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部門發布生態環境保護規劃中期評估報告 7項約束性指標提前完成...

2020-12-04 澎湃新聞

本報記者 郄建榮

《「十三五」生態環境保護規劃》(以下簡稱《規劃》)實施以來,我國環境質量改善明顯。這是近日生態環境部、國家發改委、水利部、農業農村部和國家林草局對《規劃》實施情況進行中期評估後得出的結論。

2016年11月,國務院印發《規劃》。根據《規劃》要求,要對《規劃》執行情況進行中期評估和終期考核。同時,評估考核結果要向國務院報告,向社會公布。

《法制日報》記者注意到,《規劃》提出22項指標,其中,大氣指標的完成情況備受關注。生態環境部等五部門在近日發布的中期評估報告中指出,大氣環境質量改善明顯,2018年,全國338個地級及以上城市優良天數比率為79.3%,較2015年上升2.6個百分點;細顆粒物(PM2.5)未達標地級及以上城市平均濃度為43微克/立方米,較2015年下降24.6%。

但是,評估報告也指出,部分約束性指標完成存在風險。對此,生態環境部有關負責人指出,生態環境部已出臺措施確保約束性指標完成。

主要指標達到序時進度要求

《規劃》共提出包括9項約束性指標在內的22項指標。9項約束性指標包括地級及以上城市空氣品質優良天數比率、細顆粒物未達標地級及以上城市濃度下降、地表水質量達到或好於Ⅲ類水體比例、地表水質量劣Ⅴ類水體比例等。預期性指標主要包括地級及以上城市重度及以上汙染天數比例下降、近岸海域水質優良(一、二類)比例、溼地保有量、新增沙化土地治理面積等。

對於《規劃》提出的22指標完成情況,評估報告指出,從進展情況看,截至2018年底,22項主要指標達到序時進度要求,個別指標提前完成。

藍天、碧水以及淨土保護戰也稱三大汙染防治攻堅戰,是生態環保工作中的重中之重。評估報告認為,以大氣、水、土壤等為主要標誌,我國環境質量改善明顯。

評估報告指出,2018年,除全國338個地級及以上城市優良天數比率上升2.6個百分點外;1940個國家地表水評價考核斷面中,Ⅰ—Ⅲ類斷面比例為71.0%,劣V類斷面比例為6.7%;全國近岸海域水質優良(一、二類)比例為74.6%,均達到或超過預期進度。受汙染耕地安全利用率、汙染地塊安全利用率兩項指標進展順利。

同時,主要汙染物排放總量持續下降。截至2018年底,全國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化學需氧量、氨氮排放總量較2015年分別下降18.9%、13.1%、8.5%和8.9%,排放降幅均超過預期進度。

就水環境質量,評估報告指出,截至2018年底,飲用水水源地環境保護專項行動發現的6251個環境問題中的6242個已經完成整改。

近兩三年,黑臭水體整治也是水汙染防治中的一項重點。評估報告指出,《城市黑臭水體治理攻堅戰實施方案》提出的2018年工作目標已基本實現。36個重點城市黑臭水體涉及的101個國控斷面中,Ⅰ—Ⅲ類水質比例同比提高3個百分點,劣Ⅴ類比例同比下降4.9個百分點。

關於土壤汙染防治,評估報告透露,已完成55.8萬個點位、69.8萬份農用地土壤汙染狀況的詳查工作。28個省份初步建立汙染地塊聯動監管機制。省會城市基本建立汙染地塊名錄,212個地級城市建立並公開汙染地塊名錄。

「大氣十條」目標任務已完成

五部門專門對大氣環境質量改善情況進行評估。評估結果顯示,大氣環境質量改善明顯。

2013年9月,《大氣汙染防治行動計劃》(以下簡稱「大氣十條」)發布實施。「大氣十條」明確提出,到2017年,全國地級及以上城市可吸入顆粒物濃度比2012年下降10%以上,優良天數逐年提高;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等區域細顆粒物濃度分別下降25%、20%和15%左右,其中北京市細顆粒物年均濃度控制在60微克/立方米左右。

