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定鈺院士:人才培養就像種莊稼 科學家最缺工作時間

2021-01-13 新華網客戶端

2013年03月09日 08:37:32
來源: 揚子晚報

  邢定鈺

  崔向群

  隨著國家對科研投入的迅速增加,不少科技工作者有了「不差錢」的感覺,其中的一些浪費也令人憂心。全國人大江蘇代表團裡的兩位院士建言,反思科研中的亂花錢和精力浪費。

  人才培養和幹部培養有不同之處

  全國人大代表、中國科學院院士、南京大學物理學院教授邢定鈺院士昨天表示,眼下各種各樣的人才計劃過多過泛,包括各個部門各個省市各個高校內部,都有各種人才計劃,有些人才計劃實行得非常好,可現在的問題是,各種人才計劃相當於設置很多臺階,把科研人員的注意力吸引到去爬臺階上,導致他們不能安心做科研工作。

  「人才培養和幹部培養有一定的相似,但實際上不同的地方也很多,在我的觀念裡,人才培養就像一片莊稼,只要土壤好,給其足夠的陽光、養料、水分,這片莊稼一定會長得好,而且中間一定有一些人才會脫穎而出,而不需要用很多人才計劃,花很多時間去判定,這塊莊稼中間有哪幾棵是長得特別高特別壯,我覺得是不必要的。」他建議,希望減少人才計劃,充分保證科研人員的工作時間,保持他們的科研熱情和興趣。

  一人身兼十幾個項目組專家

  「我經常想,我們中國科學家最缺的是什麼,以前我們會聽到我們經費不夠,但我覺得我們中國科學家如今缺少工作時間,」邢定鈺說隨著科研項目越來越多,很多科學家為了跑項目上下奔波左右疏通,基本的科研時間得不到保證,原創也就無從談起。「本來申請一個項目就需要很多環節,申請到了以後按照規定每年都要開總結會,2年一小評,5年一大評,不僅要被別人評還要作為裁判員評別人,」他以自己舉例,他一個科技部大項目的首席科學家,同時又是十幾個項目的專家組成員,光科技部項目的評審每年都要開十幾個評審會。

  他建議,營造寬鬆協調的學術氛圍,對那些基礎好、有創新潛力的人才基地給予穩定的財政支持,不要讓基地人員去頻繁申請接受項目和考評,給他們空間自由生長。

  科學儀器買洋牌子貴10倍

  「現在有錢了,國家給科技的投入增加了,自然科學基金每個五年計劃都是翻番,以前我們一個項目不到十萬元,現在可以到100萬元啦。」全國人大代表、中國科學院院士、國家天文臺南京天文光學技術研究所研究員崔向群直言,在「不差錢」的情況下出現了一些不好的傾向,大量的科學實驗儀器高額向國外採購。「舉個例子,幹涉儀,南京理工大學在全國做得最好,但大家有錢了都買美國的,結果價格差距很大,100多萬跟十幾萬的差距。如果是國內有的,為什麼要到國外買?」

  她認為這造成了科研經費大量的浪費,必須引起科技界的重視。她建議,以後對這樣的項目立項也要經過嚴格審查:這個實驗儀器中國能不能研製,如果能,為什麼你要買國外的?是精度不夠,性能不好?還是其他什麼原因?

