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態環境部和國家市場監管總局聯合發布六項生態環境損害鑑定評估...

2021-01-07 全球起重機械網

  2020年12月29日,生態環境部和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聯合發布了《生態環境損害鑑定評估技術指南 總綱和關鍵環節 第1部分:總綱》(GB/T 39791.1-2020)等六項生態環境損害鑑定評估技術標準,明確生態環境損害鑑定評估的一般性原則、程序、內容、方法,並針對損害調查等重點環節和土壤、地下水、地表水、沉積物、大氣等環境要素的特點,分別提出了規範性技術要求。

 

  按照中辦、國辦印發的《生態環境損害賠償制度改革方案》要求,2020年力爭在全國範圍內初步構建責任明確、途徑暢通、技術規範、保障有力、賠償到位、修復有效的生態環境損害賠償制度,其中一項重要任務是建立健全統一的生態環境損害鑑定評估技術標準體系。為此,生態環境部組織技術單位編制了一系列生態環境損害鑑定評估技術文件,在各地生態環境損害賠償磋商、訴訟中得到廣泛應用;生態環境部匯總研究系列技術文件實際應用情況,進一步修改完善了技術內容,並聯合國家市場監管總局將其轉化為六項國家標準,為各有關方面落實中央改革部署、推進生態環境損害賠償實踐提供技術依據,為相關環境管理、司法審判等工作提供技術支持。

 

  六項標準的發布實施,是生態環境損害賠償法律、法規、標準、規範體系建設取得的新進展,標誌著生態環境損害鑑定評估技術標準體系框架基本形成。下一步,生態環境部將繼續會同相關部門,針對基線確定、因果關係判定、損害數額量化等損害鑑定關鍵環節,組織加強關鍵技術與標準研究,出臺或修訂生態環境損害鑑定評估的專項技術規範,著力完善生態環境損害鑑定評估技術標準體系,為不斷深化生態環境損害賠償制度改革提供技術支撐。(杜宣逸)

 

來源:中國環境報

 

 