「大氣十條」印發後,共出臺20餘項實施配套政策。評估報告認為,「大氣十條」目標任務已經完成。同時,《打贏藍天保衛戰三年行動計劃》《推進運輸結構調整三年行動計劃(2018-2020年)》等一批完善大氣汙染防治攻堅戰頂層設計的文件相繼印發。

評估報告指出,為深化重點區域聯防聯控機制,還成立京津冀及周邊地區大氣汙染防治領導小組,建立汾渭平原大氣汙染防治協作機制,完善長三角區域大氣汙染防治協作機制;實施重點區域大氣汙染防治;開展藍天保衛戰重點區域強化監督定點幫扶;加強「散亂汙」企業及集群綜合整治;有序推進「煤改電」「煤改氣」;重點地區大力推進煤炭消費減量替代;指導重點區域完善重汙染天氣應急減排清單。

圍繞大氣汙染防治,338個地級及以上城市建成1436個國控城市空氣監測站;中央財政投入140多億元,實施「大氣汙染成因與控制技術研究」等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重點專項和「大氣重汙染成因與治理攻關」等一批重點生態環保科技專項。

評估報告透露,為強化監管力量,成立「京津冀及周邊地區大氣環境管理局」,提出大氣汙染防治法修正案;完成京津冀、長三角和珠三角三大區域戰略環評等。

個別約束性指標完成面臨壓力

在充分肯定環境質量明顯改善同時,評估報告也指出,全國完成地級及以上城市空氣品質優良天數比率指標壓力仍然很大,少數地區劣Ⅴ類水體比例、達到或好於Ⅲ類水體比例兩項指標改善程度不高,個別地區化學需氧量、氨氮指標未達到序時進度要求。

從今年1月至2月環境質量狀況來看,生態環境質量繼續保持改善態勢,優良天數比例同比上升,PM2.5濃度同比下降。但是,部分地區PM2.5濃度出現反彈,臭氧濃度有較大幅度上升。

生態環境部有關負責人透露,《規劃》中提出的9項約束性指標中,有7項已經提前完成,碳排放強度接近完成,但是優良天數比例這項約束性指標的完成還面臨較大風險和壓力。

為確保完成優良天數比例等約束性指標,生態環境部將出臺堅決打贏汙染防治攻堅戰的相關意見,同時,將制定《打贏藍天保衛戰2020年攻堅行動工作方案》。以打贏藍天保衛戰為重中之重,生態環境部將強化精準治汙,統籌PM2.5和臭氧、秋冬季和春夏季、重點區域和城市群地區的協同防治。

據生態環境部執法局有關負責人介紹,今年大氣汙染防治強化監督定點幫扶將全面聚焦約束性指標的完成,針對重點區域的顆粒汙染物仍處於高位,部分城市甚至不降反升等問題,將強化監督區域拓展到蘇皖魯豫等非重點區域。在緊盯PM2.5重要汙染因子的同時,兼顧臭氧等其他因子。

為確保《規劃》明確的約束性指標任務順利完成,生態環境部執法局有關負責人說,將緊緊圍繞藍天保衛戰確立的環境空氣品質改善目標,舉全國生態環境系統之力,堅決打贏藍天保衛戰。

生態環境部等五部門指出,在《規劃》實施的最後階段,圍繞「水氣土」三大攻堅戰,將深入推進落實《打贏藍天保衛戰三年行動計劃》和《水汙染防治行動計劃》,持續推進《土壤汙染防治行動計劃》,力爭2020年底前基本實現固體廢物零進口。