  揚子晚報特派記者:劉璞 石小磊 仇惠棟

 >>>>>點擊進入新華網人才頻道

相關焦點

  • 青年領軍人才培養 | 邢定鈺院士:優秀人才是可以扎堆出現的
    針對目前創新型領軍人才選育的癥結,「國家實驗班」是如何精準高效選拔和培育創新型人才?「國家實驗班」何以能讓青年優秀人才「扎堆出現」?時間回到2009年。彼時,我國的高等教育發展正處在一個新的機遇期——全國人才工作會議的召開,正式吹響「建設人才強國」總號角;《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的通過,更勾勒出了未來教育改革的路線圖。
  • 邢定鈺代表:科學家花太多時間「爬階梯」
    邢定鈺代表:科學家花太多時間「爬階梯」新華社北京3月5日電(記者 陳剛、王思北)「目前相當一部分科研工作者比較側重物質方面的驅動。」「科研資源破碎化,科學家花太多時間『爬階梯』。」全國人大代表、中國科學院院士、南京大學物理學院教授邢定鈺代表5日表示。 「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強調了創新驅動,創新靠人,人的創新靠什麼驅動?靠工作者的興趣、好奇心、熱愛和奉獻精神,中外大科學家無不是精神層面的驅動。」
  • 邢定鈺院士展望凝聚態物理應用前景:就像百年前的電 一旦運用足可...
    「多年來,我最盡心費心的還是凝聚態物理教學和科研。」邢定鈺說,凝聚態物質就是日常生活中碰到的各種材料,比如金屬材料、半導體材料、超導材料、磁性材料等,這些都可以統稱為凝聚態物質。邢院士舉了個例子:電的運用。1831年法拉第發現了電子感應定理,法拉第發現這條規律實際上在自然界本來就有,但是過去的人類並不知道。法拉第運用這個規律做出電動機和發電機的雛形,但這些雛形並不能使用,後在美國科學家特斯拉和愛迪生的改造下把電子感應定理發展為直流電動機和交流電動機產生電流,使人類的生活發生了改變,這個案例就是在科學發現的基礎上做了科技發明,最後實現產業化,從而普及大眾的日常生活。
  • 兩院院士大會召開,南大都有為、邢定鈺、祝世寧院士談創新
    兩院院士大會召開,南大都有為、邢定鈺、祝世寧院士談創新 2018-05-30 21:3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蘇人書事】邢定鈺:氣質需要書籍的薰陶
    他長期從事凝聚態理論研究,在電子輸運理論、低維受限的量子系統和超導理論等方面做出一系列有創新意義的工作。邢定鈺在南京大學從教的幾十年,感受到一些學生只注重專業課程學習,知識面相對不廣,文科同學缺少科學素養,理科同學缺少文化素養,習慣於網絡快餐文化。他覺得這樣不利於培養既有專業知識,又有文化素養的綜合型人才,也不利於自身全方位的提高。
  • 邢定鈺:凝聚態物理的追夢人
    南京大學物理學院邢定鈺教授長期從事凝聚態理論、統計物理等方面的研究和教學工作。象牙塔裡的追夢人邢定鈺自幼聰慧過人,4歲就入讀小學。儘管年齡最小,但仍是當時年級裡名列前茅的學生。1962年,邢定鈺以優異成績如願考入南京大學物理學系。
  • 邢定鈺:應從小培養閱讀習慣 理工科學者也要有文學素養
    司新利 劉江瑞 程曦 攝 人物名片 邢定鈺,1945年出生於江蘇高淳,物理學家,南京大學物理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科學院院士。第十一屆全國政協委員,第十二屆全國人大代表,2010年全國先進工作者。在十二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江蘇代表團會議上介紹南京大學「悅讀經典計劃」,受到中央領導同志充分肯定。
  • 科學院院士施一公談老家河南:真的不缺人才
    昨天,中國科學院院士、清華大學生命科學學院院長施一公作為全國人大代表,在北京接受了河南商報記者的採訪。一個小時裡,他侃侃而談,真誠、自然。關於老家河南,他說要走科技強省的路子,要注重人才培養;關於自己,他坦陳自己只是普通人,但也要為河南做貢獻。
  • 講座預告 | 中科院邢定鈺院士:物理學改變世界
    這次我們邀請了中國科學院邢定鈺院士結合自身科學研究的經歷講解物理學如何改變了人類的生產生活方式如何改變了整個世界帶領廣大研究生同學體驗物理之美【主講人】邢定鈺【主題】物理學改變世界>【地點】四牌樓校區大禮堂【時間】10月22日 (周四) 15:00【預約時間】10月20日 (周二) 9:00-10月21日 (周三) 15:00
  • 院士邢定鈺:凝聚態物理像百年前的電 一旦運用可改變世界
