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螳螂吃丈夫時,丈夫受到攻擊為什麼不跑?
一般冷血動物都有這樣的習慣同類相殘,這種行為很常見一般都只是遵從本能而已,填飽肚子是生存大事,它們沒有意識去思考倫理道德的問題。而還有部分昆蟲因為存在吃同類的情況,例如蜘蛛和螳螂等,一般雌螳螂可能會在在交配前、中、後吃掉雄性螳螂。有人很疑問,為什麼明知道被雌螳螂抓到就會丟掉小命,雄螳螂還要上去招惹哪?
其實答案也很簡單,生物的本能就是填飽肚子和繁衍後代,無論在什麼時刻,這兩點都有絕對的優先級。為了可以有很多屬於自己的後代,雄螳螂只能冒著生命危險去交配,這是一種本能,而雌性螳螂為了不餓肚子保持營養,因此會捕殺雄性螳螂,這也是一種本能。
【雄性螳螂會甘心奉獻小命嗎?】
前文已經提到了,既要把自己的基因遺傳下去,同時自己還需要可以生存下去,這兩點都是雄性螳螂所追求的。因此說雄性螳螂抱著必死的決心前去約會,但絕對不會甘心的奉獻自己小命,受到攻擊後還是會掙扎逃跑的,但奈何體型、戰鬥力上都比不過雌螳螂,最終就會被吃掉。
一般來說如果交配完成後,雄性螳螂被吃掉的話,還是可以勉強接受的,因為自己的基因遺傳下去了,但如果在交配前就被雌螳螂抓住直接吃掉,那就很慘了。科學家曾經做過對比實驗,來驗證螳螂性食同類的現象,到底是基於什麼理由。
因為在民間流傳很廣的一種說法是,雌性螳螂吃雄性螳螂是為了將來肚子裡的寶寶,而雄性螳螂甘願被吃也是為了自己的後代。但實際上科學家通過對比發現,那些已經吃飽的雌性螳螂是不會捕殺雄性螳螂的,而那些處於飢餓狀態的雌性螳螂是可以在任何狀況下去吃雄性螳螂的。
【雄性螳螂沒有那麼無私,雌性螳螂也沒有那麼偉大】
其實我們可以看到一般雌性螳螂的體型都比較大,要比雄性大三分之一至四分之一左右,因此很多雄性螳螂最終的命運可能就是填了雌螳螂的肚子。在交配期到來之後,雄性螳螂會儘可能的尋找到更多的雌性螳螂,它們會像趕場一樣,儘可能的多留下自己的後代。
俗話說常在河邊走哪有不溼鞋的,雄性螳螂即使可以躲過第一隻,躲過第二隻,那麼最後很大可能就是折在了第三場赴約之上,但這樣的雄螳螂也算死得其所了。同時對於雌性螳螂的殺夫行為也是可以理解的,填飽肚子是它的生存信仰。
其實還可以看一下雌性螳螂的卵鞘,它們是非常大一坨坨的,如果雌性螳螂挨餓無法填飽肚子,自然也不能很好的形成卵鞘來繁育後代,如果從這一個角度出發,性食同類的現象就是可以被理解的。
【從雌雄螳螂的體型來對比,可以知道螳螂「殺夫」行為是一種進化後的結果】
我們可以換一個角度來考慮這個問題,為什麼雌性螳螂體型都大,雄性螳螂體型都小,難道雄性螳螂就不能為了避免被吃掉,從而不斷進化讓自己的體型變大嗎?
可以這樣考慮,體型越小的雄性螳螂,它的後代出生率可能就會越高,而那些體型較大的雄性螳螂每一次都能全身而退,雌性螳螂無法填飽肚子補充所需營養,那麼後代的出生率可能就要低一些,而那些體型較小的雄性螳螂,並不好就直接成為食物了,因此後代的成活率就會高。在這樣的競爭選擇下,雄性螳螂的體型自然會越來越下,那些大體型的不好留下自己的後代,從基因角度出發就是無法遺傳下去。
某種意義來說,雄性螳螂的小體型也是「性選擇」的結果,因為在整個繁殖關係中雌性螳螂是負擔著主要的任務,而雄性螳螂就是拍拍屁股就走人的,因此是被選擇的那一方。
文/科學黑洞,圖片來源網絡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