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科創新人才培養的點燈人——記太原理工大學教授常曉明

2020-12-07 中國教育新聞網

活動名稱:2020年度全國教書育人楷模推選活動

編號:07  姓名:常曉明

他對高教的理解深刻而精準,對樹人的追求忘我而情真。他34年如一日,致力於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科研素質和創新能力,培養出百餘名高素質工科創新人才。他投身於探索中國高等理工科創新人才培養模式,創建曉明研究室,以「興趣驅動、早期培養、項目引導、文化薰陶」的理念引導學生開展課外實踐活動,探索出了基於CSCP範式的工科創新人才培養模式,廣受業界稱讚。

——題記

常曉明以「興趣驅動、早期培養、項目引導、文化薰陶」的理念引導學生開展開外科技實踐。他34年如一日,致力於學生綜合素質、科研素質和創新能力的培養,並培養出百餘名高素質工科創新人才。他品高志堅、嚴謹求實、堅持不懈、育人於本,探索和創新出一種基於CSCP(文化薰陶-育人&育才結構-項目實踐-能力達成)範式的工科創新人才培養模式,並在國內外高校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建設富有活力的研究室

曉明研究室創建於2003年,是曾留學日本八年的常曉明教授用自己的資金建設、自己的名字命名的研究室。為建設一個富有活力的研究室,常曉明最先關注的是研究室的育人模式以及研究室應追求的文化。

2003年研究室建立不久,他首先做了兩件事,第一件是確立研究室文化為「嚴謹、認真、高質、高效」。在這樣一個思路的主導下,無論做什麼事情,都要求學生嚴謹地思考,認真地對待,高質量、高效率地去完成。這種文化深入到了每一個學生的心中。

第二件是創辦內部刊物《曉明研究室通訊》,記錄了研究室的發展歷史,是研究室文化傳承的重要載體。自通訊創辦以來,每年發刊7-8期,至今共發刊100多期,推送300多期微信,在總結和宣傳研究室發展成果的同時,也鍛鍊了學生的寫作、編輯和管理能力。

研究室所招收的學生來自計算機、信息、物理、機械和材料等專業,多學科交叉豐富了學生的知識面。不僅如此,還有高年級的學生以及研究室的博士和碩士生與他們進行交流。學科交叉和年級交叉,使學生一進研究室,就感受到了良好的文化氛圍,用學生們的話講,就是感到有一種「場」的存在。

在研究室,每個人都有各自的特點,這種特點的互補,恰恰是作為一個團隊所必不可少的,各自的特點互相影響,使學生們得到快速成長,團隊式學習、探究式研究、並行式處理,定期舉辦講座、動手實踐能力訓練、為全校學生作報告、與名校教授交流、聆聽教授教誨等等,這些都是在傳統課堂教學模式中難以實現的,這就是研究室的文化薰陶。

引導學生苦練內功

近年來隨著研究室創新人才培養經驗的積累,培養機制越來越規範。研究室實施「四個一」 ,推動學生開展課外實踐,即做一個實驗,寫一篇研資(研究資料),形成一個PPT,做一次講座。

研究室時常公布適合學生研究的興趣課題,大家根據自己的興趣報名。研究室培養學生注重過程,所以一旦課題開始,不管成功失敗,都鼓勵學生堅持做下去。在許多情況下,還鼓勵大家嘗試失敗,經歷失敗,雖然這樣看上去會浪費一些元器件,會多付出一些時間,但可以真正學到東西,成為今後成功的寶貴財富。一旦做了實驗,就一定要寫研資,寫研資需要嚴格按照論文的「五章法」撰寫,所完成的研資,首先要經過研究生審查,初審修改後再由老師進行最後的審查。合格後方可做一個PPT,再由研究室安排時間進行一次講座,每年這種講座約有75場次,內容豐富的講座,極大地豐富了學生課外知識。

「四個一」的做法,與通過參加賽事培養學生的方式有所不同,正如國家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項目一樣,項目注重的不是結果,而是過程,「四個一」的特點就是更加注重基礎訓練、注重過程、注重全面發展,它不僅沒有名次,甚至還鼓勵學生嘗試失敗以積累經驗。它的特徵是學生個體獨立地開展研究、進行實驗,學生只能與課題不同的同學討論研究方法,而沒有可能出現相同的課題讓你借鑑數據。這種模式使學生能靜下心來獨立研究、認真思考,避免了急功近利的思想。