    中國科學院院士、南京大學物理系教授邢定鈺這樣解釋創新的動力。  邢院士長期從事凝聚態理論研究,在電子輸運理論、低維受限的量子系統和超導理論研究方面頗有建樹,在江蘇省第十三次黨代會召開之際,談及科技創新如何助力江蘇經濟社會發展,他認為,在創新中必須通過科學的管理髮揮最大的效益,把人的潛力最大程度地發揮出來。
  • 邢定鈺院士受聘為東南大學兼職教授
    10月12日,中國科學院院士邢定鈺受聘東南大學兼職教授授聘儀式在東南大學九龍湖校區田家炳樓隆重舉行。
  • 南京大學邢定鈺、祝世寧院士訪問蘇州納米所
    1月6日下午,南京大學邢定鈺、祝世寧院士赴中科院蘇州納米技術與納米仿生研究所參觀訪問。蘇州納米所所長楊輝接待了兩位院士一行,並陪同參觀研究所展廳和納米加工平臺。楊輝簡要介紹了蘇州納米所籌建歷程、研究布局、平臺服務、人才隊伍和技術轉移轉化等方面的進展情況。隨後,兩位院士參觀了納米加工平臺。
  • 探秘「國家實驗班」:優秀人才何以「成堆」出現
    ■本報記者 陳彬 通訊員 於玥晗「優秀人才是可以成堆出現的。」提到南京大學國家實驗室實驗班(以下簡稱「國家實驗班」)對基礎人才培養和科學研究的意義,中國科學院院士、南京大學微結構國家實驗室主任邢定鈺最先想到的就是這句話。這句話的背後有著紮實的「數據支持」。
  • 中國科學院院士邢定鈺:科研人員待遇差別太大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科學院院士邢定鈺: 關於科研,一方面,當前科研人員的有效工作時間不足,項目申請、評審等佔用時間太多;另一方面,高校、科研院所裡面科研人員等級設置過多,使得年輕人不停地「爬臺階」。
  • 中科院最良心外籍院士:日本諾獎獲得者,為中國培養13位頂級人才
    中科院最良心外籍院士:日本諾獎獲得者,為中國培養13位頂級人才中國科學院有一個特殊群體——外籍院士,可能大家有和我一樣的疑問:什麼樣的科學家能入選中科院外籍院士?這些外籍院士能為中國做什麼?先說第一個問題,能入選中科院外籍院士的科學家,首先要有頂級的科研實力,比如獲得諾獎等含金量極高的國際科研大獎,再則要有良好的國際聲譽。而且想要入選,競爭非常激烈,以照片裡的美國著名工程學家麥可·霍夫曼為例,他申請中科院外籍院士時,同時競爭的有600多名世界頂級科學家。因為清華教授提名推薦,加上層層篩選才當選。
  • 南京大學「國家實驗班」:優秀人才何以「成堆」出現
    來源:中國科學報「優秀人才是可以成堆出現的。」提到南京大學國家實驗室實驗班(以下簡稱「國家實驗班」)對基礎人才培養和科學研究的意義,中國科學院院士、南京大學微結構國家實驗室主任邢定鈺最先想到的就是這句話。這句話的背後有著紮實的「數據支持」。自2009年創建以來,「國家實驗班」已培養出近百名優秀博士。
  • 中國不缺明星,缺的是科學家
    但是,無一不在說明一件事情:我國科學家們的待遇並不如想像中好!很多機構對科學家們的重視還不夠!還不能讓他們安心地搞科研,他們也會以為生存而被迫離開!這句話說得不錯,可是讓科學家們獻身是有條件的,而且是極高的條件,只有這樣,我國辛辛苦苦花費大量資源培養出來的人才,才能在自己的崗位上發光發熱,不談待遇空談理想就是耍流氓!
  • 這個「國」字頭實驗班:十年為中國培育百餘名科研領軍人才
    被採訪人供圖 中新網南京11月18日電 題:這個「國」字頭實驗班:十年為中國培育百餘名科研領軍人才 作者 齊琦 於玥晗 李嘉豪 最頂尖的院士級別導師團隊,最先進的實驗室資源、「學霸」中精選出的「學霸」,最硬核的基礎學科、「度身定做」的科研計劃…… 集一所名牌高校
  • 國寶級科學家姚期智:賣掉家產放棄美國籍,回中國培養大批人才
    ——辛棄疾他,首位獲得「圖靈獎」亞裔學者,也是至今為止獲此殊榮的唯一華裔計算機科學家。從小崇拜楊振寧的他,原本立志要成為一位物理學家,在獲得哈佛大學博士學位後竟轉學計算機,又攻讀了計算機科學博士。2004年,身為美國普林斯頓大學終身教授的他,毅然辭職歸國,投身於祖國計算機人才的培養。
  • 蓮都有7位院士進「家」啦
    任中國林業科學研究院首席科學家,林產化學工業研究所研究員、博士生導師。長期從事林產化學加工研究和工程化開發工作,是我國松脂化學利用及其工程化開發的開拓者之一。邢定鈺邢定鈺,物理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數理學部常委,南京大學物理學院博士生導師,教授,南京微結構國家實驗室(籌)主任,「量子調控」國家重大科學研究計劃的項目首席科學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