匠心丨技工「院士」周樹春:培養出三任世界冠軍的大國工匠

2020-12-06 澎湃新聞

巴西聖保羅時間2015年8月16日,評委宣布我國參賽選手曾正超獲得第43屆世界技能大賽焊接項目金獎。在後臺,周樹春和專家們抱在一起,為這期盼已久的一刻,激動地流下了眼淚。

作為焊接業內知名的技術骨幹,2010年周樹春自願申請調到四川省攀枝花技師學院擔任焊接專業教師,並成立了國家級技能大師工作室,培養焊接領域的技術人才。

正在施工的周樹春2011年,周樹春首次帶隊參加第41屆世界技能大賽,便一舉摘得了焊接項目的銀牌。2015年,第43屆世界技能大賽在周樹春的帶領下,中國拿下第一個焊接項目的金牌,並在此後第44、45屆比賽中,實現了此項目的三連冠。鄰近第43屆世界技能大賽時,周樹春被查出患有惡性甲狀腺腫瘤,為不影響比賽訓練,他決定手術後延,在國家集訓基地領導的多次溝通後,才短時間內進行了手術,並在術後第三天帶著紗布去指導學員的備賽訓練。

從業28年來,周樹春從一名普通焊接工人做起,先後獲得了「中華技能大賽」、「全國技術能手」、「全國五一勞動獎章」、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四川省有突出貢獻專家等榮譽和獎項,被譽為工人中的「院士」。

「動腦」和「動手」

1992年,剛初中畢業的周樹春,接過了父親在中冶十九集團的工作,成為了企業的一名技術工人。當時剛從農村步入城市,周樹春對於車間裡的電焊機、電鑽、切割機、鉚釘槍等工具還是一無所知,圖紙也看不懂。

剛進入工廠時,會有指定的師傅來帶徒弟三個月,王炳發正是當時周樹春的帶教師傅。「最開始時,我們焊工都要配合其它工種做一些焊接的活,最早的時候,我是在鉗工班,因為那邊焊接量比較少,師傅就可以手把手地教我們一些焊接技術。」周樹春說。

作為一個焊接新手,周樹春對這個三個月的帶教期格外珍惜。在基本的焊接技術中,對於管道的焊接是最為麻煩的,需要焊工全方位進行操作。為了儘快掌握這門技術,在別的工友們都下班休息時,周樹春就會自己找來一些廢棄的管道,練習管道焊接技術,發現不懂的問題,再及時請教帶教師傅。

在鉗工班,周樹春主要是負責焊接一些鋼結構的構件,技術難度並不是很大。在三個月的帶教結束後,他和師傅主動申請調到了技術要求更高的鉚工班。

在鉚工班,不僅要掌握焊接技術,還需要掌握各種專業知識,這對於初出茅廬的周樹春來說,成了不小的難題。「你要知道怎麼來焊接這些,它的容器溫度有多少度,有多少度才能達到一個融化狀態,還有就是電伏是怎麼產生的,這些都是基本的理論知識。」

周樹春記得,剛入工廠時,師傅送了他一本關於焊接專業的書籍,但自己研究半天也搞不懂書裡的一些專業表述。「看也看不太懂,也不知道到底說的什麼意思,後面邊幹活兒邊去看書,我才真正理解了。」很長一段時間,白天在工廠實踐,晚上回家進行理論學習,成為周樹春的生活常態。

憑藉勤奮實踐和不懈思考,在工作不到一年的時間內,周樹春便能獨立進行結構安裝、焊接製作和普通管道焊接。多年以來,周樹春又自學了《焊接熱過程與熔池形態》《管道焊接技術》等幾十本專業書籍,積累了多達數十萬字的讀書筆記,先後掌握了12種以上的國際國內前沿焊接技術,並提煉總結出13種焊接操作方法,成為業內頗具名氣的技術骨幹。

十九冶集團副總經理李瀟曾在接受採訪時打過一個比喻:全國冶金建設系統隊伍龐大,僅中冶集團就有10餘萬人,如果焊接是一門武功,在全系統至少目前只有周樹春將這門功夫練到了「飛花摘葉可傷人」的境界。