這種培養模式,使學生的綜合素質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實踐證明,這些學生到畢業的時候,不論是繼續深造還是步入職場,都非常受歡迎。

此外,研究室也根據情況參與一些賽事,並且堅持「學習第一,比賽第二」。多年來,學生先後獲得了全國「飛思卡爾」智能車大賽、全國ITAT教育工程就業技能大賽、山西省「興晉挑戰杯」、全國電腦鼠走迷宮大賽等十幾個獎項。

培養實踐創新高素質人才

在教學內容和方法上,研究室暑期培訓與課堂教學的模式大不相同,培訓的內容絕大部分都是未來三年沒有的學習內容。

在講授時間上,每一種內容只講2-3個小時,大部分時間要求學生採取「團隊式學習」的方法,互相討論,分頭研究不同的設計案例。由此,學生學會了帶著問題主動學習,學會了團隊合作。

在2019年的暑期培訓中,需要學習繪圖、視頻製作、圖像處理、編程等。講師每次只講十幾分鐘左右,剩餘時間學生們自主學習。而測試卻十分密集。考核成績當天公布,對培訓生既是壓力、也是激勵。這樣持續一個暑假,學生的成長是非常顯著的。

研究室紀律嚴格,培訓期間一旦發現考試作弊、實驗數據作假、因偷懶不出早操而編理由欺騙老師,早操或上課遲到超過3次,立即開除。嚴格的訓練培養了學生堅忍不拔的精神。此外,學生每天要出早操,課間時間也要進行一次活動。這樣張弛有度勞逸結合的安排,既保證了學生學業上不斷進步,也保障了學生們良好的身體素質。

2019年的暑期培訓長達49天,其中晨練天數為42天,培訓科目共17種,講座次數共96次,各種考核累計達93次,通過問卷調查得知他們的五大收穫是規範做事、思維改變、知識技能、團隊合作、同窗友情。不少學生經過培訓深有感觸地說:簡直不敢相信自己能適應如此緊張的暑期培訓,自己像是變了一個人!一名學生在他的培訓感想中這樣寫道:「在研究室的學習是以自學為主,同學們將理論與實踐結合,真正將知識化為己用,而我一直在找這樣一個地方。能夠參加研究室的培訓我感到很榮耀,也很受用。我真切感受到研究室是一個注重實踐的地方。」

曉明研究室的育人模式,不斷地得到社會的認可。這種認可集中地從兩個方面得到體現:第一,不了解曉明研究室的企業,在接觸研究室的學生後,感到素質很好,錄用後往往給予重要的崗位;第二,已了解曉明研究室的企業或學校,往往不加思考地向研究室要人。

研究室培養的本科生,有的在研發崗位就業,有的創業,有的繼續深造。一批批成功的太理人從曉明研究室中走出,我們看到的是朝氣蓬勃的面孔,是無言的實幹精神,是靈動的創新思維,是激勵莘莘學子邁入科學研究這道大門的動力。

常曉明所做的不僅限於奉獻一事,更是對高等教育模式的探索和創新。有專家評論:「常曉明對高教的理解深刻而精準,對樹人的追求忘我而情真。他品高志堅、嚴謹求實、堅持不懈、育人於本、凝心聚力,探索的教學與科研理念與CSCP工科創新人才育人模式堪稱中國高等理工科教育之典範!」

