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螳螂交配時,母的要把公的吃掉?
小時候看過黑貓警長的小夥伴,一定對一個情節印象深刻,螳螂夫婦結婚後的第二天,新郎莫名其妙地失蹤了,最後發現竟然是「新娘」吃掉了「新郞」,可以說是許多人的童年陰影了。
那麼為什麼交配時,母螳螂要吃掉公螳螂呢?實際上螳螂是個什麼都吃的餓貨,只要能抓到,不管是蜘蛛、蟋蟀、青蛙都來者不拒,甚至比它們體型大很多的老鼠都敢挑戰,看來成語「螳臂當車」的典故還是相當有根據的。
而在野外,因為難以捕捉到足夠的食物,螳螂基本上都處於飢餓的狀態,當公螳螂和母螳螂在為了下一代繁衍做努力時,飢餓的母螳螂看到眼前送來的"外賣",當然會毫不留情地一口吃下去。
可以說,螳螂之所以會給我們留下"弒夫"的印象,都是因為吃嘛嘛香這個技能點造成的。對於螳螂來說,只要是活的,只有能吃和不能吃的區別,同類相食什麼的都是常見的事,更別說吃自己的丈夫了。
每個人都怕死,螳螂也不例外,公螳螂也並不是人們想像中為了愛情而奮不顧身,科學家研究發現,雄性螳螂接近雌性的時候都會非常小心謹慎,一般都是從背後慢慢接近,找準機會跳到雌螳螂的背部。
而在過程中,如果被雌螳螂察覺了,它們就會落荒而逃,極力避免被吃掉。一項研究也顯示,薄翅螳螂在吃掉配偶的機率是31%左右,中華大刀螳則約為17%。
因此在大部分情況下,雄性螳螂都能夠全身而退的,螳螂為了「播種」連生命危險都敢冒,是名副其實為「愛」獻身的動物啊! 小夥伴們覺得呢?
圖片來源網絡,歡迎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