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夜幕降臨瓜薩,獅尾狒奔下一片坡地,前往夜間棲息的峭壁。牠們將在狹窄的巖架上過夜,試圖躲過非洲豹、斑點鬣狗和野狗的攻擊。
毛髮蓬鬆的雄性獅尾狒在早晨從東非大裂谷上方的峭壁往上攀爬時停下休息。獅尾狒是全世界唯一的草食性猴子,有數百隻獅尾狒在衣索比亞高地中部的這片高原上繁衍興旺,這裡的村民數百年來保護著當地的植物。
已絕種的近親曾居住在從南非到南歐的土地上,往東的分布範圍最遠曾達印度。
雄獅尾狒特別大的犬齒並不是用來狩獵的,而是用來打鬥、威嚇其他雄性或抵禦掠食者。獅尾狒特化的臼齒與其他現存靈長動物的都不同,可以幫牠們把草磨碎。
曼茲-瓜薩社區保護區的植物種類繁多,因此這裡的獅尾狒吃得很好。曾經是軍人的艾德馬蘇.蓋塔內負責管理這塊簡稱「瓜薩」的地區,巡視是否有農民非法放牧牲畜或盜採者偷割草。
成年雄猴的蓬鬆毛髮像披風一樣流瀉至肩膀下。科學家懷疑這個特徵就像牠胸口那片無毛的紅色皮膚一樣,可能是一種性訊號,讓雌性注意到牠的男性雄風,或是向其他雄性展現牠的力量
梳理毛髮不但可以把寄生蟲挑掉,還有助於維持家庭成員間的關係並減少壓力。
打鬥玩耍有助於小獅尾狒發育,並認識到自己力量的極限
幼猴和牠們的母親互動頻繁,年幼的猴子可能會趴在母親背上搭便車、躲在媽媽身後和其他靈長動物玩躲貓貓、或是在母親的胸口下尋求庇護。
獅尾狒擠在一起取暖。要從草、草本植物和種子攝取夠多的卡路裡得耗費很大的功夫,所以獅尾狒大部分的時間都蹲坐著,靠挪動屁股移動,這讓牠們的手得以空出來摘取更多草。
些年幼的獅尾狒死於疾病或被攻擊性強的單身雄獅尾狒殺害,牠們的母親可能有好幾個星期都會一直帶著死去的寶寶。
兩隻成年的雄獅尾狒遠眺變遷中的地景。農業正逐步侵佔衣索比亞的草原,氣候變遷又讓高地更適於農耕。在這麼多壓力環伺之下,像瓜薩這樣的保護區是否能繼續留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