相關焦點

  • 太原理工大學黨委書記鄭強會見中國科學院院士俞書宏
    11月30日,中國科學院院士俞書宏在山西省工信廳副廳長喬麗剛的陪同下來到太原理工大學迎西校區指導工作。太原理工大學黨委書記鄭強會見了俞書宏院士一行。太原理工大學黨委副書記李晉平、副校長張獻明及化學化工學院負責人參加了會見。
  • 浙大教授鄭強強勢出任太原理工,太理真像很多人說得那麼不堪嗎?
    昔日登上過」開講啦「節目的鄭強教授,可謂人氣爆紅,被稱為「網紅教授」。前有大刀闊斧出任貴州大學校長,今有強勢出任太原理工黨委書記。如今已經是板上釘釘之事,太原理工可謂是雙喜臨門,不僅迎來優秀領導,同時也借鄭教授翻紅了一把。
  • 浙大網紅教授鄭強再次北上,出任太原理工大學書記
    4月22日晚上十點,點開太原理工大學「現任領導」一欄,黨委書記鄭強赫然在列,讓人感到驚奇的,經過四級網頁的尋找,介紹這位「網紅教授」的點擊量已經超過7萬次,這在全國高校中絕無僅有。因為即使從上午算起,也僅僅過去了十個小時。
  • 網紅校長鄭強教授為何選擇離開浙大出任太原理工大學黨委書記呢?
    ,他說:「現在西部人才的流失對我們這些校長教授來講,就像心裡流血一樣痛。了解了這段話,也就能夠理解為何鄭強教授會放棄浙江大學高水平專業型領導幹部而出任太原理工大學黨委書記,他想推動國家對於中西部高校人才流失的重視,他想推動中西部高校的發展,這是教育界的大好消息。從鄭強教授個人履歷來看,他不僅是一名優秀的高材生,而且是一名既懂科研又懂管理的大才,不太了解的朋友可以看下面的鄭強教授履歷圖片,上面有詳細的介紹。
  • 浙大網紅教授59歲鄭強調任太原理工大學黨委書記
    近日,59歲的浙江大學原黨委副書記(正廳級)鄭強教授調任太原理工大學黨委書記。從這一任命可以看出,年齡不再是高校幹部選任的紅線,這是否可以看作是高校幹部選任的一種新動向呢?有待進一步觀察。4月22日,太原理工大學官網更新現任領導名單,浙江大學原黨委副書記(正廳級)鄭強教授出任太原理工大學新任黨委書記。此前,太原理工大學原黨委書記吳玉程已調任山西省委教育工作委員會主持日常工作的副書記(正廳長級)、省教育廳黨組成員。鄭強1960年9月生於重慶,福建武夷山人,1985年6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82年8月參加工作。
  • 太原理工大學與浙江大學就材料化工領域深度合作進行座談!
    5月15日下午,浙江大學——太原理工大學材料化工領域深度合作座談會在迎西校區逸夫樓601會議室舉行。浙江大學校長助理胡煒、太原理工大學副校長梁衛國及雙方有關部門(單位)、相關學科負責人等參加了座談交流。
  • IBM產業技能學院項目入駐華南理工大學,助推「新工科」建設
    近期,IBM 與華南理工大學正式籤署了 IBM 產業技能學院的項目合作協議,該合作旨在推進「新工科」人才培養,助力推動高等教育事業以及新一代信息技術驅動下的產學研體系的發展。IBM 作為中國新時代高等教育發展與產業數位化升級的見證者和參與者,正在積極與高校攜手助力滿足產業人才需求和推動未來發展。
  • 大工化工學院召開化工「新工科」建設校長院長論壇
    本次高端論壇由化工學院組織承辦,來自清華大學、天津大學、浙江大學、華東理工大學、香港理工大學等二十餘所高校的校長、化工學院院長,化工研究院和企業領導、各屆校友及學院師生代表70餘人參加。校黨委常委、副校長朱泓教授出席論壇。會議開幕式由化工學院院長彭孝軍院士主持。
  • 圍繞這兩大重點,大同市政府與太原理工大學合作
    日前,大同市人民政府與太原理工大學共同籤署航空航天領域產教研融合戰略合作協議、雲岡學與文物保護研究院框架協議,並舉行航空航天產教融合研究院、雲岡學與文物保護研究院揭牌儀式。儀式上,山西省委常委、大同市委書記張吉福為中國工程院院士、太原理工大學特聘教授吳光輝頒發
  • 鄭強任太原理工大學黨委書記
    本報太原4月22日電(記者李建斌、楊珏)22日,太原理工大學召開全校幹部教師大會,宣布山西省委關於太原理工大學黨委書記的任職決定:鄭強同志任太原理工大學黨委書記。
  • 鄭強出奇招,太原理工迎來10名90後清北博士,劍指雙一流