中國技術走出國門

巴布亞紐幾內亞瑞木鎳鈷礦漿管道是世界上直徑最大的礦漿管道,長度達到120公裡,對於施工者有著極高的技術要求,而承接這個項目的正是周樹春帶領的中冶十九集團的焊工團隊。

面對這個史無前例的挑戰,最先做的就是要攻克技術難關,「最主要是,當時我們中冶十九集團對這種框架管道的焊接技術還不是很成熟,需要進一步攻克。」在了解到中石油對該技術掌握較成熟後,周樹春立刻申請前往中石油進行現場學習,「學習後,中石油那邊的教練說我們的設計方向是沒有問題的,應該是很到位的,我們才放下心來。」

儘管解決了技術難題,面對巴布亞紐幾內亞的特殊環境,仍有一系列的問題等著周樹春和他的團隊去解決。

巴布亞紐幾內亞施工現場圖在出發之前,周樹春作為教練,指導培訓了17名員工,並結合現場地質、氣候條件,通過數百次的實驗,摸索出焊接電流電壓、焊接速度、送絲速度、焊絲伸出長度等參數,成功創造出纖維素型焊條和藥芯焊絲自保護下向焊的X60管線鋼焊接新工藝,最終將礦漿管道每道焊口的焊接時間由3小時縮至40分鐘,為順利施工提供了堅強有力的技術支撐。技術問題得到解決後,自然環境的惡劣成為另一個逃不開的問題。

2008年5月份,周樹春和隊友們來到了紐幾內亞,當地蚊蟲肆虐,可能攜帶者著瘧疾病毒,還有毒蛇的威脅,讓他們不得不隨時都做好全身防護。120公裡的管道鋪設地形也十分複雜,施工過程中不僅常常要穿越公路、森林,還要經過沼澤地、懸崖等特殊區域,「林中覆蓋的全是腐殖土,一腳踩下去可以沒過膝蓋。而且管道在陽光的暴曬下,溫度可以達到五六十度,站在上面進行焊接,腳掌心被燙得鑽心痛。」周樹春說。

克服一個接一個的困難後,在周樹春研發的新工藝下,針對瑞木鎳鈷礦漿管道焊接的6000多道焊口,經x射線檢測,合格率達98.7%,在100公斤的水壓檢測下,合格率則達到了100%。項目的成功落地為中國首次在國外承擔如此量級的焊接項目,樹立了優秀的範例。

最嚴的標準,最好的成績

2009年5月底,巴布亞紐幾內亞礦漿管道項目結束,周樹春回到國內。經過一個又一個挑戰後,他發現30多歲的自己在公司依然算是年輕人,面對企業內優秀的技術員工青黃不接的現狀,他萌發出了「培養更多優秀年輕人」的想法。

在與企業溝通後,2010年年初,周樹春被調到了四川省攀枝花技師學院。2012年年底,在國家的批准資助下,周樹春成立了以他名字命名的國家級技能大師工作室,主要進行新技術、新材料、新設備、新工藝的推廣應用以及焊接技藝的傳承。

從業界轉移到了教學,周樹春也經過了一番調整,「以前工作的時候,自己只需要把工作做好就行了,但調到學校後,你不僅要把自己的工作做好,而且還要想辦法把自己所學的技術全部傳授給學生,會多了一份責任感。」

自2011年第41屆世界技能大賽開始,周樹春參與到了選手的選拔和國家集訓隊焊接項目的訓練中,主要負責對低碳鋼、鋁合金、不鏽鋼這三種母材的焊接方法,包括手工焊條電弧焊、鎢極氬弧焊、實芯焊絲氣體保護焊、藥芯焊絲氣體保護焊。

在訓練中,周樹春是出了名的嚴格。

選手們每天早上最晚8點就要開始訓練,練習到中午12點,短暫午飯休息後,下午1點半就要開始訓練,直至晚上10點,中間僅餘1小時的吃晚飯時間。「因為我們做焊接都是手上操作,對選手們的上手要求是非常高的,熟練度很重要,所以每天的訓練時間也比較長,可能要達到13到14個小時。」周樹春說,有一次學生們當日的焊接任務沒有完成,一直訓練到凌晨3點多才回去休息。

