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勝強:如果失去「匠心文化」,人才培養的高質量也就無從談起

2021-01-09 央廣網

  近日,首屆新時代中國卓越匠心文化論壇在山東省棗莊市隆重召開。棗莊學院黨委書記曹勝強參加論壇並做題為《在推進中國匠心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中賦能新時代人才培養》的主題報告。

  棗莊學院黨委書記曹勝強做主題報告。

  該論壇由中國職業技術教育學會主辦,教育部學校規劃建設發展中心、山東省教育廳、棗莊市人民政府承辦,棗莊學院、北京師範大學職業與成人教育研究所協辦。

  棗莊歷史文化底蘊深厚,聖賢名人輩出,作為「中華科聖」墨子、「工匠祖師」魯班、「造車鼻祖」奚仲的故裡,這裡是創新創造的發源地,有著獨特的「匠心文化」歷史淵源和現實基礎。

  「此次論壇能交由棗莊學院協辦,對我們是非常大的信任。這也是國內首次舉辦這樣的論壇,這對「匠心文化」回歸教育領域,推動新時代職業教育新作為具有重要意義。」棗莊學院黨委書記曹勝強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

  曹勝強接受媒體專訪。

  曹勝強對「匠心文化」的回歸大潮感到十分欣喜。他說:「中國『匠心文化』有兩千多年的歷史積澱,文化底蘊深厚,是非常重要的文化資本。『工匠精神』和『匠心文化』,必須要與新時代人才培養體制有機融合,建立一套有效的融通機制,充分體現出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的成果。」

  職業教育在促進傳承中華民族創造基因,弘揚大國工匠精神,傳承追求卓越、精益求精匠心文化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曹勝強表示,從人才培養的方案制定、課程體系建設、師資隊伍建設,再到人才培養質量的監督和評價,都要全方位地融入『匠心文化』。

  「如果失去了『匠心文化』,那麼整個人才培養過程就是虛無縹緲的,人才培養質量就不可能得到高質量實現。」曹勝強說。

  據曹勝強介紹,棗莊學院正著力打造「立德樹人、鑄魂育人」品牌。「近兩年來,我們積極開展援疆支教活動,每學期派往新疆支教的學生超過200名。他們敢於擔當、敢於奮鬥的精神得到了教育部教師工作司、山東省援疆工作指揮部和山東省教育廳的大力稱讚。」同時,在推進產教融合、校企合作進程中,棗莊學院也在積極實現應用型本科院校轉型發展。

  曹勝強說:「我們在人才培養過程當中,改變了以往以學校為單一主體的辦學模式,引入了學校和企業雙主體的辦學模式,實現校企融合融通,共建共享。在這個過程當中,學生受益是非常大的。目前,我們形成了三條人才培養的主線:一是政治素質;二是專業知識;三是職業技能。為培養具有『匠心文化』的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提供了有效助力。」

