的「鬍子」而得名
羊魚
羊魚因為它們下巴底下的兩根類似山羊的「鬍子」而得名,這些觸鬚並不是擺設,它們是為探測沙子中的獵物而生的。羊魚屬須鯛科( Mullidae),通常被用作觀賞的品種是該科中副緋鯉屬( Parupeneus)的成員。市場上可以見到的主要是黃山羊( Parupeneus cyclostomus)和花羊( Parupeneus barberinus)兩個品種。它們在我國南海和東南亞各國沿海都有分布,貿易個體在8~30釐米之間,成體約35釐米。
在自然環境中,羊魚主要捕食底棲的無脊椎動物,如海螺或沙蠶,如果給它們機會,它們也願意吃幾條小魚。實際上,它們更像一個清潔工,可以清理死魚的廠體和無脊椎動物的殘骸。羊魚在大海中成群生活,很容易捕獲,以前它們曾是南方漁民常吃的一種廉價海鮮,直到有人知道貿易商更喜要這類魚觀賞魚,它們的身價也高了起來。
羊魚非常好養而且性情溫順,適合與所有體長15~40釐米之間的魚類混合飼養。10釐米以下的羊魚可以飼養在礁巖生態水族箱中,但它們生長很快,容易對其他小型魚造成威脅。魚肉、蝦肉和沉性飼料都可以用來餵養羊魚,但它們吃不到漂浮在水面的食物。它們喜歡挖掘沙子,如果水族箱中有沙子,它們可以將其翻來翻去。
目前,我還沒有發現羊魚對某種漁用藥物有不良反應,它們本身也很少患疾病,只要水族箱夠大,它們總是那麼快樂。體長大於20釐米的個體,在引進後應進行淡水浴處理,因為它們多半攜帶有寄生蟲。羊魚能吃能拉,最好配備強勁的過濾系統,否則它們會敗壞水質。它們的力量很大,受到驚嚇時會到處亂撞,容易撞傷其他魚,也容易破壞巖石造景,更重要的是,它們撞到石頭上會傷害自己。我覺得它們很膽小,需要很長時間才能讓它們覺得站在水族箱前的人不具備威脅。
鱸和花鱸
鱸和花鱸在分類上被統稱為(音:yi)ranidae),它們是鱸形目中具有代表性的品種,所有能科魚類都是肉食動物,它們擁有巨大的口裂,善於捕捉。準雀鯛科( Pseudochromidae)、稚鱸科( Grammatidae)、七夕魚科( Plesiopidae)和科魚類具有很近的血緣關係,因為這三科中的觀賞魚數量不是很多,並且多以鱸來命名,我則將其與鯧科歸納在一起進行說明,標題就只能使用「鱸和花鱸」這樣並不太科學的定義了。
這裡提到的鱸並不是我們通常食用的淡水或海水鱸魚,通常我們把本章節提到的鱸類稱為石斑魚。在觀賞魚貿易中出現的石斑魚,多數是用於食用的石斑魚的幼體。在家中飼養這種魚,很類似古代羅馬人對海水魚的飼養行為,它們大多將這類魚飼養起來一邊觀賞,邊逐一烹飪吃掉。所有的石斑魚都是高檔食用魚,它們肉質細膩,味道鮮美。一些品種的幼魚具有鮮豔的顏色和美麗的花紋,它們漸漸地成為知名的觀賞魚。飼養石斑魚不需要太高的技術,也用不到太昂貴的設備,它們的確十分好養。很多品種的石斑魚在國內、外有專門的養殖場,這些養殖場除了把成魚送到海鮮市場,也把幼魚批發給觀賞魚貿易商。這些人工繁育的個體更為好飼養,而且可以接受各種人工飼料,因此,單純地飼養石斑魚是非常省心的一件事。
花鱸通常被稱為寶石或海金魚,一般市場上常見的品種主要是擬花鰭屬的和奇唇魚屬個體,大概有十幾個品種。捕撈於東南亞地區的品種十分難以適應人工環境,它們膽怯且挑食。另外,可能和不正確的捕撈和減壓方式有關,來自菲律賓的寶石魚,大部分是用藥物捕撈的,這使得它們在人工環境下的損耗率為100%。產自夏威夷和澳洲海域的品種很容易適應人工環境,而且顏色豔麗,在水族箱中成群遊動,這讓它們成為炙手可熱的品種。雖然價格昂貴,但青睞者甚多。此類品種捕撈量很少,大部分供應給了美國和歐洲的市場,我國很少見到。準雀鯛科的魚類,在觀賞魚中被稱為草莓魚,它們具有鮮豔的顏色,嬌小的身體,非常適合飼養在礁巖生態水族箱中。此類魚領地意是很強,同一水族箱中無法同時混養兩條。草莓魚類是非常好飼養的品種,它們和雀鯛類樣都是新手入門的最好選擇。
稚鱸科的觀賞魚大部分產自大西洋、加勒比海、西非沿岸,主要品種是鬼王。它的顏色和花紋與準鱸科的雙色草莓十分接近,也有些地區將其稱作美國雙色草莓。不同物種在不同地區都向這一個形態進化,可見它們需要的生存條件是相同的。和草莓魚類一樣,稚鱸類也是非常好鬥的品種,一個水族箱中無法同時飼養兩條或多條。
七夕魚科的觀賞魚常見的只有一種,那就是七夕鬥魚。其實這種魚並不是很好看,只是因為奇特才被一直圈定在觀賞魚範疇裡。之所以起名叫鬥魚,可見其多麼的兇猛好鬥。不論是鱸、花鱸,還是本章節介紹的其他品種,除花鱸溫順一些外,其餘品種都喜歡攻擊水族箱中的其他魚。這些魚中的大部分品種都十分懶惰,讓它們吃飽後,一般躲藏到石頭縫隙裡睡大覺。石斑類的一些品種,在一天之內都難得活動一下。這些魚的攝食量大得驚人,如果你肯餵,它們可把肚子撐得渾圓。當它們過度飢餓的時候,就會捕食水族箱中的其他魚些品種甚至可以吞下相當於自己一半大的獵物。
飼養溫度越高,這類魚越活躍,通常它們可以適應24~30℃的水溫,一些石斑魚偶爾也能忍受18℃的低溫。它們對水中的硝酸鹽忍受能力非常強股100-200ppm的含量都不會對其造成影響。除花鱸外,其餘個體都能承受400pm的硝酸鹽含量。硬度和酸鹼度的保持對於穩定這類魚的身體顏色很重要,如果用硬度不足的水飼養這些魚,它們絢麗的顏色會很快退去。最好保持硬度在8°dH以上,酸鹼度維持在8.1~8.4之間。
只要食物充足,這些魚會生長得很快,特別是石斑類,它們在精心飼養一年後就長得和水產市場上的同類差不多了。石斑魚的成魚多半失去了幼魚時期的美麗外衣,這對觀賞性是很大的損失,在選擇引進飼養前要事先做好心理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