螳螂,是冷血動物。一般來說,冷血動物都會有這樣相似的習慣——殘害同類。這種殘忍的行為也都是遵從本能罷了。在面臨生存這一大問題時,填飽肚子才是正事。它們沒有意識去思考倫理道德的問題。
有時,沒有交配的時候雌性吃雄性才更厲害,反倒是交配的時候,母的或許還能「饒了」公的一命。
沒養過螳螂的人不知道它們互相吃有多麼厲害,比如說你養了十幾隻在一個容器裡,只要你不管,最後肯定只剩一隻。小的時候大家差不多大,所以不分公母,互相吃就好。
長大以後,一般來說,雌螳螂比雄的大挺多,而且更壯實。比如中華大刀螳那樣的兇猛的捕食者,雌性比雄性大那麼多,強壯那麼多,在平時,雄性只是一個更小的動物罷了,本來就應該吃掉的。
有人說,為什麼雄性不吃雌性,很大程度是因為實在打不過,只有被吃的份兒。
而又有人很疑問,為什麼明知道被雌螳螂抓到就會丟掉小命,雄螳螂還要上去招惹哪?
對於人類來說這是難以想像的事情,但是在動物界中,這是並不是一種罕見的現象。這種現象被稱為「形式同類「。典型的代表就是螳螂吃老公了。也許對於此,許多人會有一些誤解。有些人會認為時公螳螂交配後完成任務,主動現成被母螳螂吃來養育後代,實際上這是錯誤的。
在交配期到來之後,雄性螳螂會儘可能地到更多的雌性螳螂,它們會像趕場一樣,儘可能的多留下自己的後代。
其實雄性螳螂沒有那麼無私,雌性螳螂也沒有那麼偉大。
我們可以看到一般雌性螳螂的體型都比較大,要比雄性大三分之一至四分之一左右,因此很多雄性螳螂最終的命運可能就是填了雌螳螂的肚子。
俗話說常在河邊走哪有不溼鞋的,雄性螳螂即使可以躲過第一隻,躲過第二隻,那麼最後很大可能就是折在了第三場赴約之上,但這樣的雄螳螂也算死得其所了。
同時對於雌性螳螂的殺夫行為也是可以理解的,填飽肚子是它們的生存信仰,這是無法打破的事實。
某種意義來說,雄性螳螂的小體型也是「性選擇」的結果,因為在整個繁殖關係中雌性螳螂是負擔著主要的任務,而雄性螳螂就是拍拍屁股就走人的,因此是被選擇的那一方。
不管是人類還是動物,對於求生都是本能的反應,不會隨便奉獻自己的生命。
其實公螳螂也知道和母螳螂交配完之後會有生命危險,所以他們也是小心翼翼地尋找目標,不敢正面面對母螳螂。
其實公螳螂也知道交配後,自己會有生命危險。所以它們總是小心翼翼地尋找母螳螂,不敢正面與母螳螂對視。總之,能逃則逃,爭取在被吃掉之前,繁衍更多屬於自己的後代。
母螳螂在交配,吃公螳螂也是分情況的,主要看自己肚子是否飢餓。
而吃掉老公的母螳螂,也主要是因為太餓,缺少營養物質,沒有辦法殘忍形成下一代,所以也是為下一代著想的。
有網友表示:代價太大了,其實每一個物種都是有自己生存的法則的,也主要是為了讓自己的後代能繁衍下去的,所以這也並不是意味著殘忍的。對此大家有什麼看法?歡迎大家留言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