    從2020年4月到任太原理工大學黨委書記之後,網紅教授鄭強只做了兩件事,一是沿襲了自己雷厲風行的作風,對自己認為的各種教育問題放狠話,二是為太原理工大學夯實軟體和硬體,力爭在2022年第二次雙一流評選中,取得更上一層樓的好成績。鄭強教授在兩方面都做了哪些工作?引進清華北大的博士有何意義?為什麼太原理工大學的動作很難效仿?
  • 如何看待在引進鄭強教授後,太原理工又引進數位傑青級別副校長?
    鄭強書記曾發言,要著力將太原理工大學建設成為有尊嚴、受尊敬的綜合性、研究型、高水平一流大學。為此,鄭強教授大動作頻出,不負網紅教授鄭大炮的稱呼。第一:加強校企合作。鄭強教授上任後不久,為了加強校企合作,促進科研成果落地轉化,服務山西經濟發展,與地方企業合作成立了一批研究院。2020年8月,太原理工大學與20家企業籤署合作共建協議,共建20個校企研究院。
  • 鄭強上任後,浙大與太原理工牽手
    劉潤祥代表學校對浙江大學客人一行的到來表示熱烈歡迎,並介紹了學校的歷史沿革、辦學規模、學科建設、人才隊伍、科學研究等基本情況,希望雙方進一步在人才培養、科技研發、成果轉化等方面發揮各自優勢,加強科技創新,共同推進建築與土木工程及設計領域事業發展。
  • 浙大黨委副書記鄭強出任太原理工大學黨委書記
    每經編輯:周宇翔據太原理工大學網站消息,4月22日,太原理工大學召開全校幹部教師大會,宣布山西省委關於太原理工大學黨委書記的任職決定:鄭強同志任太原理工大學黨委書記。山西省委常委、組織部部長、省委教育工作領導小組副組長曲孝麗在講話中指出,此次引進浙江大學高水平專業型領導幹部鄭強同志擔任太原理工大學黨委書記,有利於快速提升太原理工大學的建設水平,帶動全省高等教育改革,是我省落實中央支持山西轉型發展決策部署的具體行動,是引進高端領軍人才的重要舉措。
  • 中國高等工程教育論壇新工科專業建設與發展分論壇舉辦
    電子科技大學教務處處長黃廷祝教授聚焦「藝術」與「設計」「挑戰」「創造」,剖析了新工科多學科交叉複合培養模式,用藝術的眼光進行科技產品設計和創新創造。他認為,創新人才不可或缺的特徵是情感特徵,可以不懂藝術,但要感受藝術的創新精神,強調「新工科+新藝術」交叉複合,加強學生的藝術素養和體驗,培養新工科創新人才。
  • 太原理工大學黨委書記鄭強看望慰問金智新院士、黃慶學院士!
    5月12日上午,太原理工大學黨委書記鄭強來到我校迎西校區逸夫樓,看望慰問中國工程院院士、校學術委員會主任金智新和中國工程院院士、校長黃慶學,並與院士團隊成員交流座談。黨委辦公室、院士工作辦公室負責人陪同看望。
  • 2020創新人才培養論壇:共建培養智能時代創新人才的完整生態系統
    「未來教育的起跑線-2020創新人才培養論壇」邀請了從創業到大學、中學、小學再到幼兒階段進行大膽探索的十位資深教育者,分享他們的有益實踐和經驗體會,直面家長的焦慮與痛點,暢談創新人才的培養機制。愛文世界學校深圳校區作為協辦方之一參與論壇活動。
  • 歷史性突破:太原理工大學首次在Science上以第一單位發表論文
    2018年10月26日,國際頂級學術期刊Science雜誌在線發表了太原理工大學作為第一單位的研究論文「Ethane/ethylene separation in a metal-organic framework
  • 太原理工大學:奮鬥沒有終點 勤奮成就人生——校長黃慶學院士在...
    9月21日上午,太原理工大學2020級本科生開學典禮在明向校區舉行。校長黃慶學院士對新同學的到來表示歡迎,並作了題為《奮鬥沒有終點 勤奮成就人生》的講話。  同學們在選擇太原理工大學時,一定已經了解到,這所大學歷史悠久、底蘊深厚、特色鮮明,是曾經的「211」如今的「雙一流」。
  • 江蘇工科類高校排名,南京航空航天大學排第一,南京理工大學第二
    江蘇理工類高校排名出爐,南京航空航天大學排名第一,南京理工大學第二,河海大學第三,一起看看哪些高校上崗了吧,排名僅供參考。第一、南京航空航天大學南京航空航天大學該校入選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111計劃、國家建設高水平大學公派研究生項目、新工科研究與實踐項目、中國政府獎學金來華留學生接收院校、全國深化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示範高校、國家大學生文化素質教育基地,為中俄交通大學聯盟成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