這種嚴格的訓練在節假日也沒有例外,在高強度、高壓下,並非每個學生都能堅持到最後,「我們最開始是從全校範圍內選,能選出幾十個學生,訓練一個星期後就差不多走了一半,再訓練一個星期,又會有一部分學生待不下去,最終能堅持下來的就只有10多個人。」

周樹春說,在攀西地區,很多來讀技校的學生家中條件比較差,希望能通過一門技術來改變自己的人生。但篩選是殘酷的,即使能有十多個學生熬過訓練,面對世界技能大賽,他們還要進行一輪一輪的集訓淘汰,最終只能有一個人代表國家去參加比賽。

在嚴苛的訓練和篩選下,2011年中國首次參加世界技能大賽(第41屆),也是周樹春第一次帶隊參賽,便一舉拿下了焊接項目的銀牌。在42屆世賽上,因比賽流程出現了一點小疏忽,焊接項目痛失金牌。但在聖保羅舉辦的第43屆世賽上,周樹春指導的中國選手曾正超拿下了中國在焊接項目的第一塊金牌,後續兩屆世賽上,周樹春門下的選手寧顯海、趙脯菠連續拿下兩屆金牌,實現了中國在該項目的三連冠。

周樹春在指導選手進行世賽前的培訓對選手嚴苛的同時,周樹春對自己的要求更高。在第43屆世界技能大賽前,周樹春在一個比賽體檢中被查出患有惡性乳頭狀甲狀腺腫瘤。為了不影響世賽的訓練,他決定將手術時間延後。沒想到在高強度的備戰中,病情呈現快速惡化的趨勢。在與國家集訓基地的領導溝通後,周樹春在北京進行了手術,術後第三天就帶著紗布到賽場繼續指導學員訓練。由於手術部位影響到聲帶,連說話都受到了影響,「看到他們做得不到位時,就想說幾句,結果吼也吼不出來,只能慢慢說,心裡干著急」。手術過後至今,周樹春仍每天要服用兩粒半的甲狀腺素藥物。

從18歲初次接觸焊接,到成為我國焊接領域的金牌教練,周樹春無論對自己還是學生,都有一個嚴格不變的標準:艱苦、細緻、精益求精。在每一個世賽冠軍的背後,都是「長達好幾年的的訓練」。

對於焊接技術,周樹春也堅持著最初的想法,希望有一代又一代的年輕人傳承這門技藝。在今年備戰第一屆全國技能大賽的期間,周樹春也拉著上一屆的世賽焊接冠軍趙脯菠一起進行指導、訓練,「一方面希望能給選手們起到一個榜樣作用,另外也希望能把上一屆冠軍留住,讓他們體會一下做教練的感覺,好把這個技藝傳承下去。」周樹春說。

