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山區,山間小溪不足為奇,隨處可見,引不起人們的注意。然而卻有這樣一條深山小溪流,寬只有二尺,長約幾百米,千百年來一直遊人不斷,這是為何呢?
一溪跨兩省
中俄兩國是以黑龍江、烏蘇里江的中心線為國界線,可謂是一江跨兩國;山西、河南以一道門為省界,把王莽嶺景區與萬仙山景區分開,可謂是一門跨兩省。國內以一腳跨兩省的景點有很多,用一條小溪作為省界線的不多,可謂是一腳寬的小溪跨兩省。這條小溪在浙江西部,安微東南部,天池北側的山坡上,是浙江與安徽的省界線。近年來,很多遊客都懷著好奇心前來遊玩,一隻腳站在安徽這邊,另一隻腳跨在小溪上,體驗下一腳跨兩省的感覺,再拍上幾張照片,還不忘配上文字,發到朋友圈。
小溪是千年古道的一段
吳越古道在浙西與皖東南的崇山峻峻間逶迤,這條跨越千年的古道曾經那麼繁榮,皖商與浙商在這條幾十公裡長的古道上來回穿梭。從安徽境內順著古道走,參差不齊的石頭小道掩映在綠蔭下,鳥鳴花香,涼意陣陣。每隔不遠就會看到小道旁亂草中或樹木下有年代久遠的石堆,那是當年商人用以記錄自己走了多少次古道的見證。悠長的古道,無盡的寂寞,每經過一次就會在相同的地點歇歇腳,放下一塊石頭。行走十幾裡就到了兩省交界處,便是這條小溪。一路上走渴了,捧一口清澈的小溪水潤潤喉嚨,累了,就在小溪邊坐下來,北賞連綿山峰,南觀浙西天池近在眼前。在小溪西側,沿著小溪向南走上幾百米,有一塊木板橫於小溪上,跨過小溪,沿著天池邊的清涼峰再進入浙江。
小溪是知青心中的一盞燈
順著小溪一直走半裡路左右,就到了浙西天池,小溪水在天池入口處呈扇形狀散開,不再有潺潺流水聲,而是悄無聲息地融入了天池的岸邊沙石中,然後滲入天池。若是大雨後,溪水暴漲,便成了天池一個重要的水源。天池西北,是一片開闊的沼澤地,沼澤地上還有幾十年前知青留下的建築,一塊石碑上記載著當年知青是如何克服重重困難,在這裡奉獻青春的偉績,這一切,小溪是最好的見證人。在那特殊的年代,深山交通不便,知青進山、出山都要走古道,都要從小溪邊走過,路途遙遠,有時從家趕回來已是深夜,一個人行走在古道上,恐懼加上孤單讓他們身心疲憊,但他們只要走到了小溪邊,就會鬆口氣,不再急著趕路。小溪成了知青的希望,知青心中一盞燈,指引他們前進的方向。
多少年來,不斷有當年在這裡留下足跡的知青朋友重走古道,以旅客的身份重溫當年留下他們火與熱情的地方,重新來到小溪邊回憶那苦澀艱難的歲月。
遊吳越古道,您一定要在這條小溪邊走一走,因為這條深約一米,寬不過二尺的深山小溪,默默無聞地流淌了千年,有無數的人從她身上經過。她為千年前的皖浙商人歡唱,歡唱他們為流通商品、繁榮經濟所做的貢獻;也為當代的知青低吟,低吟一首奇麗的小詩,詩中的知青熱血沸騰,投身邊遠、建設農村;更為今天的我們高歌,高歌我們保護環境,建設美好家園的壯舉。
水不在深,有龍則靈;溪不在大,有故事則名。我想:這就是為什麼這條小溪遊人不斷的原因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