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8090後的童年回憶中,對《黑貓警長》這部動畫片有著深刻的印象,不僅是那耳熟能詳的主題歌,還有其中充滿恐懼感的故事情節,其中讓人難以忘記的一幕就是母螳螂吃公螳螂,許多小朋友對物競天擇,自然界的殘酷性的初次理解就由此而來。
動畫片中對於母螳螂吃公螳螂的解釋是為了補充身體營養,更好的養育下一代,這與平時大家理解的虎毒不食子自然界觀念相去甚遠,所有的真相是否真的如此呢?在1984年,兩位生物科學家裡,斯克和戴維斯對螳螂「妻吃夫」的現象做了全面的研究,徹底解開了其中的謎團。
其實螳螂「妻吃夫」的場景最早是被法國昆蟲學家法布爾在《昆蟲記》所引述,此書風行全球之後,只要一提到螳螂,在所有的腦海中就有了母螳螂吃公螳螂的刻板印象,因此不少生物學家都對這一特定現象做了研究調查,而經過兩位生物科學家斯克和戴維斯的研究總結髮現,並不是所有種類的螳螂都會出現在交配時吃夫的情況。
兩位生物學家的研究報告中提到,在眾多的螳螂品種中,其實公螳螂並不願意被母螳螂吃掉,這種特殊情況只有中華大刀螳螂和歐洲螳螂兩個品種中會出現,而即使如此,這兩類螳螂中的公螳螂有的也會儘可能的逃離被吃的命運,畢竟萬物都有靈性,即便是為了繁衍後代,求生欲也是最本能的反應。
為什麼母螳螂會吃公螳螂呢?自然界的生存法則是殘酷的,根據兩位生物學家的研究表明,這是母螳螂的進食百無禁忌,並不會對同類有所避諱,只要身體出現進食的欲望,所見範圍內的東西都是其食物。
同時實驗也證明,如果將母螳螂餵飽後,再次將其與公螳螂同處,母螳螂並不會吃掉公螳螂,進食的行為純屬飢餓所致,尤其是在交配繁育後代時,自身消耗能量過大,母螳螂就會飢不擇食,選擇吃掉公螳螂,這是生物繁衍的規律,身為萬物之靈,作為人類也只能感嘆自然法則的殘酷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