周樹春(右一)和他的3個世界冠軍徒弟合影(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相關焦點

  • 珠江鋼琴集團高級調律師陳德然獲中國輕工「大國工匠」稱號
    近日,由中國輕工業聯合會主辦的第二屆輕工「大國工匠」評選名單出爐,珠江鋼琴集團高級調律師陳德然過五關斬六將,成為中國樂器行業唯一上榜「大國工匠」。▲「大國工匠」陳德然從事鋼琴製作27年的陳德然,曾榮獲「中國樂器行業工匠」、「南粵工匠」和「廣東省五一勞動獎章」等多項榮譽。
  • 為機械行業培養出更多能工巧匠 「大國工匠走進西北」活動在西安...
    此項活動由中國機械工業企業管理協會、陝西省總工會、西安市總工會主辦,由陝鼓集團承辦,旨在大力弘揚中國工匠精神,厚植工匠文化,培養德藝兼備的大國工匠,打造優質高端產品,擦亮中國製造品牌。西北地區48家企業數百名代表參加了開幕式,本次活動還進行了網絡直播。
  • 四川省勞模工匠宣講團走進西華師範大學 聆聽勞模致敬工匠匠心築夢...
    四川在線記者 郝勇聆聽勞模故事,致敬工匠精神,11月19日,「時代楷模」其美多吉、「大國工匠」潘玉華、「世界技能大賽冠軍」曾正超等3位四川省勞模工匠宣講團宣講員走進西華師範大學,現場講述了他們匠心築夢的故事,在學校師生中迅速掀起了一股崇尚勞模
  • 西工大新設航天班,每年只招30人,班主任全是「大國工匠」
    在網上流傳的2020年35位「大國工匠」榜單中,西工大佔據了12位,他們有航天的先鋒,國防的基石。除了對我國科研的貢獻外,西工大最大的貢獻就是培養了無數大國工匠,已經成為我國「大國工匠」的搖籃。今年,這個搖籃又擴大了,將有更多的青年學子在「大國工匠」的親自培養下,成為將來的大國工匠,國家棟梁。
  • 大國匠心節目組挖掘新時代民營企業中的匠心故事
    大國匠心節目自開播以來,用優質品牌凝聚的力量鼓勵並推動企業全面提升品牌實力,以高端、精益的匠心品牌在行業中脫穎而出。這些擁有匠心精神的企業家無疑都是「長期主義」者,這也是當下各行各業所必備的成功軟實力。大國匠心精神讓中國製造企業經歷了一場從「世界工廠」通往「自主研發」的涅槃之旅。
  • 曹勝強:如果失去「匠心文化」,人才培養的高質量也就無從談起
    近日,首屆新時代中國卓越匠心文化論壇在山東省棗莊市隆重召開。棗莊學院黨委書記曹勝強參加論壇並做題為《在推進中國匠心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中賦能新時代人才培養》的主題報告。
  • 大國工匠丨火箭「心臟」焊接人——高鳳林
    從事焊接工作三十餘年來,他不僅用精湛的技藝和對極致的完美追求展現了「工匠」的含義,更用自己的堅持詮釋了一個航天人的責任和使命。央視《大國工匠》同名圖書用文字和照片記錄下了包括高鳳林在內的12位大國工匠的人生故事,書中還包括節目組原班人馬對這些人物的深度觀察,以不同的視角為人們詮釋何為「工匠精神」。
  • 江蘇靖江第三屆技工技能節開幕
    > 江蘇靖江第三屆技工技能節10月14日精彩啟幕,技能人才成為當之無愧的主角,工匠精神在師徒傳幫帶中接續傳承,智能製造的種子撒進了職校學子心中
  • 嫦娥五號月球取土,背後有位清華的「大國工匠」
    但就是這些「大國工匠」,卻讓網友們吵起來了。因為網友發現嫦娥五號背後的功臣們,有的來自西工大,有的來自哈工大,有的來自北航,但就是沒有一個來自清華大學,我國排名第一,實力第一的高校。沒有一個大國工匠嗎?這其實是網友的誤解,嫦娥五號總設計師楊孟飛就是一個地地道道的清華人。因為他本科畢業於西北工業大學,所以很多網友都把他歸納到西工大了。
  • 動手動腦比技藝精細精準顯匠心
    本次競賽分為職工組和學生組,包括鋼筋工、管工、裝飾裝修工3個工種,最終,兩個組別各有3名選手獲得冠軍。精益求精 匠人匠心「上次全國競賽我拿了第七名,這次我想要衝進前三。」4年前,鋼筋工職工組參賽選手蔡義鵬曾在全國住房和城鄉建設行業職業技能競賽上獲得第七名。今年,他又通過層層篩選進入了本屆競賽。經過4年的訓練與提升,這次他對自己提出了更高要求。「上次競賽沒有進前三,主要是因為一根鋼筋的下料長度短了幾毫米。