原標題:《五部門發布生態環境保護規劃中期評估報告 7項約束性指標提前完成我國環境質量明顯改善》

相關焦點

  • 8項約束性指標提前完成 全國生態環境質量總體改善
    在10月21日國務院新聞辦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生態環境部副部長趙英民透露,和五年前相比,全國生態環境質量總體改善,汙染防治階段性目標順利實現。他表示,到今年年底,「十三五」規劃綱要確定的生態環境保護領域的9項約束性指標將全面完成。
  • 生態環境部發布生態環保「十四五」規劃方向
    12月29日上午10點,生態環境部將召開12月例行新聞發布會,發布會由生態環境部新聞發言人劉友賓主持,生態環境部綜合司司長徐必久總結回顧2020年重要生態環境工作進展,介紹「十四五」生態環境保護規劃的整體考慮,並共同回答記者提問。
  • 重點流域水生態環境保護「十四五」規劃編制思路與重點
    北極星環境監測網訊:摘要:本文主要對《重點流域水生態環境保護「十四五」規劃編制技術大綱》進行解讀,在梳理當前我國流域水生態環境保護現狀、問題以及形勢的基礎上,分析了重點流域水生態環境保護「十四五」規劃的定位,介紹了規劃編制的總體思路以及目標制定、問題和癥結分析、規劃任務設計和項目篩選等重點環節,並對做好規劃編制工作提出了相關建議。
  • 「十三五」規劃生態環境任務分析 未/完成指標分類進行時
    來自國務院的消息顯示,我國「十三五」規劃中的9項生態環境保護有關約束性指標已經提前完成了8項,剩下1項年底也能圓滿完成。   來回顧一下「十三五」規劃中的經濟社會發展主要指標:  拆解8項已完成的約束性指標——   1、單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降低比例:對照指標,累計18%   「十三五」期間,我國單位GDP二氧化碳排放累計下降
  • 美發布「中國破壞環境行為清單」,生態環境部:肆意抹黑
    美發布「中國破壞環境行為清單」,生態環境部:肆意抹黑 北京頭條客戶端10月28日消息,10月28日,生態環境部召開10月例行新聞發布會。
  • 德陽市「十三五」環境保護規劃
    規劃指標完成率80%,約束性指標全部完成。主要汙染物減排方面,2015年,德陽市化學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排放量分別為5.20萬噸、0.58萬噸、1.96萬噸和2.14萬噸,比2010年分別下降12.77%、9.98%、21.27%和2.13%,圓滿完成「十二五」減排目標。
  • 《關於統籌和加強應對氣候變化與生態環境保護相關工作的指導意見...
    )生態環境部新聞發言人劉友賓29日在例行新聞發布會上透露,生態環境部制定了《關於統籌和加強應對氣候變化與生態環境保護相關工作的指導意見》(下稱《指導意見》),擬於近期印發實施。  【相關閱讀】  生態環境部:抓緊編制好「十四五」生態環境保護規劃  生態環境部綜合司司長徐必久29日在生態環境部例行新聞發布會上介紹,生態環境部將研究確定「十四五」主要目標指標、重點任務、重大工程和保障措施,抓緊編制好「十四五」生態環境保護規劃。
  • 文字實錄|生態環境部12月例行新聞發布會
    《生態保護紅線監管指標體系(試行)》發布劉友賓:三、《生態保護紅線監管指標體系(試行)》發布為嚴守生態保護紅線,維護國家生態安全,指導和規範生態保護紅線監管工作,生態環境部制定印發了《生態保護紅線監管指標體系(試行)》,並同步發布了7項生態保護紅線標準。
  • 生態環境部通報生態環境保護重點工作進展並就生態環境監測等有關...
    打贏打好汙染防治攻堅戰是生態環境部門心中的「國之大者」。在常態化疫情防控前提下,生態環境部門將努力克服新冠肺炎疫情帶來的不利影響,紮實推進生態環境治理各項工作,確保到2020年年底實現汙染防治攻堅戰階段性目標。其中,「十三五」規劃確定的生態環境保護約束性指標必須確保完成,已經完成的指標要保持持續向好,不能倒退變差,堅決打贏打好汙染防治攻堅戰。
  • 國務院印發《十三五生態環境保護規劃》全文
    ­  國務院­  2016年11月24日­  (此件公開發布)­  「十三五」生態環境保護規劃­  目  錄­  第一章 全國生態環境保護形勢­  第一節 生態環境保護取得積極進展­  第二節 生態環境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突出短板