  據悉,本屆論壇邀請了來自山東省內外百餘所高校的相關領導和媒體界朋友共300餘人參會。

相關焦點

  • 清華大學校長邱勇:沒有創新,自強就無從談起
    邱勇指出,新發展格局下,中國已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中國的創新能力需與高質量發展要求相適應。科技創新是中國強盛和民族興旺的動力源泉,也是中國發展的戰略支撐,創新能力包括創新人才的能力和創新科研工作、學術工作的水平。他表示,當前世界正在經歷新一輪科技革命、產業變革和社會轉型,全球科技創新空前活躍,這也為中國現代化建設、民族復興提供了難得的機遇。
  • 《人才創新的邏輯》解碼人才創新與創新人才培養
    當今世界,創新人才最稀缺、最珍貴。然而,我們應當怎樣認知人才?人才如何創新?創新人才怎麼培養?「錢學森之問」應怎樣繼續追問?怎樣破解創新之痛?《人才創新的邏輯》這本新著,系統研討了人才創新與創新人才培養問題。該書最近由中央編譯出版社出版發行,作者為高質量發展評價研究院、南京郵電大學研究員苗成斌。
  • 查明建:外語教育的人文化與外語專業人才培養
    還有一個需求就是全球化,中國的國力地位提高,極需要外語專業的人才,而我們是極缺的,根本的原因解決我們對學科的定位出現了差錯,因為學科的認識直接決定了你想培養什麼樣的人才,想培養的人才又決定了你有什麼樣的課程設計,你有什麼樣的師資,這是一個系統的工程。開頭理念非常重要,理念錯了後面都錯了。
  • 邢定鈺院士:人才培養就像種莊稼 科學家最缺工作時間
    人才培養和幹部培養有不同之處  全國人大代表、中國科學院院士、南京大學物理學院教授邢定鈺院士昨天表示,眼下各種各樣的人才計劃過多過泛,包括各個部門各個省市各個高校內部,都有各種人才計劃,有些人才計劃實行得非常好,可現在的問題是,各種人才計劃相當於設置很多臺階,把科研人員的注意力吸引到去爬臺階上,導致他們不能安心做科研工作。
  • 大國匠心節目組挖掘新時代民營企業中的匠心故事
    創新決定我們能飛多高,而匠心決定我們能走多遠。在中國經濟由高速增長邁向高質量發展的階段,特別是「風口」瞬息萬變、講究唯快不破的創業年代,弘揚匠心精神尤顯重要。匠心的真正內涵,不僅是精益求精地做一件事,更體現在專注和堅守,鍥而不捨、持之以恆。
  • 人民財評:高質量數智化人才該如何培養?
    面對新一輪的機遇與挑戰,決定勝負的關鍵是「人才」和「教育」。 數智經濟需要數智企業,產業數智化發展對人才需求的巨變引領教育改革。11月14日,在「升級專業共建 深化產業學院—數智化人才培養創新論壇」上,中國高等教育學會高等財經教育分會副理事長兼秘書長張國才指出,要加強數智經濟學科專業建設,要著力培養迎合數智經濟領域的急需人才,要推進數智經濟人才示範性建設;遼寧省教育研究院副院長高鴻認為,要以產教融合、校企合作為主線,以改革為路徑,以提高質量為己任,培養高技術數智化創新人才;新道科技總裁楊曉柏建議,政、行、企、校多方力量通力合作
  • 國際化人才培養的影響因素及對策研究
    為了掌握國際競爭的主動權,同時與不同地區的人們開展交流與合作,很多國家把培養具有國際競爭力的人才作為其國家戰略的重要保障,通過開展國際理解教育、推動學生的國際交流等多種途徑,培養具有國際視野、尊重各民族文化價值、具備國際交往能力和競爭力的高素質人才。
  • 文化和旅遊部發布《關於推動數字文化產業高質量發展的意見》
    >為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實施文化產業數位化戰略,推動數字文化產業高質量發展,近日,文化和旅遊部發布《關於推動數字文化產業高質量發展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 。《意見》全文如下——文化和旅遊部關於推動數字文化產業高質量發展的意見各省、自治區、直轄市文化和旅遊廳(局),新疆生產建設兵團文化體育廣電和旅遊局,本部各司局、各直屬單位,國家文物局:為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實施文化產業數位化戰略,推動數字文化產業高質量發展
  • 「四色文化」賦能新時代應用型人才培養_教育新聞_教育_湘潭在線
    要打造成一所有特色、有活力、有品位的學校,就必須將文化涵育德行,構築全校師生共同的精神家園,用文化引領學校發展,用文化引領學生人生方向。近年來,湘潭縣職業技術學校注重文化引領,弘揚紅色文化、傳承古色文化、傳播綠色文化、打造藍色文化,「四色文化」交融交匯、潤物耕心,賦能新時代應用型人才培養,成為推動學校發展的強大精神動力。