相關焦點

  • 生態環境部舉行新聞發布會 介紹生態環境保護法規標準等工作進展並...
    生態環境部組織研究制定了8項鑑定評估技術規範,基本覆蓋各類主要環境要素;組織開展了「生態環境損害賠償磋商十大典型案例」評選,公眾參與累計投票數超過440萬,形成良好輿論氛圍。所有省級黨委政府都印發了生態環境損害賠償制度改革實施方案,還出臺了200多件配套文件。
  • 生態環境部有關負責人就《自然保護地生態環境監管工作暫行辦法...
    答:生態環境部門高度重視自然保護地生態環境監管制度建設。原國家環境保護總局於2006年制定出臺了部門規章《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監督檢查辦法》,根據自然保護區工作新形勢新要求,起草了多個加強自然保護區監管的政策性文件,聯合有關部門或者提請國務院印發實施。
  • 生態環境部發布生態環保「十四五」規劃方向
    12月29日上午10點,生態環境部將召開12月例行新聞發布會,發布會由生態環境部新聞發言人劉友賓主持,生態環境部綜合司司長徐必久總結回顧2020年重要生態環境工作進展,介紹「十四五」生態環境保護規劃的整體考慮,並共同回答記者提問。
  • 江西完善溼地生態環境損害調查評估制度
    近日,江西省市場監督管理局批准發布了江西省《溼地生態環境損害鑑定評估技術導則》省地方標準,進一步完善了江西省溼地生態環境損害調查評估制度,對於指導開展受損溼地生態環境損害鑑定評估工作具有重要意義。《導則》明確了溼地生態環境損害鑑定評估的範圍、一般性原則、工作程序、內容、方法和報告編寫要求。一是明確了溼地生態環境損害鑑定評估的原則,規定了鑑定評估的流程和主要內容。二是提出了溼地生態環境損害調查要求,從損害行為、生態狀況、社會經濟三個方向明確了調查內容和主要調查方法。三是從溼地生態系統特徵出發,規定了損害確定的內容、方法和標準;並明確了損害行為與損害結果之間的相互關聯的確定方法。
  • 生態環境部發布《環境空氣品質標準》及配套環境監測標準修改單
    人民網北京8月15日電 據生態環境部官網消息,按照《大氣汙染防治法》相關規定和國務院印發的《打贏藍天保衛戰三年行動計劃》要求,近日生態環境部會同市場監管總局發布了《環境空氣品質標準》(GB 3095-2012)修改單,修改了標準中關於監測狀態的規定,並修改完善了相應的配套監測方法標準
  • 生態環境部通報生態環境保護重點工作進展並就生態環境監測等有關...
    五是大比武、展風貌,努力打造生態環境保護鐵軍先鋒隊。聯合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全國總工會、全國婦聯、共青團中央、市場監管總局等六部委,時隔九年後再次舉辦全國生態環境監測技術人員「大比武」活動,全國共有1390家生態環境監測(檢測)機構6198名技術人員參加省級賽,共有33支代表隊293名選手會師全國總決賽。
  • 民生智庫 | 解讀《自然保護地生態環境監管工作暫行辦法》
    生態環境部門高度重視自然保護地生態環境監管制度建設。原國家環境保護總局於2006年制定出臺了部門規章《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監督檢查辦法》,根據自然保護區工作新形勢新要求,起草了多個加強自然保護區監管的政策性文件,聯合有關部門或者提請國務院印發實施。
  • 黃山市深入開展生態環境損害索賠工作
    為切實履行最嚴格的生態環境保護制度,黃山市深入開展生態環境損害索賠工作,積極推動典型案件辦理。 加強培訓宣傳。邀請知名專家授課、組織相關部門參加省級培訓、在具體案件的辦理中請國家和省級專家到現場指導,不斷加深各資源管理部門對生態環境損害賠償磋商和整個索賠過程的了解,提高開展索賠的業務水平,同時通過各類普法活動擴大宣傳,加強市民對生態環境損害行為危害和索賠必要性的認知。 多方摸排線索。
  • 生態環境部介紹深化生態環境領域「放管服」改革、推動高質量發展...
    根據合作備忘錄,雙方將在國家生態戰略及政策、建設野外監測(觀測)站點、生態保護評估和生態保護紅線監管、自然保護地監管、生物多樣性管理以及信息共享等領域進一步加強合作。雙方將合作開展國家生態安全戰略、生態空間管控政策、重要生態功能區生態補償政策、生態文明示範創建與「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轉化途徑以及基於自然的應對全球氣候變化舉措等生態保護國家戰略和政策研究;共同完善生態狀況監測網絡,聯合建設生態保護紅線、自然保護地、生物多樣性保護優先區域和其他生態保護重點區域野外監測(觀測)站點;開展全國和區域生態狀況評估、自然資源開發的生態影響評估;共同推動以國家公園為主體的自然保護地監管體系建設
  • 生態環境部發布生態環境監測規劃綱要(2020-2035年)
    【能源人都在看,點擊右上角加'關注'】日前,生態環境部發布生態環境監測規劃綱要 (2020-2035年)。全文如下:生態環境監測規劃綱要(2020-2035年)生態環境監測是生態環境保護的基礎,是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支撐。
  • 生態環境部發布《關於統籌和加強應對氣候變化與生態環境保護相關...
