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武器又稱原子武器、核子武器,利用能夠自持進行原子的核聚變或核裂變反應的瞬間釋放巨大能量,產生爆炸效果,是目前破壞力規模最大的武器。而核爆炸和核事故都會產生「核輻射」。
人類歷史上也發生了很多次大大小小的核輻射,而核武器也只有大國、強國才擁有。而迄今為止,1986年4月26日的前蘇聯車諾比事故是歷史上最高級別的核輻射事件。

同樣令我們印象深刻的則是長崎和廣島的原子彈爆炸事件。原子彈與核反應堆一樣,都是核裂變鏈式反應產生爆炸,時至今日這兩個事件早已過去多年,可它的影響卻存至今日。
首先我們回顧一下在日本發生的2次原子彈爆炸事件。1945年8月6日美軍在日本廣島上空投放「小男孩」原子彈,「小男孩」於廣島上空580米處爆炸,造成9萬人傷亡和建築物被摧毀。1945年8月9日美軍在日本長崎上空投放「胖子」原子彈,在長崎上空503米處爆炸,造成10萬人傷亡,60%建築物被毀。

然而原子彈的爆炸卻不單單是以人員傷亡和建築被毀而結束,災後爆炸所產生的核輻射使得該區白血病病發率是其他地區的20倍左右,受到核輻射影響的人癌症率逐年增加,而且他們的後代同樣遭受了核輻射的影響,身體基因變異,癌變率遠高於常人。

按理說遭受核輻射的地區百年內是不可以住人的,但為何廣島和長崎僅相隔數月就開始重建入住了呢。主要是依賴日本作為一個島國沿海國家,汙染物不斷被風進行處理疏散,更為重要的是,兩顆原子彈都於城市上空500多米爆炸,爆炸所產生的輻射雖然巨大,但殘留的汙染物更多在半空,再加上地震海嘯頻發的日本,城市建築多為矮小,利於輻射物的消散和災後重建。

至於車諾比輻射事故,在事發3個月時死亡人數僅有31人,然而在短短15年內死亡人數就已飛增到了8萬人,且有13.4萬人因核輻射而致病,事到如今該區仍無人居住,究其原因,車諾比事故在地表爆炸,爆炸輻射物大量滲入了土中,所產生的汙染物難以消散。專家推測,該地區核汙染仍要持續數十年。
不論何地發生核輻射,對人類來說都是一場浩劫,在科技進步的過程中,人類的犧牲是最為慘重的代價!