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大學邢定鈺、祝世寧院士訪問蘇州納米所

2021-01-13 中國科學院

1月6日下午,南京大學邢定鈺、祝世寧院士赴中科院蘇州納米技術與納米仿生研究所參觀訪問。蘇州納米所所長楊輝接待了兩位院士一行,並陪同參觀研究所展廳和納米加工平臺。

楊輝簡要介紹了蘇州納米所籌建歷程、研究布局、平臺服務、人才隊伍和技術轉移轉化等方面的進展情況。隨後,兩位院士參觀了納米加工平臺。平臺一流的設備、高效的運行管理和結構合理的人才隊伍給他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平臺主任張寶順研究員還著重介紹了平臺靈活的運行和服務機制。

參觀結束後,兩位院士對蘇州納米所的快速發展給予高度讚賞,特別對納米加工平臺的開放式服務給予充分肯定,並表達了加強雙方交流和合作的良好願望。

聽取研究所基本情況介紹

聽取納米加工平臺情況介紹

相關焦點

  • 兩院院士大會召開,南大都有為、邢定鈺、祝世寧院士談創新
    5月28日,中國科學院第十九次院士大會、中國工程院第十四次院士大會在北京人民大會堂隆重開幕。習近平總書記出席會議並發表重要講話。南京大學的多位院士也就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講話和當前的創新問題發表自己的觀點。
  • 新華網名校公開課|今晚19:30,祝世寧院士談光學微結構研究與南京...
    你聽過光學微結構研究與南京大學的「前世今生」嗎?你想知道南京大學微結構科學開拓起源嗎?你想掌握光子器件與現代光量子信息技術發展的前沿資訊嗎?5月12日(今晚)19:30-20:30,南京大學教授、中國科學院院士祝世寧將帶來線上報告「光學微結構研究:回顧與展望」,與你一覽基礎學科的魅力,快來解鎖今日份的名校公開課吧!內容介紹四十年前,南京大學從研究非線性光學晶體中鐵電疇結構的調控開始,開拓了微結構科學的研究方向,發展出了介電體超晶格等不同功能的微結構材料體系。
  • 成會明院士訪問蘇州納米所
    成會明院士訪問蘇州納米所 2016-01-12 蘇州納米技術與納米仿生研究所 【字體:成會明赴中國科學院蘇州納米技術與納米仿生研究所進行學術交流訪問,並以「化學氣相沉積(CVD)法製備石墨烯及其他二維材料」為題作了報告。
  • 邢定鈺:凝聚態物理的追夢人
    南京大學物理學院邢定鈺教授長期從事凝聚態理論、統計物理等方面的研究和教學工作。1985年底,因突出的科研和教學能力,邢定鈺被破格提升為副教授。1986年,在美國休斯頓大學丁秦生教授的邀請下,邢定鈺成為休斯頓大學物理系和得州超導研究中心的訪問學者。做訪問學者期間,邢定鈺實現了科研之路上的新飛躍。
  • 「蘇州·中國聲學創新谷」專家諮詢委員會成立 8位中外院士擔綱...
    2020-11-30 12:35:41 來源: 蘇州新聞網 舉報
  • 邢定鈺院士受聘為東南大學兼職教授
    10月12日,中國科學院院士邢定鈺受聘東南大學兼職教授授聘儀式在東南大學九龍湖校區田家炳樓隆重舉行。
  • 邢定鈺院士展望凝聚態物理應用前景:就像百年前的電 一旦運用足可...
    在金陵城的繁華深處,有一位「海歸」,他就是我國微結構領域的領航者、中國科學院院士、南京大學物理系教授邢定鈺。邢定鈺長期從事凝聚態理論研究,在電子輸運理論、低維受限的量子系統和超導理論研究方面頗有建樹。在科技興國的戰略下談及科技創新如何助力經濟社會發展,他表示,在創新中必須通過科學的管理髮揮最大的效益,把人的潛力最大程度地發揮出來。
  • 院士祝世寧:抓住機遇,打造寧鎮揚一體化中的地位
    金山網訊 祝世寧,籍貫江蘇鎮江,南京大學教授,中國科學院院士。「感謝院士家鄉行暨『金山英才』計劃項目集中簽約活動,給了我一個了解家鄉鎮江的機會。」在鎮江籍院士座談會上,祝世寧院士表示,通過活動了解到,近年來,鎮江市委市政府帶領家鄉百姓共同奮鬥,在航空航天、海工船舶、工程電器等行業所佔全國市場份額名列前茅。
  • 祝世寧院士榮獲江蘇省基礎研究重大貢獻獎
    中科院院士、南京大學教授祝世寧表示,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基礎研究,近日五部門還聯合發文,採取多項舉措加強「從0到1」的原創性基礎研究,江蘇省基礎研究重大貢獻獎此時頒發,契合了國家對基礎研究的高度重視,有其特殊意義。祝世寧感慨地表示,江蘇經濟社會發展迅速,與一貫對基礎研究高度重視是分不開的。
  • 省科協組織召開祝世寧院士報告會
    會上,祝世寧院士作了《與共和國同行》的主題報告。祝世寧院士出生於1949年12月,與新中國同齡,他是著名功能材料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也是省科協副主席,長期從事微結構功能材料研究,先後主持或參加過國家攀登計劃、國家重點基礎研究「973」、高科技863計劃、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等。祝院士的報告從「休戚與共、篳路藍縷、師道傳承、家國情懷」四個方面講述了他從一名普通下鄉知青,一路求學,不斷奮進並最終取得成就的歷程。