    上證報中國證券網訊 據生態環境部1月13日消息,生態環境部日前發布《關於統籌和加強應對氣候變化與生態環境保護相關工作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意見》指出,要抓緊制定2030年前二氧化碳排放達峰行動方案,綜合運用相關政策工具和手段措施,持續推動實施。各地要結合實際提出積極明確的達峰目標,制定達峰實施方案和配套措施。
  • 生態環境部介紹固體廢物環境管理等情況
    二、發布《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分類管理名錄(2021年版)》生態環境部近日發布《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分類管理名錄(2021年版)》(以下簡稱《名錄》),進一步規範環評分類管理,做好「六穩」工作、落實「六保」任務,支持服務中小微企業,助推經濟高質量發展。
  • 生態環境部:取消汙水處理廠汙泥含水率的強制要求
    《關於廢止、修改部分生態環境規章和規範性文件的決定》已於2020年12月25日由生態環境部部務會議審議通過,現予公布,自公布之日起施行。,我部決定對下列規章、規範性文件予以廢止或者修改:一、決定予以廢止的規章(一)汽車排氣汙染監督管理辦法(〔90〕環管字第359號,原國家環境保護局、公安部、原國家進出口商品檢驗局、原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後勤部、原交通部、中國汽車工業總公司發布)(二)建設項目竣工環境保護驗收管理辦法(原國家環境保護總局令第13號)
  • 生態環境部新聞發布會介紹海洋生態環境保護工作進展等情況
    生態環境部新聞發言人劉友賓主持發布會,通報近期生態環境保護重點工作進展,並共同回答了記者關注的問題。生態環境部新聞發言人 劉友賓:新聞界的朋友們,大家上午好!歡迎參加生態環境部11月例行新聞發布會。黨和國家高度重視海洋生態環境保護工作。在這次黨和國家機構改革中,生態環境部設立海洋生態環境司,負責全國海洋生態環境監管工作。
  • 五部門發布生態環境保護規劃中期評估報告 7項約束性指標提前完成...
    本報記者 郄建榮 《「十三五」生態環境保護規劃》(以下簡稱《規劃》)實施以來,我國環境質量改善明顯。這是近日生態環境部、國家發改委、水利部、農業農村部和國家林草局對《規劃》實施情況進行中期評估後得出的結論。
  • 全文實錄|生態環境部部長在2019年全國生態環境保護工作會議上的講話
    初步劃定京津冀、長江經濟帶和寧夏回族自治區等15個省份生態保護紅線,山西等16個省份基本形成劃定方案。開展「綠盾2018」自然保護區監督檢查專項行動,嚴厲查處一批涉及自然保護區的違法活動。國務院批准新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11處。聯合中科院完成2010-2015年全國生態狀況遙感調查評估。雲南頒布全國首部生物多樣性保護條例。命名表彰第二批「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創新基地和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市縣。
  • 生態環境公共服務指南
    《關於開展環境汙染損害鑑定評估工作的若干意見》(環發〔2011〕60號),要求制定環境汙染損害鑑定評估技術規範,組建鑑定評估專業隊伍,健全工作機制,為環境行政管理、環境汙染案件審理以及相關環境經濟政策的制定提供支持,為環境汙染損害賠償與修復機制的建立奠定基礎。3.
  • 生態環境部介紹海洋生態環境保護工作等情況並答問
    近日,生態環境部聯合有關部門和地方發布《京津冀及周邊地區2019-2020年秋冬季大氣汙染綜合治理攻堅行動方案》,對今年京津冀及周邊地區秋冬季大氣汙染綜合治理進行了整體安排和部署,提出京津冀及周邊地區要全面完成2019年環境空氣品質改善目標,秋冬季期間PM2.5平均濃度同比下降4%,重度及以上汙染天數同比減少6%。
  • 生態環境部未來工作如何開展?生態環境部部長解答
    生態環境部未來工作如何開展?生態環境部部長解答 原標題:   近日,新組建的生態環境部正式掛牌。相比於環境保護部,生態環境部職能有哪些變化?黨的十九大將汙染防治作為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三大攻堅戰之一,未來工作將如何開展?記者專訪了生態環境部部長李幹傑。
  • 奮力開創生態環境保護事業新局面——訪生態環境部黨組書記、部長...
    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加快推進生態文明頂層設計和制度體系建設,生態環境損害責任追究、排汙許可、河湖長制、禁止洋垃圾入境等制度出臺實施,生態環境治理水平有效提升。 五是體制改革不斷深化。70年來,從1974年國務院環境保護領導小組正式成立,到1982年在城鄉建設環境保護部設立環境保護局,到1988年成立國務院直屬的國家環境保護局,1998年升格為國家環境保護總局,再到2008年成立環境保護部,成為國務院組成部門。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省以下生態環境機構垂直管理等改革舉措加快推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