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1日下午,著名評書藝術家單田芳因病去世,享年 84 歲。
回溯過往記憶,總有那句「欲知後事如何,且聽下回分解」。如今,卻要劇終了。
評書大師的跌宕一生
1934年12月17日,單田芳出生於營口市的一個曲藝世家,父親彈三弦,母親是著名的西河大鼓演員。童年時,父母在東北各處演出,他也就跟著漂泊不定,歷經戰亂、飢餓。他本無意於從事曲藝事業,想上大學。
但1951年鎮壓反革命開始,母親染上了鴉片,而父親因犯包庇罪被判了六年,母親便與父親離婚去了外地。生活重壓落在單田芳肩上,於是他只能放棄讀大學,拜師李慶海,開始了自己的說書生涯。從1955年參加鞍山曲藝團,到2007年宣布正式收山,他為評書貢獻了半個世紀。說評書這件事,也幾乎貫穿了他的一生。
新中國成立之初,是評書的繁榮時期,說書人的地位提高了。單田芳在接受《環球人物》雜誌採訪時說:「領導講話說文藝工作者是靈魂的工程師,能起到教化人類靈魂的作用,提的位置非常高。」
但在「文革」開始後,單田芳成為批判對象,他被下放到農村,飽受勞累之苦,還被打掉了9顆牙齒。直到1978年,單田芳才終於被恢復名譽,得以重返評書舞臺。
改革開放後,單田芳錄製了他最為膾炙人口的長篇評書《隋唐演義》。他退休後,從鞍山到北京,做起了「北漂」。1993年,為北京電視臺錄了80回《七傑小五義》;1994年,又錄了《百年風雲》,此後中央電視臺《曲苑雜壇》欄目請他錄了400集《薛家將》。這把沙啞的聲音,在全國範圍內都有了了不起的知名度。
單田芳2011年出版的自傳《言歸正傳:單田芳說單田芳》在豆瓣上的評分有8.8分之高。老先生把自己跌宕起伏的一生融進了時代變遷的大歷史中,讀來仿似親歷。在豆瓣評論裡,有網友寫道:「老先生的經歷比任何評書都精彩。」
2012年的第七屆中國曲藝牡丹獎頒獎典禮上,時年78歲的單田芳獲得了終身成就獎。
單田芳對評書行當的重要性無需贅言。1995年,他就成立了北京單田芳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以電視評書等形式推廣著評書這項藝術。2009年,單田芳被定為「評書」這項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人。
時代的聲音,往昔的回憶
單田芳老師說評書 60 年了。他用沙啞滄桑的聲音陪伴了不知道幾代人。
《三俠五義》《隋唐演義》《白眉大俠》《亂世梟雄》,那些綠林好漢、快意江湖,都是這個聲音講給我們聽的。人們說:「凡有井水處,皆聽單田芳。」
那些繪聲繪色的語錄,只屬於單田芳……
形容人外貌的:
1. 眼角眉梢帶著千層的殺氣,身前背後帶著百步的威風
2. 一撮狗幽胡,七根朝上,八根朝下
3. 眼睫毛都是空的
4. 上秤稱稱沒三百斤差不多少
5. 那個眉毛,那個眼兒,那個鼻子,那個臉兒
說槍法好:管兒直
說脾氣爆:那性如烈火啊,沾火就著
說來救人:xx休的猖狂,,你家xx來(拖長音)也!!
說要死了:把眼一閉,心說完了!
說能耐大:xxx你中了我的煙兒炮鬼吹燈!
說人長得醜:長得跟包子似的,五官都湊一塊兒了
要勸架通常說:
雙拳難敵四手,好漢架不住人多,你渾身是鐵能攆幾顆釘,好虎還不鬥一群狼呢,是不是呢??
尤其是象聲詞:
「呀啊~~~~~~~呆!此山是我開,此樹是我栽,要想從這過,留下買路財!」
——看了這些,你一下子就能想起他的聲音,那麼親切那麼熟悉。
除了那標誌性的聲音,你也一定想起了埋藏在記憶中:那些收音機前漫長的、昏昏欲睡的午後……又或是兒時,和爺爺奶奶、外公外婆一起聽單田芳的日子。
也許,一代評書大師的離去,也同時帶走了幾代人的回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