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國」字頭實驗班:十年為中國培育百餘名科研領軍人才

2020-12-05 騰訊網

「國家實驗班」給予了學生充分互相交流的平臺。 被採訪人供圖

中新網南京11月18日電 題:這個「國」字頭實驗班:十年為中國培育百餘名科研領軍人才

作者 齊琦 於玥晗 李嘉豪

最頂尖的院士級別導師團隊,最先進的實驗室資源、「學霸」中精選出的「學霸」,最硬核的基礎學科、「度身定做」的科研計劃……

集一所名牌高校「核心競爭力」之「大成」,十年前,一個「國」字頭的實驗班悄然啟動了一項影響深遠的「大計劃」,如今迎來階段性「豐收」。

「歷經十年,科研人才『成堆』出現。」對於南京大學「國家實驗室實驗班」(以下簡稱「國家實驗班」),這個以頂級科研資源孵化頂級人才的「孵化器」,中科院院士、南京大學微結構國家實驗室主任邢定鈺如此評價。據統計,自2009年「國家實驗班」創建以來,這片「試驗田」裡已經培育出近百名優秀博士。

更深遠的意義在於,從「國家實驗班」畢業的大部分學生仍在從事與學科相關工作,分布在國內各知名高校、科研機構和相關研發企業,正成為中國科研創新的星星「火種」。

這個致力於培育中國未來「大腦」的「試驗地」,正是源自於一批老科學家們的「深謀遠慮」。

《Nature》正刊刊登了唐峰與導師萬賢綱團隊共同完成的相關論文。 被採訪人供圖

定位:研究型領軍人才的培養基地

時間回到10年前的2009年。

彼時,中國高等教育發展正處在一個新的機遇期——全國人才工作會議的召開,正式吹響了「建設人才強國」總號角;《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的通過,更勾勒出了未來教育改革的「路線圖」。

然而,當時中國的高等教育,尤其是研究生教育,正面臨著一系列亟待解決的問題。

「中國確實已基本實現立足國內培養高層次人才的戰略目標,但在面對適應經濟社會發展多樣化需求的問題時,總體上還不能完全滿足,存在著成才率低、流失率高、教育資源浪費大等問題。」正是有了這樣的遠慮,邢定鈺和一批實驗室相關人員於2009年提出創建「微結構國家實驗室實驗班」的設想:以國家實驗班的名義,面向南京大學物理、化學、現代工程與應用科學三個學院招生。

按照設想,「國家實驗班」將利用當時正在籌建的南京微結構國家實驗室為實體,定位物理學、化學和材料學等基礎學科,選拔培養理論基礎紮實、實驗技能過硬、思維能力出眾和對前沿科學敏感度高的研究型後備領軍人才。

這個設想「孕育」成型後,立刻獲得了南京大學的支持。就在當年,採用本科—碩士—博士八年一貫制培養方式的「國家實驗班」獲批啟動、開始招生。

實驗班導師在「微加工中心」實驗室指導學生。 被採訪人供圖

選「材」:不唯分數論「英雄」

能夠考取名牌大學物理、化學系這類基礎學科的學生,早已是平常人眼裡的」學霸」,如何選出「學霸中的學霸」,則不再僅僅是「分數的戰爭」……

回憶起自己進入「國家實驗班」的經歷,首屆畢業生、南京大學優秀博士論文獲得者雎長城坦言自己「在大學一二年級時考試成績不算很好」。然而在面試環節,他卻感受到了很大的自由度。最終,他脫穎而出,順利入選。

相比傳統和主流的唯學分績的選拔模式,「國家實驗班」在創辦之初就確立了「學分績+專業面試」的選拔標準,把綜合素質作為主要選拔因素,注重學生自主創新意識和自主創新能力,聚焦有志於投身基礎研究的優秀人才。

雎長城回憶:「當時,物理學院近一半學生報名,競爭很激烈,最終選拔了27位學生,一些學分績很高的竟然落選了」。

事實上,在第一屆進入實驗班的同學中,有很多像雎長城一樣自推意向強、學術積極性高的學生。這種大膽的選拔模式,打破了傳統研究生培養模式的局限,從一開始,就為綜合水平高、自主能力強的學生提供了後續科研的培養資格與配套資源。