  • 史丹福大學戴宏傑教授到蘇州納米所進行學術交流
    8月8日下午,國際著名化學家、美國藝術與科學院院士、美國史丹福大學化學系戴宏傑教授應邀訪問中國科學院蘇州納米技術與納米仿生研究所,並做了題為Nanoscience for Biological Systems的學術報告。蘇州納米所所長楊輝研究員及相關科研人員、學生100餘人聆聽報告,報告會由蘇州納米所副所長陳立桅研究員主持。
  • 講座預告 | 中科院邢定鈺院士:物理學改變世界
    這次我們邀請了中國科學院邢定鈺院士結合自身科學研究的經歷講解物理學如何改變了人類的生產生活方式如何改變了整個世界帶領廣大研究生同學體驗物理之美【主講人】邢定鈺【主題】物理學改變世界,1945年2月出生,九三學社社員,物理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數理學部常委,南京大學物理學院博士生導師,教授,南京微結構國家實驗室(籌)主任,「量子調控」國家重大科學研究計劃的項目首席科學家。
  • 宣益民、祝世寧兩位院士獲我省首個基礎研究重大貢獻獎 基礎研究...
    日前揭曉的2019年度江蘇省科學技術獎首次增設了基礎研究重大貢獻獎,中國科學院院士、南京航空航天大學教授宣益民,中國科學院院士、南京大學教授祝世寧獲得該獎項。在科學探索的道路上,他們披荊斬棘數十年,取得一系列國際領先的研究成果,為我省在基礎研究領域作出了突出貢獻。
  • 祝世寧:守望與拓荒
    當少年祝世寧用自製望遠鏡仰望星空的時候,他可能沒有想到,正是這份對自然的好奇為他開啟了一扇通往科學殿堂的大門,並引領他踏上荊棘密布的探索之旅。   2007年底,58歲的祝世寧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成為南京大學目前最年輕的中科院院士。對於長年執著於守望科學「試驗田」的他而言,這又將是一個新的起點,一份新的挑戰。
  • 祝世寧院士「回家鄉」,為寧淮特別合作區「打Call」
    新江蘇·中國江蘇網訊 8月9日上午,南京大學校友總會在寧淮特別合作區舉行「走進寧淮特別合作區」系列活動。71歲的祝世寧院士也應寧淮特別合作區負責人裴清海之邀來到現場,見證了南大各行業校友會與寧淮特別合作區戰略合作協議的籤署,並和南京大學黨委副書記、南大校友總會副會長薛海林一道,為南京大學校友企業寧淮新經濟產業園揭牌。
  • 中科院院士、南大物理學院教授祝世寧 嚴師的另一面是可愛老爺爺
    面對面 | 中科院院士、南大物理學院教授祝世寧 嚴師的另一面是可愛老爺爺中科院院士、南京大學物理學院教授祝世寧身上,充滿著有趣的「反差萌」:研究生組會上,他對於實驗數據的嚴格提問會讓學生們緊張到出汗在前不久頒發的江蘇省科學技術獎中,祝世寧獲得了首屆「基礎研究重大貢獻獎」,但他卻說,希望認出自己的人越少越好,「這樣我才能安安靜靜的做事情。」祝世寧院士的辦公室,位於南京大學鼓樓校區唐仲英樓的一角。在這棟充滿科技感的大樓裡,物理學院、現代工程與應用科學學院的師生來來往往,和你擦肩而過的任何一個學生,都有可能是在國際頂級期刊發表過論文的「牛人」。
  • 全息光柵專家Alexei Globov訪問蘇州納米所
    近日,OptiGrate公司Alexei Globov博士(CEO)應邀到中科院蘇州納米技術與納米仿生研究所進行交流訪問,並在A718會議室作了題為" Recent Advances in Volume Bragg Grating Technologies for Spectroscopy and High Power Lasers"的報告
  • ...首設「基礎研究重大貢獻獎」 宣益民、祝世寧兩院士獲獎
    今年還首次設置省基礎研究重大貢獻獎,宣益民、祝世寧兩位院士獲獎。   為表彰在基礎研究和應用基礎研究領域作出突出貢獻的優秀科技人員,2019年度江蘇省科學技術首次增設"基礎研究重大貢獻獎"和"青年科技傑出貢獻獎",南京航空航天學宣益民院士和南京大學祝世寧院士,分別憑藉在工程熱物理學科的理論與應用
  • 南京大學等聯合主辦「自然學術會議-納米光子學和集成光子學」
    「自然學術會議-納米光子學和集成光子學」 http://www.huaue.com  2018年11月15日  來源:南京大學     2018年11月9日至11日,由南京大學、《自然-電子學》、《自然-材料》、《自然-納米技術》、《自然-光子學》等聯合主辦的自然學術會議-納米光子學和集成光子學(anatureconference on Nanophotonics and Integrated Photonics 2018)在南京召開。
  • 南京大學取得重大突破,成果登上頂級期刊Science
    日前,南京大學固體微結構物理國家重點實驗室王漱明、張利劍、王振林、祝世寧等與合作者在最新一期國際頂級期刊Science上發表了題為"Metalens-array-based high-dimensional and multi-photon quantu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