  • 「工匠精神」任勃:匠心獨運的植物遺傳研究
    早在1983年,世界首例轉基因植物——抗病毒轉基因菸草就在華盛頓大學培育成功;1994年美國Calgene公司培育出的延熟保鮮轉基因番茄,成為第一例被美國政府批准上市的轉基因作物;1996年,美國最早開始商業化生產和銷售轉基因作物,包括大豆、玉米、油菜、土豆和番茄,1997年開始大規模推廣種植,到現在已經有20餘年。
  • 德豐利達董事長李紀豐,受邀參加新京報「2018大國匠心致敬禮」活動
    9月20日,由新京報主辦的「2018大國匠心致敬禮」在北京光華路五號國際會展中心舉行。德豐利達董事長李紀豐受邀擔任「大國匠心」活動第二季的頒獎嘉賓。  德豐利達作為本次活動的合作單位,據悉聚焦大國重器製造者、核心技藝傳承者、匠心品牌造就者和行業發展推動者。共有獎項6個,11名大國匠心者15家匠心企業共享盛譽。
  • 洋河股份持續弘揚大國工匠精神,讓高技能人才綻放光芒
    處在「十四五」規劃的開局之年,我國製造業和服務業的發展正加速邁向中高端水平,鍛造一支素質優秀、技能高超、富有活力的高技能人才隊伍,培養出一批時代需要的大國工匠至關重要。  全國第一屆職業技能大賽的召開深刻闡明了技術工人隊伍在國家發展中的戰略地位和時代意義,「大力弘揚勞模精神、勞動精神、工匠精神,激勵更多勞動者特別是青年一代走技能成才、技能報國之路,培養更多高技能人才和大國工匠」成為當代主旋律。
  • 把脈「雙高」計劃 培養大國工匠 廣州要打造具中國特色、世界水平...
    為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習近平總書記出席深圳經濟特區建立40周年慶祝大會和視察廣東重要講話、重要指示精神,推動廣州職業教育改革發展,為廣州乃至粵港澳大灣區經濟社會發展提供強有力的技能人才支撐,1月5日,廣州教育局黨組書記、局長陳爽一行展開2021年「深調研」,並將第一站選在了廣州番禺職業技術學院(以下簡稱番職院),就全面加強黨對教育工作的領導、守住思想政治工作生命線、培養大國工匠
  • 【廣東技工·匠心傳承】潘桂新:完成多項5G技術創新,為新時代...
    【廣東技工·匠心傳承】潘桂新:完成多項5G技術創新,為新時代「築路」金羊網  作者:李煥坤 林東苗 鄧勃 袁詠珊  2020-08-26 「80後」潘桂新,紮根無線通信技術研發14年。
  • 我國「大國工匠」名單公布,西工大校友數量第一,清華只有1人
    他們中絕大多數人都會在這次大會上得到「大國工匠」的稱呼,得到他們應有的表揚。同樣,這個活動也旨在鼓勵更多的人向他們學習這種刻苦鑽研的精神,使他們能在自己的領域為國家建設發光發熱。大國工匠,通過這個榮譽稱號,就可以發現他們在國內某個領域已經算是集大成者,對國家來說,那就是不可多得的寶貝。
  • 大力弘揚工匠精神(新論)
    工匠精神是時代精神的生動體現,折射著各行各業一線勞動者的精神風貌,為各個專業領域高質量發展不斷注入精神動力。近年來,「科研人員、企業家也應有工匠精神」的說法非常普遍,工匠精神日益成為各行各業從業者共同遵守的職業信條和行為操守。開啟新徵程,揚帆再出發,亟待一大批具有工匠精神的勞動者揮灑汗水、貢獻智慧。執著專注。
  • 《愛的帕斯卡》:是大國工匠也有人之尋常
    當時開機時,省委宣傳部、省廣電局等有關單位負責人與演職人員、專家學者就該電影劇本舉行研討會,會議認為這部電影題材厚重,必須做到人性豐滿,真實準確,傳遞出對科學精神的呼喚和傳承。事實上,電影邀請許還山、奚美娟等老戲骨參演,足以見得電影對人物性格及其精神的嚴要求。
  • 大學校友之「大國工匠」,這所大學力壓清華大學,佔據近半壁江山!
    現代社會渴求匠人精神,這是一種職業精神,包含了專注、創新、敬業、精益求精等品質,我國很多高校,也培養了諸多「大國工匠」。 近日,一份《大學校友之「大國工匠」》名單引來許多網友的圍觀,共有35位「大國工匠」上榜,均為中國最頂級的科學家,如遼寧艦總設計師朱英富、C919總設計師吳光輝和殲20總設計師楊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