唐峰與實驗班導師萬賢綱在討論課題項目。 被採訪人供圖

探索:助力科研的革新之路

選拔早,不唯學分績,著重考察學生綜合素質;試行導師流動機制,為每個學生「量身打造」科研計劃;專項津貼解決學生後顧之憂……

「國家實驗班」成為一種本碩培養改革創新的新模式:匯聚了由院士、長江傑青組成的導師「天團」,「不拘一格」選拔了一批優秀學生,形成了一個培養本科生和研究生的全新模式和平臺。

正是這種全新的模式,不僅學生的潛能得以發現,導師在培養過程中也能有的放矢、提高效率、減少資源浪費。

第一屆入選「國家實驗班」的唐峰就在這種自由輕鬆的學術氛圍中找到了最適合自己的研究方向。

「理論、實驗、計算……我先後換了4個課題組。」唐峰迴憶,實驗班裡的「大咖」級老師還是「共享」的,大家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更換導師,甚至不同的研究方向。

2019年,他以第一作者身份先後在Nature、Naturephysics及ScienceAdvances等國際一流期刊上發表三篇學術論文,成為「成績亮眼」的青年科研「新星」。他與導師萬賢綱教授的工作還入選了2019年中國十大科技進展新聞。

四年取得博士學位的劉爾富,被允許先在凝聚態理論課題組做了一年理論研究,之後又轉到到凝聚態實驗課題組做實驗。

他的導師繆峰教授認為,劉爾富「基本功非常好,動手能力很強,在國家實驗班既得到了理論背景知識,又得到了實驗方面的鍛鍊。」

在這樣的培養模式下,劉爾富不僅超速達成博士目標,同時,他在博士生期間的第一篇論文(發表在國際一流期刊NatureCommunications)還被WebofScience資料庫列為高被引論文,國際同行的他引已達三百多篇。

科研資源集中、師資力量豐厚、培養模式先進……不僅正趕上教育部「2011計劃」協同創新機遇期,又恰逢南京大學研究生創新教育的調整檔口,「國家實驗班」就此迎來了較好的發展勢頭。

前路:為中國培育有歸屬感的創新力

「實驗班的終極目標,不是為國外高校『做嫁衣』,輸送人才;而是,為中國培養、留下、成長起一批獨當一面的領軍型科研人才。」邢定鈺談及當初設立「國家實驗班」的「初心」,不禁感慨道,為了凝聚起實驗班學生的「歸屬感」,學校和導師們都做了很多努力。

而令胡逢睿印象最深的,也正是8年實驗班生活中積累下來的「集體歸屬感」。

「『國家實驗班』提供了交流的平臺,讀研期間學生們交流很多,一起發表文章、一起討論實驗的想法都習以為常。」

不僅是胡逢睿,雎長城的8年科研生活也深深受益於「國家實驗班」的建制。

「我們是以一個集體的形式進入『國家實驗班』的,同學間比較熟悉,互相之間從一開始相知相識,到後來合作解決了很多問題,並一直延續到現在合作創業。」畢業後的他和同在國家實驗班同學繼續合作,成為一家年銷售額達2000萬元的精密儀器企業創始人。

為了讓學生們全心投入科研學習中,「國家實驗班「在本科期間還每月發放專項津貼,並通過入學一次性獎勵和「英才計劃」等方式,儘可能提高學生待遇。

「我是農村出來的,考上南京大學後花了很多時間精力出去做兼職。進入實驗班後,專項津貼解決了我的後顧之憂,終於讓我可以專心做科研。」雎長城感慨。

這樣的集體歸屬感也慢慢升華為學生們對祖國的一種認同。據統計,「國家實驗班」絕大部分學生出國深造後,仍堅定地選擇回國發展。

邢定鈺期待,通過不斷進行創新與教學改革的探索,加強基礎學科拔尖學生培養,「這個『國家實驗班』將培養出更多優秀科研人才留在國內投身基礎學科研究。」(完)

