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要結婚?
不同的人、不同的年齡、不同的經歷都會給出不同的答案。
《女兒們的戀愛》中,陳喬恩的父親和郭碧婷的父親同屬於五零後,他們給出的答案是為了生孩子,繁衍下一代。
在他們看來,這就是婚姻所存在的意義,這是理所當然的事情,不然為什麼要結婚,不就是要一代一代地傳下去嗎。
對於這樣的答案,其他的兩位六零後父親以及年輕的主持人自然是不同意的。
我想對於中年人來說,結婚更多的是為了彼此陪伴,一起分享悲歡,一起承擔風雨。
人生這條路,一個人走太過孤單,總要有個人陪在身邊,互相攙扶著,才能有勇氣和信心繼續走下去。
而在年輕人眼裡,結婚就是為了愛,因為愛他(她),才想要嫁(娶)他,想和他(她)永遠在一起,才想要和他(她)一起進入婚姻。
他們會特別難以理解那些為了生孩子而結婚的人們。在他們眼裡,兩個人怎麼能僅僅為了繁衍下一代就可以結婚呢?沒有愛情的婚姻又有什麼意義呢?
就像我前面說的,不同的年齡不同的經歷會影響你對一些事情的看法和認知。年輕人可能會更加注重精神層面的東西。而年紀大一些的,隨著生活閱歷的增多,他們會特別現實。什麼愛呀情的,一點用都沒有,能吃還是能喝,抑或能當錢花,什麼都不當,那就是不實用,不實用的東西,又有什麼用處。
話是直白了一點,但是對他們來說,確實如此。
那麼,究竟哪一個答案才是正確的呢?
為了愛?為了陪伴還是為了生小孩?
其實,他們說的都正確卻又不太準確。
他們都只說了一個面而已,因為他們都是按照自己的需求來考慮。
年輕人太理想化,僅僅為了愛而結婚是最不靠譜的。
三毛說: 愛情如果不落實到穿衣、吃飯、睡覺、數錢這些實實在在的生活中去,是不會長久的。
因為,愛情終究會歸於平淡,一旦感覺不到愛,你們的婚姻就危險了。
中年人,他們正處在壓力最大、責任最大的階段,身邊有個人陪著,有壓力可以一起分擔,有責任也可以一起扛。所以,他們會覺得結婚,也正是為了如此。
人的一生,其實是一個認知、吸收和釋放的過程,年紀越大,會更懂得把一些他們認為沒用的東西釋放出去,所以,他們會活得越來越簡單,越來越通透。
人類的最初,讓男女結合,不就是為了繁衍生息嗎?
有毛病嗎?沒毛病。
人到不同的年紀,會有不同的認知。會把自己這個年齡段的看法和觀點賦予在某個問題上,這個是無法避免的,要不也就不會出現代購的問題了。
讓我們再回歸到問題的本身上,人究竟為什麼而結婚?
我覺得應該把這些答案都綜合在一起。
首先,為愛進入婚姻,然後有了愛的結晶,最後,彼此陪伴,共同經歷風雨,共享悲歡喜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