  • 徐雷:對新文科人才培養的一些思考
    如何在新發展階段,在百年未遇之大變局和中華民族復興大局這兩個大局下,做好文科人才培養,復旦大學副校長徐雷教授認為應充分把握文科的特徵,注意以下幾個方面。比如過去人文學科畢業生大多成為公務員或在文化單位、出版單位、教育教學單位工作,目前看,除公務員外,新媒體、融媒體吸引了大量文科畢業生。往未來看,20-30年後文科畢業生的能力素質又會有很大的不同。這就需要在守正的同時,通過課程體系的重組,增強學生的學習能力和適應能力。通專融合的培養體系可能是重要的改革方向,增加文科生的科學技術素養。
  • 餘其俊:建設一流學科要把握好人才培養
    餘其俊提出,在學科建設上,我們的大學需要把握好兩個方向:其一,人才隊伍建設非常重要,我們需要把握好人才的培養,組建高質量、大規模的學術團隊;其二,還需要有一個好的運行管理機制,在這一方面,我們必須要和國際接軌,要國際化。
  • 中科院院士周忠和:創新人才培養需營造非功利的文化環境
    讓我們共同營造鼓勵獨立思考、敢於質疑、包容並蓄的文化土壤和環境,呵護青少年的好奇心,為未來打好根基,以好奇為指引,探索科幻之未來,展望世界科技強國之未來。」在近日舉行的2020中國科幻大會「青少年科普科幻教育專題論壇」上,中科院院士、中國科普作家協會理事長周忠和給出這一觀點。周忠和說,科學創新人才的培養,需要以好奇心為動力,營造能夠長期堅持、非功利的文化土壤。
  • 工科創新人才培養的點燈人——記太原理工大學教授常曉明
    他34年如一日,致力於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科研素質和創新能力,培養出百餘名高素質工科創新人才。他投身於探索中國高等理工科創新人才培養模式,創建曉明研究室,以「興趣驅動、早期培養、項目引導、文化薰陶」的理念引導學生開展課外實踐活動,探索出了基於CSCP範式的工科創新人才培養模式,廣受業界稱讚。
  • 高質量發展典型案例曲阜師範大學:守正創新以文化人,推動人文社科...
    山東省教育廳與大眾日報社聯合發起「高質量發展看山東·高校行」大型宣傳推介活動,同步徵集評選山東高校高質量發展典型案例,展示亮點成果和創新探索,形成叫得響、可複製的發展經驗。目前,「山東高校高質量發展典型案例」陸續在大眾日報全媒體矩陣全網發布,敬請關注!
  • 佩信集團與中國APOA達成航空人才培養戰略合作
    此項合作的籤署,標誌著國內航空職業教育"產教融合"型人才培養與人才服務的平臺聯合體已現雛形。該合作將為相關專業落地搭建綜合性研發與保障平臺,對推進航空職業教育創新發展和無人機技能型人才培養與人才服務質量的提高,必將起到積極作用。
  • 匠心造物五:文化崛起路上的大文豪插畫包裝
    @蕭伯納插畫包裝Fine feather makes fine birds-《匠心世界 插畫包裝》-就算走到絕境,失去耐心,在人生的困境裡,也要永遠保有幽默感,準備好迎接任何不期而遇的挑戰。蕭伯納畢生創造幽默,他的金句名言還有許多,但他的墓志銘上雖只有一句話,卻詮釋了他幽默的一生:「我早就知道無論我活多久,這種事情遲早總會發生的。」
  • 加強合作 開展再生有色金屬產業人才培養計劃
    為提升再生有色金屬產業從業人員技能水平,進一步推動人才隊伍建設,1月14日,再生金屬分會副會長兼秘書長王吉位、副會長劉巍、副秘書長張琳一行前往有色金屬工業人才中心,就共同開展產業人才培養、職工培訓、職稱評定、技能等級認定等事宜進行座談交流。
  • 清華經管深圳研究院花落福田,將培養博碩、高管等人才
    按照建設思路,該研究院的主要任務包括:學生培養、創新創業教育、人才引進、學科建設與智庫建設、合作與交流。其中,「學生培養」任務將立足深圳市和大灣區高質量發展需求,逐步開展博士、專業碩士和高管教育等教學項目建設和學生培養。培養對象包括創新創業領軍人才、戰略型的科技企業家、熟悉科技發展又精通金融業務的金融科技領袖等。
  • 紮實做好新時代人才培養工作
    原標題:紮實做好新時代人才培養工作 教育是國之大計、黨之大計。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對教育工作作出一系列重要論述,多次強調人才培養工作的重要性。新時代人才培養工作,要圍繞培養什麼人、怎樣培養人、為誰培養人這一根本問題,堅持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