相關焦點

  • 揭秘江蘇這個超硬核「國家實驗班」!
    近日,新華社、中新社等權威媒體爭相報導了擁有獨特育人方式的"神奇"實驗班——這個實驗班有最頂尖的院士級別導師,最先進的實驗室資源,有"學霸"中精選出的"學霸",有最硬核的基礎學科和"量身定做"的科研計劃,十年時間為中國培育了百餘名科研領軍人才……這個優秀的團隊,就是南京大學
  • 探秘「國家實驗班」:優秀人才何以「成堆」出現
    自2009年創建以來,「國家實驗班」已培養出近百名優秀博士。據統計,第一屆「國家實驗班」物理學院的27人,近一半學生只用4年就取得博士學位,超10%的學生論文獲得了南大優秀博士生畢業論文,遠高於普通培養模式的數據。培養了如此多優秀創新科研人才的「國家實驗班」到底是怎樣一種存在?「國家實驗班」對學生的培養機制又是怎樣的?
  • 青年領軍人才培養 | 邢定鈺院士:優秀人才是可以扎堆出現的
    以第一屆「國家實驗班」為例,41名畢業生中有近一半在南京大學、西安交通大學、加州大學河濱分校、慕尼黑大學等國內外一流大學從事教學以及研發工作。基礎學科是國家創新發展的源泉,基礎學科拔尖人才是仰望星空的「領跑者」。南京大學國家實驗室實驗班在十餘年的探索中,不斷積累可推廣的經驗模式。
  • 國科大開設郭永懷力學實驗班和華羅庚數學實驗班
    5月7日,中國科學院大學(簡稱「國科大」)在其官網公布了2020年本科綜合評價招生簡章,將通過綜合評價招生方式在北京、山東、江蘇、浙江、陝西、湖南、四川7個省市錄取158名理科或不分科考生。綜合評價網上報名時間為2020年5月10日至6月10日,報名時長一個月。綜合評價測試安排在高考結束後進行。
  • 南京大學「國家實驗班」:優秀人才何以「成堆」出現
    來源:中國科學報「優秀人才是可以成堆出現的。」提到南京大學國家實驗室實驗班(以下簡稱「國家實驗班」)對基礎人才培養和科學研究的意義,中國科學院院士、南京大學微結構國家實驗室主任邢定鈺最先想到的就是這句話。這句話的背後有著紮實的「數據支持」。自2009年創建以來,「國家實驗班」已培養出近百名優秀博士。
  • 他是日本國寶科學家,卻對中國毫無保留,為中國培育13名頂級人才
    中國的發展離不開心甘情願為國奉獻的人,他們在各個領域中,竭盡所能為中國的發展添磚添瓦,他們的奉獻精神和外國精神備受讚揚。古時也有很多人,將這種恪盡職守的愛國精神表現得淋漓盡致。諸葛亮在《後出師表》中寫道:鞠躬盡瘁,死而後已。諸葛亮將自己的大半生奉獻給蜀國,一直到死都為國家盡心盡力,這種偉大精神值得後人學習。
  • 他是日本頂尖科學家,背負叛徒罵名,為中國培育13名頂級人才
    中國的發展離不開心甘情願為國奉獻的人,他們在各個領域中,竭盡所能為中國的發展添磚添瓦,他們的奉獻精神和外國精神備受讚揚。古時也有很多人,將這種恪盡職守的愛國精神表現得淋漓盡致。諸葛亮在《後出師表》中寫道:鞠躬盡瘁,死而後已。諸葛亮將自己的大半生奉獻給蜀國,一直到死都為國家盡心盡力,這種偉大精神值得後人學習。
  • 中國的幾個國字頭大學哪個更厲害?
    中國有很多以國字頭冠名的大學,每一個都是實力不俗。對於畢業生來說,國字頭的大學都是非常值得報考的,畢竟以中國開頭的大學說出去都是倍有面子的。下面小編就來介紹各個國字頭的大學。世界一流大學A類建設高校有中國科學技術大學,中國人民大學,中國海洋大學,中國農業大學,中國人民解放軍國防科技大學。世界一流學科建設高校有中國礦業大學,中國地質大學,中國石油大學,中國科學院大學,中國藥科大學,中國傳媒大學,中國政法大學,中國人民公安大學,中國美術學院中國音樂學院。
  • 如何培育腦科學與人工智慧早期創新人才?這所中學與高校院所共創20...
    問鼎大腦的終極奧秘,隨著腦科學與人工智慧大熱,如何更好培育腦科學與人工智慧的早期創新人才?25日,解放日報上觀新聞記者從上海中學了解到,在學校首創科技實驗班和工程實驗班涉及物理、化學、生命科學、通訊、工程、環境等12個專門方向的基礎上,今年又增設了腦科學與人工智慧方向。
  • 哈爾濱工業大學:培養新時期航天工程領軍人才