  • 生態環境部發布生態環境監測規劃綱要(2020-2035年)
    【能源人都在看,點擊右上角加'關注'】日前,生態環境部發布生態環境監測規劃綱要 (2020-2035年)。全文如下:生態環境監測規劃綱要(2020-2035年)生態環境監測是生態環境保護的基礎,是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支撐。
  • 溫州市地質災害防治與地質環境保護「十三五」規劃(2016-2020年)
    完成蒼南、平陽、大羅山、洞頭等地縣域地質遺蹟調查評價或地質遺蹟集中區調查評價,雁蕩山世界地質公園順利通過中期評估,編制完成《雁蕩山世界地質公園規劃》(2015-2030)。地質環境監測網絡日趨完善。開展以溫瑞平原為中心的地面沉降和地下水動態監測工作,監測控制面積530 平方公裡。完成樂清、瑞安、平陽、蒼南四個專門監測井的建設,著手開展國家級地下水監測工程。
  • 國務院關於2019年度環境狀況和環境保護
    「十三五」規劃確定的上述9項約束性指標,其中有7項已提前完成2020年目標任務,單位國內生產總值二氧化碳排放下降指標已接近完成,地級及以上城市空氣品質優良天數比率預計2020年能夠如期完成。主要開展了以下工作:(一)加強生態環境立法和督察執法。
  • 全文實錄|生態環境部召開2020年12月例行新聞發布會
    三、《生態保護紅線監管指標體系(試行)》發布 為嚴守生態保護紅線,維護國家生態安全,指導和規範生態保護紅線監管工作,生態環境部制定印發了《生態保護紅線監管指標體系(試行)》,並同步發布了7項生態保護紅線標準。
  • 《全國生態保護「十二五」規劃》的通知
    發布實施《全國生物物種資源保護與利用規劃綱要》和《中國生物多樣性保護戰略與行動計劃》,部署今後一個時期的生物多樣性保護工作。成功開展2010國際生物多樣性年中國活動。  生物物種資源保護工作進一步加強。環境保護部聯合相關部門開展了全國重點生物物種資源調查,完成了相關物種編目和調查報告,指導31個省(區、市)開展生物多樣性評價,生物多樣性科研和監測能力得到提升。
  • 國家海洋生態環境保護「十四五」戰略路線圖分析
    黨的十九大報告明確指出,到2035年,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生態環境根本好轉,美麗中國目標基本實現;到2050年,我國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建議全國「十四五」海洋生態環境保護目標在全國「十四五」生態環境保護目標下,統籌制定「海碧生多、岸美灘淨、河清海晏」美麗海洋的6類指標。
  • 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再出擊 還有哪些地方「重發展輕保護」
    「2018年全省有9個市州未落實國家對限制開發區域的考核要求,繼續考核GDP等經濟指標。同時,綠色發展約束性指標落不下去,慶陽、張掖、甘南等市州資源環境類約束性指標內容普遍缺項漏項或降低標準。」近期,中央第五生態環境保護督察組向甘肅省反饋督察情況,直指該省生態環境這一問題。不只甘肅省存在類似的問題。
  • 2019年全區生態環境保護工作總結
    切實加強源頭管控,全面推進區域空間生態環境影響評價,組織制定環境質量底線和生態環境準入清單,編制完成《生態環境保護「十三五」規劃中期評估報告》。積極推進規劃環評落地,49個自治區級及以上工業園區、42個自治區級以下工業園區通過規劃環評審查,執行率分別為76.6%、87.5%。
  • 國務院關於印發國家環境保護「十一五」規劃的通知 國家環境保護...
    要建立評估考核機制,每半年公布一次各地區主要汙染物排放情況、重點工程項目進展情況、重點流域與重點城市的環境質量變化情況。在2008年底和2010年底,分別對《規劃》執行情況進行中期評估和終期考核,評估和考核結果要作為考核地方各級人民政府政績的重要內容。
  • 李超:下篇:十四五規劃量化指標的建議
    資源生態:可持續發展仍將是十四五規劃的重點安排經濟增長向高質量發展轉型,增長模式也從粗放式向包容式可持續發展的方向演進,資源環境改善和生態文明建設愈加重要。進入十四五階段,國土開發、節能減排和環境保護仍將是五年規劃的重點安排,參考日本高質量發展的演進歷程和生態文明建設經驗,我們建議將循環經濟作為十四五規劃的目標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