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或是地球自我拯救方式?數月來,科學家發現新冠正在使大自然快速恢復活力!
近期,據相關科學家報導聲稱,由於冠狀病毒的爆發使各經濟體幾乎陷入停滯,但是,相對的這也不是沒有好處的,現在今年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已經成為了自第二次世界大戰以來地球二氧化碳下降最多的一年。
二氧化碳作為衡量一個世界汙染度水平的標準,其數據的參考價值是十分之高的,我們知道植物在進行光合作用的時候就需要呼吸二氧化碳,但是若是二氧化碳的含量遠遠超過植物的呼吸水平,那麼剩餘的二氧化碳自然會影響到全球的環境變化。
由於疫情不斷蔓延的現象,科學家們預計在2020年這一年,全球碳排放量可能同比下降百分之五,而這個數據已經得到了廣大科學家和權威人物的表態,如加州史丹福大學傑克遜教授認為現在的碳排放量是自第二次世界大戰以來從未見過的下降。
為什麼會出現這一巨大的變化?科學家研究後,認為新冠疫情很可能是地球自我修復的一種方式,正是由於疫情的大流行,人類大量的碳排放活動才被有效抑制,這是造成今年地球碳排放自第二次世界大戰以來地球二氧化碳下降最多的一年。
此前曾有科學家預測在2020年我們將會迎來人類歷史上最溫暖的一年,但是隨著冠狀病毒的到來,讓多個國家的經濟體幾乎處於停滯的狀態,超過了25億人被迫禁足。自然環境也發生了巨變,今年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或許是自從第2次世界大戰開始下降最多的一年。負責全球碳計劃的主席表示,2020年的碳排放量同比下降了5%,這是自從2008年金融危機之後的首次下降。
現在的全球變暖已經不再是存在於我們腦海當中的一個名詞,而是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全球變暖給我們帶來的影響。全球變暖是指在某一段時間之內,地球的大氣和海洋因為溫室效應而導致溫度上升的氣候變化的結果,現在由於全球變暖的到來,大多數的山脈冰川出現了退卻的現象,在未來或許我們將會迎來高山無雪或者是無冬之年。
二氧化碳逐步的增高,對海洋造成最大的影響就是海水的PH值正在降低,對海底的一些浮遊生物生活將會產生巨大的影響,浮遊生物的數量減少,以浮遊生物為食的海洋生物數量也會驟減。南北極圈附近的地表均溫開始逐步的上升,永久凍土層正在消融,釋放出了更多的甲烷氣體和史前病毒。同時還會伴隨著一系列的極端天氣,比如颱風或颶風,這是由於全球海水均溫升高,增加了海水蒸發的能力所導致的。全球變暖已經成為了勢在必行需要解決的一大環境問題。
目前有超過30億人被迫禁足,世界上有許多城市歸於安靜,曾經遠離人類城市的動物開始再次回歸。義大利的威尼斯水城,由於遊客數量的大幅度減少,城市的汙染水平開始下降,威尼斯運河開始清澈起來,甚至在運河中發現了海豚的身影,各種魚類天鵝在河中嬉戲,在威尼斯成為人類旅遊勝地之前,這些海鳥和天鵝曾經是這裡的常客。
在日本奈良遊客數量逐步減少,奈良市區的街道上,曾經已經被投餵的鹿開始在街道上覓食,它們進入了人類的生活區。在泰國猴子正式進入了市政廳的大樓,為了尋找食物攻佔了這裡。
在人類飽受新型冠狀病毒影響的時候,大自然卻再次悄悄等煥發出新的生機。這也是為什麼有人說,是這次病毒的後來阻止了全球變暖的再次加劇。因此,從這個意義上說,地球真的是有生命的巨大生命體嗎?如果是,那麼,我們人類又是什麼?很可能是地球身上的「寄生蟲」!因此,我們有必要反思,不要再傲慢地認為自己是大自然的主宰,而應放低身段,學會和大自然的和諧相處才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