    從2010年起,哈工大開展航天領域工程領軍人才培養創新實踐,逐漸探索形成了「德才培育並舉、科教深度融合、工場創新實踐」航天工程領軍人才培養模式,成果顯著。「哈工大探索出來的航天工程領軍人才培養模式,是學校多年來堅持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的生動體現和有力詮釋。」哈工大黨委書記熊四皓說。什麼是微納衛星創新工場?
  • 南京微結構國家實驗室實驗班教學改革紀實
    「優秀人才是可以成堆出現的。」這是中科院院士、南京微結構國家實驗室主任邢定鈺對南京微結構國家實驗室實驗班(以下簡稱「南大實驗班」)的評價。  自2009年創建以來,南大實驗班已經培養出近百名博士。據統計,第一屆南大實驗班中來自物理學院的27名同學,近一半只用4年就取得博士學位,超過10%獲得南大優秀博士生畢業論文,表現遠優於普通培養模式。
  • 清華發布「丘成桐數學科學領軍人才培養計劃」,初三也可入學
    近日,清華大學最新發布的 「丘成桐數學科學領軍人才培養計劃」 備受關注,每年面向全球招收不超過 100 名優秀中學生,採用 「3+2+3」 本博銜接模式培養。符合條件的學生可於 1 月 19 日前在網上報名。值得注意的是,清華表示,優秀的初三學生也可報考該計劃,成功入圍的國內學生無需高考即可被單獨錄取。該計劃引發了眾多討論:它要培養什麼人?怎麼招怎麼教?
  • 清華「丘成桐數學科學領軍人才培養計劃」來了!無需高考 初三學生...
    經教育部批准,清華大學將推出「丘成桐數學科學領軍人才培養計劃」,每年面向全球招收百名優秀中學生,採用本博銜接模式,為未來數學及相關領域培養領軍人才,成功入圍的國內學生無需高考即可被單獨錄取。本博銜接培養學術大師直接授課
  • ...數學科學領軍人才培養計劃:「從娃娃抓起」,培養頂尖數學家
    無須高考、全球招生、初三學生也可入學……清華大學發布丘成桐數學科學領軍人才培養計劃——  「從娃娃抓起」,培養頂尖數學家  無須高考、面向全球招生、初三學生也可入學……連日來,清華大學新近發布的「丘成桐數學科學領軍人才培養計劃」備受關注。
  • 清華發布丘成桐數學科學領軍人才培養計劃:「從娃娃抓起」,培養...
    無須高考、面向全球招生、初三學生也可入學……連日來,清華大學新近發布的「丘成桐數學科學領軍人才培養計劃」備受關注。一個個關鍵詞衝撞眼球,計劃被不少人視作「不設任何框框的拔尖人才培養特區」,由此引發了眾多討論:這個特殊的「特區」要培養什麼人?怎麼招怎麼教?指向的又是當前教育的哪塊短板?
  • 清華發布丘成桐領軍人才培養計劃:從娃娃抓起,培養頂尖數學家
    光明日報1月10日消息,無須高考、面向全球招生、初三學生也可入學……連日來,清華大學新近發布的「丘成桐數學科學領軍人才培養計劃」備受關注。一個個關鍵詞衝撞眼球,計劃被不少人視作「不設任何框框的拔尖人才培養特區」,由此引發了眾多討論:這個特殊的「特區」要培養什麼人?怎麼招怎麼教?指向的又是當前教育的哪塊短板?
  • 南京唯一國字頭大學,中國藥科大學為什麼存在感不強?
    南京高校很多,不過奇怪的是,這裡的高校多以南京命名,其中唯一帶國字頭的大學,就是中國藥科大學。中國藥科大學,簡稱「中國藥大」,是一所「211工程」和「雙一流」建設高校,學校前身為始建於1936年的國立藥學專科學校,是我國歷史上第一所由國家創辦的藥學高等學府。
  • 科技領軍人才之中國地質科學院物化探研究所張勤
    科技領軍人才之中國地質科學院物化探研究所張勤 中國礦業報社 全國國土資源標準化技術委員會 地質礦產實驗測試分技術委員會副主任委員 國家級計量認證評審員 國土資源高級專業技術 任職資格評審委員會委員 承擔並參加完成 國家、部、局、院科研項目19項
  • 放棄美國國籍,為國家培養頂尖人才,施一公和姚期智用行動在證明
    近日,一場特殊的科學家座談會在北京召開,7位科學家代表作了發言,他們的意見和建議,將為國家編制「十四五」規劃提供參考。清華有「清華學堂計算機科學實驗班」、「清華人工智慧班」,都是姚期智領軍,被稱為「姚班」和「智班」。這兩個班級裡面,集中了很多奧賽金牌得主和各省狀元,有一種說法是「全國半數人才在清華,清華半數人才在姚班和智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